第635章 風雲急變

長安趙王府,不停有士兵進進出出,將一份份從前線送來的快信送至,又將一條條命令送往王府旁邊的信站。

在趙王府的軍機室內,李慶安和韋青平等幾名幕僚正在沙盤前研究戰事,另外,兵部尚書顏真卿、兵部侍郎長孫全緒、千牛衛大將軍南霽雲等重臣,也都一一在沙盤前參贊軍務。

李慶安剛剛接到了李嗣業送來的快信,他用木杆指着潞州地界道:“衛伯玉軍目前截斷了李歸仁的後路,席元慶也堵住了白陘,如果李歸仁軍此時想突圍出去,也有可能,他可以從鄉縣沿武鄉水北上,但李嗣業的情報是,李歸仁軍並沒有北上的意思,目前他們駐兵在這裡.....”

李慶安用木杆指着上黨城以北,那裡有一個用小木塊做成的鎮子,西邊是一條用白油漆刷出的河流。

“這是濁漳水,河東岸距離上黨城約五十里處是濁漳鎮,李歸臣的五萬大軍就駐紮在這座鎮上,很明顯,李歸仁是要和李嗣業的安西軍主力決一死戰了。”

“雙方兵力對比如何?”顏真卿沉聲問道。

“目前李嗣業在河東地界約八萬軍隊,但要考慮封堵燕軍退路和各地的部分駐軍,李嗣業最多也只能動用四萬人,目前趙崇節和賀婁餘潤已率一萬騎兵精銳前去支援,這樣李嗣業可用之兵也是五萬,這也是他的性格,他不會倚多取勝,但從兵種上來說,燕軍是三萬騎兵和兩萬步兵,而安西是四萬騎兵和一萬步兵,從騎兵數量上說,我們佔有優勢,而且我們還有天雷和火油,無論軍種和實力,我們佔有優勢,而對方的優勢在於騎兵,一萬曳落河騎兵是安祿山最強悍精銳的騎兵,另外還有一萬契丹騎兵,是由契丹耶律部的精銳,裝備精良,據說戰鬥力超過了幽州鐵騎,還有一支騎兵也是奚人的精銳,正是有這三萬騎兵,李歸仁纔不想北撤,和安西軍較量,如果他能擊敗安西軍,那他將名震天下。”

長孫全緒點點頭感慨道:“這是一場勢均力敵之戰!”

他看了一眼南霽雲,見他眼中有些黯然,便笑道:“南將軍以爲呢?”

南霽雲正爲自己沒有機會參加這樣的精彩戰役而感到遺憾,他默默地點了點頭道:“李嗣業將軍堅持以五萬軍對陣對方五萬軍,這本身就是一種輕敵之舉,我只擔心安西軍被盛名所累,生出驕兵之意,不把燕軍放在眼中,這樣這非常危險。”

“南將軍說得沒錯,我也有這個擔心。”

李慶安對衆人道:“我已寫信給李嗣業,命他不準輕敵,另外我又命王思禮率三萬關中軍出陝州,前往河東接應,這場戰役事關重大,李嗣業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決不能輸掉!”

這時,一名文書官拿着一份情報進來施禮道:“殿下,太原最新快報!”

衆人一下子被吸引了,紛紛向李慶安望去,李慶安接到接過情報看了看,眉頭皺成了一團,道:“難怪李歸仁不肯北上,原來是安慶緒改變策略了,他剛到太原便又撤回了石艾縣,李懷仙率八萬大軍南下了。”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大吃了一驚,李懷仙的八萬大軍中,至少有三萬是精銳的幽州鐵騎,騎兵速度極快,一旦在上黨戰役打響前趕到潞州,那麼李嗣業的形勢就危險了。

李慶安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這才明白了安祿山真正的策略,原來安祿山攻打太原是虛,他真正的目的是對付李嗣業的安西軍,如果郭子儀分兵去支援李嗣業,那太原的兵力必然空虛,正好被安慶緒的軍隊趁虛而擊,太原又危險了。

這其實不是李嗣業輕敵,而是他李慶安輕敵了,小看了安祿山的部署,李慶安負手在房內慢慢踱步,他忽然走到沙盤前,仔細研究了一下地形,沉聲道:“立刻傳我的命令,命李嗣業放棄潞州,撤到晉州烏嶺山以西,嚴守府城關,衛伯軍和席元慶也同時撤回,命田乾真部放棄上黨縣,所有的軍隊全部撤到晉州集結。”

他沉吟了片刻,緊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命令:“命雷萬春和辛雲京率部走飛狐道進入定州,斷安慶緒的糧道。”

他微微嘆了口氣,又對衆人道:“這次是我們小看了安祿山,安祿山進攻河東虛虛實實,若太原難攻,他們就轉而對付安西軍,若郭子義出兵,他們又會轉而攻打太原,令我們處於被動,說到底還是我們在河東兵力不足的緣故,如果我們能再增兵十萬,就能扭轉被動局面,所以我決定再火速向河東增兵十萬。”

顏真卿沉思了片刻,道:“關中有十五萬大軍,可以走蒲津渡支援河東,從前玄宗帝去北都時,都是從蒲津渡黃河,在那裡一夜間便可建立浮橋,數萬御林軍渡河極快,我們不妨先命王思禮搭建浮橋,等大軍趕去,正好渡河。”

李慶安道:“搭建浮橋是個好主意,但關中十五萬軍隊最好不動,這次江南之戰降卒極多,又在江南募兵六萬,可令江南軍北上協守河南,而令李光弼率七萬軍渡河支援河東,我再率三萬精銳騎兵走蒲津渡口趕去河東,只要李嗣業能及時退回晉州,時間上應該來得及。”

顏真卿和長孫全緒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殿下怎能親去河東?”

顏真卿連忙勸道:“殿下剛從江南迴來沒多久,又趕去河東,實在勞累,我想李嗣業也是名將,他應該能獨擋一面,打贏河東戰役,殿下只須遠程調度便可。”

李慶安搖了搖苦笑道:“實不瞞顏尚書,家家戶戶都有本難唸的經,安西軍也不例外,安西軍最大的問題就是山頭太多,各個大將之間都互不服氣,李嗣業指揮不動李光弼的軍隊,李光弼也調動不了李嗣業的軍隊,他們必然是各自爲陣,我在長安調度畢竟太遠,也難以協調,所以只有我去坐鎮河東,才能協調各軍,再說還有郭子儀,他也只可能給我面子,你們不要勸了,這次河東戰役非同小可,直接關係到河東的得失,我必須親赴河東。”

顏真卿還想再勸,南霽雲卻道:“顏尚書不要再勸了,我也覺得大將軍親赴河東是最好的方案,李嗣業爲人驕傲,就怕他不肯接受李光弼支援,而獨立和燕軍作戰,那樣會使安西軍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如果李嗣業在河東戰敗,毀了安西軍聲譽是小,更嚴重是會扭轉整個戰局,如果南唐再呼應,我們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這場戰役非同小可,關係到整個大局,我反對李嗣業來做主將,就基於這個考慮。”

南霽雲的分析非常透徹,顏真卿也覺得有理,便不再多勸了,問道:“那不知大將軍何時出發?”

李慶安當機立斷道:“時間緊迫,我現在就出發,還望顏尚書協調王思禮,在蒲津渡速架設浮橋。”

顏真卿點點頭,“我會立刻發鴿信給王思禮,祝殿下一路順風,早傳捷報!”

慶平二年四月初,安祿山突然改變戰略,命安慶緒大軍放棄圍攻太原,退至河東井陘口,又命李懷仙率八萬精銳大軍南下支援李歸仁部,這樣一來,便使得李嗣業地安西軍腹背受敵,戰局急轉,不等李慶安的命令到來,李嗣業也同時意識到了形勢危急,他下令潞州各部撤回晉州,衛伯玉部一萬人在回撤途中遭遇了李歸仁大軍的攔截,雙方爆發激戰,衛伯玉部因寡不敵衆,損失近半,大敗而回。

漸漸地,河東的戰局越演越大,雙方都意識到了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已經關係到整個河東的得失,安祿山命安慶緒再向潞州增兵五萬,由蔡希德率軍南下,使燕軍在潞州的總兵力達到了十八萬。

而北唐軍方面,李光弼則率七萬軍從河陰縣渡過了黃河,進入懷州地界,走太行陘進入河東澤州,與此同時,李慶安則親率三萬騎兵精銳,每人配雙馬,日以繼夜地向河東方向進發。

一場關係到河東得失、關係到攸關全局的大戰,正在河東的東南部開始慢慢醞釀了。

如果我們打開地圖,就會發現,晉州東部是河東道的一條重要分界線,在晉州東部,介山、霍山、烏嶺山一直到南方的王屋山,從北至南,延綿千里,將河東道一分爲二,形成了一條天然的軍事分界線。

而在這條軍事分界線上,烏嶺山中部的府城關,也就是今天的安澤縣,便是一個極重要的戰略要地,府城關以東,便是通往潞州的良馬寨。

此刻李嗣業的大軍便是駐紮在府城關,目前,李嗣業在河東一共有八萬大軍,由於衛伯玉在撤回途中損兵五千,李嗣業手中實際上的軍隊是七萬五千人,另外還有一萬士兵零散地分佈在晉州、絳州、蒲州等地。

這天上午,李嗣業接到士兵稟報,李慶安派來的先鋒,由趙崇節和賀婁餘潤率領的一萬騎兵抵達了晉州,他同時得到另一個消息,李慶安親率三萬騎兵精銳已經到了蒲津渡口。

———————————————————————————————

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573章 獵鷹行動(二)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90章 古怪樂器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5章 安西小娘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84章 人質綁架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97章 慶王李琮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471章 獨孤家宴(下)第556章 井陘血案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05章 不戰屈人第62章 安楊之交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203章 建成後裔第333章 受夾板氣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23章 分配不公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633章 燕軍西寇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
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573章 獵鷹行動(二)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90章 古怪樂器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5章 安西小娘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84章 人質綁架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97章 慶王李琮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471章 獨孤家宴(下)第556章 井陘血案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05章 不戰屈人第62章 安楊之交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203章 建成後裔第333章 受夾板氣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23章 分配不公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633章 燕軍西寇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