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大結局

寶應二十年,大唐皇帝李慶安已登基二十年,此時大唐人口已經突破八千萬,國家強盛,人民富足,四海安寧。

六月,張掖郡王、河中道觀察使兼軍府大都督段秀實不幸在撒馬爾罕病逝,朝廷休朝哀悼三日,右相、吏部尚書裴瑜舉薦戶部侍郎張知節爲河中道觀察使。

由十三名相國組成的政事堂三讀通過了任命,並報皇帝李慶安批准,李慶安批准了政事堂的任命,並加張知節爲御史大夫,同時他頒佈皇帝令任命晉王李棣接任河中軍府大都督一職。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九月的安西已是朔風四起,黃沙漫天,這天下午,在安西道拔煥州的西域大道上遠遠來了一支軍隊,約有三千餘人,盔甲鮮亮,旌旗招展,被疾風吹得獵獵作響。

“張使君....你若抵不住....就進馬車去吧!”

疾風中,李棣的聲線被吹得斷斷續續,晉王李棣是李慶安的第五子,母親是惠妃獨孤明珠,他今年只有十八歲,長得酷似其父,身材高大,兩臂修長,從五歲起便拜羽林大將軍南霽云爲師,學了一身超羣武藝,再加上他箭法尤其高明,能開七石弓,幾追其父李慶安,去年在三軍比武大賽中箭術一舉奪冠,被軍隊美譽爲‘小李廣’。

這次除了出任河中大都督外,他還有三件事要替父親去做,一件已經做了,在龜茲勸說皇姑高霧回長安養病,高霧十年前升爲龜茲都督、雲麾將軍,是大唐軍職最高的女將軍,三年前高仙芝因病不幸去世,高霧便按照父親生前的心願將他安葬在龜茲。

高霧在父親去世後便辭去了軍職,在龜茲爲父守墓三年,她終身未嫁,辭去軍職後被李慶安封爲安西公主。

今天春天,她母親也不幸在長安去世,高霧因悲傷過度而大病一場,至今病體未愈,幾個月前她寫信告訴李慶安,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不能適應安西的氣候,李慶安擔憂之極,便讓兒子借這次赴任的機會,替他勸說高霧回京養病。

高霧因爲母親安葬在長安,便決定將其父親的靈柩一併遷回長安,和母親共葬,她要爲父母終身守靈。

李棣另外還要去撒馬爾罕祭掃俱蘭公主之墓,這也是李慶安二十年的心願,除此二者之外,還有第三件事,就在拔煥城。

張知節是張筠之子,張筠已經在五年前去世了,這次張知節以戶部侍郎的身份被封爲河中道觀察使兼撒馬爾罕政務主官,依照慣例,他將在在河中道任職五年,然後回京入閣,將成爲政事堂相國之一。

按照大唐新六典的規定,大唐皇帝一般不過問政務,只掌軍權,但軍國大事必須經皇帝批准後方能實施,另外在人事任命權上,以正三品爲界,正三品以下官員由政事堂任命,張知節的觀察使是從三品銜,所以是政事堂任命,而御史大夫又是正三品銜,就由李慶安加任。

張知節身子有些單薄,被安西的秋風吹得瑟瑟發抖,他也大聲道:“好吧!我真不行了.....先進馬車躲一躲!”

他鑽進了馬車,這時,李棣打量了一下遠處,他遠遠看見了一座城堡,便對軍隊大聲令道:“前方是粟樓烽城,大家進城休息一日,明早出發!”

粟樓烽城就是從前的粟樓烽戍堡,戍堡還在,但已經成爲軍隊教育設施,是安西新兵入伍必須參觀之地,新粟樓烽城在戍堡北面約五里處,十年前修建而成,是一座有兩千軍隊駐紮的上等軍城。

三千軍隊的到來,使粟樓烽城立刻熱鬧起來,駐軍郎將席駿前來給李棣見禮,“末將席駿,參見晉王殿下!”

席駿是信德總督席元慶之子,今年也只有二十五歲,他十五歲從軍,現在已經是十年老軍了,去年升爲郎將,駐守粟樓烽城。

李棣向他回一禮笑道:“席將軍,我想去參拜聖石,將軍現在可方便帶我去。”

“現在就去嗎?”席駿笑着問道。

李棣緩緩點頭,“對!現在就去。”

“可以,殿下請隨我來。”

席駿點了三百騎兵帶着李棣和他的親衛向北一路飛馳而去,半個多時辰後,騎兵隊約奔行了五十里,來到凌山山口,這裡有一根石柱,上面曾經是烽火臺,但十五年前烽火臺已經拆除了,大石下有一個一人高的山洞,原來裡面填滿亂石,現在也清理出來了,李慶安封這根石柱爲聖石,四周已用鐵鏈包圍,不準人輕易靠近,並專門修建一座戍堡,守衛這座聖石。

在聖石旁還有一座靈堂,供奉李慶安的父母,也就是昭敬皇太后,和昭遠皇帝。

李棣翻身下馬,他從馬袋中取出祭祀香燭,快步走到了聖石前,這是李慶安託他做的第三件事,替他祭祀聖石,李慶安之所以封這裡爲聖石,因爲李慶安宣佈這裡是他的出生之地,他就在這座聖石下的山洞內出生,事實上,他就是從這塊聖石走進了大唐,所有的秘密就在那座山洞裡,這個謎他至今未解。

李棣點燃香燭,將它們放在聖石前的供奉臺上,他緩緩地跪下,鄭重地替父親磕了三個頭,併爲他的皇祖父和皇祖母在天之靈祈福,祝願他們安息。

(全書完)

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86章 揚州來客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62章 安楊之交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18章 生死關頭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400章 風雨欲來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30章 發現敵情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82章 金吾萬騎第213章 山寺驚魂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10章 又見小娘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165章 出發前夕
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86章 揚州來客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62章 安楊之交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18章 生死關頭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400章 風雨欲來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30章 發現敵情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82章 金吾萬騎第213章 山寺驚魂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10章 又見小娘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165章 出發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