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理順官場

從太廟出來,李慶安回到了位於皇城內的軍營,他又和裴諝等一干大臣談了一些都畿道的狀況,大臣們告辭,這時李慶安卻暗中留下了裴諝。

李慶安在洛陽的時間不多,只有一天一夜,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李慶安想做完兩件事,一是對太廟的祭奠,這個他已經完成了,就是對洛陽的權力部署,雖然洛陽只是長安的陪都,但它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控制了洛陽,也就控制了整個中原,李慶安已經決定駐兵洛陽,但洛陽的政務系統他也需要完全掌控。

其實目前的洛陽政務體系還比較複雜,既有掌控東都的洛陽留守,又有河南府尹,還有都畿道長史,再有就是洛陽令,這其中,真正有實權的是洛陽留守和河南府尹,洛陽留守主要是掌握軍權,雖然目前洛陽並沒有駐軍,但滎陽大糧倉的兩千駐軍卻歸屬洛陽留守指揮,而通過這兩千駐軍,洛陽留守便實際控制住了滎陽大糧倉,手中掌握了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糧食,這就是洛陽留守最大的資本。

其次便是河南府尹,這其實就是地方行政權,和京兆尹一樣,河南府尹也是從三品銜,它卻不像京兆尹那樣受諸多權力部門的限制,更像一州刺史擁有地方實權。

李慶安的想法便是將洛陽留守和河南府尹二者合二爲一,由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來擔任,這個人選李慶安也考慮好了,就是裴諝。

裴諝是裴寬長子,是裴瑜的父親,而裴瑜又屬於李慶安的嫡系派,裴諝無論如何也會幫自己的兒子,尤其李慶安的妹妹小蓮就是裴諝的兒媳婦,他們有聯姻的關係,所以,對李慶安而言裴諝就是自己在洛陽最合適的代言者。

更重要是李慶安準備在都畿道推行土地改革,這兩天他已經得到了都畿道一府四州的詳細土地報告,這裡也是土地兼併的重災區,尤其這裡靠近京畿,被宗室權貴佔地的情況十分嚴重,而這些宗室權貴大多都是支持南唐,其中大半人都逃去成都,這樣一來,便給他的土地改革創造了有力的條件,拿這些人開刀,阻力和代價都最小。

現在關鍵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官員替自己推動都畿道的土地改革,管理都畿道的頭頭腦腦太多,誰都可以管,最後誰都不管,這樣可不行。

片刻,裴諝被士兵領了進來,躬身施禮道:“參見趙王殿下!”

“裴使君不必客氣,請坐下!”

李慶安請裴諝坐下,笑道:“裴使君有沒有給自己的孫子想好一個合適的名字?”

裴諝心中本來有點忐忑,他不知道李慶安單獨留自己下來的緣故,聽他說起孫子,裴諝心中立刻輕鬆下來,孫子可是他的寶貝,他怎麼可能沒有想好名字呢?

裴諝便捋須笑道:“已經想好了,就起一個單名,端。”

‘裴端!’李慶安唸了兩遍,點點頭讚道:“這個名字很好,端正嚴明,以裴家的家風育他成長,將來必定又是棟樑之材。”

“多謝殿下讚譽,孩子的母親端莊賢淑,有她撫養孩子,這纔是孩子的立身之本,能有小蓮這個兒媳,也是我裴家的福氣。”

兩人談了一會兒孩子,李慶安喝了一口茶,這纔將話題轉到正事上,“我把裴使君留下來,是有一件事想請裴使君幫忙。”

裴諝心中如明鏡一樣,以李慶安的實力,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幫忙只是一種含蓄的說法,他實際上是要將一件事託付給自己了,他連忙欠身道:“殿下請吩咐!”

“是這樣,安祿山造反已成定局,按照我的策略,是想把安祿山的造反烈度控制在河北道內,但安祿山也有強大的實力,我擔心安祿山會突破黃河,直插鄭州,所以河南道的官糧全部放在滎陽並不安全,我打算把滎陽的糧食全部移到洛陽城中來,我看皇城空置無用,正好用來存放糧食,這件事我就想託裴使君來完成。”

裴諝有些愣住了,搬糧食應該找楊慎餘纔對,他不明白李慶安的意思,便遲疑着道:“我很願意爲殿下做事,但滎陽的糧食一直是洛陽留守來管理,我這樣越權是不是有點.....”

李慶安輕輕冷笑一聲道:“洛陽留守什麼時候能管鄭州了,說得難聽一點,是楊慎餘一直在越權,這應該是都畿道長史的權限,與他何干?我正是覺得這裡面有些不合理,我纔想着把它理順。”

裴諝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李慶安是想奪楊慎餘的權,把滎陽的糧食移動洛陽來,自然那兩千士兵不會跟來,而由李慶安的軍隊來負責看守,那這樣一來,李慶安的軍隊便控制住洛陽皇宮,楊慎餘就完全被架空了,李慶安又將糧食的控制權交給自己,那就等於是由他取代了楊慎餘。

雖然李慶安這樣做比較巧妙,但裴諝總覺得還有一環沒有控制好,那就是都畿道長史苗晉卿和洛陽令吉溫,儘管他們二人權力都不大,可如果他們二人和楊慎餘聯合起來,自己未必鬥得過他們,尤其李慶安把權力都給了自己,他們三人聯合的可能性便更大了。

想到這,他便提醒李慶安道:“可能大將軍有所不知,河南府是在都畿道的管轄範圍內,嚴格地說起來,都畿道也可以過問糧食之事。”

“這個裴使君不用擔心,苗晉卿準備調爲潞州太守,都畿道長史一職將由裴使君兼任,吉溫將調爲幽州長史,洛陽令吏部會另外派人來擔任,而且我會部署一萬軍隊留守洛陽,這樣洛陽的事情也就理順了。”

李慶安的安排給裴諝吃了一顆定心丸,也就是說,他將成爲洛陽乃至都畿道的最高政務官,本來河南府尹的權力很大,但由於被都畿道和洛陽留守的掣肘,使他權力大打折扣,現在李慶安疏通了幾個最關鍵的節點,裴諝就覺得自己彷彿被鬆了綁一般,一下子權力大漲,再沒有人能掣肘他了,他心中不由萬分感激,連忙起身向李慶安深深施禮道:“卑職一定竭心盡力,爲殿下治理好洛陽。”

李慶安呵呵一笑,又道:“裴使君請坐!下面我和你談一談在都畿道推行土地改制之事。”

.......

次日一早,李慶安率五萬大軍離開了洛陽,向鄭州進發,傍晚時分大軍抵達偃師縣,這時,李光弼親自押解季廣琛也抵達了偃師縣,李慶安隨即下令大軍就地駐營。

黃昏時分,陰沉了數日的天空終於下起雨來,雨越下越大,整個都畿道都沉浸在一片白茫茫的雨霧之中。

安西軍的大營駐紮在一塊高地之上,士兵們冒着雨紮下營帳,拉起營柵,幾座高高的哨塔建了起來,雖然只是一夜,但李慶安並不敢大意,每一個細節他都要求手下一一落實,這也是安西軍的一貫作風,安西軍的強大並不僅僅是作戰能力,還包括駐軍、訓練、後勤等等各個方面。

一切都要考慮細節,一切都一絲不苟,這就是安西軍保持強大戰鬥力的根本原因,比如士兵要冒雨紮營,很多人都會淋透,這難以避免,但作爲行軍司馬,他必須要給每一個淋雨的士兵熬製薑湯,以防禦寒氣入體,保證士兵的健康也就保證了戰鬥力,這就是細節。

大帳內,李慶安一邊慢慢地喝一碗薑湯,一邊在思考對許叔冀軍的對策,本來李亨只給了許叔冀三萬軍,命他駐守滑州、濮州,主要是爲了防禦安祿山大軍南下,但許叔冀卻擅自擴大防禦範圍,不僅控制滑濮兩州,還趁中原空虛之機,佔領了汴、曹、宋、兗、徐五州,並將軍隊由三萬人擴充到了七萬人。

由此可見許叔冀也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想和他李慶安一樣,成爲一方諸侯,甚至割據河南,也正因爲這樣,這個許叔冀絕不會輕易放棄他已佔領的七州,不到迫不得已他不會離開,他甚至還會和自己一戰,所以對付這個許叔冀就不能採取對付季廣琛那樣的突襲辦法,必須步步爲營,穩紮穩打。

就在李慶安思考對策時,他的親兵在帳外稟報:“大將軍,李光弼將軍已經到了。”

李慶安連忙起身笑道:“快命他進來!”

他話音剛落,只見雨霧中奔來一個人,反搭着一條羊皮,向這邊快步跑來,正是李光弼。

李光弼跑進了大帳,連聲笑道:“好大的雨,這可是農民的福音啊!”

李慶安也笑道:“風調雨順,也意味着我們這次出兵的順利,快快進帳,先喝一碗薑茶暖身。”

李光弼走進大帳,一名親兵遞給他乾毛巾,又一人給他端了一碗薑茶,李光弼擦乾了頭髮,接過薑茶一口氣喝乾了,這才長長出一口氣,向李慶安躬身施禮。

李慶安擺擺手笑道:“不用客氣了,坐下說話!”

兩人在大帳坐下,李慶安便先問道:“季廣琛如何了?”

“我已經將他安置在一處偏帳中,不過恭喜大將軍,他經過幾天的考慮,願意投降大將軍。”

李慶安笑着點了點頭,他本來還想親自勸說此人投降,既然他自己降了,那就省下自己一份力了,這是最好不過,他便笑道:“那好,我們再商量一下,下一步該如何對付許叔冀。”

......

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89章 各逞心機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438章 形勢突變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468章 關中內訌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25章 緊密備戰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704章 踏平胡都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38章 妖花凋謝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82章 金吾萬騎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背後發力第29章 接受軍令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99章 武舉考試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73章 花府大宴(六)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13章 內室密談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18章 生死關頭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11章 馬球風波(上)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323章 危機深化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42章 權宦高翁第13章 內室密談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66章 縣令楊釗第320章 釜底抽薪
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89章 各逞心機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438章 形勢突變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468章 關中內訌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25章 緊密備戰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704章 踏平胡都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38章 妖花凋謝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82章 金吾萬騎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背後發力第29章 接受軍令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99章 武舉考試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73章 花府大宴(六)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13章 內室密談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18章 生死關頭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11章 馬球風波(上)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323章 危機深化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42章 權宦高翁第13章 內室密談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66章 縣令楊釗第320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