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

射援、魯肅、傅允、傅幹、耿紀、張時、賈穆、張烈、黃華、顏俊。

投射射策放榜之後,甲科十人如上,乙科四十人,或入太學院,或入上林學宮。

與此同時,負責主試射策的趙岐接替蔡邕的兼職任大周教學署祭酒,總攬天下學事。左輔策馬日磾任上林學院祭酒,總攬上林學苑教學之事。

右輔策楊彪,擔任尚書左僕射。韋端之子韋康,出任尚書右僕射!

初平四年的這場投科射策,僅僅是大學之試,但依然充滿了各種權利爭奪。甲科十人是大王欽定,他們這些下屬官員自然是沒辦法做出更改。

只能從側面下手,來填補關中世家在朝堂上的實力。

傅幹是大王義兄傅燮之子,傅允是其族弟。賈穆又是大王心腹幕僚賈詡長子,魯肅倒是下邳人士,可以爭取一番。但是除此之外,黃華、顏俊、張烈三人全都是涼州人士。

甲科十人中只有射援、張時、耿紀三人是正兒八經的關中人士。射援是扶風人,其兄與大王義兄蘇則相交甚密,可以視爲大王心腹。張時出自河東張氏,才學不錯。

這十人之中,唯一能讓關中世家信得過的只有出自耿氏的耿紀了。

乙科學子中關中學子與涼州學子倒是摻雜各半,還算平衡。因此,在這次射策中失利的關中世家自然是不甘心。

趙岐、馬日磾、楊彪以及年輕小輩的韋康,硬生生擠到了朝堂之上。

尤其是楊彪以及韋康身居尚書令左右僕射這等要職,讓關中世家非常滿意。同樣,涼州世家也非常滿意,有大王照顧,這甲科中的涼州子弟,日後肯定也會得到照顧。不然,豈不是丟了自己的顏面!

高誠也很開心,不管如何,充斥到朝堂之上的人,都是一時俊傑,他們只會增加大周的實力。

投科射策過後,許多學子返回各自郡學,準備繼續苦讀。畢竟,雖然沒有中策,但自己還有兩次機會。當然,也有人直接放棄繼續讀書,選擇去做文吏,從底層一點點往上爬。

這也是一條通道,人所想不同,自然也就會出現分歧。有的人認爲自己能夠中策,可以再試兩次。有的人則是認爲自己中不了策,又或者條件不允許繼續讀書。所以,直接選擇去做文吏。

畢竟,大周國並沒有規定吏員就不能慢慢成爲官員了。在這大爭之世,官府用人肯定多,何況九年時間熬下來,怎麼着也能有點出息了吧!

大周國的一場投科射策,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尤其是相鄰的魏國、漢中、巴蜀三地。漢中張魯心有所想,可力不能及。

現在自己的實力很不錯,三萬漢中精兵,外加兩萬蠻兵,別的不說,對抗劉焉還是沒什麼問題。但是,漢中的百姓實在是太少了,只有七萬餘戶,近四十萬人口。世家更是少的可憐,名士大儒一個沒有。

倒是益州劉焉,卻是從中看出了不少的好處,尤其是權衡勢力內部利益關係,簡直太合適不過了。

益州的政局,比大周還要繁雜。東州士族與益州本地士族的利益爭奪,自己與趙韙的針鋒相對,以及漢人與蠻人的對立,搞得劉焉是一頭亂麻。

初平四年末,即是歲旦前夕,益州州牧府也發出了投科射策的佈告,準備明歲春耕之後,在益州內部大肆招斂人才。

魏國則是因爲明歲的謀劃,而暫時取消了投科射策。不過,在魏國官署中,已經出現了教學署及射策司。

其餘勢力,還在忙活着休整內部。尤其是幽州公孫瓚,吞併了劉虞之後,又殺了皇甫嵩,收納其帳下一萬精銳。燕國的實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軍隊數量一口氣從四萬之士,激漲到八萬餘人。

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收編的劉虞降卒,近三萬之人,而後公孫瓚又招募一萬善騎之士,再度恢復到兩萬騎兵的規模。

而在朱儁率領一萬精銳,逃到冀州後,立即與袁紹合軍。同時,黑山賊實力大損,只餘下張燕手裡的五萬蟊賊,盤旋在太行山中。冀州各地,也多多少少恢復了丁點元氣,使得袁紹的日子終於沒有那麼難過了。

十萬帶甲之士,領口數四百餘萬,積穀千萬石!

尤其是其中五萬大軍重新聚集在易水南岸,北望幽代。更有主將朱儁,大將顏良、文丑,其餘將校數百員,虎視眈眈。

看來袁紹還是先打算擊敗公孫瓚,奪回天子,以正其名。畢竟,去大山之中跟張燕玩捉迷藏,的確不是什麼好法子。

至於青州田楷,則是交給了實力不弱的兗州牧曹操。老曹坐擁五萬百戰精銳,對付田楷那區區三萬多人,足夠了。

今歲剛剛成立的楚國和和齊國,一丁點動靜都沒有。尤其是袁術,手握十餘萬雄兵,動都沒動一下。而陶謙也沒有任何打仗的心思,繼續發展着自家內政。

荊州劉表倒是整兵頓甲,分屯沙縣以及漢壽兩地,趁着今歲這最後的一點閒暇時間,運送糧草。

劉繇的大軍主力也再度從廬江退回長江南岸,駐守丹陽,齊聚戰艦千艘,嚴防上游荊州水師順江南下。

幷州丁原,無疑是今歲最老實的諸侯。自從呂布率師回到幷州後,晉國兵馬再無動靜。一副四方安平的景象,讓苦難的晉國百姓無疑大大喘了一口氣。

兵力太多,國力維持尚可,想要征伐就不行了。尤其是這幾年,年年都要從河東買糧,來維持戰爭消耗。

在這歲末之際,天下羣雄看似安然無恙,然而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明歲春耕。

春耕一畢,新一輪的爭鋒必然會爆發!

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560章 臨洛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584章 戰起第6章 大權旁落第21章 共葬一土第64章 試探攻城第83章 北上第526章 破城第651章 禮崩樂壞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713章 犍爲之戰(22)第673章 氐兵第48章 覲見第806章 回師第249章 逃!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512章 董魏之喪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216章 下鄉第453章 起居注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769章 亂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393章 博弈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819章 籌備第142章 突圍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60章 長社大勝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259章 入河東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601章 棋局第220章 生恨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655章 局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46章 大婚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215章 祭奠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88章 無題第91章 問答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28章 碧玉年華第673章 氐兵第903章 破勢第698章 犍爲之戰(7)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552章 進第391章 救災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44章 佳人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106章 追尋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819章 籌備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44章 佳人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545章 鹽利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224章 帛書第731章 儒林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91章 彭城第292章 天子!崩!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299章 大戰,起!第420章 教學署第224章 帛書第70章 帳內威逼
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560章 臨洛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584章 戰起第6章 大權旁落第21章 共葬一土第64章 試探攻城第83章 北上第526章 破城第651章 禮崩樂壞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713章 犍爲之戰(22)第673章 氐兵第48章 覲見第806章 回師第249章 逃!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512章 董魏之喪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216章 下鄉第453章 起居注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769章 亂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393章 博弈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819章 籌備第142章 突圍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60章 長社大勝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259章 入河東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601章 棋局第220章 生恨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655章 局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46章 大婚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215章 祭奠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88章 無題第91章 問答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28章 碧玉年華第673章 氐兵第903章 破勢第698章 犍爲之戰(7)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552章 進第391章 救災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44章 佳人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106章 追尋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819章 籌備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44章 佳人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545章 鹽利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224章 帛書第731章 儒林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91章 彭城第292章 天子!崩!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299章 大戰,起!第420章 教學署第224章 帛書第70章 帳內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