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諸蔡

蒯越與蔡瑁離去後,劉表盯着空蕩蕩的大殿,沉視良久。

時而輕咳兩聲,時而吁噓長嘆。

劉漢不復,已是不爭事實,沒有誰能夠再把它從懸崖邊緣給拉回來了。

那所謂的漢家養士四百年,深入人心,也不過是句笑語罷了。所養士家,悉數爲王或爲諸侯,更兼主上年幼,難持大局。

而王允,或許他尚忠漢室,但未必就沒有藉此機,擴大太原王氏之望。

自己身爲漢室宗親,雄據荊襄,又有何用?北面袁術阻路,時而犯境。境內諸士林、宗族,皆有異心。

能夠維持着荊州仍從天子旗下,已是大不易。將兵北伐,匡扶河山,卻是毫無可能。荊北世家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與袁氏相抗衡。更別說,蔡瑁還與袁術、袁紹等人相交莫逆,與高誠也將有姻親之聯。

不過,這一切並非沒有轉機。

隨後,劉表便喚人傳來劉琦。

身在福中別院的劉琦,很快就來到大殿內,面見阿翁。

“孩兒拜見阿翁!”

劉琦躬身見禮,待得劉表示意後,才起身來。

劉表看着這位曾經的愛子,依稀間彷彿看到了從前的自己。身長八尺,面容俊秀,舉止端行,儀禮想從,可謂風度翩然。

只是,劉表心底暗歎一聲,言道:“琦兒,過些時日,汝去長安吧!”

微微頷首的劉琦,猛然擡起頭來,不敢置信的看向父親。

脣齒微動片刻,劉琦還是沒有問出來了。阿翁既如此做,那定然有其道理。心中不明,也只怪自己愚笨,不能讀解阿翁之意。

“孩兒謹遵阿翁教誨!”

劉琦伏地行之大禮,心中頗有悲慼,含淚相言:“阿翁,孩兒此去長安,恐久不能侍奉阿翁。阿翁年歲已高,日後還請萬勿操勞過重,居養爲要。此外,孩兒斗膽,爲阿翁繪之尊容,相攜於身。長安幽幽數十載,亦有爲之所念!”

“可!”

劉表咬着牙,緊束的眼眶,哽咽一子。心裡也定下心來,琦兒此去長安一行,若布籌得當,比使其承之。

不錯,長子劉琦確實不如其弟劉琮才學非凡,也不如磐而勇武善戰。但其之仁孝,素聞荊襄。

縱是眼下蔡氏威盛,琮兒得以厚資,襄陽城內,仍有賢才爲之驅使,且有壯士爲之效死。

得到父親的允許,劉琦很快便取來了筆墨紙硯。

紓清文坊四寶!

之後,劉琦似乎很是擅長畫道,端坐於劉表身前,細筆柳絲般描繪出其輪廓。

方正肅容,丹眉秀目,豎額挺鼻,鬚鬍然然,似隨風而動。

接着是那偉岸身軀,錦繡華衫,冠玉珠帶,金絲玉縷……

時間消逝,劉表時而品茶會飲,坐候長子的傑作。時而撫額頷首,心思難定。

三子之中,琦兒最長,有風範,待人仁厚,可謂是自己最佳的繼承人。但是,蔡氏卻不願奉琦兒爲主。

原因嘛,劉表也很清楚。

蔡氏想要執掌荊州,待北方羣雄決出勝者,攜荊襄七郡獻之,爲家族牟利。

琦兒頗具英姿,又爲襄陽諸學子所附,蔡瑁擔心日後難以控制他。

嗨,可自己也一樣束手無策。

承蔡、蒯二氏之力,輕易平定荊州諸宗賊,手握一州權柄,又豈能不與之厚利。現在,隨着自己年歲愈高,反噬也就來的越快。

所以,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效仿文公故事,乃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日後,只要自己謀劃得當,琦兒掌控荊州,未嘗不可!

沉思之間,劉表竟未察覺劉琦已經肅身而起,捏着那半人高的畫紙,吹着上面的墨跡。

“阿翁,孩兒已畢,請阿翁一閱!”

劉琦上前幾步,雙手端畫,近前躬身作請。

聽到呼聲,劉表這才緩過神來,接過劉琦遞到眼前的畫紙。

當下便愣住了,只見畫中人略微垂首,手持簡牘,作思忖狀。身前桌案、身側薰爐、身後屏風,皆在其上。

細觀之下,其人與己有七分身死,條理依稀可見。

“吾兒大才!哈哈哈……”

劉表不禁心中悅喜,亦不吝嗇誇讚之語。隨即又言道:“有此尚且不足,待爲父錦上添花!”

說完,劉表執筆直書。

大漢徵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表!

思索了片刻,劉表還是自留名諱,隨即舉印章之。

“嗨,爲父也無甚送於汝,且去吧。待得良時,汝必鯉躍龍門!”

劉琦接過話,三拜:“此行千里,孩兒會照顧好自己,阿翁萬勿擔憂。孩兒告退!”

“去吧,去吧~”

……

此後三日,劉琦再未去拜見自己的父親,以免平添憂愁。

第四日,蔡中派來的使者將周王納蔡璣一事,報回蔡府。

蔡府上下,立馬張鼓布鑼,上下相慶。

蔡璣是蔡瑁的女兒,蔡氏的嫡長女!如此大事,自然是要好好備籌一番。

沒兩日功夫,所有生活在襄陽的人才真正見識到諸蔡之盛。

襄陽城內,自蔡府而出,至北門止,十餘里大道,皆懸紅綢,費者不計其數。

蔡氏往長安一行人,何止千人,車駕八百餘輛,多置珍品金銀。

而這僅是小頭,真正的大頭仍在城外。

漢江之中,千船塞道,懸披紅綢,鼓鑼震天,其勢之盛,兩岸皆驚。

襄樊二城百姓,多有出城瞻慕,岸邊十餘里,人羣瀰漫。

或是氛圍不足,自港口之間,轉出近千人,手拎木箱,沿途灑錢。圍觀之民,紛搶哄喝,奮振如虹。

早已在此維持秩序的荊州兵馬,也不得不苦笑連連,盡力維持,以免踐踏。

隨後,千船紛讓,入目之狀,驚煞衆人。

八艘樓船,駛入衆人眼目,所望及者皆肅穆而敬,癡呆萬分。

六艘三層樓船,橫側兩岸相護,高八丈餘,宛若江河中樓。其間所環兩艘,更是高聳入雲,止十餘丈,五層廬閣。

旌旗甲具,重弩硬盾,盡設之有。

所有人都認爲蔡瑁將整個荊州水師的主力都拉了過來,不然何有眼前盛壯。

但站在遠處山坡上觀望漢江的劉琦,卻是無奈的長嘆一聲。

這便是蔡氏實力的一部分,錢財人貨,樓船舟舸。

據自己所知,即便是去掉這八艘樓船,蔡氏仍然擁有十艘。比其掌握的荊州水師,只少了兩艘。

而整個荊州所有的樓船,就是這三十艘。相比之下,東面揚州僅有一十四艘樓船,西面益州僅有六艘。

樓船的建造工藝已經成熟,荊州蔡氏、吳會顧氏、益州官坊、徐州麋氏、洛陽將作都有造樓船的匠戶。所需巨木,也悉數自交趾而來。

只可惜,這股龐大的勢力,支持的是自己的弟弟!

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269章 襲營(下)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488章 無題第346章 佈置第74章 分兵南下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462章 鴻門宴?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686章 漢夷自治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589章 漢中事第20章 漢中戰事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142章 突圍第537章 對峙第589章 漢中事第257章 清君側第526章 破城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15章 殺俘第255章 養病第895章 討袁第489章 王子師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353章 批評第131章 清剿第362章 議陣第707章 犍爲之戰(16)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87章 宮廷奏對第851章 亂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627章 具裝甲騎神威第665章 伏兵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150章 捐納第884章 進軍(下)第142章 突圍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607章 失鬱郅第895章 討袁第136章 惑敵第487章 複議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605章 統戰部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230章 臨洮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571章 動靜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689章 天變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717章 犍爲之戰(26)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564章 入夜第582章 營城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564章 入夜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563章 謀城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86章 回府第477章 聯姻第502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上)第382章 驪山第28章 碧玉年華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21章 共葬一土第249章 逃!
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269章 襲營(下)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488章 無題第346章 佈置第74章 分兵南下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462章 鴻門宴?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686章 漢夷自治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589章 漢中事第20章 漢中戰事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142章 突圍第537章 對峙第589章 漢中事第257章 清君側第526章 破城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15章 殺俘第255章 養病第895章 討袁第489章 王子師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353章 批評第131章 清剿第362章 議陣第707章 犍爲之戰(16)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87章 宮廷奏對第851章 亂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627章 具裝甲騎神威第665章 伏兵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150章 捐納第884章 進軍(下)第142章 突圍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607章 失鬱郅第895章 討袁第136章 惑敵第487章 複議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605章 統戰部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230章 臨洮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571章 動靜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689章 天變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717章 犍爲之戰(26)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564章 入夜第582章 營城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564章 入夜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563章 謀城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86章 回府第477章 聯姻第502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上)第382章 驪山第28章 碧玉年華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21章 共葬一土第249章 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