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

“草民叩見太子太保大人,恭祝大人萬福金安。”

惟功在臨行前改變了主意,叫人調整了安排,先接見宋錢度和李文昭這兩個商人。

以他現在的身份,已經與當年絕然不同,當日他沒有國公嫡位,雖然是皇帝的親信之人,官職也並不高,純粹的武臣身份,並不嚇人,特別在大明,有身份的商人攀附不上文官,勳貴和武官卻是很輕鬆便是能攀附的上,是以當日在京城時,這兩個商人雖知惟功身份,亦是能夠與他相交甚厚,彼此間言笑不禁,甚是融洽。

現在這會子,國公什麼的仍然無所謂,但惟功太子太保和一方節帥的身份已經是與商人這個羣體有了明顯的鴻溝,最少在這兩個商人臉上,已經是明顯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兩位請不必如此。”

惟功適時拉住兩人,笑道:“若講這些禮節,在京裡你們可不曾向我跪下過,這會子就變了,難道兩位也是富貴眼嗎?”

這兩個南方商人畢竟是世家出身,上朔多少代都是江南的商人世家,是以雖然是孜孜求利,卻有一點讀書人的雅骨在身上,說他們富貴眼,自是絕無可能。

“大人說笑了。”

“小民豈敢……只是大人這官升的太快了一些,叫人有點兒惶恐啊。”

惟功哈哈大笑,讓着兩人坐下,待丫鬟們奉了茶,才又肅容道:“此次前來,費時頗久吧?”

“是的。”宋錢度欠了欠身,笑道:“先從水路一直南上,這會子是漲水季節,水路好走的很,日行三四百里,六天到的通州,再起旱經密雲到山海關,也是用的六天,再從山海關一路到遼陽,還是六天。”

“兩位辛苦了。”

“辛苦倒無所謂,在德州時,我等剛剛過境,聽說後頭的漕船在河中遇到大風暴雨,翻了幾十條船,漕米損失幾千石,人亦死了過百人,這實在是叫人不忍心聽聞的慘劇。”

六天水路到京城是飛速了,應該是這兩位大商人不惜金錢,一路僱傭了縴夫不停的拉縴,如果光是靠風帆和偶然用縴夫,就算是漲水季節,沒有十天半月也是到不了的。而且路上沒有遇上漕船堵住水路,否則從江南到京城用十天半個月也是平常的很。

起旱之後,十二天從京城到遼陽,也是極快的速度,算是飛速行進。而且運氣極佳,這年頭的漕運可不是完全的平安保險,畢竟船是木製帆船,在枯水季節,最大的風險是在某一段運河無法通行,無水可過,或是喝醉了酒,失足掉在河中淹死,這便是最大的風險。

在漲水的時候,大風大雨隨時可至,翻船死人的事情,在所難免。

所以這也是惟功最爲不值張居正的地方,藉口海漕危險,淹了六條船便立刻叫停,而河漕雖然有幾十萬縴夫和漕夫賴以生存,但危險性其實

還在海漕之上。

兩人這般前來,確實是有點兒冒險的,除了辛苦和風險,還有很多致命的東西,一場雨水帶來的感冒在這個時代也是足以致命的……良醫少有,沒有抗生素可用,緊急趕路帶來的水土不調也能叫一個生龍活虎的漢子病倒在牀上,所以對很多人來說離家百里以上是一生也沒做過的事,對商人來說出外雖屬平常,但客死異鄉也就很平常了。

惟功自是知道,也是心感……不過他沒有多說,但語氣和神情已經叫這兩人知道,他們的辛苦,盡在惟功心中。

有這麼一個態度,兩人一路急趕所受的罪也就感覺值得了。宋錢度和李文昭性子都很沉穩,世家子弟的風度盡顯無餘,儘管到現在惟功也沒有說明急簡相召的原因,但兩人居然都沒有先詢問,而是端坐椅中,只談旅途之事,光是這一點從容的功夫,順字行很多大掌櫃可能經商上不比這兩人差,但在這方面,便是差的很了。

所以說有些事情,不光是鍛鍊或訓練可以短期追趕的上來,這種從容風範,可以與官員相交的底氣,這可不是普通的掌櫃可以相與之比擬的。

“急簡相召,兩位二話不說便趕了來……”惟功沉吟着道:“想來此行之前,家中是否有過爭議?”

李文昭笑道:“我家已經是我當家,自無問題,宋兄家裡,聽說是有一些風波。”

是不是和一個遠在遼陽的未來國公合作,對宋家這樣一個松江旺族來說,答案肯定是模棱兩可。

一方面是與達官貴人交結總是對商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惟功的傳聞肯定已經到江南,很多人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同於常態的勳貴,未來的道路並不穩當,與他相識相交,肯定不如結交一個新科進士這樣的投資更爲穩當,就算這個進士的仕途並不順利,但又能虧到哪兒去?

晉商這些年的壯大,就是因爲廣辦社學,資助貧苦讀書人,每中舉和中得進士一人,晉商的勢力就壯大幾分。

加上和宣大一帶的將門不停的結親,晉商在宣大的勢力已經盤根錯節,很難撼動。

對宋家這樣的江南大商來說,晉商倒是可以模仿的對象,可惜江南的官紳勢力太強,駐軍實力又不能與邊軍相比,顯然這是一條不大好走的路,維持既有的模式便是最穩妥的方式了。

宋錢度前來,家族裡有反對,也有支持,還好宋家當家的是宋錢度的父親,力排衆議,好歹將兒子送了來。

不過如果這一次得不到相當的利益,未來前景還是不明確的話,宋家父子承受的壓力可就是要大的多了。

李文昭是宋錢度的好友,一語點明,自是希望惟功不要將太爲難的事情交付給宋家和宋錢度,拳拳之心,不愧是知交好友。

宋錢度也是用感激的眼神看了一眼好友,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想宋兄應該可以對家中有所交代……”惟功笑道:“請兩位前來,再問行程,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關係到我順字行和我治下遼陽鎮的未來前途,此事重大,自當召二兄前來面談。”

……

……

與兩個南方商人足足談了一個時辰,等惟功將兩人送到二門外時,已經過了末時。

對現在的他來說,接見客人已經很少能超過一刻鐘的時間,談了這麼久,自是因爲事情十分的重要。

遼南商路,海貿,勢在必行!

初步的打算便是由運河到天津是一條穩妥的南貨北上的路子,再由天津到遼南,也是一條很成熟的海道,這樣一來,南貨可以源源而上,在遼東和整個北中國的順字行店,除了廣寧的幾家之外,足以大量出貨!

對宋家和李家來說,這是天大的商機,順字行的規模和出貨的能力是無庸質疑的,以前南貨的量不大,主要是因爲晉商的反制,後來協議早就作廢,但惟功一路到遼陽,此事尚未來的及展開。

到現在以全部遼中和遼南,加上原本的順字行分店,南貨北上,北貨南下,其間的利益,大爲可期。

但最重要的還是惟功強調的一點,未來可以用純粹的海運,將登州納入範圍,畢竟從金州中左所到登州和威海衛一帶太近了,以山東半島爲中轉點,再及長江,不論是出入,都是十分便捷,費用大爲節省,從物流這一塊來說,簡直是大賺特賺。

加上貨物本身的利潤,可想而知,這對兩個商人和其身後的家族有多大的吸引力!

惟一可擔憂的,便是惟功對金州一帶的控制力如何,另外就是大規模的建造海船所需要的技術和時間成本。

“一年之內,完全控制遼南,兩年之內,海運船隊達到相當的規模。”

這便是惟功對宋家和李家這兩位代表所下的保證,而兩人也是信之無疑,此次北上,他們一路的辛苦,在將來都會完全的賺回來。

而對惟功來說,在更遠的將來,便是將北中國的貨物,由海運直接參與海外貿易!

遼東的皮貨,一張鹿皮在馬市均價才值一兩銀子,到京城,值三兩,到山東,河南,值五兩,如果送到日本,最少再漲幾番上去。

貂皮,在遼東也不值二兩,在日本最少漲十倍以上。

雖然現在對外貿易的大頭是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未來三百年內都是如此,但惟功的志向,顯然不止於此,最少要在貿易清單上,多出很多順字行的出產來。

海洋貿易是未來的主流,也是能不能抓住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惟功雖然身處內陸,但心卻始終向着大海,這便是一個穿越者必須擁有的胸懷,因爲他的目光能穿越歷史的層層迷霧,將力量用在最該用的地方!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十八章 境遇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七百章 福星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四十章 官店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二十章 長兄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二百章 廷仗
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十八章 境遇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七百章 福星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四十七章 兄弟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四十章 官店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二十章 長兄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二百章 廷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