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

惟功在奏摺上明言沒有辦法捐輸,他指出順字行的物流生意主要是人和物的流通,看起來做的熱鬧,其實利潤不高。

利潤最高的當然是包運各軍鎮的軍糧,但惟功同時也指出,順字行並沒有藉助官府朝廷之力來壟斷,其餘的商家,一樣能做這樣的生意。

如果皇帝覺得順字行生意做的非法逾規,惟功表示可以不再包運軍糧,可以放由各商家和軍鎮及各地官府來解決。

按原本大明那種荒唐的做法,比如浙江的衛所要送軍糧到南京,不是由上頭戶部或兵部統籌安排,而是該衛所自行其事,往南京各地的官道上,你來我往,大家各自承擔,整個大明,就是有這樣幾萬個微小的毛細血管供養着,浪費和效率低下,可想而知。

北方軍鎮,道理上也是一樣,每個衛所承擔着送軍糧,草束,牛筋,鐵箭頭,腰刀,鎧甲等各式各樣的任務,軍糧的運送,以前多半是晉商來承擔,效率低下,費用很多,所謂晉商八大家,有一半多是靠糧食轉運囤積生意發的大財。

這個時代,鹽,茶,糧,鐵,能與這幾樣生意媲美的就是高利貸錢莊生意了。

這些年來,因爲順字行的組織能力極爲高端,解決了效率低下的問題,加上收購糧食有自己的門路和辦法,這半年來有大量海船北上,更是進一步的降低了北方糧價。

惟功曾經就遼陽鎮的軍糧改漕爲海上過奏摺,內閣也是批覆同意了,因爲很明顯的,遼陽鎮的軍糧供給也是由江南運送過來的,額定人數之後,一年軍糧在六十萬石以上,還要有相當的雜糧豆料供給軍馬,如果由陸路過去,耗費之大,動用之力漕船之多,實難想象。

如果遼陽鎮需要這樣的供給,恐怕朝廷不會同意後來的額定人數,畢竟已經有遼鎮爲主,遼陽只是輔助,哪怕是遼陽已經打了好幾個漂亮仗出來,但在某些人嘴裡,遼陽仍然只能充當輔助。

一個輔助軍鎮,需要朝廷加大輸血,對明朝那種糟糕的動員能力和財力來說實在是災難。

好在改漕爲海之後,海船都是由順字行來出,費用相比漕運低到簡直能忽略不計,對內閣來說,海運可行,已經算是有了一個明顯的例證。

北方的各軍鎮,也是一樣。

順字行的效率極高,分配層次明確,軍糧大量收購的價格低廉,運用快捷而方便,因爲順字行的介入,北方各軍鎮已經減少了很多麻煩……但現在惟功明確表示可以放棄,這當然是一年好幾十萬的利潤,可惟功寧願放棄這個收入,也不願上繳給皇帝!

惟功委婉的表示,便是寧願順字行放棄這種半官方的微妙支持,以純粹的民間勢力,做民營生意。

這樣的話,錦衣衛和東廠攻訐的順字行店大欺客,橫行不法的諸多攻擊之詞,就如無根之木,很難立的住腳了。

而對皇帝,惟功表示可以從自己的體己積蓄中擠出三萬兩來,做爲潞王大婚的贄敬,

舍此之外,因爲順字行的收入要養活大量夥計,所剩下的已經不多,而遼陽面臨北虜威脅,惟功稱要練出一批精強的家丁,一般大明的家丁有一部份有營兵的身份,將領補貼福利,朝廷承認將領對這些家丁的家主身份,到戰時,朝廷再出資給家丁補貼,開發俸祿薪餉,象李寧,李平胡,都是這一類的家丁。

再一類,就是沒有營兵身份,純粹是將領自己募集來的,以將領的私財養育做戰。

第三種是武藝高強之輩,與將領有種種關係,到了出征時,將領將這些家丁召集起來,發給安家銀子和俸祿,打完了仗就解散。

惟功表示要養一兩千騎兵家丁,包括購買軍馬,打造兵器,鎧甲,平時的開銷等等。這一些銀子一般的將領是以養營兵的銀子中得來的,後世崇禎年間時,崇禎命吳襄出兵,吳襄表示無兵可用,三萬人的兵餉只拿來養了家丁,家丁才能戰,人數又太少,所以乾脆不要出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萬曆年間鎮將們當然不會那麼囂張,但爲了國家備邊,將領養育家丁也是現行的體制之內允許的行爲,惟功說出來是理所當然,這一下,萬曆毫無責備他的理由,人家替國守邊,也是爲君皇盡忠,你敢說不要守備了,將錢拿出來叫朕享用?

若真的這樣一說,肯定天下譁然,自己這個皇帝臉上無光不說,文官一窩蜂衝上來,也根本不可能達到目的。

所以,惟功是毫不客氣的反將了一軍!

“皇上息怒,”張惟賢淡淡的勸道:“我家這弟弟,向來桀驁不馴,這不過是本性暴怒罷了。”

“他以爲吾離他就沒辦法了?”萬曆冷笑道:“未必少了他,遼陽鎮就沒有人能當的起這個總兵的責任來。”

“臣聽說遼陽城中現在也不是那麼太平。”

“你是說生員鬧事請願的事?”遼陽的事,錦衣衛上報過,另外文官體系也從正規的程序上奏過,生員被毆,城中局面不穩,一日三請願,鬧的沸反盈天,萬曆原本是要將這事壓下去,現在看來,惟功這樣不識擡舉,壞了他的捐輸大事,或者乾脆就勢免了這廝的總兵官,看他還來什麼藉口來硬頂?

此時此刻,萬曆的心中只被一種憤恨的情緒所左右,根本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是要做什麼了。

張惟賢對他的心理曲線,幾乎瞭如指掌。

他知道已經到了火候,但他不能做添油加醋的事了,眼前這位,雖說弱點明顯,但也確實是天生聰慧,而且身爲皇帝,天性多疑,自己做的過了,就容易叫皇帝聯想到一些不該想的東西上去。

“臣就聽說遼撫周永泰打算去遼陽查看此事,餘者一無所知。”

“哦,巡撫去一下也好,就看周永泰怎生處理此事吧。”

萬曆泄了會火,看看張惟賢,點頭道:“有一件事,吾做的後悔了。”

張惟賢心中一動,知道萬曆說的是奪他的嫡位給惟功一事,他這些

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此時此刻,饒是他現在城府有若山川之險,也是忍不住動容起來。

“聽說英國公病了,怎樣了?”

“怕是不大好。”張惟賢忍住心中的激動,沉聲答道:“太醫說是怕吃了不潔淨的食物,傷了肝氣,所以竟有些回天乏術的感覺。”

“怎會如此?”

“廚子太不小心,採買的人,也是一樣。現在廚子拿下了,採買畏罪已經上吊死了。”

“公侯世家,發生這樣的事,確實是太不小心,你要好好掃清一下你英國公府,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是,請皇上放心。”

“嗯。”萬曆點點頭,竟是伸手拍了拍張惟賢,笑道:“好做……下去吧。”

……

……

遼東巡撫周永泰已經準備出行了。

說來也是好笑,自從遼陽上次被黑石炭部北虜所圍困,然後張惟功率舍人營緊急入援,接下來舍人營和張惟功入主遼陽,行事風風火火,獨立自專,周永泰在廣寧受制於李成樑,原本就象受氣小媳婦一樣,天天看人眼色行事,而遼陽獨立性更強,主要是惟功手握財源,而且光明正大,不象李家除了盤剝軍戶兼併土地外,就是放印子錢,高利貸,而且錢財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蒙古人那裡弄過來的,此外就是和北虜有毛皮生意,糧食生意,乾果,口磨,人蔘,反正什麼生意來錢做什麼。

這算是李家不好示人的一面,所以李成樑多多少少要給文官們一點面子,不好將事情做的太過份。另外就是上上下下分潤好處,軍餉是李家獨一份,此外高利貸和走私生意,李家就要拿相當的一部份出來,大家分潤,周永泰這個巡撫,還有薊遼總督,大家都是人人有份。

原本的巡按當然也有,不過梅國楨上任以來一直和李家過不去,屢屢彈劾李家諸將,這好處他當然也是拿不着了。

此番周永泰前往遼陽,原本就是大計劃中極爲重要的一環。

在京裡的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他沒有理會,不論太監還是權臣,或是閣老錦衣衛,反正京裡的事情他不負責,亦不過問。

一切都從官面上出發,只是到遼陽調查生員被毆一事,餘者不問。

當然,私底下的安排和準備,周永泰相信京裡那位閣老大人,想必亦是準備良久了。

在他動身的時候,梅國楨也是早就出發了,此次巡撫來意不善,梅國楨是很明顯的張惟功**,最少是力挺惟功的許國**的成員,自然是早早出發,趕赴遼陽。

兩邊肯定要鬥法,如果周永泰行事不合規矩,梅國楨當場就能以巡按的身份頂住,並且立刻拜折彈劾。

所以,此次巡撫前往遼陽,最少在法理上,不會叫人挑出瑕疵來。

至於護衛巡撫是由遊擊陶成嚳帶三百人的馬隊負責,看似有些多,但藉口提防北虜潛越生事,亦足可交代的過去。

(本章完)

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十九章 諸兄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章 山村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九十六章 侯爺
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十九章 諸兄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章 山村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九十六章 侯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