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

兩人說好,顧家下人趕緊預備隨家主出門,和趙南星一樣,一頂兩人擡小轎,不同的就是趙南星只有一個拿衣包照顧上下轎的長隨兼管家,顧憲成卻是有小廝長隨管家,三四個人一起跟着,論起威風來,趙南星比他就差遠了。

出門的時候,顧憲成對趙南星提起贄敬一事,笑道:“書帕一事原本是極雅的,現在流於俗物,我知道夢白兄你極反感此事,不過,你我的交情,原本不該計較,是以小弟雖然冒昧,還請夢白兄不要介懷。”

趙南星苦笑搖頭,答道:“我這剛剛上疏啊……”

他和顧憲成雖然現在的職位不是清流,不過兩人都是京師青年官員中的名流,要想出頭挑尖,學問紮實是第一位的,在大明當官可不象後世,只要大佬看顧,司機也一樣能提成官員,在此時的大明,已經杜絕了成化年間的“斜封官”一類的弊端,也沒有清季那樣捐納爲官的事情,只要是官員,最不濟也得是舉人,而且肯定沒有機會留京爲官,最多“大挑”出去當知縣,而且是偏遠少窮地區的知縣,正牌進士哪怕是三甲也不願去的地方,那裡纔是舉人和監貢生們的樂園。

在京裡爲官,全部是苦讀十幾二十年的飽讀之士,想叫這些進士們佩服,八股制藝精深只是一塊敲門磚,要想成爲名流,得拿出點扎實的東西來。

好在趙南星確實是下過苦功,人也聰明,能成爲東林三君之一,學問淵深不待多說,聖學紮實之餘,雜學亦叫人佩服,這就是真本事了。

光成爲士林名流是不夠的,還得被朝廷的中樞大佬們賞識,有人會經常拜門,比如張居正當國時,門房裡經常一窩一窩的官員候着,不一定要見着,只要天天投名帖,被張居正經常掃上一眼,就算是“簡在相心”,算是在首輔心裡有了這麼一個人。

光首輔家還不行,當朝大佬的幾個閣老,該管尚書部堂,都得跑到,有什麼差事,公事不一定上心,私事一定要竭力幫忙,這樣鑽營下來,慢慢自然而然的就熬上去了。

也有的,什麼不做,份內公事辦的漂亮,加上有些名望,慢慢也能升上去。

如果沒名氣,也不鑽營,公事又辦的一般,那麼好了,到臨老致仕時,可能還是一個五品,最多上頭不過意,賞一個四品京堂,回家養老去吧。

上面的路子,趙南星全不願走,他要做就要走一條不同常人的路,而且是前頭先賢們樂做的事……上疏言事。

上疏言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要切中實際,不能泛泛而言,就算是泛泛而言,也要文采動人,如果再言之有據,成爲朝中大佬注意,中下層議論的名奏議,那麼未來升官,自然不待多言。

前一陣趙南星就上了一疏,說起“書帕”一事。

原本地方官到京師來,在國朝風氣尚且質樸之時,地方官贈給該管京官一書一帕,或是遍贈友人,這是雅緻之事,萬曆之後,這

十來年風氣猶壞,書帕已經改爲金銀珠寶,饋贈十分豐厚,而名義仍然冠以“書帕”。

這當然是可值一彈的事,而且說的是全部京官,不存在真正得罪某一派的隱憂,趙南星慨然上疏,其中不乏精警之句,如:人人皆爲吏部,財能賈爵,處處都是傍門,麪皮世界,書帕長安。

明人以“長安”稱自己的京師,與稱兵部尚書爲“大司馬”一樣,是一種美稱,因爲這些是古人稱呼,說出來自然是有一股雅意。

趙南星的奏疏一上,當然不可能有什麼成效……這是意料中事,但名聲扶搖而上,人人都讚歎奏疏中的精警之句,至於不收“書帕”……那還是別開玩笑了。

“咳,凡事都有例外,夢白兄你若拘泥,就傷了我們的情誼了。”

“也罷。”趙南星日子極爲清苦,不象顧憲成有家族照顧,當下叉手一揖,笑道:“我們之間算是有通財之誼,爲兄謝了。”

顧憲成嘆道:“你我之間一點贄敬算不得什麼,士風大壞,奸邪盈朝,這纔是我輩正人應該戮力而爲之事啊。”

趙南星深以爲然,不覺又站着聊了一陣,談了談彼此最近籠絡的青年官員誰堪一用,說了半響之後,方纔分別上轎,兩頂轎子一前一後,往着正陽門附近的鄒府而去。

到鄒府之後,天已經昏黃,兩人下轎時,趙南星笑道:“我們今晚擾爾瞻一頓,在他這裡用晚飯算了。”

“得,他這裡我真不敢領教。”顧憲成道:“上回在這裡吃晚飯,一碟鹹蘿蔔絲就是菜,一人端一碗白飯,爾瞻又是食不語,這一頓飯吃下來,我意是神思不屬,回家半天才回過神來。”

他的話說的俏皮,也有一點刻薄,趙南星微笑不語,卻不肯接他的話了。

兩人興致頗高,不料,卻是撲了個空。

鄒元標沒有在家,只有那個一直伺候的老家人守在家裡,果然是在切蘿蔔絲準備給鄒大老爺佐飯,簡陋的雨檐下已經醃了幾大缸子泡菜,京師雖然有現成的南貨行,冬天有不少種類的醃菜和魚乾一類可以購買,也有各色肉食,不過這些都與鄒元標無關,鄒元標的清廉倒是有名,而且純出自然,絕不矯情。

顧憲成剛剛在門前的怨氣也是有理由的,前幾年,他日子雖緊,也是巴巴的省下一注銀子,包括一些南方土物,想着以他與鄒元標之間的交情,派人送了過去……誰知道,鄒元標竟然堅決不收,叫顧家的下人將東西又帶了回去,並且,事後對顧憲成直言不諱,堅拒饋贈,這件事,雖不至於叫兩人絕交,但彼此的交往又淡了幾分,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了。

這也是鄒元標爲吏科給事中之事顧憲成不知道的原因之一,他對鄒元標,確實有幾分灰心的感覺。

今日過來,也算是重修舊好,這一撲空,自然心情大惡。

趙南星問道:“倒是去哪兒了?”

老僕倒是知道,很

爽快的答道:“去廣寧門真空寺了,說是接什麼姓石的返任官員,不僅我們老爺去了,還有不少老爺一起去了。”

“石星?”

趙南星眼中光芒一閃,已經知道鄒元標去接誰了。

石星在幾年之前因爲和張居正政見不和而離京,他與張居正意見最深的地方就是在於石星不贊同考成法,原因倒不是護着士紳大族,而是石星知道,考成法下,催科嚴肅,世家大族還有辦法曲避,而一些真正的貧苦百姓,因爲這樣的催逼而破產,甚至破家。

另外便是對張居正一些擅權之事和威福自用的不滿,對當時很有操守的官員來說,張居正斷事於私宅,而且享用起居上過於講究,敗壞士風,實不可忍。

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居正也確實有值得叫人詬病的地方,比如相府的豪華和個人的享樂,包括南下之時的三十二人擡大轎和戚繼光的鳥銃衛隊,都是很容易觸犯人君忌諱的地方。

至於擅權,大約是當時普遍的不滿的根源之一,石星也並不算特別。

對此人,趙南星曾經有多少次想引爲同道,但彼此卻總是格格不入。

石星喜歡談實務,對趙南星的整頓吏治,重整人心,改浮華風氣爲國初的質樸之風的想法不盡贊同,他目光敏銳,擅於發現一些具體的問題和麻煩,加以解決,在京時,歷任好多種實職,都以幹練聞名……這種風格,果然不是趙南星等人的同道,就算有心結交,味道不投,也是沒有辦法。

而這一次石星迴京,明顯是要大用了。

石星在京時,不僅有名望,而且職位也是在中層了,臨行之際,官已經做到南太僕卿,正好的四品京堂,位居京卿之一。

逆了張居正回鄉家居,無損石星的名望,事實上,得益於這年餘來海漕的方便,還有順字行的車馬郵傳已經通行於南方,石星常有議論發出,遍給京中友人信件,對國事頗多真知灼見,拾遺補缺,對張居正的新政已經不再是完全攻擊爲主,而是提出種種細微需改良之處,雖然表面看起來還是攻擊,實際上已經截然不同。

這些細微之處,趙南星注意到了,不過朝中上下肯定是沒有發覺這些細微的變化,石星仍然是中層官員中反張的一面旗幟,這十來年過去,當年高拱留下來的高層和中層大半已經離世或是老朽,比如王宗沭,朝廷原本有意重用,自己卻是上了一疏,直言老邁不堪,已經無意仕途,只願留在中左所,主持遼陽鎮的海漕一事……這事在很多朝官眼裡就是老的得了失心瘋,不過人各有志,朝廷也不會勉強。

只是這樣一來,石星迴朝後被重用已經是板上釘釘了,趙南星消息十分靈通,石星已經內定爲工部尚書,並且還會加宮保榮銜,這一下,就從京卿轉爲重臣,成爲國家最頂級的重臣中的一員了。

他深吸口氣,沒有說什麼,顧憲成微微冷笑,輕聲道:“想不到爾瞻也學會這一套了。”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章 入京第四章 途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十六章 殺人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十八章 境遇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十五章 決絕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五章 薊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七百章 福星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七章 入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
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章 入京第四章 途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十六章 殺人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十八章 境遇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十五章 決絕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五章 薊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七百章 福星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七章 入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