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寧死不爲喪家犬

朝議遷都時掛冠請辭的一應官員中,包括了十一孃的父親柳均宜。

事實上這些年來,他雖一直任職秘書省,從官職上而言彷彿謝黨,實際卻一直未得韋太后的信任,位居高職,然則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他以爲自己習慣了作爲擺設的存在,不過當共治議和發生,發自內心的憤怒與憂患仍然讓他坐立不安,舅兄蕭行輒在處死齊俊一事上爆發時,柳均宜也忍不住附議,蕭行輒獲罪,他又再四處奔走,然而結果是徒勞無功。

當太后決定遷都,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苟且偷安了,默默摘下官帽,置於朝堂,一言不發拂袖而去,直到步出宮門,目睹大明宮外,依然繁華熱鬧的這座城池,市坊間人流擁擠一如往昔,共治二年的春天並沒有因爲國難將至而延緩,一切災異似乎真已隨着共治元年的結束湮滅於時光的洪流,大道旁的槐楊已生新綠,可已經被燒燬的興慶宮就像一塊傷疤長久烙痛着華夏臣子的胸口,他終於忍不住放聲痛哭,這一刻柳均宜深深懷疑這些年的隱忍是否真有意義,如果不能挽回華夏江山的傾覆,如果不能挽回淪爲亡國之奴,他恥辱的人生,必將終結於無盡的悔恨。

悔恨不是源於生不逢時未展抱負,而爲世望之後卻不曾對江山社稷盡力。

幾乎是失魂落魄回到家中,柳均宜跪在太夫人面前,他無法解釋分明內心的悲憤與絕望,他只能哭泣着道罪:“均宜有負阿母教囑,再也無法忍辱求安,均宜想留在長安,與長安城,共存亡。”

韋太夫人扶起兒子,她似乎想要爲兒子拭去眼淚,終究只能輕拍兒子的肩頭:“好,這一回,阿母尊重你之決意,阿母陪着均兒,我們留在長安。”

韋太后當然沒有忘記太夫人這位姐姐,在狼狽出逃之前,竟還打發了高玉祥前來授意:“柳大夫拒奉遷都之令,誓守長安不棄,雖犯令不遵,太后卻念其忠耿,允辭職事官位,留其散官之階,望柳大夫言出必行,援守長安不失。太夫人,因夷狄賊子犯境,長安危殆,太后原欲讓太夫人隨朝廷及諸貴,遷往金陵平安之地,卻也能夠體諒太夫人不忍骨肉分離之情,特地讓鄙者轉告太夫人,去留皆隨太夫人意願。”

話說得好聽,實際是讓韋太夫人留在長安與柳均宜一齊等死。

事實上韋太后撤逃,當然不可能顧及長安城中所有貴族,對於那些反對遷都不惜掛冠請辭的官員更加痛恨不已,疲於奔命之際,尚且不忘宣告天下這些人的“赤膽忠心”,寬赦犯令不遵之罪,允准留在長安,實際上便是徹底斷絕了這些人逃亡之路——爾等意欲與長安共存亡,那麼一定要留在此處等死,眼看城破在即,若因貪生怕死而反悔,那便是欺君罔上,那便是死罪難逃,當然,爾等若屈降於突厥,更加是投敵叛國,必遭天下恥笑,遺臭萬年。

眼下這樣的局面,太夫人完全不用再對太后虛以委蛇了,冷笑道:“高內臣也轉告太后,金陵路遠迢迢,途中風餐露宿,甚是艱辛,太后可千萬保重,我在長安,亦會求神告佛,禮拜太后安康,將來……再見可期。”

高玉祥迴應兩聲冷笑,拂袖而去。

然而相比柳均宜,作爲被韋太夫人“不容”的庶子柳信宜,這些年卻一直大受韋太后提攜,這回也沒有因爲心中悲憤而爆發,咬着牙繼續忍辱負重,於是韋太后沒有忘記他,要帶着他一齊逃命。

柳信宜拜別太夫人時,卻忍不住兩眼垂淚。

韋太夫人扶起庶子:“你必然篤信,還不到絕望時候,晉王殿下已經親征營州,若與燕國公回援,有望解長安之困,但到那時刻,就是與韋太后絕一勝負時機,你在金陵,必定對殿下有所助益,萬事多與王相國商量,信宜,你肩上責任,要比均宜更重,你兄弟三人,十載忍辱負重,大功告成還是付之東流,即見分曉了!這甚至不是晉王系、京兆柳兩門榮辱,而關係社稷興亡、天下禍福!”

“母親,一定保重。”柳信宜堅持再拜,因爲他雖然未曾絕望,卻實在不知眼下是否生離死別。

他的生母已經在四年前病故,辭世時十分安祥,這都是因爲嫡母寬容,他才能夠學有所成並且高官厚祿,生母並沒有什麼掛礙,她說這一生,能目睹兒子成器,死前有子孫送終,而不是孤苦伶仃在絕望悲慘裡煎熬,已經美滿幸福,再無遺憾了。

柳信宜至今仍記得父親當年的寵妾對他母子二人的凌辱,那時的自己是悲觀絕望的,根本看不見前途,但多虧後來有了嫡母照撫,將他母子二人救離了黑暗的深淵,讓他看到了曙光,也贏得了希望。

因爲韋太夫人,柳信宜終於感受到家族的溫情,他有血脈相連的手足兄弟,這些都是他無法割捨的親人。

他從來清明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責任雖重,但對他而言從來不是負擔,爲了家族,他可以忍辱負重,不惜出生入死。

而韋太夫人就是這個家族的支柱,是柳信宜的人生,最爲敬愛的親長。

現在他卻要離開了,到那所謂富庶平安的新都,留下他的母親,他的弟弟,把他們留在危機四伏的長安城,他充滿鬥志卻憂慮難捨,他害怕這是一場永別。

母親已經老邁了,髮鬢蒼蒼病痛纏身,因爲妹妹慘死於深宮,更加速了母親的蒼老,信宜可以體會母親心中的悲慟與悔恨,他明白這十四年來,母親是靠着什麼支撐到了今天,不甘與仇恨,都並非正面的情緒,母親咬牙忍受着煎熬與折磨,想要看到的,無非就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太后韋海池身敗名裂。

但這個願望真能達成?

此時沒有人能告訴柳信宜答案。

——

隨着韋太后的狼狽撤逃,不少貴族也在盤算着逃亡,有的人緊隨其後追往金陵,他們知道經過這場動亂,朝廷必定會產生不少空缺,豈非仕進時機?有的人卻持觀望態度,因爲貴族勳官家大業大,徹底割捨談何容易,但留在長安這座危城顯然不智,性命還是重要的,不甘遠去金陵,完全可以避入洛陽——莫說潼關有重兵把守,突厥人就算破城而入,必定也會攻擊武關,意圖追襲太后。

而之於絕大多數的平民百姓,逃亡當然就更加不易了,賴以爲生的田宅皆在長安,連路資都難以籌集,捨去半生經營,必以乞討爲生,到頭來仍是飢寒交迫而亡,與其餓殍,還不如留京,說不定長安城能穩守至援軍救急,總之還有一線生機。

賀湛做爲反對遷都掛冠請辭者,當然要與長安城共存亡,不過他此時卻在苦勸瑩陽真人往洛陽避難。

賀珅死後,豫王賀濘繼任宗正卿之位,但論威望,顯然已不能與祖父賀鐸及賀珅相比,不過韋太后雖已成爲喪家之犬,卻還不忘姚潛所獻廢立之策,仍然需要賀濘提供助力懾服宗室,逃亡時沒有忘記豫王府,然而祖太妃已然年邁,經不得長途奔波,豫太妃也以侍奉婆母的名義請求留在了長安,瑩陽真人就更不會追隨太后前往金陵。

不同於韋太夫人這個死對頭,太后對祖太妃及瑩陽並無仇隙,再者祖太妃留在長安也是因爲客觀原因,所以太后並未勒令祖太妃不許避難,但無論祖太妃還是瑩陽,竟都不肯避往洛陽。

“我已經老了,經不住喪家之犬一般折騰,留在長安也就罷了,死也能死得舒坦些,再者丈夫長子都葬在長安,臨了臨了我卻和他們骨埋兩處,這是死也無法瞑目了,我就在長安,哪裡也不去,倘若賀周真躲不開滅國,蠻狄欲毀賀姓宗祠,好歹魂靈仍在一處,在幽冥地底,我還能與他們團聚,足夠了,眼下又還能奢想什麼呢?”這是祖太妃的固執。

瑩陽更加擲地金聲:“既生於皇族宗室,寧死不爲喪家之犬,我這一生,也沒有其餘掛礙,若爲貪生而苟且,如此屈辱不如殉國,澄臺你不用勸我,倒是婉蘿與魚兒、萍兒,你該想想如何妥善安置妻小。”

繼魚兒之後,袁氏又生一女,閨名稱笑萍,十四郎也是子女雙全了。

婉蘿此時正在瑩陽身邊,聽這話後,連忙說道:“夫君在長安,妾身理當寸步不離,魚兒、萍兒只能託付給阿姑照撫。”

“好孩子,我知道你對澄臺情深意重,雖遇險難,也不捨棄他而去,可你也該爲兩個孩子着想,我已年過五旬,既知天命,還能照撫晚輩多久呢?澄臺是沒有辦法,生爲宗室子,必須報效君國,而爲他撫養傳承,方爲你之責任,這時不是義氣用事時候。”瑩陽依然不爲所動,反勸婉蘿離京避險。

賀湛無奈,只好先示意婉蘿避開,盡最後的努力:“阿姑曾經懷疑,湛爲何促成十一娘拜師學畫?”

瑩陽挑眉:“你不是早對我解釋清楚了?”

“阿姑寬恕,湛當年並未實話實說,而是有所隱瞞。”

“此事情由,已經不重要了,我從未後悔收十一娘這學生,你又何必舊話重提?”瑩陽蹙眉。

“阿姑,十一娘不是別人,是五姐,十一娘就是裴五姐!”

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446章 擋箭牌第416章方氏有進展第483章 驪山行第1348章 掀清算第78章 一波平息第984章 “殿下”中計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79章 七娘捱打第1049章 窮途末路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29章 又有新“疑兇”第1004章 志能便第1214章 這是盡孝?第434章左右爲難第454章 綠帽子的作用第997章 援兵!援兵?第1227章 機心顯第717章 談判第18章 元家有三郎第84章 下手太晚第425章 英雄救美第630章 高高在上第1249章 無妄之災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983章 論過錯第537章 探病第347章 英雄救美被叫停第1367章 皇后可以這樣嚇人第831章 元氏拜壽第268章 圍擁萬年廨第864章 震怒第1106章 如果這還不應悲憤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734章 盤問要技巧第912章 轉變第891章 驅逐舊僕第617章 真正的臂助第632章 妻妾第108章 污陷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108章 污陷第385章 色誘第949章 傷逝第847章 再無可信之人第455章 收買人心第1338章 母子第160章 神秘富賈陳宣熾第992章 廣陽危急!第748章 警告第356章 取捨背後第1022章 凌虛真的冤孽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1135章 貴賤?第1002章 王妃下山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422章 新“同事”第828章 不得不除的威脅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第1249章 無妄之災第777章 殿下救命第1058章 賀燁的抉擇第833章 棋局之上第1008章 即將出洞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1136章 天仙下凡摔傷頭第961章 又再明目張膽第739章 父女相見第160章 神秘富賈陳宣熾第1083章 看任氏“破摔”第436章 武威伯示誠第24章 韋太夫人第430章 徐國公崔政第794章 清奇的酒品第110章 壓力山大第971章 辭窮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839章 民不聊生,已見端倪第473章 拜師第615章 告成第1182章 得逞第557章 別無選擇第33章 來自祖母的關注第1052章 談判第441章 自認蕭何,欲敗韓信第323章 薛郎計第1040章 關於仙智第300章 晉安受嘲第612章 滕妾之一第1305章 妖魔上陣第1118章 獻城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856章 大醉第698章 癡情錯付呀第371章 韋太后的新對頭第27章 頗多可疑處第909章 羞辱第139章 押送縣衙
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446章 擋箭牌第416章方氏有進展第483章 驪山行第1348章 掀清算第78章 一波平息第984章 “殿下”中計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79章 七娘捱打第1049章 窮途末路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29章 又有新“疑兇”第1004章 志能便第1214章 這是盡孝?第434章左右爲難第454章 綠帽子的作用第997章 援兵!援兵?第1227章 機心顯第717章 談判第18章 元家有三郎第84章 下手太晚第425章 英雄救美第630章 高高在上第1249章 無妄之災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983章 論過錯第537章 探病第347章 英雄救美被叫停第1367章 皇后可以這樣嚇人第831章 元氏拜壽第268章 圍擁萬年廨第864章 震怒第1106章 如果這還不應悲憤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734章 盤問要技巧第912章 轉變第891章 驅逐舊僕第617章 真正的臂助第632章 妻妾第108章 污陷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108章 污陷第385章 色誘第949章 傷逝第847章 再無可信之人第455章 收買人心第1338章 母子第160章 神秘富賈陳宣熾第992章 廣陽危急!第748章 警告第356章 取捨背後第1022章 凌虛真的冤孽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1135章 貴賤?第1002章 王妃下山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422章 新“同事”第828章 不得不除的威脅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第1249章 無妄之災第777章 殿下救命第1058章 賀燁的抉擇第833章 棋局之上第1008章 即將出洞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1136章 天仙下凡摔傷頭第961章 又再明目張膽第739章 父女相見第160章 神秘富賈陳宣熾第1083章 看任氏“破摔”第436章 武威伯示誠第24章 韋太夫人第430章 徐國公崔政第794章 清奇的酒品第110章 壓力山大第971章 辭窮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839章 民不聊生,已見端倪第473章 拜師第615章 告成第1182章 得逞第557章 別無選擇第33章 來自祖母的關注第1052章 談判第441章 自認蕭何,欲敗韓信第323章 薛郎計第1040章 關於仙智第300章 晉安受嘲第612章 滕妾之一第1305章 妖魔上陣第1118章 獻城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856章 大醉第698章 癡情錯付呀第371章 韋太后的新對頭第27章 頗多可疑處第909章 羞辱第139章 押送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