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民不聊生,已見端倪

也不怪得孟九嫂如此委婉,彷彿太過見外,想晉王妃“日理萬機”,不過是爲家族一個女孩兒的婚事,勞動晉王妃專程修書拜託賀湛爲其擇婿,的確顯得“勞師動衆”,但袁氏一來不能推脫嫂嫂的請求,再者也的確疼愛她這位堂侄女,確也希望侄女有個好姻緣,只好硬着頭皮麻煩王妃,她又何嘗不知道,只要開了這個口,王妃必然不會拒絕推脫。

十一娘果然暗忖道:莫說太原孟一族對新政鼎力支持,以及聽鄭姐夫連連稱讚,飛笛君之才幹對重建雲州大有益處,只看着阿袁這段日子以來兢兢業業,爲我處理了不少力所難及,我也萬萬不能拒絕她這請求,又孟六娘那嫡母,倒也的確是爲庶女真心打算,否則即使在魏衡安身上險些看走了眼,憑太原孟嫡宗人脈,難道還找不到一個才品兼優之青年俊傑?之所以捨近求遠,提出讓十四郎爲這媒人,無非是看着明年春闈,想爲孟六娘擇一個準進士。

她又很能理解孟六孃的心情,雖是大族閨秀,奈何是庶出,別說被相等門第寄以重望的嫡出子弟,便是庶子,只要才華資質得到家族認可,重視培養,大約也不會答應娶庶女爲妻,適合孟六娘者,要麼是旁支嫡子,要麼是嫡宗庶子,且極有可能是資質平平者,更甚至於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孟六娘顯然是因看不上這一類人,方纔傾向於好學上進的寒門士子,寧願與志同道合者同甘共苦,也不願與坐享其成者錦衣玉食。

可她嫡母,若非將之視爲親出,單隻爲賢名考慮,大可從了孟六娘心願,隨便爲她擇個出身寒門,人品才華都說得過去的夫婿,根本不用操心女婿將來能否金榜題名,庶女是否受苦受累,哪裡會苦心籌謀,求到晉王妃面前?

女孩是真高志,嫡母也的確寬慈。

十一娘雖不是愛管閒事之人,但歷來也樂意成人之美,故而答應下來,就並沒一點勉強了。

“這也不算件事,眼看着新歲將至,我雖遠在晉陽,自然也不能疏忽向師長賀歲,屆時告訴一聲十四兄,再煩請真人督促,想必他縱然忙於公務,也不至於大意遺忘。”

孟九嫂趕忙道謝,客套一番,才又提起另一件事:“太原府也設建官窯,不過因爲民衆信任王妃公佈允諾之酬勞,非但不牴觸徵爲窯工,甚至好些苦無生計者,大望能被官窯僱傭,妾身只以爲這也算是一件利國利民之益政,哪曾想到……”

似乎斟酌一番言辭,孟九嫂還是難免顯得語氣冷沉:“妾身接觸之人,並非走投無路,那幾位,實則一直爲商賈僱工,而且均爲技師,只因原在之境,官府強徵技師入窯,幾位因知官窯苛虐僱工,若屈服,非但不能按勞獲酬,甚至不能保證安好!朝廷頒發廣設官窯之令纔是多久?因勞役之苦,死傷之數竟然已讓民衆膽寒!多得這幾位技師之記僱主甚是仗義,聞知官府意欲強徵之後,暗助技師逃亡,並建議他們前來太原,說是雖然也難免服從徵令,不過晉王妃仁慈,必定不至於苛虐。”

十一娘雖然早已想到了弊政會帶來的惡果,也猜到孟九嫂的用意,這時卻仍然忍不住問道:“那些甚至無力逃亡者,現下如何?”

孟九嫂卻又一哂:“妾身當初,原因着自己所處環境,尚且以爲雖說目下難比盛世之治,倒也並無大患,直至獲王妃恩許,真真正正涉及民生,方知坐井觀天!怎能想象晉陽城中,居然有如此多百姓掙扎於貧苦飢寒,莫說疾患,居然連擁有田宅之家,也會發生將才剛出生女/嬰活活悶死之事?盛世之治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到如今……數十年鄰里,僅爲一棵果樹歸屬,甚至就能殺傷人命!妾身實在以爲,這不是人心甘願邪惡,而是逼於無奈,我們看來是小利紛爭,在犯事者眼裡也許就關乎生死大計!”

孟九嫂越說越是激動,甚至上前一步,擋住王妃悠哉樂哉的步伐:“多少地方窯工,甚至比從軍還要艱險,說九死一生都算樂觀,簡直就是一入官窯,斷無生機!不斷有人病餓至死,但官窯還要維持下去,於是不斷征斂,逼得越多人背井離鄉,甚至死於逃亡之路!王妃,不用長此以往,妾身以爲,若任其惡化……覆國之憂許就在這轉眼之間!”

十一娘當然明白孟九嫂這話不是杞人憂天、言過其實,她也相信今日到場這些女眷們,情願出人出力協助新政,並不是爲了從中獲得私利,若無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以及爲君國略盡綿薄力量的志向,哪至於這般辛苦勞碌?就算百姓深受飢寒交迫,這個國家可能覆滅,但對於貴族而言,相比貧苦百姓自然有更多退路,且看如毛夫人之流,存在一絲半點憂患意識否?還不是照樣貪圖享樂窮奢極侈,管得布衣貧民死活疾患?

可是眼下,畢竟連孟飛笛等等都並不知道晉王府的全盤計劃,十一娘當然也不可能向孟九嫂等女眷交底,直言痛斥廣設官窯這一弊政,揭穿韋太后的真實面目。

她只能彷彿敷衍般地詢問:“孟九嫂有何高見?”

“妾身以爲,王妃應當上諫太后,廣設官窯實爲弊政,若不立即禁止,恐怕便會引發民亂。”

果然會有這樣的建議,十一娘連連搖頭:“可是廣設官窯的確能夠極大緩解賦收不足,我若將此政令批爲弊謬,卻不能提出其他有效辦法,太后必然不會採納,又那些贊成推崇設窯令之官員,務必也會批責我居心叵測危言聳聽,我受幾句責備倒不要緊,倘若甚至因爲此事被政敵抓住把柄,蜂起彈劾,恐怕便會影響太原局勢。”

孟九嫂雖說只是婦人,論理並不熟諳官場套路,只是因爲過去也常聽丈夫論及時政等等,倒是要比普通婦人見多識廣,也可以理解王妃這話裡的內涵——設窯令畢竟是太后以天子名義頒發,目的便是爲了解決財政之困,晉王妃除非有更好的見解,否則只批駁而無建樹,極有可能被毛維之流栽上頂陷構的罪名,要太后真被這些奸小說服,將晉王妃調回長安,縱然還有薛少尹在晉陽,卻沒了晉王府在背後支持,根本便不可能與毛維對抗,別看新法已然頒佈,只要太原府重新落在毛維手中,如今有利民生的局面只怕立即便被顛覆,王妃所作諸多努力盡皆付諸東流。

但她仍不放棄:“王妃難道就沒想過,將新稅法推行至全國,纔是根本解決賦收不足,國庫虛空辦法?”

“莫說全面推行新法,僅就太原一地,起初不也引起豪貴牴觸?孟九嫂應當明白,新法之所以能得太原世族及少數豪族支持,進一步如今時局面,得獲所有豪貴接受,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十一娘微微點醒。

袁氏這才冷靜下來,細細分析:其餘不提,便說夫家諸位親長,乍一聽聞太原將行新法,要比從前交納更多賦稅,雖然沒有立即心生怨懟,決意抵制,然而也並不似如今般心悅誠服,而是抱定暫且觀望的主意,直到後來,逐步明白朝廷推行新法已是勢在必行,毛維明顯不是晉王妃的對手,終於才擇晉王妃示誠。

太原孟固然不會爲了錢財之利抗逆政令,但若是晉王妃不能壓制毛維,孟氏一族必定便會一直觀望下去,那是因爲縱然向晉王妃投誠,不僅得不到絲毫好處,甚至還會徹底得罪毛維,憑白無故多了個敵患。

之所以從觀望遲疑到此時鼎力相助,其實也是因爲損失錢財事小,投誠晉王妃能夠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想到這裡,袁氏也就恍然大悟了。

既然連太原世族都不是真正爲了君國與百姓考慮,而是因爲自身利益才遵從新政,那麼又怎麼要求天下豪貴都大公無私,心甘情願承擔重賦,以分減貧苦百姓的負擔?

太原府雖然能夠順利推行新政,可這對於全面實行變法,過程經驗,其實並不能夠借鑑。

第697章 孟飛笛第556章 血訴第322章 撩撥並未結束第446章 擋箭牌第852章 不怒第652章 一雙老妯娌第138章 鬧上門前第782章 還是美人計?第1089章 禍國第636章 秦氏三勸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4章 再聞舊事,怎不傷懷第44章 白姬不中計第757章 不該惹第1347章 改法制第617章 真正的臂助第598章 求情被拒第341章 莫大隱患第309章 美人有知音,閻王得擁躉第802章 內宅風起第1077章 晉王將死第366章 讓我如何諒解你?第458章 徐郎來見第1201章 又一個大志向第68章 見過第580章 瑩陽的逼問第179章 狐媚第585章 兵逼鳳台第721章 夜會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815章 中秋近第56章 說服太后第1269章 輕敵第131章 郎有情而妾無心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341章 莫大隱患第1299章 如意算盤第254章 真病第1123章 梟雄末路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646章 新居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330章 陸離的激將法第209章 月容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1129章 止殺第1100章 賀湛的抉擇第851章 憐香惜玉第314章 魏氏的企圖第796章 夫妻各懷懊惱第972章 衆口鑠金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第810章 親近不易第676章 人間蒸發第453章 姻緣第195章 不可能的事第1068章 公主有心結第316章 瑩陽的怒火第877章 殿下,你要“趁火打劫”否?第1131章 名門第780章 擴充幫手第574章 酷暑臨第820章 曇花將現?第1111章 這一把火第1090章 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第1028章 太后不少煩心事第748章 警告第1204章 隋奉御第406章 穿越女的心路歷程第1301章 終於面聖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284章 被擄第949章 傷逝第117章 真正跋扈不孝第399章 再救邵博容第1014章 疫毒之戰?第940章 大功告成?第1366章 開殺戒第9章 初見嫡母第1171章 廬州之亂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61章 逼近真相第179章 狐媚第852章 不怒第107章 流照亭中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411章 “揭穿”璇璣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787章 王妃缺錢,四方支援第1139章 晉王妃在行動第1389章 再見,渥丹第75章 被允“參政”第845章 中算計,猶糊塗第1398章 “積勞成疾”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389章 大笑話第152章 偏心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1175章 感業寺中第938章 王妃太消極
第697章 孟飛笛第556章 血訴第322章 撩撥並未結束第446章 擋箭牌第852章 不怒第652章 一雙老妯娌第138章 鬧上門前第782章 還是美人計?第1089章 禍國第636章 秦氏三勸第497章 長孫秦明第4章 再聞舊事,怎不傷懷第44章 白姬不中計第757章 不該惹第1347章 改法制第617章 真正的臂助第598章 求情被拒第341章 莫大隱患第309章 美人有知音,閻王得擁躉第802章 內宅風起第1077章 晉王將死第366章 讓我如何諒解你?第458章 徐郎來見第1201章 又一個大志向第68章 見過第580章 瑩陽的逼問第179章 狐媚第585章 兵逼鳳台第721章 夜會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815章 中秋近第56章 說服太后第1269章 輕敵第131章 郎有情而妾無心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341章 莫大隱患第1299章 如意算盤第254章 真病第1123章 梟雄末路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646章 新居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330章 陸離的激將法第209章 月容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1129章 止殺第1100章 賀湛的抉擇第851章 憐香惜玉第314章 魏氏的企圖第796章 夫妻各懷懊惱第972章 衆口鑠金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第810章 親近不易第676章 人間蒸發第453章 姻緣第195章 不可能的事第1068章 公主有心結第316章 瑩陽的怒火第877章 殿下,你要“趁火打劫”否?第1131章 名門第780章 擴充幫手第574章 酷暑臨第820章 曇花將現?第1111章 這一把火第1090章 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第1028章 太后不少煩心事第748章 警告第1204章 隋奉御第406章 穿越女的心路歷程第1301章 終於面聖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284章 被擄第949章 傷逝第117章 真正跋扈不孝第399章 再救邵博容第1014章 疫毒之戰?第940章 大功告成?第1366章 開殺戒第9章 初見嫡母第1171章 廬州之亂第66章 輿論的力量第61章 逼近真相第179章 狐媚第852章 不怒第107章 流照亭中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411章 “揭穿”璇璣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787章 王妃缺錢,四方支援第1139章 晉王妃在行動第1389章 再見,渥丹第75章 被允“參政”第845章 中算計,猶糊塗第1398章 “積勞成疾”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389章 大笑話第152章 偏心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1175章 感業寺中第938章 王妃太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