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力不能及,無奈自保

“妾身魯鈍,實在不明其中因由。”孟九嫂並不諳知謝、元等人是否尸位素餐,當然不好妄加質疑。

“說到底,還是朝廷對於地方監管逐漸鬆弛,那些重臣,有幾個不爲固勢奪權而結黨,往往不乏包庇黨徒之行,御史言官彈劾檢舉,非但不能糾正不法,反而可能惹火燒身,長此以往,忠直敢諫者越更稀少,於是便連御史言官都圓滑世故起來,否則其餘人不敢說,要是王相國察知各地官窯存在如此嚴重弊端,不可能聽之任之。”只不過王相就算干涉,也不一定有效果罷了。

十一娘對孟九嫂說這一番話,當然也是因爲在她看來,孟飛笛的確甚有操守,將來值得爭取爲賀燁臂助,那麼對孟九嫂不妨相對真誠,這才點明朝廷弊病,告訴她那些權臣之道,卻仍不忘故布迷癉。

“但官紀腐壞,並非這三兩年內形成,太后就算有所感察,然亦沒法做到立時肅清,比如太后任用邵御史等敢諫者,至少讓人看到根除弊害決心,於社稷於百姓,均不至於絕望。”

說完這話,便就徹底轉移話題:“我不大熟悉太原氣候,怎麼眼看便近冬月,遲遲未見下雪?”

孟九嫂聞音知意,明白王妃是不願再談及敏感話題了,便也順勢說起了往年氣候。

但她這日回去自家,不免細細再品度和王妃的一席談話,總覺得心中不安,憂愁困惑,甚至當第二日去見宗婦王夫人時,被世母一眼看出她心不在焉。

王夫人打發了閒雜,直接問道:“阿九昨日去了趟晉王府,今日如此魂不守舍,莫非是王妃交待之事辦得不妥,受到了斥責不成?若遇煩難,說道說道,或許我能給予阿九建議。”

孟飛笛雖然不是宗子,卻甚得家族器重,而孟九嫂因爲賢能,一直便協助着宗婦打理庶務,與王夫人的幾個兒媳也甚要好,在族中頗重地位,故而她這時也沒有顧慮,便將昨日與晉王妃一番對話細細道出:“雖經王妃點醒,妾身方知魯鈍之處,可有一點,妾身翻來覆去仍不安心,要說來,王妃擔當太原府變法,雖口口聲聲是解君國之困,但不難看出,實則亦重百姓疾苦,否則分發補恤之後,也不用格外關注軍屬疾難,並逐一救濟,然而爲何明知太原府外,千萬百姓遭遇難患,卻只說不得已之處,並不想辦法救助,這實在讓妾身疑惑。”

王夫人搖頭:“晉王妃再能幹,也沒那大能力根除幾代君帝,數十年來積病,她昨日願意與你說那麼多話,已經是對你另眼相看了。”

她自己倒又思度一陣,方再頷首:“想不到晉王妃非但有治政之才,年紀小小,女兒之身,卻也深諳朝堂之道,她若如你一般,因爲一時義憤便質疑設窯令,說不定太原府剛有起色,情勢又會突轉其下了。”

招招手讓孟九嫂坐得更近些,王夫人壓低了聲:“有些話,晉王妃不好對你直言,我卻也不瞞你,你道太后真是仁德公正,如文皇后般女中堯舜?且看太后重用那些人,曾經政事堂那些高官們,從韋元平數起,一直到毛維,哪個直言敢諫,哪個公正無私,哪個在真正操心社稷民生?都顧着爭權奪利,結黨營私!”

孟九嫂大驚:“世母之意是……韋太后就算知道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也會坐視不顧?可太后分明是給予王妃特權,才能讓太原府百姓受益呀!”

“沒有真正與晉王妃接觸之前,其實便連我,也大不看好新政,也就是親眼目睹王妃一直以來作爲,方纔心悅誠服。”王夫人道:“也就是晉王妃罷了,換一個人,就算有那能力推行新法,到頭來受益者也不是平民百姓,太后看重,無非是戰事軍需,又哪會真去操心百姓是否能安居樂業,是否會受權貴豪霸欺凌?”

“可王妃若真公正無私,心懷仁德,怎能甘心聽奉於太后?”

“不聽奉能有什麼辦法呢?”王夫人長嘆:“若王妃只思遠離奸邪,潔身自好,太原府這多百姓根本無望受益了,相比那些空有熱血抱負,滿口君國社稷,卻不懂得忍辱負重,只要一點不趁心,便掛冠請辭,抑或失望於人心腐壞官場傾軋,寧願隱遁山林自得其樂,尚且自詡高風亮節,標榜不向諂媚折腰所謂士人,晉王妃纔是敢於擔當,真正巾幗羞死多少鬚眉。”

越發壓低了嗓音:“如今她可是晉王妃,隨晉王赴藩,治政太原那是得太后允准囑令,可要是干預設窯令,針對正得寵幸之徐侍郎一黨,那些人,大有可能與毛黨串聯,彈劾晉王夫婦居心叵測,晉王燁雖然不學無術,可別忘了,他纔是真正德宗帝嫡子!你道晉王妃與毛維斗得這般厲害,太后當真毫無察覺?若太后不是爲了牽制晉王妃,做何不乾脆將毛維治罪!毛維這個太原府尹,越是與晉王系不睦,太后才越放心!”

孟九嫂聽得心頭怦怦亂跳:“這樣說來,王妃豈不是會有‘功高震主’之憂?”

“所以呀,王妃行事纔不得不小心謹慎,只將來事態究竟會如何,眼下卻是誰也不能斷定,不過今日聽你這麼一說,我倒還放心,因爲王妃甚是明白,沒有因爲暫時勝利便衝昏頭腦,她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城府,又哪能不未雨綢繆,等着被毛黨中傷?”

“果然妾身魯鈍,險些害了王妃。”孟九嫂越發羞愧。

“你也不要自責,總算還曉得避開耳目與王妃私話,沒有當着那多女眷面前便質評時政,再說阿九並不諳知朝堂中事,而你們太原袁家,一貫便有氣節,教導子女,也是以德義爲重,你又哪裡知道那多傾軋厲害?”王夫人安慰道。

孟九嫂嘆氣:“妾之父族淪落至此,便是因爲不懂忍辱負重,一味怪責君主不仁,近奸侫而遠賢良,卻從不想想應當如何行爲,才能切實有效利於社稷,妾身早該明白不足之處,若非世母今日點醒,尚還執迷不悟,可笑妾身還一度自忖大有才幹,可惜沒有生作男兒身。”

“這世間,如果能多一些王妃那樣才智雙全,並且深懷抱負之能人志士、濟世之才,大周也不會內憂外患到如今地步,阿九也不需妄自菲薄,我如你一般年紀時,比你尚且遠遠不及呢,也是到了這歲數,經歷更多人情世故,再兼爲大族宗婦,多少曉得一些朝堂人事,纔能有這多體會。”

王夫人甚至連對一貫器重的侄媳婦也沒直說的是,告訴她太后私心貪慾的人,其實並不是太原孟家任何一人,消息來源,其實還在京兆王。

因爲王夫人親自領會得晉王妃的能力,對這位是大感興趣,不由向京兆王宗婦,也便是王相國的妻子,她應稱爲族嫂者去信打聽,王夫人的孃家雖是京兆王分支,而非嫡正,但因爲她嫁的是太原孟,如今也是一族宗婦,相國夫人對這位族妹也一直親近,書信來往頻繁,聽她打探晉王妃,乾脆遣了一個心腹走一趟晉陽,對王夫人面授機宜。

王夫人這才認識到太后的嘴臉,並另一件隱秘——

原來京兆王甚至想過讓嫡宗嫡子求娶柳十一娘,而那時柳十一娘不過五歲!

王夫人大覺詫異,不由問那心腹:“晉王妃當時不過幼齡,再如何聰慧也是有限,族嫂爲何便有這打算?”

“主母有這想法,也不全因晉王妃自身才智,而是感知京兆柳韋太夫人對這庶出孫女極爲重視,又因連相公也篤定,京兆柳原本已經勢微,多得韋太夫人悉心培養幾個子弟,方纔能夠得以振興,京兆柳有韋太夫人掌事,至少在這一、二代人不會衰頹,因那時,七郎姻緣有了波折,眼看無法與京兆柳順利聯姻,主母纔想着日後爲子弟求娶柳十一娘,好在七郎最終還是如願,即便沒能與京兆柳親上作親,略有遺憾,卻也不關要緊。”

心腹最後一字不漏轉述相國夫人的交待:“主母聽聞太原孟對王妃鼎力支持,大感慶幸,格外贊成夫人與王妃交好,因甚至連相公都沒想到,王妃真能順利在太原府推行新法,讚歎不已,稱道……社稷或仍可救!”

第681章 以疏間親第1035章 驟亂第1331章 爭第164章 先鋒賀湛第438章 路經第57章 柳茵如的天賜良機第838章 私話魏衡安第11章 以大欺小,勝之不武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318章一樁蹊蹺事第982章 談判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504章 端倪第1157章 京兆府會商第1116章 言振柴取第1245章 賀尚書之託第593章 割耳明志第741章 以暴制暴第48章 龍顏震怒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916章 任氏的對手第662章 兩撥訪客第117章 真正跋扈不孝第1298章 拖後腿第1074章 賺得莒世南第367章 一夜第391章 問對之間第638章 赴藩第1206章 蛛絲第315章 厚顏如此,無恥之極第235章 與“前夫”正式面見第162章 禍從天降,存活艱難第1335章 迎戰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計劃第607章 姚氏潑鬧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949章 傷逝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717章 談判第624章 太后很趁願第644章 何氏君蘭第1271章 舉觴上壽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534章 使臣之爭第1097章 麗妃第1122章 面具揭開第1129章 止殺第275章 蕭九贈盧八第578章 預示第714章 巡視第813章 毛夫人的醒悟第31章 反戈一擊第781章 不求,竟得第1326章 可以住手了第942章 偶爾第292章 又現楊叩玉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1359章 動手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980章 你也不是真智慧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59章 餘味軒,半東家第133章 人間蒸發第503章 小聚飲談第754章 賢婦第1251章 皇長子助攻第703章 承諾第240章 六娘還活着第1286章 秦晉之好第5章 昔日名動京華第1207章 隔閡第494章 難怪第706章 這是情竇初生?第1077章 晉王將死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206章 當局者迷第841章 力不能及,無奈自保第264章 上清觀士子宴第1394章 形蹤第177章 國相薛謙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410章 小人一回第1043章 王夫人的威脅第36章 姐妹三人第10章 姚姬母女的應對第177章 國相薛謙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130章 按兵不動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1236章 女兒的反叛第414章 計謀進行時第915章 秦孺人的好算盤第50章 內廷遍“私情”第580章 瑩陽的逼問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766章 天賜良機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
第681章 以疏間親第1035章 驟亂第1331章 爭第164章 先鋒賀湛第438章 路經第57章 柳茵如的天賜良機第838章 私話魏衡安第11章 以大欺小,勝之不武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318章一樁蹊蹺事第982章 談判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504章 端倪第1157章 京兆府會商第1116章 言振柴取第1245章 賀尚書之託第593章 割耳明志第741章 以暴制暴第48章 龍顏震怒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916章 任氏的對手第662章 兩撥訪客第117章 真正跋扈不孝第1298章 拖後腿第1074章 賺得莒世南第367章 一夜第391章 問對之間第638章 赴藩第1206章 蛛絲第315章 厚顏如此,無恥之極第235章 與“前夫”正式面見第162章 禍從天降,存活艱難第1335章 迎戰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計劃第607章 姚氏潑鬧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949章 傷逝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717章 談判第624章 太后很趁願第644章 何氏君蘭第1271章 舉觴上壽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534章 使臣之爭第1097章 麗妃第1122章 面具揭開第1129章 止殺第275章 蕭九贈盧八第578章 預示第714章 巡視第813章 毛夫人的醒悟第31章 反戈一擊第781章 不求,竟得第1326章 可以住手了第942章 偶爾第292章 又現楊叩玉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1359章 動手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980章 你也不是真智慧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59章 餘味軒,半東家第133章 人間蒸發第503章 小聚飲談第754章 賢婦第1251章 皇長子助攻第703章 承諾第240章 六娘還活着第1286章 秦晉之好第5章 昔日名動京華第1207章 隔閡第494章 難怪第706章 這是情竇初生?第1077章 晉王將死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206章 當局者迷第841章 力不能及,無奈自保第264章 上清觀士子宴第1394章 形蹤第177章 國相薛謙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410章 小人一回第1043章 王夫人的威脅第36章 姐妹三人第10章 姚姬母女的應對第177章 國相薛謙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130章 按兵不動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1236章 女兒的反叛第414章 計謀進行時第915章 秦孺人的好算盤第50章 內廷遍“私情”第580章 瑩陽的逼問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766章 天賜良機第359章 莒三哥?大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