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論政

朝霞滿天,秋風瑟瑟。

出城之後,道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田地,農民們在辛勤耕播。

王允通過牛車的車窗,望着田地中這一番勞作的場景,高聲感慨道:

“虧得有了前漢趙都尉之耦犁,否則百姓們耕田不知如何辛苦呢!”

此時是用耦犁耕田,爲西漢搜粟都尉趙過發明,耦犁爲二牛三人,二牛擡槓,一人扶犁,二人牽牛壓犁;播種採用耬犁,可以只用一牛,因爲是鬆土。

《齊民要術》引漢代崔寔《政論》“趙過……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

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迴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凡用二牛六人,一日才種二十五畝,其懸絕如此。”

一直到唐代曲轅犁出現之前,耕田大多采用這種方式,因爲只有二牛一犁才能夠保證耕地的深度。

(PS:有出土漢代“一牛一犁”的圖畫,不過那依然是直轅長犁,一牛未必能拉動,即便真有,也肯定不能保證耕地的深度,只有深耕才能保證糧食足夠畝產。

賈思勰《齊民要術》出現在西元533年後,該書只提供了這一種耕田方法,就是明證。)

旁邊白述聽得王允說話,首先應答道:“若無趙都尉,不知有多少人還要餓肚子呢,像趙都尉這般幹吏,幾百年纔會出現一人!”

“確實,若無他的耦犁和代田法,何以我大漢天下百姓有數千萬之衆?這全是趙都尉之功!”王允點點頭。

代田法,是一種壟溝間作法,具體辦法是:在地裡開溝作壟,溝壟相間,將作物種在溝裡,中耕除草時,將壟上的土逐次推到溝裡,培育作物;第二年,溝壟互換位置。

這種耕作方法有利於保持地力,抗禦風、旱。有人評代田法作用:“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畝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劉玘將他們的話聽在耳中,眼睛一直看着那耦犁,卻沒說話。

“劉郎,我覺得你的合作社很好,還帶有互助功能,居然還可以提供平價租牛和犁,此法值得推廣,須知現在很多高利貸者,逼得農民破產呢!”王允突然間擡起頭對劉玘說道。

“目前處於剛起步期,也只建立了兩家合作社,也看不出多大效果,下一步,在下準備在整個東平推廣,如果想要看到效果,怕是要兩三年。

要說起高利貸,這的確是一個毒瘤,其對農民利益侵害極大,但由於這些人大多是豪門大族,朝廷屢禁不止,將來必釀成禍害。

在下以爲,朝廷之律令雖然嚴密,然執法過於寬鬆,奸人橫行,這或許就是有人所預測的大亂的根源。”劉玘說道。

此時由於商人社會地位低下,沒有官吏支持,商賈可不敢經營什麼高利貸,因爲無法保證回本,更別說賺取利息。

真正經營高利貸者,都是大族,或者說有他們在背後支持。

由於東漢朝廷就是仰仗這些豪門大族支持而建立,因此朝廷對他們也毫無辦法,只得聽之任之。

王允聽到劉玘說起朝廷無法禁止高利貸一事,也頗有感觸:

“你此言與子真相同,我與崔子真(崔寔)有忘年之交,我視之如師,他卻待我如弟。

他也常常言及現在法令過於寬鬆,說宜參以霸政、重賞深罰以御官吏百姓,明著法術,嚴以則理,寬之則亂。

唯有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海內肅清,天下肯定安定,否則必亂,我也深有同感!”

“如今之天下,像後面囚車之中於平那般奸人可是數不勝數,在下爲郡吏,倒是要多殺幾個這樣的貪官污吏!”劉玘道。

“不錯,治亂世需用重典,二十年多前我十九歲初爲郡吏時,就斬殺過不可一世的小黃門趙津。

當然,後來我也差點受害,幸虧刺史鄧盛相救,不過,本地喬刺史、李太守斷然是不會害你的!”王允點點頭,很讚許他的態度,覺得他與自己年輕時十分像。

“王卿剛正不阿,乃是我輩之楷模!”劉玘笑道。

這話也說不上是奉承話,實事求是而已。

他已做足了功課,幾日前在楊景、徐嶽那裡詳細瞭解的王允的背景,說話自然很到位。

當然,劉玘自己的政治觀點與崔寔、王允,甚至曹操是相同的,必須嚴明法令以正天下,不要動不動就赦免什麼犯人,一個人犯了錯就應該接受懲罰。

一行人出城走了五六裡,突然聽到後面馬蹄聲響起。

劉玘一回頭,看見一騎飛奔而來,那人的聲音傳出很遠:“劉郎,等一等!”

是李尚!

他奔來作甚?劉玘扯住了馬的繮繩,調頭過來迎接他。

“你如此着急,有何事?”劉玘拍馬上籤。

“我還要單獨送你一樣禮物呢,你走得如此匆忙我倒忘了!”李尚說着,就掏出一個盒子遞給他。

啊?劉玘一聽,臉上露出幾分意外與感激。

“你我二人情同手足,多喝幾杯酒就行,何須什麼禮物?”劉玘也只好接過。

他打開一看,卻是兩冊崔寔的《政論》。

劉玘臉色十分詫異:“我曾聽陳慶說,此書本縣只有劉玉家纔有,而且也不輕易是人,如此難得之書你是從何處搞到的?”

“是我抽時間上他家去抄的,總共花了三天才抄完,也許有錯漏,不過也只能如此,這還多虧了楊縣令的面子,否則他家還不讓我抄呢!”李尚說道。

他最近常常聽劉玘說起這本書,還經常提到崔寔這個人,因此就想方設法去抄了來,而且還給了人家兩千錢的厚禮。

“太感謝了!”劉玘想不到李尚居然有此一舉。

“你喜歡就好,記得有空一定回來,我還有事,告辭!”李尚說完,調轉馬頭拍馬離去。

他這馬還是借人家的。

這纔是好兄弟啊!劉玘看着他的背影,心中着實有幾分感動。

隨後他轉頭跟上了牛車,白述聽說此事,笑道:“劉玉也有些吝嗇,不過是兩冊書罷了,還不讓人輕易去抄。”

王允把那兩冊書翻了翻,說道:“我家中也有兩冊,子真剛剛離世不久,此書的確珍貴。

如今舉孝廉必有策試,此書很有參考價值!另外,劉郎欲舉孝廉,《鹽鐵論》也需好好看看,幾乎都是必考的!”

第031章 梁山第043章 同事第043章 同事第030章 巧遇第010章 驚喜第040章 懸首第054章 升遷第106章 曹操第072章 死士第121章 北軍第017章 都亭第061章 弟子第017章 都亭第061章 弟子第035章 邪氣第078章 信義第101章 進府第018章 小宴第024章 伯父第125章 中軍第112章 酒仙第117章 太學第021章 車伕第089章 家庭第112章 酒仙第006章 禮記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104章 事功第105章 進京第110章 好事第083章第070章 威脅第087章 辦班第107章 外戚第096章 攔阻第105章 進京第028章 謀劃第117章 太學第059章 小賞第011章 入城第032章 搶功第051章 端倪第047章 送別第085章 軍侯第002章 伯母第028章 謀劃第060章 算盤第039章 上弦第010章 驚喜第093章 推辭第109章 舊友第122章 助手第053章 抄家第039章 上弦第061章 弟子第029章 北固第063章 意外第072章 死士第096章 攔阻第098章 挑釁第008章 田舍第033章 石炭第078章 信義第041章 月節第027章 起步第014章 計掾第057章 蘭若第096章 攔阻第003章 分戶第013章 試題第084章 王府第012章 縣寺第107章 外戚第072章 死士第004章 統計第063章 意外第007章 後庭第039章 上弦第025章 名士第014章 計掾第090章 朋友第109章 舊友第056章 可交第045章 買物第047章 送別第069章 族弟第011章 入城第031章 梁山第016章 八廚第117章 太學第024章 伯父第021章 車伕第103章 擒王第036章 傳言第074章 換酒第089章 家庭第038章 試驗第043章 同事第066章 論亂
第031章 梁山第043章 同事第043章 同事第030章 巧遇第010章 驚喜第040章 懸首第054章 升遷第106章 曹操第072章 死士第121章 北軍第017章 都亭第061章 弟子第017章 都亭第061章 弟子第035章 邪氣第078章 信義第101章 進府第018章 小宴第024章 伯父第125章 中軍第112章 酒仙第117章 太學第021章 車伕第089章 家庭第112章 酒仙第006章 禮記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104章 事功第105章 進京第110章 好事第083章第070章 威脅第087章 辦班第107章 外戚第096章 攔阻第105章 進京第028章 謀劃第117章 太學第059章 小賞第011章 入城第032章 搶功第051章 端倪第047章 送別第085章 軍侯第002章 伯母第028章 謀劃第060章 算盤第039章 上弦第010章 驚喜第093章 推辭第109章 舊友第122章 助手第053章 抄家第039章 上弦第061章 弟子第029章 北固第063章 意外第072章 死士第096章 攔阻第098章 挑釁第008章 田舍第033章 石炭第078章 信義第041章 月節第027章 起步第014章 計掾第057章 蘭若第096章 攔阻第003章 分戶第013章 試題第084章 王府第012章 縣寺第107章 外戚第072章 死士第004章 統計第063章 意外第007章 後庭第039章 上弦第025章 名士第014章 計掾第090章 朋友第109章 舊友第056章 可交第045章 買物第047章 送別第069章 族弟第011章 入城第031章 梁山第016章 八廚第117章 太學第024章 伯父第021章 車伕第103章 擒王第036章 傳言第074章 換酒第089章 家庭第038章 試驗第043章 同事第066章 論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