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擔任都尉

衆人開始說話的聲音還比較平靜,後來居然相互爭執起來,整個朝堂亂哄哄的,讓劉宏看得眉頭直皺。

特別是議郎蔡邕堅決反對,他的理由是:現在鮮卑勢力太大,國家又無良將,倉庫空虛,勝利的可能性並不大,加上各地盜賊出沒,應該先以平賊爲上,暫時不要出兵。

劉玘心想,正常情況之下,現在出兵當然不合適,那些鮮卑人非常喜歡秋冬季節作戰,漢人冬季作戰則差很多。

這裡面有本身生活地區氣候的原因,還有鮮卑人本身擅長騎射,單兵作戰能力相對較強。

另外,冬季糧草運輸也是個大問題,就限制這個天氣,不知有多少人和牲畜會死在糧草運輸的道路上。

還有一點值得重視:自從西北的羌亂被段熲平定之後,士兵好多年沒打過真正的大仗,如果不選擇一個好的將領,根本對付不了鮮卑人。

當然,從政治意義上來講,打一仗也還是很有必要,否則那些鮮卑人真有可能得寸進尺,今天入侵雁門郡,改天就可能進入到太原,局面一發而不可收拾。

這就是打得贏也要打,打不贏也要打的原因,讓鮮卑人產生一些畏懼感,今後再不敢肆無忌憚。

在自己的記憶當中,劉宏最後出於政治原因而決定迎戰,也不能說是選擇錯誤,不能就此說他是個昏君。

不過他沒有認真選擇將領,而是隨便派了兩個人出去,結果全軍覆沒。

可惜了那麼多生命呀!

他所處的位置比較靠前,因此一直盯着劉宏,想看看他要發佈何種旨意。

劉宏看見衆人爭執了好半天,支持聲和反對聲幾乎勢均力敵,沒有一方明顯佔優,心中有些煩。

只見他想了想就說道:“諸位愛卿,請勿要再就此事進行爭執,朕心意已決,朕現在統領的是堂堂大漢,豈容那鮮卑小丑肆意凌辱侵犯?

因此朕決定,一定要派兵對他們進行迎頭痛擊,至於讓何人帶兵前往,待朕好好考慮一下!”

劉宏一聽,心想,我的哥,你可別再隨便挑兩個人帶兵!

想到這裡他忽然靈機一動,我好歹也是宗室子弟,而且還是堂堂的關內侯,乾脆我推薦一個人吧!

這樣有利於爭取主動,免得劉宏隨便派兩個人去。

想到這裡他趕緊站起身出班奏道:“啓稟陛下,臣弟有本奏!”

哦?劉宏一看劉玘站了出來,倒是有幾分驚訝。

“臣弟有何好的建議儘管講來就是,如果中意,朕一定會採納!”

“陛下,臣弟也以爲這一仗應該打,免得那些外蕃小族認爲我現在的大漢就可以隨意欺負。

臣弟舉薦二人可領兵,一定可以取得大勝,其一,北地郡皇甫太守(皇甫嵩)。皇甫太守三世將軍,將門之後,文武雙全,可以爲將。

其二,尚書檯盧尚書。盧尚書文武雙全,頗知兵事,有儒將之風,也可爲將。

臣弟懇請陛下一定要謹慎選擇將領,因爲此次作戰條件十分艱苦,稍有不慎就會全軍折戟,後果不堪設想!”

他推薦的皇甫嵩、盧植二人,都是後來鎮壓黃巾起義的名將,自然是靠得住的。當然還有一個人也可以出征:段熲。

不過此人最近身體不大好,而且他已經投靠了宦官,自己也不好意思明目張膽的推薦他,否則那必將惹禍上身。

劉宏一聽,心中略微有些驚奇,心想,這劉玘還真不錯呢!

沒想到他上朝的第一天就提出瞭如此大膽的建議,從他推薦的這兩個人當中,就可以看出他心中還是想事情的。

因爲正常情況下,安排護烏桓校尉、使匈奴中郎將二人統兵最爲合適,自己也正在考慮,沒想到他居然提出了另外兩個人選。

嗯,得仔細斟酌一下。

正在此時,中常侍王甫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爲,劉侯之言有理,不一定非得派邊關將領帶兵。不過北地郡非常重要,皇甫太守似乎不應該親自調離。

臣舉薦一人:前校護羌校尉田晏一直在段將軍手下作戰,非常勇猛,很有作戰經驗,他雖然有小過,不過臣以爲完全可以戴罪立功,領兵破鮮卑!”

劉玘一聽,猛然間想起田晏這個人來,心想,你推薦他去,多半是全軍覆沒。

想到這裡他趕緊反對:“陛下,前田校尉雖然作戰勇猛,不過臣聽說他對部下不太友善,對鮮卑人不大熟悉,不如讓他和皇甫太守換一個位置。

皇甫太守非常體恤下屬,將門之後,家學淵源非他人可比,而且他在北地郡又有和鮮卑人作戰的經驗,擔任領兵將領最爲合適,請陛下三思!

還有,臣懇請擔任監軍,亦或是擔任都尉,單獨統領一軍迎擊鮮卑!”

他並沒有完全否定田宴,因爲那樣可能會適得其反,如今中常侍王甫的勢力並不亞於張讓和趙忠,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田晏已因罪免職,現在肯定是走了王甫的門路,是王甫的人,自己推薦他擔任太守,王甫肯定無話可說。

果然,王甫一聽,也就沒有反對,其他的中常侍自然和王甫是一夥的,都沒再多說什麼。

劉宏聽到劉玘居然還想當監軍或者是別部司馬,愈發感興趣,於是問道:“阿弟莫非還懂得領兵打仗?”

“陛下!臣弟不才,然而也熟讀經史、兵法,前漢霍大司馬不也同樣是十幾歲領兵作戰?

如果陛下信得過臣弟,臣弟願意帶領三五千騎出塞,迎擊鮮卑,如果戰敗,臣弟絕不苟且偷生!”

以劉玘關內侯、議郎的身份,擔任都尉是平調,所以他申請這個位置很合適。

“好!就衝你這句話,朕就讓你去!尚書檯擬製,拜北地太守皇甫嵩爲破鮮卑中郎將,持節,統一萬五千騎出雲中。

拜議郎劉玘爲騎都尉,領五千騎出雁門;護烏桓校尉夏育持節,領萬騎出高柳。

三路同時出擊,使匈奴中郎將臧旻率五千騎在後方策應,三路大軍同時受皇甫嵩節制!

皇甫嵩不用入京城覲見,直接統關中騎兵一部趕往西河郡美稷,再統領部分南匈奴騎兵出擊。

劉玘統領五校騎兵、關中騎兵一部、黎陽騎兵一部出河東、太原、雁門……”

第122章 助手第077章 三職第021章 車伕第087章 辦班第084章 王府第096章 攔阻第098章 挑釁第016章 八廚第088章 權力第015章 賈人第025章 名士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62章 有功第031章 梁山第084章 王府第039章 上弦第007章 後庭第043章 同事第032章 搶功第047章 送別第018章 小宴第123章 家鄉人第007章 後庭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120章 要幾個人第085章 軍侯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009章 名望第095章 目標第042章 飛昇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098章 挑釁第095章 目標第024章 伯父第055章 漁稅第045章 買物第010章 驚喜第057章 蘭若第060章 算盤第002章 伯母第093章 推辭第025章 名士第002章 伯母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46章 孤兒第021章 車伕第011章 入城第093章 推辭第074章 換酒第095章 目標第051章 端倪第114章 面聖第105章 進京第103章 擒王第082章 定了第107章 外戚第116章 中使第043章 同事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063章 意外第028章 謀劃第114章 面聖第129章 董卓第072章 死士第023章 飛燕第091章 基金第058章 御史第114章 面聖第049章 祭祀第117章 太學第055章 漁稅第085章 軍侯第023章 飛燕第057章 蘭若第115章 侯爵第052章 緝捕第049章 祭祀第052章 緝捕第095章 目標第006章 禮記第125章 中軍第100章 虎穴第083章第021章 車伕第107章 外戚第112章 酒仙第062章 有功第125章 中軍第029章 北固第055章 漁稅第086章 密令第047章 送別第050章 查賬第051章 端倪第085章 軍侯第104章 事功第039章 上弦第017章 都亭
第122章 助手第077章 三職第021章 車伕第087章 辦班第084章 王府第096章 攔阻第098章 挑釁第016章 八廚第088章 權力第015章 賈人第025章 名士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62章 有功第031章 梁山第084章 王府第039章 上弦第007章 後庭第043章 同事第032章 搶功第047章 送別第018章 小宴第123章 家鄉人第007章 後庭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120章 要幾個人第085章 軍侯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009章 名望第095章 目標第042章 飛昇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098章 挑釁第095章 目標第024章 伯父第055章 漁稅第045章 買物第010章 驚喜第057章 蘭若第060章 算盤第002章 伯母第093章 推辭第025章 名士第002章 伯母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46章 孤兒第021章 車伕第011章 入城第093章 推辭第074章 換酒第095章 目標第051章 端倪第114章 面聖第105章 進京第103章 擒王第082章 定了第107章 外戚第116章 中使第043章 同事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063章 意外第028章 謀劃第114章 面聖第129章 董卓第072章 死士第023章 飛燕第091章 基金第058章 御史第114章 面聖第049章 祭祀第117章 太學第055章 漁稅第085章 軍侯第023章 飛燕第057章 蘭若第115章 侯爵第052章 緝捕第049章 祭祀第052章 緝捕第095章 目標第006章 禮記第125章 中軍第100章 虎穴第083章第021章 車伕第107章 外戚第112章 酒仙第062章 有功第125章 中軍第029章 北固第055章 漁稅第086章 密令第047章 送別第050章 查賬第051章 端倪第085章 軍侯第104章 事功第039章 上弦第017章 都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