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戰略性防禦

(感謝三百二十四橋、killpig、夢夢夢夢夢夢,謝謝你們的支持!求贊!)

轉眼,已經進入了十一月。

自十月中旬建安下了第一場雪之後,遼東的雪就開始頻頻降臨,到十月底,連半島最南端的都裡鎮也開始下了第一場雪。天氣越發的陰冷起來,即便是不下雪的天,豔陽高照,可也擋不住寒風不斷鑽入衣服中的那股子涼意。

晴天霜降,雨雪冰凍,進入十一月後,冰河就開始陸續的結起薄兵。

天氣如此嚴寒,鎮國軍便也暫時停止了攻勢,進入了穩定期。

這幾個月來,鎮國軍的攻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七月渡海北伐,四個月的時間,鎮國軍就先後拿下了積利州、建安州和安市州三個州,奪取了數十座山城,殲滅契丹兵約八千、家丁近兩萬。俘虜契丹人五萬餘口,並納降高句麗人近十萬,三州繳獲的牲畜更是多達十餘萬牛羊馬匹。

鎮國軍奪取了遼南端卑沙城與遼河中游重鎮遼東城之間的重要城池建安,並於隨後攻佔了安市城,將高句麗千里長城最南端的安市南端數座城池給掌控在了手中。鎮國軍順勢佔據了遼河入海口東岸的土地,水軍一個艦隊在此修建了山城,控制了遼河灣遼河入海口。

奪取了安市州之後,鎮國軍依靠遼河與高句麗長城的防禦,已經將遼西的契丹人擋在了遼河西岸。現在鎮國軍前鋒,已經直逼遼東重鎮遼東城。

不過李璟在安市州前線千山古城、摩雲山城、城子山山城、小窖溝山城、山城子山城各駐重兵,又在安市城設立了前軍總管,由林武任總管,趙犨任副總管。在前線,調飛熊、銀槍效節兩軍一萬人駐守。

李璟轉攻爲守,進入防禦期,並不只是因爲遼東的嚴寒。

讓他調整戰略佈局。來自於驍騎司新獲得的情報。早在八月時,李璟就已經攻下了安市州,隨後的九月便一直在肅清境內的契丹和高句麗人勢力。並且在緊急運送糧草和輜重到前線,積聚力量,準備向遼東發動一波猛攻。

不過到了九月中旬的時候,驍騎司卻發現了一些不好的消息,高句麗人已經整合起了。再次復國了。而這新的高句麗王就是遼城州的都督高德貴。這並不是最壞的消息,最壞的消息是,渤海國居然同意了高句麗人的自立,甚至與契丹迭剌部一起,與高句麗人結成了三方聯盟,要一起將鎮國軍趕回遼東。

等到十月開始。高句麗的兵馬開始不斷的集結,分成了兩路,一路集中於遼東城附近,準備堅決防守李璟的進攻。同時,又有一路集結於半島的東南部,其意不用說也是準備攻擊建安城,準備截斷李璟的南北兩端。

而渤海國也已經由王子大瑋瑎領兵五萬。自渤海國西南端的鴨綠府出兵,順着鴨綠江直抵泊釣城,準備沿半島東面沿海直逼建安,甚至是進攻卑沙,斷鎮國軍的歸路。

同時,契丹迭剌部甚至也已經開始主動與痕德可汗妥協,一邊開始向遼西調派兵馬,向遼河下游逼近。

三個原本是敵非友的勢力。如今卻因爲李璟的威脅而聯起了手,李璟意外之餘,也感覺到壓力大增。而且隨着渤海、契丹、高句麗三國兵馬的逼近,李璟剛剛佔領的三州之地,特別是建安與安市二州,雖然李璟竭力控制,但畢竟佔領時間太短。各地開始頻頻出現騷動。不但有人逃跑,還有人攻擊駐軍。

雖然鎮國軍都打壓了下去,但李璟很清楚,這個時候光打壓是壓不住的。

一股巨大的壓力撲面而來。

而且隨着天氣越來越冷。北伐將士和民夫們,也有許多人漸不適應這種寒冷,軍中爆了幾次時症流感,幸好北伐軍中有專門的醫療營,醫藥也都儲備豐富,忙碌了幾次總算是都治好了,沒有爆發更大的疫情。

不過四個月的時間,就打下了三州數十山城,另外又新得契丹、高句麗等近二十萬新附人口,高興過後,各種麻煩事接連不斷,紛至而來。首先的還是糧草,鎮國軍自己北伐的軍民就有近二十萬人。加上那些牲畜,消耗極大,雖然說大部份可以從遼南直接運來,但從遼南到安市,這條道路還是沒能修好。而此時,各條河水都已經開始枯淺,水運已經不通。全仗着路動,不但輸送艱難,而且消耗增加。

關健的還是這新收二十萬民,各縣府庫都沒有什麼存糧,現在還需要李璟拔糧出來。

李璟現在真有一些焦頭爛額的感覺,打仗打的很順,可這後勤等事務處理,卻跟不上鎮國軍的速度。他又不能如契丹人一樣,契丹人打仗從來不帶糧草,他們有專門打草谷的家丁,每到一地,就有打草谷家丁去搶掠糧草。而且契丹人也不用管佔領地的百姓生活,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最大的麻煩還是三國的聯手進攻,李璟倒不太擔心遼東城和遼西的高句麗和契丹人,有林武、趙犨在前面,遼東城的高句麗人不必擔心。而且遼西的契丹人想要打過來,前面還有遼河和高句麗長城的阻擋,另外還有水軍的沿河防守。

真正的威脅還是在半島東南的高句麗人和正趕來的渤海軍,兩軍氣勢洶洶而且人數不少。

“當務之急,某以爲對遼西的契丹人和遼東城的高句麗人,可以採取守勢。有林軍主和趙軍主所率的銀槍郊節軍與飛熊軍一萬精銳,再有險固山城,堅守足以。如果再拔一萬輔軍,當保北面無憂。”蓋寓捋着鬍鬚看着沙盤,指點道,“眼下已經是十一月,馬上就要進入遼東的漫長凜冬。我軍將士對於遼東嚴寒,比起渤海人和高句麗人要差上許多,因此,不如早打。對付東面的敵軍,當取攻勢!”

攻下建安州與安市州後,李璟將兩州之地改爲建州與安州兩州。建州下轄建安縣、雙臺縣、蓋縣、營口縣四縣。李璟任命敬翔爲建州刺史,以林武爲建州防禦使。

同時安市州被李璟改爲海州,由蓋寓擔任刺史,以劉守謙任防禦使,下轄海城縣、大石橋縣、安市縣三縣。

李璟聽着蓋寓的提議,有些猶豫,敵兵來犯,最妥當的是採取守勢。不過半島東面這塊地盤確實也十分重要,如果現在不能拿下,那麼渤海軍和高句麗軍一到,便很難拿下了。

這塊地盤,也就是後世的岫巖縣,屬於鞍山轄下縣。

岫巖縣相當於遼東半島的內陸,地理位置同樣相當重要。先過遼河,在安市、大石橋、建安州一帶通過山間道路,過千山山脈,再進入鴨綠江下游方向,必須經過岫巖地區。

岫巖北部與安市州、遼城州道路相連,西南方向與積利州莊河、東南方向與泊釣城也就是後世丹東地區相連,東部通過若干道路與鳳凰山城連接。

這裡道路四通八達,四面都有道路連接着,是整個遼東半島內陸交通的中心地,屬於戰略要地。

也正因爲如此,整個岫巖地區的山城,要比其它地方都要密集許多。

這塊地區密集的修建了二十多座山城,其中最大的則是娘娘城山城,又稱后皇城。據傳此城原名“后皇城”,爲高句麗宰相蓋蘇文之妹蓋蘇貞所佔據,因而被稱爲“娘娘城”。山城四周設有東、西、南、北、西南5個門,東部谷口爲正門,是主要進出口,寬3米,進深4米,兩側門門基大條石至今保存完好。城南端設有點將臺,北城牆制高點上設有烽火臺。是一座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娘娘城山城僅比建安城略小,與建安城一西一東把守着遼東半島北部。娘娘城山城的周邊還有馬圈子山城、老城山山城、高麗城山山城、二道嶺山城,洋河山城五座山城呈環抱之勢分佈於娘娘城山城的四周。

再往北面的哨子河一線,山城更加密集,集中了十二座山城,不過規模要小許多,沒有能與娘娘城相比的重鎮。

岫巖縣道路四通八達,每條路上都有山城,這裡十分重要。佔據這裡,鎮國軍便能四出攻擊,往西可支援建安,西北可支援安市,攻擊遼東城,往北可攻擊新城、蓋州,往東可攻擊大行城、泊釣城,烏骨城、國內城,還可以進攻平壤,甚至直入鴨綠府。

這處地方,在遼東半島的戰略地位,就好比於荊襄對於中原而言。

“大帥,當初高句麗人在此建立如此衆多的山城,最主要的還是控制這些道路。娘娘城山城做爲軍事重鎮,便是爲此而建。而哨子河的密集山城,則是當初高句麗人用以防止唐軍從海上繞到半島東面,從哨子河沿河而上,攻入遼東腹地所設。眼下我們佔據了建安城,娘娘山城便失去屏障,孤立無援。”

李璟手指輕敲着桌面,心中依然有些猶豫。據他所知,高句麗人現在在岫巖地區一共集結了兩萬兵馬,娘娘山城中至少有一萬人。如果只是這兩萬人,李璟是不會這麼猶豫不決的。關健的還在於,渤海軍五萬人馬正日夜趕來,最多十天左右就能到達。到時,他們要面對的可就是七萬人,而且還有擁有二十多座山城的七萬兵馬。

“可以水陸並進,一路從建安出發,走陸路。另外則調水軍從哨子河沿河而上,步兵攻娘娘山城,水軍攻哨子河諸山城。”蓋寓提議。

沉吟許久,李璟擡頭,緩緩開口道:“不,我們要進入戰略性防禦!”

第177章 形勢第830章 反將一軍第996章 誰得利誰嫌疑第725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730章 碰撞第109章 合作第56章 萬貫豪賭 八棱金箍狼牙殳第136章 唯有血戰到底每542章長安天子第313章 養寇自重第367章 水陸並進 兩線出兵第789章 神兵天降第73章 波詭雲譎第941章第581章 再起第993章 稱帝第648章 御駕親征第134章 借刀殺人第597章 便宜舅子大瑋瑎第358章 底線第322章 少帥(一)第764章 下一個打誰第470章 馬球風雲第51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971章 真龍第464章 耀武揚威第117章 超乎想像的沙門島第773章 成都第452章 大唐第一劍俠第102章 流民處理第451章 天下英雄唯辛讜第23章 鎮東海第987章 精英第557章 玻璃換糧食第346章 鎮東軍再出擊第275章 再見舊情人第861章 撞破鐵籠逃虎豹第817章 “斬首”第737章 相遇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616章 稅收第781章 漢兵以略地第428章 七軍震憾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779章 秦王的意志所在,我們的長劍所指!第30章 刺史門生第260章 封彰寶藏與分贓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607章 鴨淥水第633章 猛虎下山第106章 接收第610章 開闢第三戰場第356章 約請出兵,共謀幽州!第34章 搶功第253章 血流成河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379章 跪服第398章 勇者無敵第425章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第29章 垂青第1019章 暗箭難防第25章 發財了第952章 征服第87章 饑民第16章 替人從軍第483章 十二路諸侯共討草賊第654章 步步驚心第273章 懷疑猜忌第591章 先鋒第459章 以退爲進第539章 亂戰臨沂第81章 招兵買馬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23章 壯士斷腕 以戰練兵第104章 軍費第182章 麾下女將還是家中側室第110章 高利貸第684章 廢除節度使第423章 黃頭軍忠武八都將第507章 張惠第111章 揚帆出海第1001章 中計第54章 一合第220章 大軍壓境第731章 輾壓第444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726章 背水一戰第834章 飛揚跋扈第925章 搶關第839章 失控第40章 捷報第828章 朱溫降唐第724章 幸蜀第301章 先下手爲強第284章 大殺四方第254章 地道戰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萬 新學堂開學第75章 攤牌第741章 碰壁第636章 輕取營州第428章 七軍震憾
第177章 形勢第830章 反將一軍第996章 誰得利誰嫌疑第725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730章 碰撞第109章 合作第56章 萬貫豪賭 八棱金箍狼牙殳第136章 唯有血戰到底每542章長安天子第313章 養寇自重第367章 水陸並進 兩線出兵第789章 神兵天降第73章 波詭雲譎第941章第581章 再起第993章 稱帝第648章 御駕親征第134章 借刀殺人第597章 便宜舅子大瑋瑎第358章 底線第322章 少帥(一)第764章 下一個打誰第470章 馬球風雲第51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971章 真龍第464章 耀武揚威第117章 超乎想像的沙門島第773章 成都第452章 大唐第一劍俠第102章 流民處理第451章 天下英雄唯辛讜第23章 鎮東海第987章 精英第557章 玻璃換糧食第346章 鎮東軍再出擊第275章 再見舊情人第861章 撞破鐵籠逃虎豹第817章 “斬首”第737章 相遇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616章 稅收第781章 漢兵以略地第428章 七軍震憾第826章 監國皇叔第779章 秦王的意志所在,我們的長劍所指!第30章 刺史門生第260章 封彰寶藏與分贓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607章 鴨淥水第633章 猛虎下山第106章 接收第610章 開闢第三戰場第356章 約請出兵,共謀幽州!第34章 搶功第253章 血流成河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379章 跪服第398章 勇者無敵第425章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第29章 垂青第1019章 暗箭難防第25章 發財了第952章 征服第87章 饑民第16章 替人從軍第483章 十二路諸侯共討草賊第654章 步步驚心第273章 懷疑猜忌第591章 先鋒第459章 以退爲進第539章 亂戰臨沂第81章 招兵買馬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23章 壯士斷腕 以戰練兵第104章 軍費第182章 麾下女將還是家中側室第110章 高利貸第684章 廢除節度使第423章 黃頭軍忠武八都將第507章 張惠第111章 揚帆出海第1001章 中計第54章 一合第220章 大軍壓境第731章 輾壓第444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726章 背水一戰第834章 飛揚跋扈第925章 搶關第839章 失控第40章 捷報第828章 朱溫降唐第724章 幸蜀第301章 先下手爲強第284章 大殺四方第254章 地道戰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萬 新學堂開學第75章 攤牌第741章 碰壁第636章 輕取營州第428章 七軍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