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雙喜

張歸霸龜縮城中不出,卻正中李璟下懷。

當日依劉尋之計,命全軍將士挖土裝袋,同時投入汴水運河,由敬翔、蓋寓負責修築圍堰堤壩,曾元裕、劉守謙、張承宗三將率兵堵住宿州城四門,防止張歸霸出城破壞堤壩。又派劉尋、王彥章、李存孝三將巡視四郊,堵截隨時可能來援的齊軍兵馬。

由於張歸霸一直龜縮城中,秦軍又士氣高昂,因此攔截築堤的工作效率極高,僅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填河與修築圍堰的工程。僅僅兩天之後,宿州城頓成一座人工湖,城中水深盈尺,沒過膝蓋。

一時間,宿州城內過過房屋被淹,城中百姓紛紛只得逃到尾頂之上。

宿州城中,原感化軍宿州刺史張筠現在只是閒人一個,被剝奪了軍權,只擔任着宿州長史之職。城中進水,張府也被淹了,水深過膝,幸好張家乃是鉅富,雖然家被淹了,可他還有幾條畫舫大船,此時全家都搬入了船上居住。

天空豔陽高照,家中卻是一片波光,張筠手撫船舷欄杆,心中說不出的滋味。

“大郎,在想什麼?”身後一個沉穩的聲音響起,張筠的父親張傳古移步過來。

張筠連忙見禮:“父親大人!”

張傳古是海州張氏族長,雖未入仕爲官,卻經營着張氏家族的生意,十分有生意頭腦,張氏這些年蒸蒸日上,家財數千萬貫,可謂都是老頭子的功勞。因此。張筠雖然年少就已經做到了宿州刺史的位置。其中固然是有他勇猛而又有才能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張氏在感化鎮的聲望地位財勢,再加上這幾年感化軍接連動盪,原爲時溥部下心腹的他,便能登上宿州刺史。

張傳古一身絲綢,大袖長袍,玉帶襆頭,五綹長鬚,很有儒商派頭。雖年過五十。但整個人卻紅光滿面,看起來不過四十許左右的樣子。

看着兒子眉間緊皺,張傳古道:“你可是在考慮眼下局勢?”

張筠點了點頭。

張傳古又道:“確實到考慮的時候了,當初時溥降齊,我們沒有第二條路選擇。可如今不同,黃巢這條船什麼時候沉我們還不知道,但張歸霸這條船卻是要沉了。趁着還未沉沒之前,我們須儘早換船。現在旁邊就有一艘大船,我們可不能錯過登船的機會。”

張筠神色一動,有些意外的看着父親。

“你跟我來。爲父給你介紹個朋友。”張傳古說完,直接在前走去。張筠跟隨。很快張父帶着他來到其父的船上,到得艙中,卻見裡面已經有一人端坐在那。

“在下第五庶,暫爲大唐東北道大行臺監察廳軍情局郎中,此次冒昧前來打擾,還望見諒。這裡有書信一封,乃是我家殿下親筆書信,特讓我轉交給張將軍。”端坐男子起身行了一禮,然後直接取出一封信交給他。

張筠微愣,沒有想到這人居然是李璟的情報頭目,競然敢犯險深入宿州城中來見他。而且看對方的意思,似乎已經認定自己會歸附李璟一樣。目光餘光看見一旁的父親神色如常,張筠突然明白過來,看來李璟的人先和自己的父親聯繫上了,談的差不多了,才最後來見自己的。

他突然想起,父親這幾年不就是在與登州那邊做生意嗎。再想起父親的那番話,只怕父親是早就和他們有聯繫的。

一時之間,張筠倒是完全理解了。不管如何,父親的做法沒有錯。

想他上次拼命救了張歸霸,可換來的是什麼?換來的是兵權被奪,貶爲長史這樣的閒職。如今局勢,援兵遲遲不至,宿州卻是要眼看守不住了,觀各方羣雄,李璟身爲大唐天下兵馬元帥,在長安天子已經西幸的情況下,李璟可比稱帝的黃巢更強。

想明白後,張筠對着第五庶笑了笑,打開書信觀看起來。信是李璟親筆信,內容不外乎李璟招攬之語,讓他反正等話。信後又附有李璟的封賞任命,授左驍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密州防禦使,兼原宿州感化軍新建一軍賜號神武軍,授張筠爲神武軍軍主。”

張筠對於秦軍的軍制也是有些瞭解的,大抵與朝廷的相當。前面兩個大將軍一個是虛銜,一個是散階,表明他的品階是三品職。真正的實職還是密州防禦使,秦軍軍民分管,防禦使就是一州統兵官,不過比朝廷的防禦使職權低了許多。但是神武軍軍主,這卻是秦軍中實打實的實職要職,神武軍有軍號,不是沒軍號的土團和鄉兵,這是戰兵編制。掌一軍五千人馬,算是秦軍大將了。

這個封賞,讓張筠都十分意外。

第五庶一直觀察着張筠的反應,察顏觀色,已經看出張筠心意已動。當下笑着道:“秦王殿下對張將軍十分欣賞,數次公開稱讚將軍年少卻有勇有謀,氣度非凡,有大將之風。”

張筠的年齡比李璟還要年輕幾歲,確實當的上是年少了。而且那日夜戰之時,張筠勇猛無雙,殺出重圍的表現,也讓秦軍諸將十分佩服。

事情到了這步,也沒什麼必要再虛言假語,張筠很痛快的答應歸隊齊軍。

“還請第五將軍轉告秦王殿下,再給末將三天時間,到時定將宿州一起獻與秦王。”

第五庶拿了張筠給李璟的書信,滿意離去。成功策反張筠,可謂是他們軍情局的大功一件。

等人走後,張筠思忖良久,對父親道:“還請父親替我暗中聯絡城中大戶以及富商等。”

張傳古知道兒子的意思,眼下原感化諸將都被奪去兵權,要想奪城,只能另闢奚徑。城中的大戶商人們其實早對眼下的局勢擔憂無比。巴不得早日結束戰事。聯繫他們。自然是要借這些大戶手中的家丁辦事。

接下來。張傳古開始秘密聯繫各大戶商家,而張筠也十分小心謹慎的暗中聯絡原先的舊部軍官們。由於城中水淹,張歸霸又早剝奪了感化軍將的軍權,一時間忙的不可開交,倒把這些人給忽視了。

轉眼三天已過,宿州城中的積水已至腰腹,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兩月。宿州城就將完蛋。

當天晚上,張筠秘密聯絡手下原軍官,張傳古則聯絡了城中大戶富商們,兩下一起動手,突然發難。由張傳古率各家家丁打開城門,引秦軍入城。而張筠等人則潛入原感化軍營,發動兵變,殺死張歸霸派去的軍官,重新掌握感化軍。然後率兵直撲張歸霸的兵馬所在的西城高地營地。

張歸霸被部下叫醒之時,還有些昏沉沉的。聽到四處響起的喊殺之聲,不由的瞪大了眼。

“張軍。大事不好,張筠父子那對狗賊反了,他們帶着各家大戶的家丁打開了城門,又入感化軍營地唆使士兵譁變,現在全城大亂。秦軍已經入城了!”

聽到秦軍已經入城,張歸霸一顆心立即涼了半截。

張歸牟一身鎧甲闖入,“大哥,宿州守不住了,趕快離開這裡,再晚,就走不了了。”

張歸霸回過神來,也不再奢望奪回城池。草軍這些年來轉戰天下,打仗不是最強的,守城也不是最厲害的,但論起跑路卻無人能比。兄弟倆集結了身邊的親兵,乘着黑夜和混亂,一路向西殺將出去。

及至天明時分,宿州城中的混亂終於結束。

李璟兵馬已經成功控制了宿州城,張筠父子引城中倒戈的感化軍官兵和城中大戶富商等前來迎接,李璟一一接見。並當衆下令,給張筠等諸將頒發封賞,對張傳古等原城中豪族鉅商,也一一表彰,分別賜予爵士、勳士等爵位。

對城中的約三千感化軍,李璟將他們都編入新編的神武軍中,並從各軍中抽調兩千老兵補充其中,補滿五千編制,由張筠任軍主。

此外,李璟還給全軍所有將士每人五千錢賞賜,對於神武軍加賜五千。

一時間,宿州城中一片歡呼。

秦軍當日把堤壩挖開,泡了數天水的宿州城恢復了舊貌。戰兵檢點,宿州感化軍盡降,張歸霸所部也基本覆沒,逃走了三千左右。李璟也並不在意,當日李璟並沒有下令四面圍堵,也是不想讓張歸霸困獸之鬥,給秦軍贊成太大傷亡。李璟的目標是奪取宿州,不是消滅張歸霸。

宿州雖小,但位置卻很重要,境內有睢水、汴水運河、渙水、渦水這四條貫穿河南中部南北,聯通黃淮兩河的重要水道。特別是汴水運河,這可是最重要的運河,佔據了宿州,再加上楚州,李璟只要再奪下徐州,那麼便是徹底的控制了黃淮平原。

李璟對於才二十五歲的張筠也是十分的欣賞,與他談了幾次,此人確實不愧爲當初感化雙雄稱號,雖然年青,可卻是真正的有勇有謀。欣喜之下,李璟特別向朝廷奏請,爲張筠請封爲長沙侯。

就在此時,李璟福祿雙至,剛代替高傑坐鎮壽州的淮南大將陳琪,因爲不滿高駢寵用呂用之、張守一這等術士,又隨意殺害淮軍大將馮綬,心中更爲不滿。陳琪剛接任壽州,張守一便向他索賂,陳琪不肯,張守一便編織罪名,抓了陳琪的兒子,竟然在獄中將其害死。陳琪聞訊,心中憤怒萬分,聽聞高駢久攻楚州不下,李璟又新破北面宿州,乾脆一咬牙,派心腹向李璟請降。

壽州與宿州南北相接,只隔一條淮河。壽州與濠州更是東西相連。如今宿州與濠州都在李璟掌握之中,陳琪乾脆降了李璟。李璟聞訊自然大喜,連忙派林威親自南下接收壽州,把這淮西重鎮壽春就此佔據。

李璟將陳琪所部整編爲雄武軍,以陳琪爲雄武軍主,爲陳琪請封鎮軍大將軍、左威衛大將軍、海州防禦使、雄武軍主,壽春侯,將其與所部調往海州整編訓練。壽州,由林威率軍駐守。

高駢在楚州城下,聞得此訊,跳腳大罵,下令派人去揚州斬殺陳琪全家。可陳琪早有安排,家人早不知所蹤。高駢更加憤怒,一怒之下,下令大舉進攻楚州,結果一日連攻十二次,徒然在楚州城下留下數千屍首而已。此時,久攻不下,反而又失壽春。不幾日,又有急報傳來,廬州人楊行密,殺刺史,自任爲八都兵馬使,手下八都每都各千人,聲勢極大,已經佔據廬州。

高駢一時四面楚歌,諸將勸退兵。高駢只得恨恨收兵,剛回到揚州,楊行密派人送來諸多錢糧,稱廬州刺史諸多罪狀,殺其只是爲民請命,還稱願意爲郡王效命。高駢此時一心忙着想辦法對付咄咄逼人的李璟,也顧不上楊行密這條雜魚,見他這個態度,便乾脆下令以楊行密爲淮南廬州刺史,算是招納麾下。(未完待續。。)

第505章 王者之師第302章 謀士雙璧之李振第366章 天子詔書到第178章 最危險的就是最安全的第531章 一騎當先(二)第743章 雙喜第355章 河北強藩 幽州盧龍第602章 十一抽殺第686章 帝國崩潰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168章 沒有攻不破的城堡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995章 捧殺第527章 會獵於野(三)第550章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713章 天下都招討第774章 雙妻第32章 豬腰子銀 封家叔侄第579章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962章 威懾力第680章 燕王第147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不殺不足以慰英魂第1013章 霸氣側漏第373章 白馬銀槍高思繼第197章 入局第557章 玻璃換糧食第666章 軍亂第378章 李茂勳氣急身亡,鎮東軍兵發幽州第639章 霸業初成第730章 碰撞第438章 黑鴉軍的末日第878章 指導第680章 燕王第970章 墊腳石第616章 稅收第1001章 中計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338章 鎮軍錢第638章 十六州第852章 否極泰來第501章 選鋒第884章 炮響第64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11章 爭功第99章 “超級戰艦”第553章 糧食纔是硬通貨第417章 匹馬換來雙名將 李璟再收二門徒第606章 東線無戰事第1022章 拉開決戰序幕第747 章 人質第88章 再見張庫官第453章 留下第814章 使命召喚第556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970章 墊腳石第649章 朕意已決第730章 碰撞第371章 窟頭劉仁恭第974章 以壯觀瞻第275章 再見舊情人第977章 上原驛第1029章 掃平羣藩第443章 英雄起於微末第139章 進擊的後勤兵 矛陣顯威第689章 秦王再封第548章 瓜分淄青鎮第334章 殺人立威第722章 泗口第530章 一騎當先(一)第353章 霸業根基初成第503章 以卵擊石,不自量力!第676章 東北道大行臺第643章 扯旗造反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萬 新學堂開學第825章 另立天子第626章 你拿什麼來支付第560章 致王敬武的一封信第320章 孰輕孰重?爲勢所屈!第8章 君子易處 小人難防第909章 人的名 樹的影第31章 自來熟的青衫男第863章 救兵第1004章 魏博平定第918章 挑戰第574章 糧票第464章 耀武揚威第189章 點石成金第105章 敲詐勒索、巧取豪奪第167章 都裡鎮 貓島第942章第300章 先斬後奏第984章 三箭之誓第925章 搶關第131章 水兵和騎兵第717章 杭州八都第194章 春雷動第12章 娶妻納妾第960章 忠義第95章 拜壽第809章 欲蓋彌彰
第505章 王者之師第302章 謀士雙璧之李振第366章 天子詔書到第178章 最危險的就是最安全的第531章 一騎當先(二)第743章 雙喜第355章 河北強藩 幽州盧龍第602章 十一抽殺第686章 帝國崩潰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168章 沒有攻不破的城堡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995章 捧殺第527章 會獵於野(三)第550章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713章 天下都招討第774章 雙妻第32章 豬腰子銀 封家叔侄第579章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962章 威懾力第680章 燕王第147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不殺不足以慰英魂第1013章 霸氣側漏第373章 白馬銀槍高思繼第197章 入局第557章 玻璃換糧食第666章 軍亂第378章 李茂勳氣急身亡,鎮東軍兵發幽州第639章 霸業初成第730章 碰撞第438章 黑鴉軍的末日第878章 指導第680章 燕王第970章 墊腳石第616章 稅收第1001章 中計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338章 鎮軍錢第638章 十六州第852章 否極泰來第501章 選鋒第884章 炮響第64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11章 爭功第99章 “超級戰艦”第553章 糧食纔是硬通貨第417章 匹馬換來雙名將 李璟再收二門徒第606章 東線無戰事第1022章 拉開決戰序幕第747 章 人質第88章 再見張庫官第453章 留下第814章 使命召喚第556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970章 墊腳石第649章 朕意已決第730章 碰撞第371章 窟頭劉仁恭第974章 以壯觀瞻第275章 再見舊情人第977章 上原驛第1029章 掃平羣藩第443章 英雄起於微末第139章 進擊的後勤兵 矛陣顯威第689章 秦王再封第548章 瓜分淄青鎮第334章 殺人立威第722章 泗口第530章 一騎當先(一)第353章 霸業根基初成第503章 以卵擊石,不自量力!第676章 東北道大行臺第643章 扯旗造反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萬 新學堂開學第825章 另立天子第626章 你拿什麼來支付第560章 致王敬武的一封信第320章 孰輕孰重?爲勢所屈!第8章 君子易處 小人難防第909章 人的名 樹的影第31章 自來熟的青衫男第863章 救兵第1004章 魏博平定第918章 挑戰第574章 糧票第464章 耀武揚威第189章 點石成金第105章 敲詐勒索、巧取豪奪第167章 都裡鎮 貓島第942章第300章 先斬後奏第984章 三箭之誓第925章 搶關第131章 水兵和騎兵第717章 杭州八都第194章 春雷動第12章 娶妻納妾第960章 忠義第95章 拜壽第809章 欲蓋彌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