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治水,不外乎圍、堵、疏三策,家祖當年遺留的一卷手書,曾詳細記錄了定江水情。『”方皓澤面對七皇子和工部侍郎陳建侃侃而談。
“過去,定江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天下百姓深受其害,只是卻無奈於水火無情,難以束縛。而以往治江,因水災面積太大,一般都是以疏爲主,輔之唯獨。”
說到這裡,方皓澤頓了一頓,環視了一圈,最後又將目光看向七皇子:“但我卻以爲,不如以堵爲主。”
此時,他心裡隱隱有種興奮感,在大信世界中,如何揚名,收集信仰?方皓澤曾經細細思考過。
最終想出三條道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
這三條道路,立德要求太高,方皓澤無意做聖人,他雖然晉升爲神祇,但不想斷絕**來立德行。而立德揚名不朽,其實更需要時間的醞釀,對方皓澤來說也不現實。
至於立言,也不是很好的路徑,在大信世界中,有文公立言在前,統一了世界的主流思想。方皓澤除非做成大學問家,與舊的思想對抗,否則不能輕易開闢新的道路。
排除了這兩條路後,方皓澤才現立功一路最適合自己。所以他才苦心積慮地參加科舉,進而加入朝廷的體系,因爲只有在公門之中,最好建立功勳業績。
原本,方皓澤還準備過了會試、殿試之後再來考慮立功的問題。
但這時候既然機緣巧合,話已出口,也就順水推舟了。當着七皇子的面,說出了“以堵爲主”的治江方案。
之所以這麼說,倒不是一時興起。
當日在天臨峽谷中與水神對了一記之後,方皓澤雖然不知道那水神覬覦自己的神魂力量,但也深知這水神和自己結下了化不開的仇恨,所以一直思考如何對付水神。
要對付水神,自己還只是四階,肯定不能力敵五階的神祇,方皓澤就必須藉助外力。
按照計劃,方皓澤只定下了大致的方向,先是束縛水神的能力,其次是控制水神的信仰來源。
前者針對水神所在的定江,後者則針對大信世界中的信徒。
“以堵爲主”的治江之策,落實到具體措施上,就是針對定江水系出的一個策略。
“那你具體說說。”七皇子眼神直視方皓澤,他也是次聽到有人建議“堵”住定江的說法。
定江是什麼地位?在大信世界中流域幾乎佔據了天下三分之一,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大江,其中還有一位神王存在。
因爲定江太特殊了,從沒有哪一位凡人想過要去堵住定江來治理水患。哪怕是歷代朝廷的皇帝,也從沒有這種想法。
七皇子乍聽到手下這驚世駭俗的言論,頓時坐直了身體,打起了十分的精神。
不僅七皇子注視着方皓澤,此時這件堂屋中,工部侍郎陳建也盯着方皓澤。他隱隱有種被打開思路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一閃而逝,再去細思的時候,又抓了空。
他到底是工部的官員,方皓澤的這項建議,至少也給他開了一個新的方向。“原來定江也可以堵的,這真是想也沒有想過的。”
大信世界中的凡人,因爲神祇的存在,齊齊地陷入思維的誤區,也只有外來的方皓澤能想從反面思維,想出這麼一個奇招。
他自信地看着七皇子:“定江上游水急湍流,但是出了天臨峽,就地勢地平,河道曲折。這樣最易積水,又會不斷推高河牀,形成惡性循環。”
“我的辦法是,在天臨峽下游出口建立大壩,將定江截斷,從這裡蓄水,再從定江下游開闢新的河道和湖泊,建設分洪蓄洪項目,才能一勞永逸,叫定江不再難以管束。”
方皓澤這話一出,冥冥中有一道驚雷響起,身周的因果線一陣收緊。
動念起意皆是因,方皓澤這方法對定江來說,不啻於斷了原本水神的河道根基,讓定江從天臨峽之後不復原本。
這工程之後的定江就等於無主之水,水神將暫失對天臨峽下游的控制和權柄,他這個方法一出,頓時就在世界中有了反應。
剛剛那聲冥冥之中的驚雷,正是世界原力的震盪。本世界的一項重要神職可能易主,就連世界本身也有意無意地給了迴應。
方皓澤幾乎可以肯定,此時定江天臨峽水底的水神神國中,那位神祇一定有感應,並且可能很快就會派出手下的勢力查探。
畢竟,若是方皓澤的想法真要施行,必定是天下皆知,瞞不過去的。
其實不僅如此,此時堂屋之中,七皇子、陳建、李明以及禮部另外大人,聽到了方皓澤的計劃後,心中也都紛紛悸動。
凡人的感知有限,他們只覺得似乎聽到了什麼了不得的消息,震撼之餘,卻感覺十分正確,但又總感覺什麼地方缺少了點東西。這是世界原力的矇蔽,叫衆人一時失去了判斷。
“好,我第一次聽到這等豪言壯語,你有這樣的想法,說不定未來有一天,我們可以攜手叫定江換主人。”
七皇子最先從震撼的情緒中反應過來,激動地拍了椅子的扶手,站起來說。“這麼一件重大的工程若是做成了,那就是萬世之功!”
七皇子從主座上走下來:“你這想法是開先河,我一定要寫到奏摺中,明天早晨的時候,可遞交給父皇。”
說完,他轉身對工部侍郎陳建說:“這功勞我們不能獨佔,奏摺可爲方觀城共同署名,反正他功名已到舉人,不屬於民,已經躋身士級了。”
方皓澤眼神一亮,恭敬地對七皇子說:“若是這奏摺通過,必然要爲七公子鞍前馬後效勞。”
當然,方皓澤私心裡希望這工程能得到皇帝通過,自己好建立不世之功,樹立在大信世界中的不朽之名。
在主世界的歷史上,通過治水建功最後被銘記的事例記錄很多,方皓澤對此也有一些研究,正好可以照搬到大信世界中實施出來。
想了想,方皓澤就又說道:“學生目前還只是一個想法,可先由七公子呈給聖上定奪後,我們再徐徐圖之。”
“當今聖上勵精圖治,若是聽到還有這種想法,必然也很欣喜。”工部侍郎陳建在一旁也站起來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