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求貶惠

“需朕定斷何二事?稚權但說無妨。”

在歷經過石亭之戰、曹真伐蜀後,天子曹叡此些年對待戰事這方面,已然十分謹慎且善聽人言了。故而,在夏侯惠提及討伐遼東前提準備的時候,他也不由招手讓御駕走得慢些,示意夏侯惠細細道來。

“唯。”

恭敬作聲,知道毌丘儉有些操之過急的夏侯惠,爲了不讓自己背上敗績,也不再忌諱其他,直接發問道,“敢問陛下,臣惠所督有四營,今護嶽營僅有建制而無有兵將,不知陛下對此營如何安排?臣惠並非求陛下增兵,乃是整軍演武需上下配合、戮力同心,方能期行伍嫺熟配合作戰耳。”

“呵呵~此事稚權不提,數日後朕亦會有調度。”

聞言,曹叡輕笑出聲,細細解釋道,“朕以此營名爲護,乃臨戰皆應時徵調之故也。遼東公孫歷經三世,人心慕中原者寡,故而朕欲在將公孫賊子虜之後,便將遼東一些官僚、大族豪右之家遷徙歸冀州或京畿安置,別改募士家前去戍守。依着稚權早年諫言,效仿昔日秦律,以戍守五年可贖家中一人出軍籍且授田爲獎勵,令彼等死力戍守邊地。士家可募三千,然而戰力堪憂,朕猶欲自鄴城之兵復徵兩千而往。而出任護嶽營將主之人,嗯”

說道這裡,他略略沉吟,才繼續說道,“遼東之地,道遠而險,與中原隔海而立,極容易令人令心生恣睢、滋生不臣之心。故而,朕欲擢譙沛故舊前往鎮之,乃取何人嘛,朕意屬文欽,稚權以爲如何?”

竟已然思慮到戰後安撫之事了啊~

果然,對比先帝而言,當今天子所思所慮當真周全且久遠。

心中不由讚了聲,夏侯惠久久沒有回覆。

因爲他覺得天子意屬的人選不妥。

雖說,文欽乃是將門之後、作戰勇猛,且先前被王凌彈劾徵調歸朝閒置,如今天子將之復起委以重任,必然能令他死力效命,但他人品不行啊!

莫說彼驕橫自大了,先前夏侯惠在淮南時可是聽聞過,他竟還做出了剋扣士卒之事!

如此之人,絕不可能令麾下死力。

更不可能靖安一方。

讓他在戰後留守遼東,說不定還會將遼東四郡給逼反了呢!

最重要的是,夏侯惠覺得文欽不會乖巧的遵從自己調度,屆時若是鬧出了自己將他斬首以明軍法的事,那不是讓他自絕桑梓故人嘛~

“陛下高瞻遠矚、思慮周全,亙古明君寡有匹者。”

心中斟酌了好久言辭的夏侯惠,先是奉承了一句,然後才婉言說道,“只是臣惠竊以爲,文仲若雖然作戰驍勇且忠心耿耿,然而卻非鎮邊靖安地方之良選。”

言罷,不等曹叡作問,他便將文欽在淮南任職廬江太守時的所作所爲說了,然後才告罪道,“臣惠所言句句屬實,陛下可遣人往淮南細查,若臣惠有半句構陷文仲若者,願陛下斬臣惠之首!”

“嗨,朕猶不信稚權邪?”

擺了擺手,曹叡語氣之中隱隱帶着惆悵,“文仲若爲人如何,朕自是知曉的。只是現今京師之內,譙沛功勳故舊後人,已無幾人可用矣。”

京師洛陽之內沒有,那就着眼地方,從地方選拔啊!

偌大個魏國,少了文欽就沒人了不成~

夏侯惠心中嘀咕了句。

旋即,猛然想起個事情來,便試聲建議道,“經陛下提醒,臣惠倒是想起了有一人或可勝任。只是,得需陛下先許以不罪,臣惠方敢舉之。”

是誰人竟如此神神秘秘的?

況且,以你個豎子的性情,竟還有不敢言之事乎!

心中有些好奇、有些好笑的曹叡,輕輕頷首,“嗯,朕許以不罪便是。稚權且說,是爲何人也?”

“謝陛下宏量。”先垂首作謝,夏侯惠才作笑顏而道,“陛下,臣惠舉人不避親,此人乃是臣惠仲兄也。”

“豎子!”

也讓曹叡當即就忍不住笑罵了句,“既是舉仲權,有什麼好請罪的!”

罵完了之後,便耷眼捻鬚,細細沉吟了起來。

神情似是有些意動。

事實上,夏侯惠不知道的是,天子曹叡在斟酌護嶽營臨時將主人選的時候,早就思忖過夏侯霸了。

之所以沒有擇夏侯霸而改爲文欽,是因爲關中長安同樣很重要。

必須有一位可靠的領兵將率在。

就如早年文帝曹丕在位時,以夏侯楙爲長安守備,後來蜀兵來犯、曹真出鎮雍涼了才調回來,就是這個原由。

且現今曹真早就病故,夏侯霸素來與郭淮等人不和,天子曹叡也知道的。而明明知道夏侯霸在關中也難以建立功績,但依舊將他留在長安,就是出於制衡的考慮啊~

只不過,現今聽聞夏侯惠提及,曹叡也不由重新思忖可行性起來。

因爲如今司馬懿已然轉職爲太尉了,再過些時日也要徵調歸朝廷了,且雍涼與司隸校尉部挨着,夏侯霸留不留,對廟堂掌控雍涼都影響不大。

至多,他日後再遣一個將率去關中任職即可。

但遼東之選乃是當務之急。

且動亂的可能,遠遠要比雍涼大得多。

帶着這樣的想法,再度睜開眼的曹叡看向夏侯惠,戲謔而道,“朕似是有耳聞,先前稚權駁已故大司馬伐蜀之時,仲權可沒少揚言欲以棍棒加稚權之身。今稚權舉兄,不畏乎?”

“呵呵~臣惠兄弟齟齬不和,令陛下見笑了。”

先是陪笑了幾聲,夏侯惠才作肅容回道,“陛下,爲國謀事,無有囿私之心。臣惠雖不爲仲兄所喜,然知道仲兄乃可裨益時務之選也。再者,臣惠今位高於仲兄多矣,不忍見仲兄戎服十數年、逢戰事而無爲,猶止步於偏將軍。故而徇私而舉之,但請陛下不罪。”

“嗯此事待朕再思量數日。”

曹叡略點頭,不置可否,改爲發問道,“稚權續言之,需朕定斷其二者,何也?”

這都要思慮嗎?

我仲兄哪一點比不上文欽啊~

心中有些悻悻,夏侯惠連忙作答道,“回陛下,其二者,乃請陛下不日後,便尋事將臣惠逐出京師、貶去遼西郡任職。”

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148章 歸宅132.第132章 破襲126.第126章 挑釁第248章 勘察第179章 門戶仇82.第82章 士載第221章 黃雀是也80.第80章 臨風第178章 不識第34章 門戶計117.第117章 來見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177章 百騎94.第94章 閒歸家第265章 我知62.第62章 厚顏第43章 士家第9章 殊榮第279章 幸與不幸48.第48章 無畏114.第114章 雁北91.第91章 當歸第135章 招攬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47.第47章 威逼第10章 狡詐乎第140章 蹙眉第306章 回答朕第260章 好心壞事第153章 乃我第177章 百騎47.第47章 威逼第272章 小兒73.第73章 篤定129.第129章 改道第158章 不自知69.第69章 副職第189章 逞口舌第267章 錄功第284章 初春寒第259章 罪人64.第64章 後事第141章 發狠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209章 畏水如虎108.第108章 鮮卑第261章 卻之不恭第205章 將離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88章 無遺恨第24章 人事第281章 強人所難第6章 求教第224章 不公89.第89章 詐關第234章 噤聲第153章 乃我87.第87章 質問第136章 離析117.第117章 來見第12章 復哀之133.第133章 私心第286章 復甦第195章 不取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246章 乃何人也97.第97章 自擇之第253章 山下的人111.第111章 首肯第253章 山下的人第164章 非莽夫第7章 入東堂第222章 就職123.第123章 緣由第159章 鴻鵠志第291章 洛陽典農部第16章 困頓第154章 似懂了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176章 不武109.第109章 請纓第168章 安下第39章 弗改第191章 邙山宴1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194章 不歸第161章 分營第174章 盡私圖第139章 當慎55.第55章 詔來86.第86章 難彰功第32章 上疏第5章 欺以方第20章 可志同71.第71章 扈從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49章 肺腑否第250章 還年輕第141章 發狠
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148章 歸宅132.第132章 破襲126.第126章 挑釁第248章 勘察第179章 門戶仇82.第82章 士載第221章 黃雀是也80.第80章 臨風第178章 不識第34章 門戶計117.第117章 來見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177章 百騎94.第94章 閒歸家第265章 我知62.第62章 厚顏第43章 士家第9章 殊榮第279章 幸與不幸48.第48章 無畏114.第114章 雁北91.第91章 當歸第135章 招攬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47.第47章 威逼第10章 狡詐乎第140章 蹙眉第306章 回答朕第260章 好心壞事第153章 乃我第177章 百騎47.第47章 威逼第272章 小兒73.第73章 篤定129.第129章 改道第158章 不自知69.第69章 副職第189章 逞口舌第267章 錄功第284章 初春寒第259章 罪人64.第64章 後事第141章 發狠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209章 畏水如虎108.第108章 鮮卑第261章 卻之不恭第205章 將離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88章 無遺恨第24章 人事第281章 強人所難第6章 求教第224章 不公89.第89章 詐關第234章 噤聲第153章 乃我87.第87章 質問第136章 離析117.第117章 來見第12章 復哀之133.第133章 私心第286章 復甦第195章 不取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246章 乃何人也97.第97章 自擇之第253章 山下的人111.第111章 首肯第253章 山下的人第164章 非莽夫第7章 入東堂第222章 就職123.第123章 緣由第159章 鴻鵠志第291章 洛陽典農部第16章 困頓第154章 似懂了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176章 不武109.第109章 請纓第168章 安下第39章 弗改第191章 邙山宴1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194章 不歸第161章 分營第174章 盡私圖第139章 當慎55.第55章 詔來86.第86章 難彰功第32章 上疏第5章 欺以方第20章 可志同71.第71章 扈從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49章 肺腑否第250章 還年輕第141章 發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