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回答朕

孟康與郭表離去的個把時辰後,那些暫時被看押着的傷退將士,也被放任自歸去了。

且人人臉上都帶着感激之情。

那是因爲夏侯惠轉去洛陽典農部、看見郭表送來的巨資後,便讓人送來兩車錢糧分賜給他們補貼家用。

當然了,這些錢糧不是白拿的。

作爲被夏侯惠一手擢拔起來的左駿伯,身長八尺的雄壯粗獷外表下,還藏着一顆玲瓏心,在將錢糧分發給傷退將士手中的時候,不乏怒其不爭的告戒之言。

如斥他們這些都是在中軍呆過的人,怎麼連最基本的是非都拎不清。天子都下詔令清查士家了,洛陽權貴世家都忙不迭退還田畝,你們爲何這麼蠢,竟被奸人誆來滋事呢?

不知道天子節杖之下,無罪之人猶可殺嗎?

不知道在魏國軍律當中對聚衆滋事者,素來秉持着寧可殺錯也不放過的嗎?

也就是你們命好!

遇上了念及袍澤之情、善待卒伍的中護軍!

換做旁人來處置,你們的頭顱現今都被掛在莊園外牆上了!

最後,不久前中軍將士傳唱‘夏侯皆夏侯,夏侯非夏侯’之言,你們就沒聽過嗎?不知道什麼意思嗎?你們怎麼敢相信某個別有用心之人,前來阻撓天子詔令的推行呢?被砍了都是白死的,曉得不?

罵罵咧咧的告誡,卻是讓那些傷退將士們都聽明白了:夏侯獻與夏侯惠結怨了,遂爲了尋到刁難夏侯惠的理由,所以設局讓他們來送死!

可想而知,他們這些人歸去後,會給夏侯獻的名聲帶來什麼。

畢竟傷退後猶能居住在洛陽的將士,哪能沒有些親近的袍澤或親朋好友呢?

不過,夏侯惠並沒有指望他們能鬧出多大輿論來。

那些告誡的話語,其實都是左駿伯的自作主張、順勢爲之。

要讓夏侯獻自從無法在軍中立足,夏侯惠是將希望寄託在左駿伯麾下的那五百士卒。在役的士卒不乏與其他營或部有交際,也更能影響中軍各級將率。

“唉!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但願我等日後傷退之後,莫有今日之事。”

目視着那些傷退將士離去的背影,左駿伯搖頭嘆息,衝着麾下士卒們悠悠的感慨了句。

這句話纔是夏侯惠私下的囑咐。

也是唯一的。

在事實當前,想撩撥起士卒們的情緒共鳴,一句話足以。

自秦漢以降,征戰本來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身爲底層士卒的他們,已然習慣了也接受了自己猶如螻蟻的命運。

但在戰場上拼過命流過血,爲上位者搏得功績傷退回來後,還要被上位者當作棋子拿去送死,這點他們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

予取予求也得有個底線吧?

別人對你的壓榨都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你會願意在這樣的人麾下效命嗎?

呵~

至於,夏侯惠讓觀津侯郭表付出的代價,只是讓他將矛頭對準夏侯獻的幕僚而非本人嘛~

初衷並沒有孟康想的那麼複雜。

他是真的,只是想因勢利導將那幕僚弄死,剪除夏侯獻的羽翼而已。

在廟堂中邊緣化的孟康,對天子曹叡的性情不瞭解,但夏侯惠可太瞭解了。

天子曹叡其人,你可以說他驕奢淫逸、率性而爲,但不能說他對“自己人”不好、對魏室社稷的延續方面不上心。

如魏國出現宗室大將凋零、譙沛督率青黃不接的情況後,曹叡出於對社稷延續的擔憂,便稍微對近枝宗室的約束放鬆了些。

往昔,源於早年魏奪嫡的關係,文帝曹丕對近枝宗室異常苛刻。

分封諸王公皆是寄地,空有其名而無其實;且規定諸侯遊獵不得過三十里,又設防輔監國等官員監視着,猶如監視囚犯,讓這些大王公侯過得比尋常布衣還慘。

但曹叡即位後,源於曹植的上疏與楊阜的勸諫,遂改封諸侯王以郡爲國、改變了諸侯王不得進京的規定。如曹植、曹袞與曹彪等都曾經入京朝拜,燕王曹宇更是被留在洛陽參與了朝政之事。

這些舉措,也算是綢繆以宗室爲藩籬了。

苛刻對待的近枝宗室猶迎來了改善,素來被重用的遠枝宗室,曹叡待之就更友善了。

夏侯惠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先前數次犯顏直諫、當面頂撞等等,曹叡都憐其才、思其他日可成社稷砥柱,很大度的既往不咎;所以,現今夏侯獻的小動作即使被郭表抖出來了,曹叡也不會深究的。

再者,夏侯獻也不蠢。

作爲先前伴駕了十數年的、最受器重的譙沛子弟,他對曹叡的性情也很瞭解,想消弭這次事端、獲得曹叡的諒解,他只需要叩闕入宮涕淚請罪與悔過,就能讓曹叡念起多年情誼了。

故而,夏侯惠此番只擊副車,實屬出於無奈,而非不願所求更甚。

事情的進展,也大抵如夏侯惠所料。

唯有的區別是夏侯獻還沒有來得及前去叩闕,就被天子曹叡遣人召入宮了。

氣極的曹叡,一刻都不想等了。

卻說,隨着郭表與孟康攜資財來充公、小莊園的糾紛落下帷幕後,對曹叡性情同樣很瞭解的校事史二,沒有如往日那般讓手下將注事錄送進宮,而是親自歸去了一趟。

事情關乎到兩夏侯了嘛~

史二一個都惹不起,且天子曹叡也肯定要當面問他細節的。

那天面君的小半個時辰裡,是史二有生以來最難熬最惶恐的時光。

不僅第一次親眼目睹了天子曹叡情緒失控,怒不可遏的將几案踢下御階,壘滿案頭的各種上疏奏表胡亂撒了一地;也是第一次擔憂,在場的自己會不會在下一刻,就被天子給滅口了。

不過,還好。

天子很快就控制住了情緒。

不僅親自將几案扶歸原位、收拾上疏奏表歸攏,還語氣異常平淡的問道,“傷退將士散去後,稚權可有其他舉措?且觀津侯的請罪疏,何不一併取來?”

“回陛下,是時中護軍歸去洛陽典農部,並無異舉。”

伏拜在地上的史二,將腦袋埋得深深的,儘可能保持着聲音的穩定,“且微臣入宮時,猶多嘴問中護軍,可有表奏讓微臣攜入宮,中護軍回曰‘清查之事頗順遂,暫無有表奏之處’。至於觀津侯,彼並無請罪疏入宮。應是源於中護軍將彼轉售莊園資財皆充入庫時,猶對他言‘田畝資財已追回,君侯已無責矣’之言。”

正收拾上疏奏表的曹叡,聞言時手中動作頓了頓,眼中一縷訝然閃過,隨之,則是一記深深的悄然嘆息。

好一會兒,收拾好了的曹叡,讓侍從送來了酒水。

一開始是輕抿慢飲,枯坐着盯着東堂殿門外,不知在想什麼。慢慢的,他飲得越來越快,最終還是不耐,將手中酒樽重重的敲在几案上。

“此間無事了,你出宮去罷。還有,召夏侯獻即刻入宮。”

“唯。”

如蒙大赦般的史二連忙應聲,復拜後起身小趨步後退出去。

從天子直呼夏侯獻之名中,他就能嗅到天子胸中忿怒已然盈滿了。

少時,夏侯獻至。

滿是汗漬的額頭與歪歪的冠帽,昭示着他心中惶惶。

他已經知道事發了,且史二過去召他的時候,還特地將“即刻”兩個字咬得很重,讓他明白天子曹叡正處忿怒中。

“罪臣河南尹獻,拜.”

經侍宦通報,垂首小趨步進入東堂的他,直接伏拜在地請罪,然而他話語還沒說完,就被飛過來的酒樽給打斷了。

“閉嘴!”

伴着一記大喝,大步過來的曹叡纔剛擡起腳,卻又深深的吸了口氣,衝着伺候在殿門側的侍宦等揮了揮手。

待將閒雜人等趕走後,他才一腳踢在夏侯獻的肩膀上。

力道有些大,夏侯獻只覺得肩頭一痛,便不由自主的側倒在地,也讓那顆一直懸着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曹叡猶願意打罵他,就是最好的結果。

因爲受點皮肉苦、挨點責罵,他再誠惶誠恐的請罪與誠心實意的悔過,事情就可以過去了。

反之,那便意味着對他徹底死心了。

果不其然。

當他很是狼狽的調整姿勢、繼續俯首在地時,天子曹叡的怒罵便充斥了空蕩蕩的東堂。

“你大父,乃是唯一可隨意進出武帝寢室之人;先帝代漢後,是我魏國第一任大將軍;朕即位後,陪祀在武帝廟庭!你父武帝時便尚公主,先帝時出鎮關中,朕徵調歸朝後位至鎮東將軍!朕問你,自武帝以來,可虧過你家?”

“回答朕!”

“你弱冠入宮,先帝器之,遣入中軍任職;朕即位後不吝擢拔,先中領軍後河南尹!朕問你,此二職不足顯榮嗎?你憑什麼得位的?征伐平亂之績抑或文治安邦之功?”

“回答朕!”

“如今我魏室,外有蜀吳不臣,內有積弊叢生。清查士家之政,是爲豐國庫以備征戰之需,你身爲譙沛子弟,不思裨益社稷,竟從中作梗!朕問你,若魏室動盪,夏侯氏將如何?覆巢之下,寧有完卵否?”

“回答朕!”

“武帝創業,諸夏侯曹用命!你身爲後輩坐享其成,理當奮發砥礪,力爭他日可爲社稷砥柱,以期不辱沒先人之志!朕問你,你出仕近二十載,可有什麼事蹟,可讓已故大將軍在九幽之下猶感欣慰者?”

“回答朕!”

“夏侯稚權與你係出同族,皆是我魏室他日可倚仗的國之爪牙、干城之將!你年長於他、權重於他、歷事廣於他,你不念同族情誼幫襯他也就罷了,竟心生嫉恨、歹意毀他?朕問你,可知‘尊尊、親親’之言?你竟連《禮記》都不曾讀過嗎?”

“回答朕!”

“夏侯稚權年不過弱冠,便被朕遣去淮南。自那時起,入行伍的他不避艱辛,爲國討賊不吝死,不乏登鋒履刃、血染徵袍之時!在淮南破賊吳,斬殺賊吳宗室大將孫韶,一改淮南自石亭之戰後的頹氣!從徵鮮卑時,爲秦朗出謀劃策,親率虎豹騎夜襲馬城、一舉擊滅鮮卑援軍,促成賊酋柯比能授首!後更是驅兵四千裡,爲國討滅稱雄遼東五十餘載的公孫氏,令我魏國北方不復有患!朕問你,稚權此些功績,難道猶不足令你敬佩嗎?若朕遣你往淮南或荊州,你能大破賊吳而歸嗎?”

“回答朕!”

“夏侯皆夏侯,夏侯非夏侯!朕問你,昔日中軍將率私下嚼舌之言,爲何也?難道你以爲朕荒廢朝政、不理會軍中庶務,竟連高唐侯之後都不知曉嗎?”

“回答朕!”

“清查士家積弊,朕先前以楊侍中主事,結果是不了了之,令朕顏面大失、威信受損。今重啓清查,勢必要功成!而你卻讓幕僚暗中作梗,鼓譟傷退士卒滋事!朕問你,在你心中,你與稚權的私怨,朕的顏面與威信,孰重?”

“回答朕!”

“還有,朕再問你,清查士家積弊、復武帝時期屯田制於社稷而言是好事,但對主事之人而言是殊榮嗎?若不,朕也許撥一千步騎給你、許你持節之權,你去將河東或弘農郡典農部被侵吞的田畝悉數收回來,可好?”

“回答朕!”

在一聲聲“回答朕”的怒斥中,夏侯獻涕淚齊下、頻頻叩首,額頭上已經烏青一片,血跡隱隱可見。

他沒有辯解,也無從辯解。

且就算他有辯解之辭,天子曹叡也不想聽。

之所以急匆匆的召他過來,曹叡其實就是爲了發泄一下怒火而已。

所以,當曹叡口乾舌燥的罵累了、覺得心中憤憤盡情發泄出去了的時候,終於又回到了座位上。隨手撈起酒勺自舀一勺想潤喉解渴的時候,卻纔想起方纔自己將酒樽扔出去了,遂有些意興闌珊的罵道,“還不將酒樽撿來,伏着作甚!”

好嘛~

夏侯獻一聽,就知道自己算是熬過去了。

連忙胡亂抹了把臉起身,尋到青銅酒樽,還很細心的用衣袖用力的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灰塵侯,才恭恭敬敬的雙手捧過來,輕輕的擱在几案上。

“那幕僚,不可留。”

待一兩盞酒水入腹,神情徹底鬆懈下來的曹叡,揮了揮手,“還有,允進,沒有下次。歸去罷。”

第290章 授權第182章 入甕第305章 還治其身第156章 何惑哉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6章 求教第44章 花明第268章 推諉第159章 鴻鵠志第3章 無所事65.第65章 功來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188章 無遺恨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276章 司空薨131.第131章 臨發第211章 自作死第134章 罷歸82.第82章 士載128.第128章 拔刃100.第100章 魏闕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60.第60章 不覆轍58.第58章 恨遲也79.第79章 主次第212章 隨你罷77.第77章 視爲人124.第124章 惱意第185章 死地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63章 部將125.第125章 負氣第292章 私問第168章 安下第149章 肺腑否50.第50章 順遂第242章 有三敗第152章 莫求財97.第97章 自擇之第162章 饗將士第205章 將離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159章 鴻鵠志52.第52章 狼狽第186章 穿胸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281章 強人所難107.第107章 靜好第158章 不自知第283章 委蛇50.第50章 順遂第289章 冗官第9章 殊榮63.第63章 死別第287章 校事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59章 鴻鵠志62.第62章 厚顏第267章 錄功56.第56章 猶可否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100.第100章 魏闕第302章 牛蹄中魚第236章 敏銳第258章 開拔71.第71章 扈從第34章 門戶計第164章 非莽夫97.第97章 自擇之第134章 罷歸第238章 必不恣意45.第45章 無心第177章 百騎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198章 旌旗猶魏79.第79章 主次第145章 失勢第20章 可志同第186章 穿胸第196章 瞞天第28章 窮也70.第70章 詔來第158章 不自知第232章 入營第223章 觀兵第303章 歹毒第159章 鴻鵠志第285章 領職第42章 遂願第193章 邙山宴3第12章 復哀之79.第79章 主次第41章 當黜之第22章 殊矣第287章 校事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37章 變幻112.第112章 潛鋒芒109.第109章 請纓第9章 殊榮
第290章 授權第182章 入甕第305章 還治其身第156章 何惑哉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6章 求教第44章 花明第268章 推諉第159章 鴻鵠志第3章 無所事65.第65章 功來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188章 無遺恨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276章 司空薨131.第131章 臨發第211章 自作死第134章 罷歸82.第82章 士載128.第128章 拔刃100.第100章 魏闕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60.第60章 不覆轍58.第58章 恨遲也79.第79章 主次第212章 隨你罷77.第77章 視爲人124.第124章 惱意第185章 死地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63章 部將125.第125章 負氣第292章 私問第168章 安下第149章 肺腑否50.第50章 順遂第242章 有三敗第152章 莫求財97.第97章 自擇之第162章 饗將士第205章 將離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159章 鴻鵠志52.第52章 狼狽第186章 穿胸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281章 強人所難107.第107章 靜好第158章 不自知第283章 委蛇50.第50章 順遂第289章 冗官第9章 殊榮63.第63章 死別第287章 校事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59章 鴻鵠志62.第62章 厚顏第267章 錄功56.第56章 猶可否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100.第100章 魏闕第302章 牛蹄中魚第236章 敏銳第258章 開拔71.第71章 扈從第34章 門戶計第164章 非莽夫97.第97章 自擇之第134章 罷歸第238章 必不恣意45.第45章 無心第177章 百騎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198章 旌旗猶魏79.第79章 主次第145章 失勢第20章 可志同第186章 穿胸第196章 瞞天第28章 窮也70.第70章 詔來第158章 不自知第232章 入營第223章 觀兵第303章 歹毒第159章 鴻鵠志第285章 領職第42章 遂願第193章 邙山宴3第12章 復哀之79.第79章 主次第41章 當黜之第22章 殊矣第287章 校事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37章 變幻112.第112章 潛鋒芒109.第109章 請纓第9章 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