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開拔

蔣濟並不知道自己的沉默,令天子曹叡覺得他已然暮氣沉沉了。

但有一點他卻是猜對了,對於江東有可能從魏國與遼東戰事中牟取利益之事,曹叡確實是早有所料。

準確的來說,是夏侯惠早就提及過了這點。

討伐遼東公孫淵的戰事,規模並不算小,雖然動用的兵力不多,但在千里討賊的客觀條件下,對國力的損耗相當於曹真伐蜀的一半,比昔日北伐鮮卑更甚之。

而曹叡即位以來,主動攻伐的戰事也就石亭之戰、曹真伐蜀與北伐鮮卑而已。

曹休與曹真的戰場失利,令魏國對蜀吳二國轉爲被動守禦戰術,也讓曹叡陷入了即位以來“未有可書之功”的無奈中。

至於伐鮮卑的勝利

在魏國的戰略意義上,北伐鮮卑與討遼東公孫都是爲了安穩後方,兩者是可以看成一場戰役。前者是爲了解決幽並二州的當前威脅,後者則是解決潛在隱患。

所以說,在遼東公孫氏沒有被魏國覆滅之前,曹叡是不能自稱功的。

夏侯惠也知道這點。

故而,當廟堂正式將公孫淵定爲逆臣與公孫淵自稱王之後,被定爲討賊主將的他便依着職責,給天子曹叡做了一份十分詳盡的作戰計劃奏表。

雖然說,曹叡並沒有要求他這麼做,且先前他自遼澤勘察地形歸來後,還尋了毌丘儉商議,而後來毌丘儉修表廟堂,就是作戰計劃了。

但夏侯惠覺得,自己仍有必要再奏聞天子一番。

不僅是擔心在某些事情,毌丘儉轉述不太清晰,更因爲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事關兵權嘛~

天子曹叡爲了讓他與毌丘儉積累功績與樹立威信,都不吝以數萬大軍豪賭一把了,他怎麼能連姿態都不擺得端正點呢?

況且,他也是真的有許多事情需要提前與曹叡打聲招呼啊~

的確是很多事情,他這份奏表洋洋灑灑近萬言,事無鉅細皆一一錄上了。

其中有些事情先前他在洛陽廟算的時候就提及了,但此番他仍再次附上,並以實際情況以及家佐之前因後果,讓遠在中原的曹叡都能對戰局洞若觀火。

大致歸類,有三。

一者,是讓曹叡萬不可給他增兵。

原由不必說,主要是擔心兵力太多而讓遼東軍不敢出來野戰,令他挫遼東兵將之銳、動搖遼東士庶之心的戰略無法實現。

次要的擔憂,則是增兵將加劇糧秣的損耗。

若是戰事陷入一時僵局,每日耗費甚巨的糧秣損耗令他連對峙、思慮破局的時間都無有,那他就欲哭無淚了。

其次,是對公孫淵的應對與戰事走向的預判。

說白了,就是爲了堅定曹叡對戰事的信心,讓他不要被廟堂諸公勸諫動搖了心志。

爲此,二世爲人的夏侯惠,很無恥的剽竊了司馬懿的預判。

同樣是很詳盡的聲稱,公孫淵應戰有上中下三策,如退歸襄平堅守、在遼水駐軍扼守、棄襄平而走等。也言之鑿鑿的斷言,公孫淵必然會取中、下二策。

緣由無他。

公孫淵沒有那麼大的魄力。

雖然他也有可能思慮過“放棄襄平遁入山區、保存實力”這個上策,但此舉意味着必須要對遼東、玄菟二郡堅壁清野。

要知道遼東四郡之中,樂浪郡與帶方郡都在山區呢!

若是將人口最多、出產最豐的遼東與玄菟郡放棄了,也相當於放棄整個遼東了。

況且,放棄這兩個郡的目的,是爲了拉長魏軍的補給線、坐等冬季到來天氣轉寒,讓魏軍戰鬥力不復而自動罷兵歸去。

但問題是,魏國伐遼東的大軍之中,大部分是幽州的邊軍啊~

這些邊軍可不畏寒。

他們完全可以笑納了遼東與玄菟二郡,修築防禦工事、安撫士庶百姓,然後再慢慢蠶食樂浪與帶方,讓公孫淵弄巧成拙!

最重要的是,遼東兵將也捨不得離開遼東與玄菟郡。

公孫淵可不是蜀主劉備。

沒有傳譽四海的仁義之名,讓士庶百姓甘願背井離鄉、扶老攜幼相隨。

或許,公孫淵只要說要放棄這兩個郡的時候,麾下兵將與豪強之家就有半數做出棄暗投明、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決定了!

其三,則是關乎遼東雨季的問題。

夏侯惠聲稱自己必然會率領大軍趕在雨季來臨之前,穿過伴海道抵達遼水。

但雨季終究還是要給討伐大軍造成困擾的。

所以,他指出了雨季到來、遼水暴漲時,魏國從冀州、青州轉運糧秣的大船能直接抵達襄平城外,這是有弊有利的事情。請曹叡不要聽信廟堂諸公之言,以雨季到來難以建功,而詔令他罷兵歸來。

其四,是關乎魏國興兵遼東之時,蜀吳二國動向的預判。

對於蜀國,他以雍涼各部沒有調動以及蜀國前番出兵失利而歸爲由,斷定他們不會興兵來犯;而對於吳國,則是給出了猶如蔣濟那般的推斷。

同樣認爲,以吳國君臣的秉性,定會有火中取栗的舉措。

但他請曹叡儘可寬心。

以江東兵將離岸則怯、無有敢死之銳爲由,斷定吳國即使興兵來遼東了,也不會與公孫淵併力作戰;而是會選擇隔岸觀火,待戰局明朗了纔會見機行事。如此,他完全有時間與餘力,針對江東有可能的掩襲提前做出應對部署。

其五,乃是徵求曹叡的許可。

他想請廟堂再次做檄文,以覆被囚禁的公孫恭官職爲名,剝奪公孫淵統領遼東四郡的名分,讓遼東兵將士庶多個選擇。

爲了離間,動搖遼東軍的抵抗意志。

不管怎麼說,公孫恭雖然羸弱不能理事,但終究也當過遼東之主,許多遼東兵將都是他的舊部,且公孫淵奪位的時間也沒多久。

這種離間之計很粗糙低劣。

前期肯定不會給公孫淵造成困擾的,但若是公孫淵在戰事之中失利之後,效果就會十分明顯了,也會讓許多人爲了自身家族的利益,放棄繼續支持公孫淵了。

畢竟,夏侯惠此舉,就是給予了他們一個體面的背主藉口——他們不是背棄舊主投降給魏國,而是選擇了侍奉更能保存公孫家族的公孫恭.

至於,事後是否當真要讓公孫恭統領遼東四郡嘛~

將他改任其他官職不就行了!

就猶如先前荊州不戰而降一樣,武帝曹操直接表請劉琮爲青州刺史,且還是掛名沒有實地赴任的那種。

這五點便是夏侯惠奏表的內容。

也是讓曹叡看罷後,便詔令讓雍涼、淮南與荊襄陽三大戰區都督,修表計議伐遼東戰事的緣由。

他不是對夏侯惠無有信心。

而是想知道各都督的計議是什麼,看看有無爲夏侯惠拾遺補闕的可能。

曹叡這點就特別好。

只要戰略定了,他就不會干涉都督的臨陣決策,不僅給予全部的信任,且還會盡心配合着。

先前司馬懿的千里請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此番三大都督的上疏呈上後,他看罷了就將之與夏侯惠的奏表一併封存了。

因爲他們所奏表的內容,夏侯惠都有提及。

倒不是說,夏侯惠的謀略已然蓋過了他們,而是他們對遠在遼東的戰事無法鉅細皆表,唯有泛泛而談,再附上一些提醒。

如鎮守淮南的滿寵,就提及了賊吳有可能興兵的可能。

而鎮守荊襄的暮氣沉沉的夏侯儒,或許是因爲此番戰事主將乃本家的關係,在上疏中言辭一改往常的中庸。很是輕蔑的聲稱遼東公孫不過冢中枯骨而已,之所以能歷三世,那是因爲廟堂無暇顧及他,現今發大兵討之,必然會旗開得勝、無往不利,讓曹叡毋庸擔心戰事不利云云。然而,對於戰事的拾遺補闕上,他卻以不熟悉遼東那邊狀況爲由,什麼建議都沒有給.

鎮守雍涼的太尉司馬懿所表,則是敢言得多。

他雖然沒有親臨過遼東,但卻對那邊的狀況頗爲了解。

乃是通過先前武帝曹操北伐三郡烏桓、張遼襲破柳毅以及公孫康對涼茂口出狂言等事蹟分析,從中指出遼東戰事的難點,不在兵力多寡,而在於道遠補給難;也指出了遼東應戰有上中下三策可選,並預判了公孫淵必不取上策。

也正是他與夏侯惠所言皆同,令曹叡徹底寬心了。

畢竟,若是他連司馬懿的謀略目光都質疑的話,那放眼整個魏國,他也沒有可計議戰事之人了。所以他現今要做的,只是依照先前的定論,讓有司督促戰事糧秣輜重的轉運,然後便坐等戰事結果到來了。

初夏四月末。

遼西郡孤竹城外,伐遼東兵將積聚兵營。

巨大校場的高高將臺上,度遼將軍毌丘儉聲音激昂的宣讀着討遼東不臣的檄文;臺下兩萬餘幽州邊軍、六千內附鮮卑與烏桓遊騎以及萬餘洛陽中軍鎮護部皆肅穆傾聽着。有些人眼神飽懷期待熱切,有些人神態波瀾不驚,有些人目光沉寂迷茫,各有不一。

他們已然在此營地內整軍了近月時日。

兵將之間已大抵熟悉,各部職責也劃分明確,也到了開拔往遼東戰場的時候。

第36章 社稷計第142章 全赴第183章 或有詐第308章 已遜之84.第84章 臨發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4章 人事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22章 就職81.第81章 不可伐119.第119章 不爭第213章 茶餘飯後46.第46章 安分第9章 殊榮52.第52章 狼狽第177章 百騎45.第45章 無心67.第67章 在我第277章 辱人者第165章 鷙鳥第261章 卻之不恭第15章 如卿言第299章 無外人第3章 無所事第157章 且試第2章 入闕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266章 事了第273章 夜談51.第51章 犯忌55.第55章 詔來第240章 猛士第170章 失計否第152章 莫求財第35章 門戶計245.第45章 無心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31章 收桑榆第298章 忠奸61.第61章 加官第142章 全赴第284章 初春寒第183章 或有詐第171章 留下第287章 校事82.第82章 士載第10章 狡詐乎第289章 冗官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268章 推諉第192章 邙山宴2第29章 居不易第16章 困頓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38章 不語105.第105章 蜜餞第235章 謫貶第153章 乃我第24章 人事第221章 黃雀是也133.第133章 私心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193章 邙山宴3151.第151章 易也第251章 觖望101.第101章 當變第244章 觀滄海110.第110章 見策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0章 狡詐乎62.第62章 厚顏第158章 不自知130.第130章 當百第191章 邙山宴1第175章 驚喜來69.第69章 副職第278章 人辱之第196章 瞞天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54章 君心49.第49章 逢時45.第45章 無心61.第61章 加官61.第61章 加官第224章 不公第34章 門戶計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6章 可作誓第152章 莫求財第239章 此事易也67.第67章 在我第242章 有三敗123.第123章 緣由第276章 司空薨第154章 似懂了第297章 不窺變通第19章 將伐第7章 入東堂第31章 收桑榆第259章 罪人
第36章 社稷計第142章 全赴第183章 或有詐第308章 已遜之84.第84章 臨發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4章 人事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22章 就職81.第81章 不可伐119.第119章 不爭第213章 茶餘飯後46.第46章 安分第9章 殊榮52.第52章 狼狽第177章 百騎45.第45章 無心67.第67章 在我第277章 辱人者第165章 鷙鳥第261章 卻之不恭第15章 如卿言第299章 無外人第3章 無所事第157章 且試第2章 入闕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266章 事了第273章 夜談51.第51章 犯忌55.第55章 詔來第240章 猛士第170章 失計否第152章 莫求財第35章 門戶計245.第45章 無心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31章 收桑榆第298章 忠奸61.第61章 加官第142章 全赴第284章 初春寒第183章 或有詐第171章 留下第287章 校事82.第82章 士載第10章 狡詐乎第289章 冗官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268章 推諉第192章 邙山宴2第29章 居不易第16章 困頓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38章 不語105.第105章 蜜餞第235章 謫貶第153章 乃我第24章 人事第221章 黃雀是也133.第133章 私心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193章 邙山宴3151.第151章 易也第251章 觖望101.第101章 當變第244章 觀滄海110.第110章 見策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0章 狡詐乎62.第62章 厚顏第158章 不自知130.第130章 當百第191章 邙山宴1第175章 驚喜來69.第69章 副職第278章 人辱之第196章 瞞天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54章 君心49.第49章 逢時45.第45章 無心61.第61章 加官61.第61章 加官第224章 不公第34章 門戶計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6章 可作誓第152章 莫求財第239章 此事易也67.第67章 在我第242章 有三敗123.第123章 緣由第276章 司空薨第154章 似懂了第297章 不窺變通第19章 將伐第7章 入東堂第31章 收桑榆第259章 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