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忠奸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曹叡解釋完初衷後,還幽幽嘆了一聲,還闔目舉樽吟唱起了魏武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對此,衛臻默然以對。

臉上神情沒有什麼變化,更沒有舉盞和聲助興。

他是一個鬚髮霜白過半的老人家了,更是輔佐了曹魏三代君王的老臣,所以也很瞭解曹家人。比如眼前這位義正言辭聲稱“不缺這點顏面”的天子,其實不是一般的好顏面。之所以不在乎宮室力役令士家飢凍之事被堂而皇之的揭露,只不過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對比起皇室苛待士家等等,曹叡更擔心第二次士家清查以失敗告終。

可一不可再嘛。

君王力排衆議推行的事情,第一次不了了之,還能以各種因素概過;但若是第二次仍舊無疾而終嘛.

那原因就只能歸咎於君王威信不著了。

這種結果是曹叡無法接受的。

是故,他才費盡周章的逼迫夏侯惠俯首就範、做出絕不大動干戈的承諾。就連“不依着他心意來、那就不做了”的耍賴手段都使出來了。

另一個令衛臻沉默的原因,則是他意會了曹叡的潛在意思。

曹叡是君,他是臣。

爲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曹叡舉樽吟唱起了《短歌行》,那就意味着這盞酒水喝了之後,曹叡的憂愁就自動成爲他的憂愁了。

又或者說,在方纔短暫的對話之中,曹叡也是在將需要他做的事情交代過了——曹叡需要他持續督促、訓導夏侯惠日後仍如今日這般,凡事皆要以君王爲重、三思而後行,不要動不動的就想着掀桌子、捅天窗。

說白了,就是居廟堂之高要學會妥協。

治大國如烹小鮮。折騰多了,“小鮮”就爛了,君臣都沒得吃。

這點衛臻是大致認同的。

就如性情剛直、從來不與他人朋黨的他,卻沒有阻止自家兒子捲入浮華案一樣。

孩子長大了,總是要讓他自己出去闖一闖的,不被現實打疼,就不會察覺自身的優劣長短、不會放棄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曹叡不也是這樣嗎?

歷經過曹休石亭之敗、曹真伐蜀之敗的他,就不再抱有短時日便可滅蜀吞吳之念了。

剛從行伍中歸來洛陽任職的夏侯惠,也是如此。

還沒有被現實給撞痛,還沒有切身感受到廟堂比兵事軍爭更復雜更兇險。

但衛臻心中也有些許不安。

從曹叡方纔以前漢郅都、前朝陽球爲例之中,讓他敏銳的察覺到,曹叡重新清查士家之事應該只是一個引子。

準確的來說,是一塊磨刀石。

刀子自然就是夏侯惠,目的則是將夏侯惠的心性與行事手腕磨礪得圓滑些奸詐些,以期他日能“大用”。

這個大用是什麼,衛臻不想費心思去揣測了。

他已然邁入了暮年而曹叡正值壯年,有些事情他應該是看不到也左右不了了。

所以,他只是在擔心,曹叡將夏侯惠當成刀子來“大用”,從魏室社稷的角度出發,真的合適嗎?不會埋下隱患嗎?

要知道,夏侯惠是譙沛元勳子弟,與宗室無異啊!

郅都與陽球克忠而蒙冤而死試問,能讓宗室也不得善終的罪名是什麼呢?

無非也就是那種了吧。

假如,事情果真到了曹叡擔心夏侯惠步入郅都與陽球后塵的地步,且不說譙沛元勳子弟背上這種罪名對魏室社稷的負面影響,單單以夏侯惠爲人而論,彼會在這種罪名面前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退一步來說,夏侯惠被當成刀子的時間久了,不會對魏室離心離德嗎?

莫忘了,夏侯淵至今還是白地將軍呢!

且只要沒有改朝換代,白地將軍的恥辱就不會迎來更變。

如此情況下,衛臻實在是想不通,曹叡爲什麼會挑選夏侯惠來當刀子使;更想不出來,曹叡是從何而來的自信,能確保夏侯惠永不會心生怨懟。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

自幼以聰穎著稱的曹叡,何故如此不明不智,竟要將秉性剛直的夏侯惠推向奸詐的深淵。

身爲君王,想要一把刀子還不容易嗎?

多少出身微末之徒、晉身無階之士,只因君王一朝知遇、一夕推食,便義無反顧的被五鼎烹!

何故獨獨就選了夏侯惠呢!?

就在衛臻自作思慮之時,一側連自歌自飲的曹叡也睜開了眼。

“衛公不語,是覺得不妥?抑或難爲?”

基於多年的君臣默契,他的發問很直接。

聞言,衛臻也沒有拐彎抹角,徑直指出隱患,“回陛下,恕老臣弗解,武帝創業,夏侯捨命相隨,故大將軍陪祀太祖廟庭,而故徵西陛下何故用稚權邪?”

意料之外的反問,令曹叡爲之一愕。

片刻後,才略帶惆悵的說道,“無他。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就是因爲夏侯惠是“鶚”,才更不該這樣用啊!

衛臻忍不住反駁,只是沒有說出口。

因爲他知道,曹叡不止是感慨宗室與親信無良纔可用,更是在說隨着世家豪族坐大,已然在廟堂上根深蒂固、不易清除了。

所以他也不能以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來勸阻曹叡更易心意。

畢竟,以當今魏室社稷的局勢論,是真的沒有比夏侯惠更合適更鋒利的刀子了。

“唯。陛下意決,老臣敢不承命。”

令支侯府。

與毌丘儉作別歸來的夏侯惠,先尋了些食物草草果腹,隨後在書房內小憩。

明明覺得很睏乏,就是支肘闔目側臥在榻了許久都釀不出睡意來。索性也不歇着了,起身過來几案端坐,尋出洛陽典農部的宗卷再次細細看讀。

不管心境如何變化、對爭取而來的結果是否滿意,自己既然將事情攬下來了,就應該努力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這關乎到曹叡對他的感官,以及日後是否被授予更多權柄的可能。

更干係着如何在仕途上謀身的智慧。

今日的所見所聞令他很是失望,明明是裨益社稷的事情,竟然需要通過妥協、利益交換才能得以推行。

尤其是逼迫他妥協的人,還是當今天子!

故而他也隨之覺醒、一念通達了。

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是不對的,哪怕這個人是天子。

因爲從天子曹叡的角度出發,第一要務是保障社稷安穩、統治根基牢固。

所以他每每做出決策之前,都要先權衡各方的反應、確保不會觸碰到各方的根本利益從而誘發狗急跳牆;所以他也會退縮、進而妥協。

這種思量是沒有錯的。

求穩嘛。

如今魏室社稷的局勢,猶如一隻剛剛被放進溫水裡煮的青蛙,曹叡還沒有感受到切膚之痛,當然也不會有激進的想法。

但二世爲人的夏侯惠,知曉這隻青蛙的結局。

不僅被煮熟了,連骨肉都被分食殆盡了。

以前的他,很努力的試圖將這隻青蛙從釜中拽出來,但卻被這隻青蛙以水溫猶不可懼爲由拒絕了;如今的他,也只能換個思路,開始思考在沒有曹叡的支持下如何才能釜底抽薪、將火滅了。

當人不再將指望外力、凡事皆要親歷親爲去爭取時,心思就會變得很功利,也會將所有能提供助力的人,都視作能否利用得上的工具。

且這些工具隨時都可以棄之如敝履。

是啊,夏侯惠自身並沒有意識到,他對曹叡已然失去了敬畏之心。

又或者說,本就對皇權不甚敬畏的他,在洞悉了曹叡只想當維護統治的裁判者、而不是親自下場整頓積弊的變革者後,他就有了“不足與謀”之心。

畢竟,將一個人看清了,也就看輕了。

被自己寄予厚望的臣子,視作了謀取權力的、隨時可棄的工具這種違背君臣綱常的做法,也不知道曹叡得悉後,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這個答案,丁謐無暇做想。

他只知道當自己步入書房,聽完夏侯惠轉述北邙山莊園的對話並詢問該如何作爲,才能令曹叡滿意、持續恩寵不衰的時候,自己的後背須臾間就溼透了。

宗族歷經過巨大變故的他,對宦海沉浮有着敏銳的嗅覺,也捕捉到了夏侯惠自身沒有意識到的心境變化。

所以他此刻心中也猶如陣陣驚濤來襲,將所有理智都擊碎了。

事情來得太突兀了,引發的後果也太沉重了,讓猝不及防的他方寸大亂、汗流浹背。

你姓夏侯,與宗室無異啊!

你是譙沛元勳之後,與魏室休慼相關啊!

你素來但求可裨益社稷,從來不計自身榮辱利弊的啊!

先前你也勸諫過天子多次,每每諫言不被採納時,你也坦然接受,不曾心生觖望與怨懟啊!

而今,你爲何倏然就有了如此大逆不道的念頭?!

是大忠似奸嗎?

抑或者是,你先前乃大奸似忠?

一時間丁謐心亂如麻。驚悸、惶恐、忐忑、茫然等情緒齊齊涌上心頭,還隱隱一股沒來由的.亢奮。

第144章 戰捷第262章 人心向背130.第130章 當百第2章 入闕115.第115章 私心第152章 莫求財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135章 招攬第295章 權欲第157章 且試78.第78章 直率53.第53章 染徵袍71.第71章 扈從第198章 旌旗猶魏51.第51章 犯忌第196章 瞞天第251章 觖望第137章 禍伏第236章 敏銳第12章 復哀之69.第69章 副職第249章 白鶴翩飛第271章 重術第303章 歹毒第39章 弗改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37章 禍伏127.第127章 衝突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275章 好大兒第196章 瞞天130.第130章 當百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235章 謫貶51.第51章 犯忌103.第103章 迎親第36章 社稷計第159章 鴻鵠志第32章 上疏第148章 歸宅第241章 誠意105.第105章 蜜餞第183章 或有詐45.第45章 無心第273章 夜談第296章 不問其他60.第60章 不覆轍第264章 覆滅第196章 瞞天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40章 猛士第288章 大噪57.第57章 以何戰63.第63章 死別第149章 肺腑否第248章 勘察53.第53章 染徵袍第292章 私問第294章 舊事76.第76章 新軍第161章 分營第206章 夜話第21章 何所惑103.第103章 迎親86.第86章 難彰功47.第47章 威逼第266章 事了第236章 敏銳第292章 私問74.第74章 廟算47.第47章 威逼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71章 留下130.第130章 當百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5章 爾敢第240章 猛士47.第47章 威逼第147章 爭權82.第82章 士載第10章 狡詐乎第16章 困頓第29章 居不易130.第130章 當百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306章 回答朕第135章 招攬第294章 舊事第196章 瞞天59.第59章 難改第161章 分營第179章 門戶仇第137章 禍伏93.第93章 言外意第30章 失東隅第245章 他日罷第297章 不窺變通第292章 私問第250章 還年輕
第144章 戰捷第262章 人心向背130.第130章 當百第2章 入闕115.第115章 私心第152章 莫求財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135章 招攬第295章 權欲第157章 且試78.第78章 直率53.第53章 染徵袍71.第71章 扈從第198章 旌旗猶魏51.第51章 犯忌第196章 瞞天第251章 觖望第137章 禍伏第236章 敏銳第12章 復哀之69.第69章 副職第249章 白鶴翩飛第271章 重術第303章 歹毒第39章 弗改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37章 禍伏127.第127章 衝突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275章 好大兒第196章 瞞天130.第130章 當百第279章 幸與不幸第235章 謫貶51.第51章 犯忌103.第103章 迎親第36章 社稷計第159章 鴻鵠志第32章 上疏第148章 歸宅第241章 誠意105.第105章 蜜餞第183章 或有詐45.第45章 無心第273章 夜談第296章 不問其他60.第60章 不覆轍第264章 覆滅第196章 瞞天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40章 猛士第288章 大噪57.第57章 以何戰63.第63章 死別第149章 肺腑否第248章 勘察53.第53章 染徵袍第292章 私問第294章 舊事76.第76章 新軍第161章 分營第206章 夜話第21章 何所惑103.第103章 迎親86.第86章 難彰功47.第47章 威逼第266章 事了第236章 敏銳第292章 私問74.第74章 廟算47.第47章 威逼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71章 留下130.第130章 當百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5章 爾敢第240章 猛士47.第47章 威逼第147章 爭權82.第82章 士載第10章 狡詐乎第16章 困頓第29章 居不易130.第130章 當百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306章 回答朕第135章 招攬第294章 舊事第196章 瞞天59.第59章 難改第161章 分營第179章 門戶仇第137章 禍伏93.第93章 言外意第30章 失東隅第245章 他日罷第297章 不窺變通第292章 私問第250章 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