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曉世故

雖然沒有過交集,但對於諸葛誕這個人,夏侯惠還是知道的。

早年彼還只是尚書郎的時候,與杜畿一併受命監造御樓船,在試水的時候遭風浪同溺水,而他在虎賁駕小船來救時讓虎賁先救杜畿;自己卻昏死過去飄到河岸才被救活,由是美名一時傳揚、仕途青雲直上。

因浮華案罷黜時,他已然官至尚書了。

但夏侯惠對他的敬佩之處,是“爲諸葛公死,不恨”這句話——

原歷史軌跡諸葛誕在壽春起兵討司馬氏,兵敗被殺時麾下數百人被俘,行刑時被排成一列,每處斬一人便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得人心猶如古之田橫。

異地而處,夏侯惠覺得自己也未必有這般本事。

對於這樣的人,想來登門拜訪,夏侯惠自然是願意“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

且從丁謐的話語中,夏侯惠也能猜得出來,諸葛誕前來拜訪的目的,不外乎是得悉了孫資遣子去幽州後,便也想着去遼東罷了。

是的,他就是想去遼東。

若是他想去幽州的話,以他在京師任職十數年的過往,直接去尋毌丘儉就好了,沒必要過來尋自己。

故而夏侯惠一時默然。

不是不願意與彼結個善緣,更非有難爲之處,而乃意躊躕。

緣由有二。

一者,他自家仲兄夏侯霸爲人剛愎,而諸葛誕也頗爲自矜,二人未必能相處融洽,更莫說是如臂使指了。

另一,則是諸葛誕素來與夏侯玄、鄧颺等人親善。

曹爽與他交惡、與丁謐割席絕義之事,京師洛陽無人不知。

就連族子夏侯玄都要被迫做出選擇了,爲什麼諸葛誕卻無視這點呢?

難道他不知道,一旦他過來拜訪令支侯府,莫說曹爽從此不與他論交,就連夏侯玄都要避嫌而疏遠了!想效仿丁謐尋軍功封侯,他完全可以請託夏侯玄或司馬師說項,前去雍涼或荊襄覓軍功啊!

何故獨獨選了一條與舊友割裂的路子呢?

夏侯惠自忖片刻,弗能解,遂以此來問丁謐怎麼看。

“稚權當局者迷矣!”

應是早就有過思量,丁謐聞言便不假思索,侃侃而談,“公休若想博得軍功,雍涼與荊襄皆不可能如願,唯稚權仲兄所在遼東耳!稚權莫是忘了,我能得以封侯,乃稚權兩次上疏廟堂與袞袞諸公爭論之故?”

這事我沒忘,但先例都開了啊!

只要諸葛誕能博得軍功,以他的名望,廟堂諸公還能視而不見不成?

夏侯惠心中仍是不解,微擡頭挑眉示意丁謐繼續解惑。

“男兒當有封侯志,耀門楣蔭子孫。”

對此,丁謐更直白的解釋道,“封侯,人皆趨之若鶩。敢問稚權,若你我非親非故,可有兩次上疏廟堂爭論之事乎?諸葛公休今乃一介布衣,在雍涼或荊襄並無人脈,於廟堂並無助力,想博得軍功,談何容易!”

原來如此。

頓時,夏侯惠恍然。

諸葛誕若是請託去了雍涼或者荊襄,夏侯儒與郭淮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但初來乍到的他,也是不會被委以心腹的。

所以,哪怕是戰事爆發了,督將上表廟堂爲將士請功了,也不會分給諸葛誕足以封侯之功的——軍功分配本來就是僧多肉少,在前方以命相搏的心腹將率都難免分潤不到呢,夏侯儒與郭淮能容出多少的功勞,冠以在後方出謀劃策的諸葛誕之名?

孫資遣子去幽州,那是因爲他乃中書令!

不管孫密在幽州有沒有作爲、毌丘儉再怎麼想籠絡麾下,都能分到一份功勞。

在地方不能被視作心腹、在廟堂無人爲之爭的諸葛誕,想白身封侯,無異於癡人說夢。

所以,他才決絕的賭一把,將希望寄託在夏侯惠身上。

因爲他覺得,夏侯惠是願意爲他爭的。

一來,是務實選擇。

明眼人都知道,以天子曹叡的恩寵與信任,作爲譙沛子弟的夏侯惠,是魏國廟堂上冉冉升起的新貴。

廟堂新貴,換而言之就是羽翼未豐、根基還沒有夯實。

也意味着將要延攬英俊做爲心腹爪牙。

以他諸葛誕的名聲與才能,就算是如今魏國名望最隆的太尉司馬懿都願意以誠招攬,夏侯惠自然也不會拒之門外。

且寧爲雞頭不做鳳尾嘛。

他現在主動過來示好,對於夏侯惠而言猶如雪中送炭、堪稱誠意滿滿,必然會被重視與覺得值得拉扯的。

其次,是各得所需。

他現在想去遼東的時機很巧妙。

先前夏侯惠率兵攻滅遼東公孫之後,廟堂爲了避免遼東日後再復出現割據不臣的可能,遂釜底抽薪,將許多士庶遷徙歸來青州、遼西走廊(伴海道)以西安置了。對此,夏侯惠以江東與高句麗日後恐將兵寇遼東爲由,上表勸阻過。

只是很可惜,不管天子曹叡與廟堂諸公,還是討遼東副將毌丘儉都不認同。

而今諸葛誕想去遼東,就是在表明,他是力挺夏侯惠這一前瞻的,不吝豁出前程來賭一把。故而,日後遼東果真有了兵事、他也順遂有了功績後,夏侯惠必然會在廟堂上爲他爭取到應有的賞賜。

理由不是夏侯惠念及他力挺自己的前瞻,更因爲他就是“徙木立信”的那根木頭!

試問,待他功成歸來洛陽後,人們看到與談論起他的時候,是不是就會提上一嘴夏侯惠的先見之明呢?

他得到了實惠,夏侯惠也得到了聲望。

如此你好我好的雙贏結果,夏侯惠何樂而不爲呢?

就算夏侯惠不明白這點,以其幕僚丁謐的心計,定會促成此事的。

再次,便是示之以誠了。

有了曹爽與丁謐割席的故事在前,以他之智,當然也知道主動拜訪令支侯府的結果。

也正是因爲知道,所以他纔要過來。

借丁謐之口問夏侯惠何日得閒,其實是在投石問路。

潛在的意思,是在問夏侯惠願不願意接納,付出與舊友割裂代價的他;是否願意助他一臂之力、讓他能在夏侯霸麾下得償所願。

最後,則是他心焦了。

在文帝曹丕時期,他便以尚書郎除滎陽令了。

爾今他已經邁入不惑之年了,歲數比當今天子曹叡還大一些,所以他沒有耐心也沒有時間坐等仕途的禁錮解除。

萬一,他有生之年都等不到呢?

同是琅琊諸葛氏的子弟,比起蜀吳那兩位族兄來說,他的仕途屬實差了很多。

尤其是現天下雖三分,但魏國獨大啊!

困守益州的蜀國與偏安一隅的吳國,應是沒有問鼎中原的希望了。

就算他不以自己的仕途爲念,也該爲宗族考慮一二,在被九品中正制劃分品次時力爭添些美譽。

“看稚權神情,應是瞭然其中干係了。”

就在夏侯惠面露恍然的時候,丁謐不由催聲問道,“依稚權看來,何日讓諸葛公休登府來訪合適?我竊以爲,最好是三日之內,趕在天子頒詔讓稚權清查士家之前爲上。雖然我知公休爲人頗有決斷,屆時得悉了詔令也不會更變心意,但妥當一點總是好的。”

他徑直問時間定在哪一天,而不是問可否。

因爲他知道,夏侯惠是不會回絕諸葛誕主動前來拜訪的。

若是他猜錯了,那方纔夏侯惠在言辭中“不經意”流露出,對天子曹叡的觖望與怨懟,就解釋不通了。

然而,夏侯惠略略思慮後,還真就拒絕了。

“彥靖擔憂,不無道理。不過,我覺得,還是請彥靖傳話,以我無有閒暇爲由,謝絕諸葛公休來訪罷。”

他是這樣說的,讓丁謐愕然。

不是,爲何要拒絕呢?

別人都願意以與舊友割裂爲代價示之以誠了,堪稱屈尊了,你若不接受,那便是赤裸裸的鄙夷,會結仇的!

如此通俗的人情世故都不懂嗎?

情急之下,丁謐顧不上尊卑,徑直怒其不爭的質問道,“稚權已然是立足廟堂之人了,竟不知回絕諸葛公休的後果嗎?公休先前被譽爲‘八聰’,才學不下於我,名望更勝之。稚權即使不欲與他相善,我可代爲周旋,尋其他緣由委婉回絕,安能如此直白劃分界限呢!”

“哈哈哈,莫急莫急,彥靖待我說完。”

笑着擺了擺手,夏侯惠一邊起身走去庋具取來絹布,一邊解釋道,“我且做一封書信,舉諸葛公休於我那遠在遼東的仲兄。不過,彥靖翌日代我回絕公休、轉交書信之時,切記叮囑他一聲,就說讓他暫候數日、待廟堂新詔令頒佈後,再決定是否要持此書信去遼東罷。”

呃~

彼求之以信,我彰之以誠?

略略遲疑的丁謐,很快就想通了此中關鍵,也不由拊掌而贊。

“成人之美而不布與衆,稚權此舉甚妙,可謂人情練達也!哈哈哈~”

贊罷了,他起身過來看夏侯惠做薦書內容時,似是想到了什麼,便又加了句,“既然稚權爲他考慮,不與他明面接觸,那我翌日徑直去尋他,恐是也不妥。這樣吧,我也做封書信,再尋個機靈點的扈從一併送過去罷。”

“隨你。”

“好。”

130.第130章 當百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36章 離析第196章 瞞天114.第114章 雁北50.第50章 順遂第168章 安下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65章 我知第141章 發狠81.第81章 不可伐第272章 小兒第168章 安下95.第95章 左伯紙76.第76章 新軍63.第63章 死別103.第103章 迎親81.第81章 不可伐72.第72章 誘惑第174章 盡私圖56.第56章 猶可否113.第113章 後手第225章 御駕來第135章 招攬第160章 部曲第260章 好心壞事第234章 噤聲第145章 失勢84.第84章 臨發第139章 當慎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144章 戰捷第16章 困頓113.第113章 後手第3章 無所事56.第56章 猶可否第296章 不問其他第298章 忠奸第165章 鷙鳥第11章 各有思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75章 驚喜來111.第111章 首肯第296章 不問其他第242章 有三敗第179章 門戶仇第276章 司空薨第44章 花明118.第118章 願往否84.第84章 臨發第217章 惠求教第24章 人事83.第83章 皆學問第148章 歸宅第155章 與宴第192章 邙山宴2110.第110章 見策第35章 門戶計2第209章 畏水如虎125.第125章 負氣第145章 失勢第193章 邙山宴3第176章 不武第245章 他日罷第211章 自作死94.第94章 閒歸家第289章 冗官第144章 戰捷59.第59章 難改第252章 有兒子了72.第72章 誘惑第11章 各有思第155章 與宴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268章 推諉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66章 事了第251章 觖望86.第86章 難彰功第135章 招攬60.第60章 不覆轍第200章 利令智昏298.第98章 終陌路第149章 肺腑否第13章 可恨第254章 君心第224章 不公第209章 畏水如虎77.第77章 視爲人第186章 穿胸第9章 殊榮第199章 利令智昏1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59章 鴻鵠志117.第117章 來見第184章 競速第241章 誠意第223章 觀兵第228章 如你所請
130.第130章 當百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36章 離析第196章 瞞天114.第114章 雁北50.第50章 順遂第168章 安下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65章 我知第141章 發狠81.第81章 不可伐第272章 小兒第168章 安下95.第95章 左伯紙76.第76章 新軍63.第63章 死別103.第103章 迎親81.第81章 不可伐72.第72章 誘惑第174章 盡私圖56.第56章 猶可否113.第113章 後手第225章 御駕來第135章 招攬第160章 部曲第260章 好心壞事第234章 噤聲第145章 失勢84.第84章 臨發第139章 當慎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144章 戰捷第16章 困頓113.第113章 後手第3章 無所事56.第56章 猶可否第296章 不問其他第298章 忠奸第165章 鷙鳥第11章 各有思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75章 驚喜來111.第111章 首肯第296章 不問其他第242章 有三敗第179章 門戶仇第276章 司空薨第44章 花明118.第118章 願往否84.第84章 臨發第217章 惠求教第24章 人事83.第83章 皆學問第148章 歸宅第155章 與宴第192章 邙山宴2110.第110章 見策第35章 門戶計2第209章 畏水如虎125.第125章 負氣第145章 失勢第193章 邙山宴3第176章 不武第245章 他日罷第211章 自作死94.第94章 閒歸家第289章 冗官第144章 戰捷59.第59章 難改第252章 有兒子了72.第72章 誘惑第11章 各有思第155章 與宴第262章 人心向背第268章 推諉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66章 事了第251章 觖望86.第86章 難彰功第135章 招攬60.第60章 不覆轍第200章 利令智昏298.第98章 終陌路第149章 肺腑否第13章 可恨第254章 君心第224章 不公第209章 畏水如虎77.第77章 視爲人第186章 穿胸第9章 殊榮第199章 利令智昏1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59章 鴻鵠志117.第117章 來見第184章 競速第241章 誠意第223章 觀兵第228章 如你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