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津津樂道

《一場美食的奇幻之旅》的執筆者是羅伯特·戈特利布,他在文章中盛讚了林朝陽和《舌尖上的中國》。

文章這樣寫道:

將個人軼事丶歷史故事以及文化見解交織在一起,編織出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引領人們走入美食的世界,領略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風采。

近三十年來,美國的出版與電視行業出品的美食文章丶節目浩如煙海,《舌尖上的中國》卻獨此一家,它是貨真價實的傑作。

不僅撩撥着讀者們的味蕾,更爲所有人開啓了一扇通往異域文化核心與靈魂深處的深邃大門,永遠的改變了我們對食物及其在人類生活結構中所處地位的認知。

《舌尖上的中國》在《紐約客》刊出最後一期,總編親自撰文給予了專欄內容高度評價,代表了《紐約客》編輯部對這部作品的尊重。

而《舌尖上的中國》給《紐約客》的,則要更多。

專欄連載3個月,《紐約客》從6月份的平均銷量96.3萬份,到7月份單期銷量破百萬份,到8月份周均銷量來到115.6萬份,再到專欄最後一篇文章《三餐》連載,銷量巔峰的127.8萬份——

3個月內銷量暴漲32%,對於某些報紙來說,可能就是一個頭條的事,但對於《紐約客》這樣的老牌雜誌來說卻不於難如登天。

違十年,《舌尖上的中國》將《紐約客》帶回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盛世夢景這個盛世夢景雖無法與他們巔峰的五六十年代相比,但已經足夠令所有《紐約客》的員工感到驕傲。

放眼美國期刊行業,沒有哪家雜誌能在行業普遍走下坡路的時候賣出如此逆天的銷量增幅。

在期刊行業一潭死水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國》的橫空出世,讓《紐約客》

在美國文化界久違的發出了一聲怒吼,爲整個文化界所矚目,爲成百上千萬的讀者所矚目。

如果說銷量的增長代表的是讀者對專欄內容的認可,那麼《舌尖上的中國》

連載以來雜誌GG費的增長,就是社會和文化界對《紐約客》雜誌的認可,也是這份專欄對雜誌品牌力加持的具象化體現。

按照《紐約客》商務部門的預估,《舌尖上的中國》的影響力將爲雜誌帶來上千萬美元的GG費增量。

如果未來《舌尖上的中國》能夠繼續連載,影響力不斷疊加,那麼這個專欄品牌爲《紐約客》帶來價值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紐約客》給予《舌尖上的中國》和林朝陽的尊重,更多的是一種回饋,現在編輯部所有人唯一的期盼就是明年林朝陽能夠如約帶來新的專欄內容,這同樣也是所有讀者的盼望。

《舌尖上的中國》連載結束了,但影響力的餘波仍在。

連載還未過半時,蘭登書屋的蘆安·瓦爾特就曾聯繫過林朝陽,想將專欄文章的出版權拿到手裡,可林朝陽並未同意。

之後又陸續有多家美國出版社的邀約紛至沓來,聯繫林朝陽希望可以跟他合作,都被林朝陽一一拒絕。

早先在羅伯特·戈特利布家聚會時,他答應朱迪斯·瓊斯的話雖然有些玩笑性質,但林朝陽卻未想過食言。

因而當朱迪斯·瓊斯打來電話,有些志忑的詢問他是否可以將《舌尖上的中國》交給她所在的克瑙夫出版社時,林朝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聽到林朝陽乾脆的決定,朱迪斯·瓊斯大喜過望。

《舌尖上的中國》連載後在美國受到了巨大的歡迎,遠超她的預料。

她在打電話之前已經做好了要經歷艱難談判,甚至是被拒絕的準備。

朱迪斯·瓊斯怎麼也沒想到林朝陽竟然還記得他們那玩笑般的承諾,這讓她內心充滿感激。

午飯過後,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朱迪斯·瓊斯的飛機落地香江。

一見面,她忍不住給了林朝陽一個熱情的擁抱,以表達內心的激動和感謝,

然後她才把身後的兩位攝影師介紹給林朝陽。

朱迪斯·瓊斯這次來香江專門帶了兩位攝影師喬和丹尼,都是常年和他們出版社合作的。

她以前做美食圖書,裡面少不了要放些美食圖片,離不開攝影師的工作。

《舌尖上的中國》的調性較之一般的美食圖書高了不少,單純拍美食還不行按照朱迪斯的策劃,她需要林朝陽在這本書裡爲美國讀者們推薦幾道既符合美國口味,又簡單易學的菜餚,就像他之前展示的拍黃瓜那樣,作爲給讀者們的小驚喜。

她甚至爲這個欄目專門起了個名字一一林的選擇。

聽朱迪斯·瓊斯說完這個名字,林朝陽一臉嫌棄,「你還不如叫『跟着林學家常菜』。」

「這個名字也不錯!」

朱迪斯·瓊斯沒聽出林朝陽的挖苦,主要是她以前給那些美食圖書起的名字還不如這個。

「朱迪斯,我始終不理解,你們出版的那種東西爲什麼會賣的那麼好?」林朝陽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朱迪斯·瓊斯笑着說道:「林,你得明白,不是人人都是像你這樣的藝術家!那些美食圖書幫助許多從來沒下過廚的人,實現了飲食自由。」

伸手不打笑臉人,朱迪斯·瓊斯的恭維讓林朝陽也不忍苛責。

「那個欄目就算了,我又不是什麼名廚,沒什麼給讀者展示的。」林朝陽說朱迪斯·瓊斯本來還很爲自己的這個策劃驕傲,沒想到被林朝陽如此不留情的給否了,她倍感失落。

「好吧,那我們明天就去內地。」

喬和丹尼來的任務除了拍攝林朝陽的廚藝,還要循着《舌尖上的中國》文章中的足跡,將那些極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美食都拍上一遍。

朱迪斯·瓊斯策劃美食圖書的一貫特色就是圖文並茂。

這也是林朝陽對那些圖書受歡迎感到不解的原因,明明就是教做菜的工具書,竟然可以賣出上百萬份,他想來想去只能把這事歸結爲老美人均手殘。

但這對他來說也是個好事,根據朱迪斯·瓊斯浸淫這行二十多年,她認爲《

舌尖上的中國》絕對具有超級暢銷書的潛質,百萬冊只是起步。

畢竟它連載期間就已經受到了數以百萬計的讀者好評。

「太急了吧?你們可以在香江玩兩天,讓我盡個地主之誼。」林朝陽說。

「如果可以的話,我當然想享受一下旅程。不過我們得趁着專欄的熱度還在,趕緊推出這本書。」

見朱迪斯·瓊斯心意已決,林朝陽便沒有再勸,幾人邊說着邊走出機場上了車。

車子一路往半島酒店開去,大高個丹尼看着後視鏡說道:「那輛車好像一直在跟着我們。」

林朝陽瞥了一眼後視鏡,「沒關係,不需要擔心。」

聽他這麼說,車上幾人便沒說什麼。

等車子到酒店樓下,朱迪斯·瓊斯才注意到不僅是後車,她們前面也有輛車子一同停了下來,車上各自下來了幾個氣質精悍的男人。

這些人看起來動作矯捷,眼神警惕,不時掃視着周邊的情況,又不時放在林朝陽身上。

朱迪斯·瓊斯三人回想剛纔在機場時,好像也見過幾人,只是當時並未在意。

看到朱迪斯·瓊斯他們的眼神一直放在幾個保鏢身上,林朝陽笑着解釋道:「香江這裡偶爾會發生針對富人的綁架案,所以家裡面僱了幾個保鏢。」

原來如此。

「咱們走吧。」林朝陽說。

三人和林朝陽步入酒店,臨走還不忘看一眼那幾個精悍的保鏢,心中同時冒出了好奇。

林朝陽一個作家,得富到什麼程度,才需要這麼多保鏢?

在酒店安頓好之後,朱迪斯·瓊斯沒有選擇休息,而是跟林朝陽到酒店的咖啡廳聊起了《舌尖上的中國》更多的出版細節。

她所在的克瑙夫出版社規模遠不如蘭登書屋,但在美國文學界的名氣卻絲毫不輸蘭登書屋。

這家出版社由出版人克瑙夫夫婦創辦並經營,曾經出版13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丶32位普立茲獎獲得者以及18位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的着作。

爲美國文學界發掘和引進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作家,比如加繆丶波伏娃丶辛克萊·劉易斯丶米沃什丶托馬斯·曼·——

六十年代負責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妻子布蘭奇·克瑙夫去世,布蘭奇生前培養的編輯朱迪斯·瓊斯接過了重任。

她憑藉着編輯《安妮日記》一舉成名,先後編輯了薩特丶約翰·厄普代克丶

安妮·泰勒丶蘭斯頓·休斯等諸多名家的作品。

之後朱迪斯·瓊斯又敏銳的將目光對準了飲食文化賽道,編輯出版的多部美食圖書爲克瑙夫出版社帶來了鉅額收益朱迪斯·瓊斯本人也由此成爲了克瑙夫出版社的中流砥柱。

這次出版《舌尖上的中國》,除了正常的編審程序,朱迪斯·瓊斯還要帶着喬和丹尼兩位資深攝影師遠赴國內拍攝素材,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到了晚上,陶玉書如約來到半島酒店,和林朝陽夫妻二人以地主的身份宴請了朱迪斯·瓊斯幾人。

席間,陶玉書還向朱迪斯·瓊斯討教起了製作美食節目的經驗。

這些年來朱迪斯·瓊斯編輯美食圖書,將許多美食作家推向了美國大衆,因此也參與了一些電視臺美食節目的製作,當過製作人和顧問,可謂經驗豐富。

她還以爲陶玉書是電視臺的節目製作人,跟陶玉書聊了不少美食節目製作的幕後心得,兩人相談甚歡。

直到第二天,朱迪斯·瓊斯和喬丶丹尼準備往內地去,通關前等待的間隙她閒着無聊到書報攤上買了份報紙。

她一個美國人,中文報紙肯定看不懂,只能在爲數不多的英文報紙挑選一下,選擇了《南華早報》。

翻閱着《南華早報》,朱迪斯·瓊斯一下子愣在那裡,她仔細確認了一眼報紙照片上的人物,確定就是昨晚見過的陶玉書。

再看文章中的內容,赫然提到了陶玉書掌握着的幾家上市公司,還是電視臺星空衛視的董事局主席。

朱迪斯·瓊斯滿心意外,三家上市公司,即便規模小一點的,也應該有幾億美元的身家了,沒想到林的妻子竟然如此富有,難怪他出行還有保鏢陪同。

瞭解了陶玉書的身份,朱迪斯·瓊斯瞬間又腦補出了一出浪蕩才子與富家千金的戲碼。

她的聯想倒不過分,一般人很難想像以陶玉書的年紀能擁有現在這個數量級的財富。

送走了朱迪斯·瓊斯幾人,林朝陽打算給自己放幾天假。

專欄連載結束,暫時告一段落。

小說他已經寫完了,但寫到後半段時他纔想到了一個問題。

當初因爲答應了蘆安·瓦爾特的請求,所以在開始創作這部小說時他就是全英文寫作。

那麼問題來了,他用中文寫小說,引進到外國去需要專人翻譯,現在用英文寫小說,中文版誰來翻譯?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發覺自己卡了個bug,林朝陽感覺痛不欲生,把寫過的內容再寫一遍,寫小說丟過稿的人都應該能明白這種感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林朝陽接到幾家國內出版社的出版邀約纔想起來,《舌尖上的中國》現在也只有英文版稿件。

《舌尖上的中國》受到了美國文學界和讀者羣體的熱烈追捧,也引起了國內媒體的注意。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灣島的媒體,7月末林朝陽纔到島內訪問颳起了一陣旋風,

還引起了島內文化界的一場大爭論,

美國媒體上突然出現了有關於林朝陽的消息,他們自然十分敏感。

《紐約客》作爲美國知識分子階層知名度最高的文藝雜誌,在灣島內更擁有超越本土的美譽度。

這些媒體發現林朝陽的專欄文章竟然在美國引發了不小的反響,獲得了主流社會的認可,各家媒體頓時興奮起來。

一窩蜂的將這一事件炒成了熱門新聞,將林朝陽在灣島掀起的熱潮一路延續到了9月份。

香江媒體的反應速度比灣島慢了點,但也緊隨其後,連着一週多時間,幾十家媒體報導。

內地媒體的反應是最慢的,直到9月份專欄連載都進入尾聲了,新H社的駐美記者給國內提供了情況,然後一下子就不得了了!

在美國社會,亞裔一直是少數羣體,很難獲得主流人羣的認可和歡迎,中國人就更不用說了。

林朝陽竟然憑藉着幾篇專欄文章攪動如此風雲,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國內的媒體看到這樣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是不是言過其實了?

透過別的渠道一瞭解,好家夥,不僅沒有言過其實,反而略顯保守,這還等什麼?

宣傳!必須大力的宣傳!

一時之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全國數十家權威報紙鋪天蓋地的報導,讓林朝陽結結實實的出了一次風頭。

以前國內的讀者光是聽說林朝陽在外國受歡迎,但也沒什麼概念,這回各大媒體的報導讓大家都有了直觀的感受。

什麼「帶動雜誌銷量暴漲,打破10年記錄」丶「拉動新增GG收益上千萬美元」丶「主流權威雜誌好評如潮」丶「廣受知識分子階層歡迎」」」」」

花樣百出的新聞標題和內容,讓讀者們大開眼界,噴噴稱奇。

如火如荼的新聞宣傳持續了大半個月,至今仍爲國內讀者和文化界所津津樂道。

在新聞的熱炒之下,兩岸三地的出版社紛紛聯繫林朝陽希望可以出版《舌尖上的中國》。

但那些文章還沒中文版呢,要出版也得由林朝陽先寫出來才行。

他預估了一下小說和《舌尖上的中國》這兩項工作的工作量,估計年前是輕鬆不得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在寫作時本身就要在腦子裡先用中文轉化成英文再寫出來,要比完全的重頭再來好那麼一點。

所以林朝陽果斷選擇了給自己放幾天假,先享受享受再說,至於那些催稿的,先讓他們催着,蝨子多了不愁。

如此悠閒的混了幾天,時間已經來到11月。

在度過了最初的宣傳熱潮後,星空衛視的《亞洲偶像》沉寂了半個月的時間,最近幾天報紙上關於這檔節目的新聞又活躍了起來。

這些報導毫無疑問都是來自於「明報系」媒體,距離《亞洲偶像》上檔還有一週時間,星空衛視和明報系的媒體再次開動了宣傳的大船。

電視丶報紙丶雜誌,眼下陶玉書所掌握的媒體力量幾乎是香江獨一檔的,與無線電視臺比起來也絲毫不遜色。

11月16日是週六,下午的星空衛視綜藝部內充斥着一股嚴肅的氣氛,除了因爲今天老闆陶玉書正在這裡坐鎮之外,還因爲《亞洲偶像》即將在晚上8:00首播。

這檔匯聚了整個電視臺綜藝部大半人手,投資5000萬港元,耗時兩個月打造的史上最貴綜藝節目,終於要播出了。

此時的綜藝部內,所有人心裡都充滿了緊張的情緒,有些人時不時的就會望向牆上的掛鍾,或是看一眼腕上的手錶,神色間藏着難言的焦灼感。

「史上最貴」這四個字的份量太重了,重的這兩個月以來參與到這檔綜藝的所有人似乎都背上了沉重的鎖。

他們太怕這檔綜藝失敗了,怕觀衆不買帳,更怕老闆虧本。

5000萬的投入,上百人兩個月的打造,如果失敗,別說是節目負責人,就是欄目組的普通導播都不知道該怎樣面對。

估計到時候,肯定要有一批人要承受老闆的怒火被開了吧,有的人已經在內心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當然,也有人心態樂觀。

《亞洲偶像》的投入毋庸置疑是創紀錄的大,但大家同樣也付出了滿腔的熱忱。

這檔節目破天荒的在亞洲範圍內選擇7座城市,耗費重金租借丶打造了7座攝影棚用來海選,這其中除了恢宏的氣勢,還有上百人的團隊所投注的全部熱情。

回想兩個月以來的點點滴滴,那些爲了這檔節目兢兢業業丶不眠不休的員工們心中充滿了感慨。

如此巨大的投入,如此精益求精的態度,他們沒有理由失敗!

臨近節目播出,好像學生們即將迎接考試成績的揭曉,員工們的心思各異,

心情七上八下,每個着落。

坐鎮在這裡的陶玉書神色沉靜,從容不迫。

「林太!」

手下人遞過來一份她要的調研報告,眼神一目十行的掃過去。這是近一個月來,香江市民安裝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統計結果。

根據港府的要求,星空衛視不準向用戶收費。

理論上來說,所有香江人都可以免費看星空衛視,但衛星電視與無線電視不同的是,它需要按照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纔可以收看。

在陶玉書未收購之前,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安裝價格是300港元,包含了天線丶解碼器和安裝費用。

而在她接手之後,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價格被降低至了100港元。

這個價格幾乎就是天線的材料和人工的成本錢,星空衛視如此讓利給觀衆,

反應也很明顯。

此前衛星電視開播了半年,本港的天線裝機量僅有15萬戶,短短兩個多月之後,本港天線裝機量已經達到了33萬戶。

以戶均4人來計算,星空衛視的覆蓋人羣已經達到了130萬人,沒辦法跟無線和亞視這種免費的無線電視臺比。

但已經超越了有線電視和無線收費電視兩家電視臺的規模。

調查報告上除了有新增裝機用戶,還有用戶喜愛度調研,既然裝天線,肯定是因爲被電視節目所吸引。

在這份調研當中,還未播出的《亞洲偶像》成了觀衆最期待的節目,佔比高達45.9%,斷層式領先所有節目。

星空衛視雖然開播才半年多,但四個頻道所有節目加在一起也足有64檔,足見這個數據的含金量。

同時在新增裝機用戶當中,有近60%的觀衆裝天線就是爲了觀看即將播出的《亞洲偶像》。

看到這個數字,陶玉書的心情輕鬆了不少。

別看她面如平湖,波瀾不驚,但內心的焦慮只有自己知道。

星空衛視每年維持四個頻道的衛星轉發器費用就要1.2億,自制和外採節目的費用估算至少8個億,再算上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整家電視臺的運營成本,一年沒有11億是打不住的。

上半年電視臺在李澤楷手上,投入了5個億資金,但GG營收僅有1.5億,這還是在衛星電視背靠和記黃埔的情況下。

電視臺剛開播,落地區域僅有香江丶灣島,影響力十分有限,GG商也不是傻子,入不敷出很正常。

真正讓陶玉書壓力巨大的是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如果星空衛視不能逐漸發展出自我造血的能力,每年超過10億的資金投入陶玉書恐怕也撐不了幾年。

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偶像》的成敗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它當然不是決定性的,但卻很有象徵意義,不僅影響到電視臺接下來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員工們的心氣,當然也包括陶玉書這個老闆的。

思緒翻涌着,陶玉書將調研報告還了回去,然後看了一眼時間,剛好是傍晚六點半。

她又走了兩處,去看了看員工們的狀態,揮之不去的緊張情緒瀰漫在電視臺內。

見此情景,陶玉書若有所思。

片刻後,她轉頭對伍美珍說:「下班吧。』

伍美珍愣了一下,「下班?」

今天《亞洲偶像》播出,這麼重要的時候不在電視臺坐鎮,反而要回家?這着實不符合林太的一貫個性。

「愣着幹什麼?你還想在臺里加班?」

伍美珍立馬邁着小碎步跟上陶玉書的步伐,老闆都說下班了,她可沒有自願加班的覺悟。

目送陶玉書的黑色平治車離開,伍美珍臉上煥發出不一樣的神采,終於下班了!

今天跟林太來電視臺,她的車還停在玉郎大廈那邊,懶得回去取車,直接做巴士回家。

她到家的時候,家裡人正在吃飯,驚喜的問:「今天下班這麼早?」

「老闆開恩!」

伍美珍心情愉快的回了一句,坐下吃飯,「興仔呢?」

「週六嘛,跟女朋友去約會了。」母親說完這句話,意猶未盡,正要開口說話,伍美珍已經察覺出事態不對,趕忙打斷道:「埃,快八點了,快開電視!」

母親看了一眼牆上的鐘,還沒到七點半,就知道她是在故意岔開話題,忍不住唸叨了起來。

「你馬上都30了,不結婚好歹也要拍拖談個戀愛。整天工作,賺得再多有什麼用,到最後還不是孤家寡人?」

「我這不是工作忙嘛,有時間了肯定會找的。」

「你啊,眼光不要太高。」

「我要求不高,是個男的就行。」

「什麼叫是個男的就行?」

時間在母女倆的嶗叨與敷衍中一點點過去,時針指向八點,伍美珍的神色認真起來。

「老媽,《亞洲偶像》要播了,你先別說話!」

「什麼偶像也得拍拖!」

母親不滿的嘟了一句,但還是停下了叨,將注意力放到電視上。

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635章 誰給的勇氣?第272章 有可能是絕經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136章 誇張的銷量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246章 你們少吃點,我心裡好受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471章 丟雷老母!第331章 不一樣的結尾第171章 外國讀者第185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哼!第437章 中國社會的良心第190章 想學我教你啊第656章「不問,不說,不究」政策第584章 可笑至極第257章 你們不出價,我怎麼哄擡稿費?第218章 有女婿了不起啊?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461章 注意格局第643章 大力出奇跡第573章 村上春樹第187章 賺錢娶媳婦第476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275章 爲了美好生活第586章 你拿我當提款機啊!第597章 變形記第193章 誰是無辜的人民?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152章 苦差事第239章 文物收購點第332章 玉書同志要進步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450章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第255章 女人的第六感(暫缺)第528章 朝陽體育館第443章 大火特火第443章 大火特火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388章 又上頭條了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598章 打進好萊塢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283章 我給您背一段第72章 你要成批評家啊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547章 作家的神聖職責第548章 隔空嘲笑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613章 得償所願第604章 火爆小辣椒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273章 你姐懷孕了!(暫缺)第275章 爲了美好生活第572章 一時美談第559章 STARTV第352章 怎麼就這麼喜歡吃吃喝喝呢?第58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317章 《渡舟記》第530章 文化輸出第301章 上陣父子兵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東西第401章 鳥槍換炮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171章 外國讀者第469章 徹頭徹尾的殘酷第267章 新作《禁閉島》第654章 三堂會審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428章 狗狗祟祟張曼玉第263章 老張,你怎麼看?第425章 金棕櫚,你得過嗎?第37章 輕鬆拿捏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141章 《賴子的夏天》第619章 你把握不住第647章《拉貝日記》第443章 大火特火第445章 不當個奸商可惜了第501章 怎麼就不能便宜我?第639章 問題不大第636章 可惜不是酒第185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哼!第520章 現金收購第405章 偉大的工作第162章 你一個編劇,懂什麼劇本第211章 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635章 誰給的勇氣?第272章 有可能是絕經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136章 誇張的銷量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246章 你們少吃點,我心裡好受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471章 丟雷老母!第331章 不一樣的結尾第171章 外國讀者第185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哼!第437章 中國社會的良心第190章 想學我教你啊第656章「不問,不說,不究」政策第584章 可笑至極第257章 你們不出價,我怎麼哄擡稿費?第218章 有女婿了不起啊?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461章 注意格局第643章 大力出奇跡第573章 村上春樹第187章 賺錢娶媳婦第476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275章 爲了美好生活第586章 你拿我當提款機啊!第597章 變形記第193章 誰是無辜的人民?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152章 苦差事第239章 文物收購點第332章 玉書同志要進步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450章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第255章 女人的第六感(暫缺)第528章 朝陽體育館第443章 大火特火第443章 大火特火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388章 又上頭條了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598章 打進好萊塢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283章 我給您背一段第72章 你要成批評家啊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547章 作家的神聖職責第548章 隔空嘲笑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613章 得償所願第604章 火爆小辣椒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273章 你姐懷孕了!(暫缺)第275章 爲了美好生活第572章 一時美談第559章 STARTV第352章 怎麼就這麼喜歡吃吃喝喝呢?第58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317章 《渡舟記》第530章 文化輸出第301章 上陣父子兵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東西第401章 鳥槍換炮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171章 外國讀者第469章 徹頭徹尾的殘酷第267章 新作《禁閉島》第654章 三堂會審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428章 狗狗祟祟張曼玉第263章 老張,你怎麼看?第425章 金棕櫚,你得過嗎?第37章 輕鬆拿捏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141章 《賴子的夏天》第619章 你把握不住第647章《拉貝日記》第443章 大火特火第445章 不當個奸商可惜了第501章 怎麼就不能便宜我?第639章 問題不大第636章 可惜不是酒第185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哼!第520章 現金收購第405章 偉大的工作第162章 你一個編劇,懂什麼劇本第211章 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