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凝聚神格

1990年時蘭登書屋的營收還在8億美元的規模,兩年之後營收達到10億美元規模,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6%,看起來業績增長十分強勁。

實際上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蘭登書屋連續出現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廊橋遺夢》《舌尖上的中國》等幾部爆款書,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美國圖書銷售均價的上漲。

自91年以來,美國精裝書和平裝書的銷售均價連續兩年上漲,上漲幅度超過了10%,作爲出版商,蘭登書屋自然也跟看受了益。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在1992年橫掃美國圖書市場,算上林朝陽的其它幾部作品,這一年他的小說在美國創造了近500萬冊的銷量神話。

銷售額高達9200萬美元,佔到了蘭登書屋當年銷售額的9.2%。

到了去年,林朝陽的幾部作品最火熱的勁頭過去了,但依舊爲蘭登書屋創造了320萬冊銷量,貢獻近6000萬美元的銷售額,佔到了蘭登書屋總營收的6%。

細數起來,林朝陽對蘭登書屋的貢獻絕對要稱得上是居功至偉了。

別說是讓阿爾貝託·維萊塔給林朝陽拜個年,現在就是讓他把林朝陽當成菩薩供起來,只要他有一絲絲的遲疑,那都是對他銀行家出身的一種侮辱。

去年林朝陽的《獵人安布倫》書稿送到蘭登書屋,他們不緊不慢的編審譯校了大半年,一直等到今年1月份,才把這部小說推向了市場,這麼做主要是爲了讓今年有個好看的報表。

事先蘭登書屋爲了造勢,在美國各大文學丶書評雜誌和電視節目上都投放了GG,廣而告之,打出了「文一部《老人與海》式的偉大作品」的旗號。

配合上林朝陽如今在美國的名氣,小說出版當週,便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其後分別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和《廊橋遺夢》。

首周7.4萬冊,單月銷量破30萬冊。

甫一登場,便是王者氣勢。

伴隨着小說在美國各大書店的熱賣,口碑也逐漸出爐。

《獵人安布倫》的核心價值觀雖然是中式的俠義精神,但卻被林朝陽包裝的極其符合美國讀者的口味。

《紐約時報》書評版專欄作家哈維·佈雷特在評論文章中給予了這部小說極高的評價:

這是繼《老人與海》後又一部偉大而真實的小說,既動人心絃,又震撼人心;既是樂觀的,又是悲憫的。

迴歸了編輯工作崗位的羅伯特·戈特利布在上個月也在《星期六評論》雜誌專門撰文,爲《獵人安布倫》送上了溢美之詞。

「雖然同樣展現出了戰天鬥地的無畏精神,但《獵人安布倫》與《老人與海》有着極大的不同,它並不闡釋悲劇,反而是積極的丶樂觀的,充滿了人文關懷和悲憫之情的。

它所表達的情感如同深沉的大海,令人感到平靜丶溫暖和可敬可畏,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讓所有閱讀過它的人難忘終身。」

口碑丶銷量雙豐收,源自於《獵人安布倫》超凡脫俗的質量,讓蘭登書屋對這部小說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與此同時,這部小說上市後的表現,也隱隱讓林朝陽在美國圖書市場凝聚出了一份超越絕大多數作家的「神格」。

六七年間,從最早的《楚門的世界》《梵谷之死》,到《舌尖上的中國》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再到最新的《獵人安布倫》。

林朝陽以無可爭議的表現擊碎了美國出版界對於外國作家的「有色眼鏡」。

《獵人安布倫》延續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瘋狂銷量,充分證明了林朝陽在美國讀者當中的號召力絕非是一時的。

最讓蘭登書屋高興的是,他們手上仍舊捏着林朝陽的《入驗師》《父親》等幾部作品的出版權。

這等於讓蘭登書屋手裡提前握住了幾部超級暢銷書,躺着就把錢給賺了。

「獎項?」聽到這兩個字,陶玉書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什麼獎項?」

「也沒什麼,就是個協會獎。」

林朝陽口中的「協會獎」輕飄飄的,實則不然。

在美國文學界和出版界,文學獎項不少,但外國作家有資格參與的並不多。

除了蹭着諾貝爾文學獎而聞名的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之外,最有影響力的當屬由美國書評人協會舉辦的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自1975年舉辦以來,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一直與普利茲文學獎丶美國國家圖書獎等獎項齊名,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之一。

其評選作品的標準多以「被大衆忽視的冷門佳作」爲主,歷來就有爆冷的習慣。

本來前年《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口碑丶銷量齊飛,且社會影響力巨大,完全有資格獲獎。

可就是因爲小說太熱門了,導致最後獎項被頒給了當時銷量僅爲《達拉斯買傢俱樂部》1/50的《我的靈魂永不下跪》。

林朝陽現在對獎項看得越來越淡,當時錯過了這個獎項也沒覺得有什麼。

倒是蘆安·瓦爾特和阿爾貝託·維萊塔他們這些出版社的人對此念念不忘,

記憶猶新,今年誓要把這個獎拿到手。

銷量丶口碑俱佳,卻拿不到獎項,對於出版人而言,總感覺不夠完美。

不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每年的提名時間都是1月份,提名的是上一年度的出版作品,因此《獵人安布倫》今年是趕不上了,只能等到明年這個時候。

聽林朝陽介紹完情況,陶玉書不由得期待了起來,上次林朝陽得獎都是90年的事了。

在燕京待到初六,因爲兩個孩子要上學,陶玉書也還有工作,一家人便回了香江。

回到香江第二日,陶玉書見到了從美國來到香江的索尼影業副總裁喬·費爾蒂梅爾。

過年期間,索尼影業透過喬·西爾沃向陶玉書提出了對林氏影業的收購意向,經過幾天的思考,又有林朝陽的出謀劃策,陶玉書沒有直接拒絕這個請求,

而是提出了見面詳談。

陶玉書特地把見面地點選在了柴灣的明報工業中心。

年末林氏影業買了奔達中心,交易完成後先是股價漲了一波,開年租約續約又收了一波租金。

可以說是好處多多,樑伯韜又建議陶玉書給明報企業換個新的辦公地,這個提議獲得了陶玉書的認可。

樑伯韜最近已經馬不停蹄的辦理再貸款和物色新物業,香江現在的地產即將進入最火熱的階段,凡是跟地產相關的公司都成了市場熱烈追捧的對象。

明報大廈原來是南康大廈,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設施逐漸老舊。

再加上柴灣地處港島東,這幾年纔開發,地價低廉,換個辦公地可以淨賺近3

億港元的差價,何樂而不爲。

明報大廈的購買者不是別人,正是嶄新成立的華都置業。

明報企業新的辦公地的名字就叫明報工業中心,自前還在裝修階段,陶玉書之所以把見面地點選在這裡,就是爲了保密。

見面之後,她先是直言不諱的說明了林氏影業的重要性,婉拒了索尼影業的收購意向,然後又對喬·費爾蒂梅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戰略入股?」

喬·費爾蒂梅爾沒想到陶玉書會提出這樣一個建議來,他滿臉驚訝,但很快又鎮定下來。

「恕我直言,索尼影業收購林氏影業是有我們自己的戰略意圖的,入股貴公司,成爲小股東,並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你指的『利益」是指幫助索尼影業扭轉你們在製片業務上的虧損,對嗎?」

陶玉書的話等於是將索尼影業的遮羞布給扯了下來,喬·費爾蒂梅爾卻沒有絲毫慌張,東拉西扯了一通。

「林太太,我想你可能並不瞭解,索尼影業遠比你想像的強大。

在第64屆奧斯卡金項獎的提名中,索尼影業獨佔1/3名額。我們在美國電影市場的份額佔比高達20%。

拋開迪士尼這個動畫公司,我們已經是美國電影市場僅次於時代華納的者—...」

後世國產車宣傳總喜歡加各種限定詞,其實這不能怪他們,這都是跟歐美國家的「師父」們學的。

喬·費爾蒂梅爾侃侃而談半天,言辭之間充滿了自信,陶玉書卻只用一句話就讓他閉了嘴。

「可過去4年你們至少虧損了25億美元!

喬·費爾蒂梅爾聞言臉色驚疑,這幾年索尼影業投資哥倫比亞影業是造成了大量虧損,但帳面上並沒有那麼難看。

這件事要直到今年的11月份,索尼影業實在瞞不住了之後纔在季度財務報告中體現出來。

投資資產帳面額減少27億美元以及5.1億美元「處理未結官司和合同賠償」,

此消息一出整個華爾街和好萊塢震動。

媒體衆口一詞:索尼影業併購哥倫比亞遭遇了徹頭徹尾的失敗。

「你這個消息完全是誇大其詞!」喬·費爾蒂梅爾強裝鎮定,否認了這個事實。

陶玉書無所謂的笑了笑,「好萊塢的小道消息總是言過其實。」

喬·費爾蒂梅爾不易察覺的鬆了口氣,陶玉書又接着說道:

「索尼影業想要收購我們,無非是爲了讓自己的財報好看一些,至於製片能力,這種能力其實很難量化。

只要財報好看了,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對嗎?」

品味着陶玉書話語中的暗示,喬·費爾蒂梅爾沒有立即開口,思維飛速旋轉着。

接下來陶玉書說了半天,喬·費爾蒂梅爾很少插話。

直到最後,他沉吟良久,開口詢問道:「還是直接點吧,說出你的條件。我想你也應該知道,這種事不是我可以做主的。」

「5億美元,10%股份。」

喬·費爾蒂梅爾的笑容有些冷峻,「據我所知,林氏影業目前在港股的市值還不到30億美元,我看過你們上一年的財報,不管是從市盈率還是市淨率的角度,都很難給出這個數字。」

陶玉書表情輕鬆,「戰略投資,重點不在『投資」,而在『戰略」。」

「明年美國林氏的製片量會提高到5部,其中包括了《黑俠2》《電鋸驚魂2》

以及吳宇森導演的新片—」

喬·費爾蒂梅爾越聽眼晴越亮,陶玉書口中的每一個名字都是去年在美國市場上大殺四方的存在。

包括陶玉書提到的吳宇森,從《終極標靶》的一鳴驚人到《斷箭》的橫掃市場,儼然已經成爲好萊塢的當紅炸子雞。

如果這些電影的續作丶導演新作能夠有索尼影業的參投和發行,對於索尼穩定自身股價丶拉昇財報表現是有很大幫助的。

哥倫比亞影業的鉅額虧損很大程度其實是商譽性的,說白了就是品牌價值受到了損失。

電影公司靠什麼拉昇品牌價值和市場佔有率,不就是靠過硬的作品嗎?

想到這裡,喬·費爾蒂梅爾臉上不動聲色,問道:「林氏影業的製片能力是一流的,這也是索尼影業看重你們的原因。」

「當然。」陶玉書昂着頭,對這一點非常自信,「費爾蒂梅爾先生,雖然你是位白人,但既然你現在位索尼工作,應該也能明白亞洲公司在美國文化界發展所遭遇的困境。」

「索尼和林氏同爲亞洲企業,我們在美國有着相同的利益訴求,那就是擴張我們在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

爲此,我們可以承受鉅額的虧損和高風險,但絕不能忍受失敗。

我想在這一點上,索尼與我們應該有着一致的想法。」

在陶玉書說這些話的時候,喬·費爾蒂梅爾已經整理好了思緒,心態重新從容起來。

「索尼影業戰略入股林氏影業,是合則兩利。

未來我們兩家可以在北美市場共同投資丶發行電影,以我們林氏影業出衆的內容製作實力爲索尼影業的業績增長作出貢獻。

有了我們的制衡,你們在與很多好萊塢的知名製作人丶導演談判時,也擁有了更大的談判空間。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說到這裡,陶玉書停頓了一下,才說道:「像只肥羊!」

喬·費爾蒂梅爾忍不住把一手虛握在嘴巴前,咳嗽了一聲,然後戰略性喝水這幾年索尼以哥倫比亞影業的名義屢屢參投大投資電影,又屢屢血虧,已經成了好萊塢的笑談。

陶玉書侃侃而談,將兩家公司合作的前景描繪的無比燦爛輝煌,即便是喬:

費爾蒂梅爾本來心有警惕,也忍不住爲之動心。

「林太太,我不得不承認,你是個談判高手。」

面對喬·費爾蒂梅爾的誇獎,陶玉書淡然說了一句謝謝,她知道對方肯定還有話說。

「不過我這次來是來談收購的事的。你所說的「戰略投資」並不是我來此的目的,也不是我能決定的。」

陶玉書微微頜首,「我明白。這麼大的事,不可能在三言兩語之間決定。但我想,你應該將我的這些話一字不差的傳達給彼得·格巴和約翰·彼得斯兩位先生,又或者是盛田昭夫先生也可以。」

彼得·格巴和約翰·彼得斯是索尼影業的聯席CEO,盛田昭夫則是索尼的創始人和老闆。

四目相對,喬·費爾蒂梅爾感受到陶玉書的強勢,但還是點了點頭。

陶玉書說的沒錯,其實不僅是索尼影業與林氏影業有着共同的訴求,包括他們這一批索尼影業的管理層,也與林氏影業有着同樣的訴求。

公司連續鉅虧4年,再這麼虧下去,他們這些高管都得滾蛋。

而且即便大家都是好萊塢的老油條了,但把投入巨資的索尼影業經營成這個吊樣子,恐怕以後他們在好萊塢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至少不會再有索尼影業這樣信任他們的大水魚了。

「從我個人層面而言,我很希望索尼影業能夠在好萊塢多一個戰友!」

喬·費爾蒂梅爾的表態讓陶玉書很滿意,看來他聽明白了自己的話。

在明報工業中心的見面聊了一個上午,之後喬·費爾蒂梅爾又花時間瞭解了一些林氏影業的情況。

結果就在他準備離開香江的當天,《星島日報》赫然刊登了一篇新聞《新力影業副總裁訪港,林氏影業或將面臨全面收購》。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的反應是最迅速的,林氏影業的股價發生震盪。

收購這種事對於正處於良性發展的企業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但因爲收購文可能導致發生股票爭奪戰。

利好與利空齊出,是造成股價震盪最根本的原因。

有記者致電林氏影業詢問《星島日報》的新聞是否屬實,得到的答案是無可奉告。

「費爾蒂梅爾先生,看起來有些人把你們索尼影業當成了工具。」

送喬·費爾蒂梅爾到啓德機場時,陶玉書送給了他一份最新的《星島日報》。

喬·費爾蒂梅爾不算是索尼影業或者索尼的決策人,但聯想到這件事前前後後,他也有些明白這幕後似乎隱藏了一雙大手。

「我想真誠的合作應該不會受到這些外力的影響。」喬·費爾蒂梅爾說。

「當然。」

陶玉書笑着說道。

送走了喬·費爾蒂梅爾後,她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個喬·費爾蒂梅爾終究是咖位太低,也不知道回去之後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好消息。

毫無疑問,新聞集團既然能影響索尼影業對林氏影業釋放出收購信號,那提前預謀將這個消息放出去,也是意料之內的。

對方顯然是想以這種方式牽涉她的精力丶分散她的注意力,好在有林朝陽在一旁提醒,她這些天來對身邊的各種異常越來越關注,已經將警惕心拉到了最高。

索尼影業的到來完全出乎了她的預料,作出讓索尼影業入股林氏影業的決定也是她們夫妻倆經過深思熟慮所決定的,這其中綜合了幾個方面的考量。

美國林氏成立幾年,發展至今稱得上是順利和成功的,去年連續三部電影破億,讓美國林氏大出風頭,但凡是有利就有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過於成功的製片業務本身沒問題,但沒有北美乃至大部分歐美國家宣傳丶發行渠道的強力依託,這一切都只是建在沙灘之上的城堡。

陶玉書以前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她當時完全沒有料到美國林氏會發展的如此成功。

眼下美國林氏與好萊塢的派拉蒙丶二十世紀福克斯關係都還算不錯,但這種合作都是臨時性質的。

一旦這些好萊塢大公司覺得美國林氏變成了威脅,又或者表露出垂涎之色,

美國林氏便極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

就像當年林氏影業在香江面對新藝城丶嘉禾的圍剿,甚至比那種情況還要更惡劣。

索尼影業出現和提出的請求很突元,夫妻倆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拒絕,但仔細思考過後卻覺得不能就這麼簡單丶生硬的拒絕掉。

既然未來很有可能要面對好萊塢巨頭的圍剿,那他們爲什麼不提前給自己找個避風港呢?

論實力,索尼影業是如今好萊塢的上三常,若能將其吸引爲公司股東,那麼美國林氏未來的基本盤將穩如泰山。

而且就像陶玉書所說的,雙方背後都是亞洲資本,在好萊塢屬於少數派,天然就有更一致的利益訴求。

而林氏影業如果真的獲得索尼影業的投資,可以把這筆錢投資到美國的院線建設上。

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640章 有重要的事第389章 當得起任何讚美!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652章 赤裸裸的現實第668章 我不如他第258章 女人只會影響拔刀的速度!第257章 你們不出價,我怎麼哄擡稿費?第648章 電燈泡第255章 女人的第六感(暫缺)第675章 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第639章 問題不大第437章 中國社會的良心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372章 吳祖緗的認可第547章 作家的神聖職責第597章 變形記第43章 遍地是朋友第430章 不滿意男主角第638章 登堂入室第497章 香江戴卓爾第454章 經典的誕生第471章 丟雷老母!第509章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148章 《中國文學》第573章 村上春樹第506章 感謝朝陽同志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577章 大卡司第389章 當得起任何讚美!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51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50章 老頭兒,你棋品一般啊!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196章 往來無白丁第434章 蟬聯!蟬聯!第84章 撿洋落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533章 傳播業第一股第630章 林朝陽生平考第112章 只要你高興第566章 先禮後兵第47章 筆來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374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531章 恐怖的日本銷量第604章 火爆小辣椒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439章 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第225章 姐夫對你可真好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42章 內參電影真值錢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383章 再攢兩年買房子第611章 期待你的新書第364章 中國文學要走出自己的路第685章 亞洲文壇的珍寶第379章 國際掛號信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105章 漲稿費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661章 做男人,難!第256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476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613章 得償所願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619章 你把握不住第614章 舍你其誰啊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448章 林朝陽只有一個啊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451章 “玉體橫陳”王小胖第506章 感謝朝陽同志第462章 你拿我當土財主了?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642章 正當年第347章 轟動性效應第535章 諾貝爾文學獎的苗子第346章 愛國主義讚歌第376章 版稅12%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486章 勒諾多文學獎第367章 官方的態度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375章 下一屆茅盾文學獎必有一席之地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19章 比《傷痕》好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207章 試了半天你不買第509章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541章 林陶玉書第265章 家屬的功勞更大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492章 震驚到麻木第137章 這錢花的值
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640章 有重要的事第389章 當得起任何讚美!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652章 赤裸裸的現實第668章 我不如他第258章 女人只會影響拔刀的速度!第257章 你們不出價,我怎麼哄擡稿費?第648章 電燈泡第255章 女人的第六感(暫缺)第675章 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第639章 問題不大第437章 中國社會的良心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372章 吳祖緗的認可第547章 作家的神聖職責第597章 變形記第43章 遍地是朋友第430章 不滿意男主角第638章 登堂入室第497章 香江戴卓爾第454章 經典的誕生第471章 丟雷老母!第509章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148章 《中國文學》第573章 村上春樹第506章 感謝朝陽同志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577章 大卡司第389章 當得起任何讚美!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51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50章 老頭兒,你棋品一般啊!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196章 往來無白丁第434章 蟬聯!蟬聯!第84章 撿洋落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533章 傳播業第一股第630章 林朝陽生平考第112章 只要你高興第566章 先禮後兵第47章 筆來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374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531章 恐怖的日本銷量第604章 火爆小辣椒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439章 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第225章 姐夫對你可真好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42章 內參電影真值錢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383章 再攢兩年買房子第611章 期待你的新書第364章 中國文學要走出自己的路第685章 亞洲文壇的珍寶第379章 國際掛號信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105章 漲稿費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661章 做男人,難!第256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476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613章 得償所願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619章 你把握不住第614章 舍你其誰啊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448章 林朝陽只有一個啊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451章 “玉體橫陳”王小胖第506章 感謝朝陽同志第462章 你拿我當土財主了?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642章 正當年第347章 轟動性效應第535章 諾貝爾文學獎的苗子第346章 愛國主義讚歌第376章 版稅12%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486章 勒諾多文學獎第367章 官方的態度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375章 下一屆茅盾文學獎必有一席之地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19章 比《傷痕》好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207章 試了半天你不買第509章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541章 林陶玉書第265章 家屬的功勞更大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492章 震驚到麻木第137章 這錢花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