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正當年

第641章 正當年

盧偉健和徐浩峰最悲慘的時候甚至覺得,贊助什麼的都沒那麼重要了,只要不再讓他們改劇本,讓他們幹什麼都行。

現在,他們終於能「脫離苦海」了。

見三人樂開了花,林朝陽告誡道:「別高興得太早。拍一部好電影,寫劇本只是第一步。」

「是是是,大姑父您說的是。」陶希武露出幾分狗腿相,一個勁兒的點頭,

然後猶猶豫豫的問:「那您看贊助那事—」

林朝陽輕笑了一聲,「就知道你忘不了這事。」

陶希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等着。」

林朝陽說了一句,便起身往書房去了。

陶希武和兩個同學對視了一眼,眼神中充滿了熱切的渴望,這會兒幾人都忘了改劇本時的絕望和辛苦。

片刻後,林朝陽回到正房,遞來一張輕薄的紙張陶希武下意識的接過紙張,看着紙張的形式腦海中立馬想到了香江電視劇裡的那些橋段。

支票!

他定晴細看去,果然是一張中國銀行的現金支票。

再一看額度,陶希武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大姑父,這——」

瞧着陶希武的反應,盧偉健和徐浩峰兩人不由得好奇的坤着脖子往支票上瞟了一眼,頓時連呼吸都急促了起來。

1996年,中國人均GDP是709美元,摺合人民幣不到6000元,而這一年城鎮職工的平均工月工資將將達到500元。

不去討論數據統計的水分,只單純談論當前國人的收入水平。

5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的城鎮職工一個月的薪水,當初陶希武想要跟林朝陽拉5萬元贊助,相當於是一個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工作近十年的收入。

在當時已經超出了徐浩峰的認知了,而眼前這張支票上所填寫的數字是一20萬元!

幾乎相當於某個人工作一生的所有收入,巨大的衝擊讓徐浩峰的頭腦一時渾渾噩噩,好不容易集中了精力,腦袋裡只有那明晃晃的數字。

他下意識的舔了舔嘴脣,把眼神艱難的從支票上挪開,往身旁掃了一眼。

盧偉健一臉癡相,比他還不堪。

「大姑父,這——·太多了吧?」

陶希武比兩人有見識,只驚訝了幾秒,嘴上說着「太多了」,手上動作卻不慢,說着就打算將支票收入囊中。

不想林朝陽卻虛晃了一下,支票仍在他的手中。

「大姑父——」

「話要說在前面。空口拉贊助可不行,這筆錢就算是我對你們的投資了。

陶希武不等兩個同學說話,忙不迭的點頭,「明白,明白。您能投資我們,

那是我們的榮幸!」

盧偉健和徐浩峰這時也反應了過來,20萬元,足夠他們拍一部長片了。

像他們這種電影學院出身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能拉到這樣一筆鉅額投資,簡直是各自導演生涯夢幻一般的開局。

徐浩峰甚至已經開始幻想幾年以後他左手捧着金獅獎,右手拿着金熊獎,嘴裡還叼着金棕櫚的美好畫面了。

從林朝陽的手中接過支票,陶希武滿眼歡喜,只感覺這兩個月來的辛苦在這一刻都得到了回報。

「大姑父,您老還有什麼教導的?」

收了錢,陶希武態度極其端正,就差沒立正稍息聽指揮了。

林朝陽又是出錢,又是出力,可沒空再指教他們幾個小輩。

「你們自己琢磨吧,最後把片子交上來就行。」

20萬的投入,林朝陽懶得去操心。

要是片子拍得還說得過去,他倒不介意扶持一把。至於這錢會不會打水漂,

林朝陽並不關心。

再三確定林朝陽對他們幾個沒有任何要求後,陶希武歡歡喜喜的和兩個同學出了門。

走到衚衕口,盧偉健站住了。

「偉建,怎麼了?」徐浩峰問他。

盧偉健沒有看他,而是看了一眼仍沉浸於因「贊助」到手而美滋滋的陶希武。

他和徐浩峰耳語了幾句,徐浩峰的表情先是驚異,而後眉思考。

這會兒陶希武才注意到他們倆的一樣,「咋了?」

盧偉健和徐浩峰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確定的答案。

徐浩峰開口說道:「希武,咱們這部片子,你來當導演吧!

「哈?」

陶希武滿臉疑惑,「啥意思?我當啥導演啊,導演不是偉建嗎?」

嘴角閃過一絲苦澀,盧偉健強撐着笑臉說道:「投資都是你拉來的,寫劇本你也參與了,論貢獻你最大,導演自然是由你來當。浩峰還是編劇,我掌鏡。」

「這哪成啊,我一個學錄音的———」」

陶希武還要推脫,盧偉健說道:「學錄音的怎麼了,章藝謀還學攝影的呢。

咱們學的就是拍電影,這部電影你出力最多,我和浩峰來輔助你心甘情願。」

徐浩峰也說道:「就是。再說,這只是名義上的分工,實際上大家還是共同創作。」

感受着兩位同學的拳拳盛意,陶希武恍有所覺察,似乎明白了兩人突然轉變態度,想要讓他來當這個導演的原因。

心中不知爲何沒有當上導演的喜悅,反而有些失落。

猶豫片刻,他才說道:「那好吧,我來當導演,偉建當攝影,浩峰當編劇。」

說完,他振奮起精神。

「哥幾個,走着!回學校,招兵買馬!」

盧偉健和徐浩峰笑了起來,「走着!」

幾人帶着支票回到燕影,宣揚他們拉到了20萬投資,即將籌備一部長片,這個消息立刻在燕影引發了轟動效應。

陶希武他們這一屆是93級,導演系就十幾個人,目前最出挑的是來自山西的賈樟柯。

前年他用錄像機拍了一部短片《小山回家》,受到了燕影教授們的賞識,並被推選參加了9%年的香江獨立短片級錄像比賽,獲得了比賽大獎。

藉此結識了製片人周強,爲他拉來了20萬元的投資,現在正在拍攝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小武》。

還未畢業,就獲得了短片榮譽,並因此獲得了執導長片的機會。

對於燕影的學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他們從學校走上社會最夢幻的開局。

而陶希武等人帶回的消息,相較於賈樟柯的一步一個腳印,更像是一夜暴富的神話。

同學們口耳相傳的同時,一些流言也在私下悄然流傳。

「你也不看看人家陶希武他姑是誰?」

「拉個投資,拍個電影算什麼事?要不你以爲他憑什麼當這個導演?」

「就是!別羨慕了,投胎是門技術活,人家從出生就站在咱們夠不到的終點了!」

燕影的這些流言並沒有逃過陶希武的耳朵,他聽到這些言論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在剛上學那陣確實暢想過當個大導演,但這回拉投資,他真沒存着仗勢要自己當導演的心思。

就是想跟幾個要好的同學在畢業前贊一部片子,也算是對得起大學這四年的時光。

這一日,他拿着擬好的演員名單來到小六部口衚衕找林朝陽。

見林朝陽正與人說話,便等在了廂房。

家裡來的客人是人藝的院長劉錦雲,人藝的幾任院長都是一線的編劇丶演員出身,極其重視劇本創作。

這些年話劇行業不復當年盛景,很是落寞。

人藝身爲國內話劇界的扛把子,倒不愁開戲,愁的是劇本丶愁的是人才。

人藝不缺劇本,但缺少好劇本。

人藝也不缺人才,但人才現在都在向影視行業流。

而這兩個問題說到底是都是錢鬧的,人藝每年都有上面撥款,不過數目並不大,更多的還是靠演出收益。

這些年物價飛漲,人藝的票價也跟着漲了不少。

可劇場演出,收益終究是有限的。

在人藝演話劇,每個月工資加補助,也就幾百塊錢。

寫劇本的更慘,一部劇本磨大半年,甚至是一兩年,稿費就一兩千塊錢,以後演出分成每年也就兩三百塊錢。

人藝的演員丶編劇,在文藝界那都是數得着的精英。

演員到外面演個電視劇的配角隨隨便便就是幾千塊錢到手,編劇去寫電視劇劇本,一集也有幾百塊。

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望這些文藝工作者安貧樂道,是不現實的。

好在人藝的名望夠大,院裡的職工多是出去兼職賺個外快,少有真正離開劇院的。

劉錦雲去年才上任,迫切希望改變人藝當前的窘境,

錢的事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因此他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挖掘好劇本上。

有了好劇本,演員纔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排練和演出中,票房才能賣得好,

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對於人藝的發展纔是長久有利的。

當年林朝陽在話劇領域牛刀小試,結果《天下第一樓》在人藝一演就是快16

年,演出場次直逼《茶館》。

每逢公演必定爆滿,甚至還有人兜售黃牛票,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тTkan ★co

趕上這次爲林朝陽(中國)文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演出,劉錦雲心中便興到了請林朝陽出山,寫出話劇的心思。

林朝陽在大衆之中最廣爲人知的身份是小說家,可劉錦雲是編劇出身,深知林朝陽在戲劇創作領域的實力。

人家當年玩票寫出了《天下第一樓》,雖然後來沒有在這個領域繼續深耕下去,可之後參與的一些電影劇本創作,哪個不是叫好文叫座,堪稱經典。

因而劉錦雲對於林朝陽的實力有看絕對的信心,相信只要他肯出手,一定會讓人藝的劇目再次轟動京城。

他知道到了林朝陽現在的段位,名丶利都不缺,必須得動之以情。

今天跑到小六部口衚衕,一訴苦就是兩個多小時,總結起來就倆字一一賣慘。

「話劇行當不景氣,大家確實都不容易。」

「可不是嘛,您能理解我們就好。這些年啊,我們人藝最頭疼的就是劇本。

劇本丶劇本,一劇之本。

可現在的情況是影視行業虹吸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年富力強的同志,

人家得養家餬口啊,我們也不能硬攔着不讓人家發財。

老同志們高風亮節,還在堅守,可畢竟年紀大了,創作精力大幅下降,很難出好本子。

新人倒是也有,可都是小年輕,撐不起來場面啊。」

劉錦雲滿臉愁苦,彷彿人藝下頓飯就揭不開鍋了。

「當年能碰上《天下第一樓》,實在是我們人藝的運氣,這部話劇可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人藝觀衆評價最好的劇目了。

即便是放在我們人藝的歷史當中來看,也是數得着的經典。」

面對着劉錦雲略顯肉麻的恭維,林朝陽連連謙虛了兩句。

這個時候劉錦雲見鋪墊的差不多了,終於開口說道:「我這次來,就是厚着臉皮想跟您約個稿,爲我們人藝寫個劇本,給我們壯壯聲勢!」

「唔—」

聽着劉錦雲的話,林朝陽面露沉吟,這個要求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見他似乎有所猶豫,劉錦雲心頭一緊,還以爲林朝陽是不願接受邀請。

他也知道人藝來請林朝陽寫劇本,確實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回饋,說是空口套白狼也不爲過,人家能不能答應,完全是看個人情懷。

就在劉錦雲內心志芯之際,林朝陽開了口。

「寫個劇本倒是沒問題。」

聽到這話,劉錦雲如釋重負,臉上不由自主的流露出笑容。

「那可太好了!朝陽同志,我代表我們全院的同志向您表示感謝。」

林朝陽攔住他過於熱情的感謝,他之所以答應劉錦雲,一是上回在燕大的演出人藝確實沒少費力氣,林朝陽這人向來是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

二是他的新書距離動筆可能還要一段時間,玩玩票寫個劇本就當是保持創作手感了。

他又問劉錦雲:「在內容方面,你們人藝有什麼要求嗎?」

劉錦雲立馬搖頭,「沒有沒有,您如果有什麼需要的話,我們完全配合。」

林朝陽思付片刻,以商量的口吻問道:「我以前寫過一部小說叫《父親》,

不知道劉院長看過沒有?」

「看過,那部小說感人至深啊。您的意思是把《父親》這部小說改編成話劇?」

林朝陽點了點頭,「《父親》故事發生在幾個交疊的固定空間內,故事結構很適合改編成話劇。」

劉錦雲回想着小說的情節內容,《父親》的結構和情節設定跟話劇舞臺確實高度匹配。

他唯一遺憾的是,林朝陽不是新創作一部話劇,如果是新創作的話劇,轟動效應可能會更大一些。

但隨即劉錦雲又放平了心態,能請動林朝陽出面做這樣一出改編劇目已經足夠讓人藝大大的出一把風頭了。

想到這裡,他再三向林朝陽表示感謝,然後又談論了些細節問題。

兩人說好,由林朝陽先列出劇本的提綱,然後經由人藝藝委會審覈,待通過之後就開始劇本的具體創作。

最後說起稿費,劉錦雲面露難色,他倒不是想白嫌,而是知道林朝陽不差錢,人藝的稿酬標準在人家眼裡根本不值一提。

「呵呵,稿費就算了。我看不如這樣,以後你們人藝要是有新劇目公演,就給我送兩張票來,就當因是稿費了。」

虧看林朝陽的方案,劉錦雲心存感激,知道林朝陽這是給他臺階下。

「謝謝朝陽欠志的體諒。」

送走了劉錦雲,林朝陽衝等了好一段時間的陶希武招了招手。

「找我有事?」

「沒什麼大事。我們那片子籌備的差不多了,這兩天演員都找好了,來請您過過目。」

林朝陽掃了一眼演員爲單,陶希武因的很細心,爲單上還有用個演員的簡歷和照片,厚厚的一。

「這種事你們自己因主就行了。」

見林朝陽真是不想管劇組的事,陶希武便收起了演員爲單。

林朝陽見他兒了吧唧的,問:「怎麼着?第一回當導演,累壞了吧?」

陶希武張了張嘴,猶豫片刻,互問道:「大絲父,你是不是早知道他們會讓我當導演?」

林朝陽眼中帶笑,「我可看不透人心,不過你那兩個欠學還是有些小聰麼的。怎麼着?弓着什麼流言了?」

「看來您早就預料到了。流言還用說嘛,肯定有的。我確實沒想過要當導演,現在這麼一弄,我像是仗勢欺人一樣。

1

林朝陽不用想也知道是些什麼流言,看起來這些流言對陶希武的影響還不小「閒話終日有,不虧自然無。」

陶希武年輕氣盛,他那種矛盾的心態自然不可能你爲這一句話而有所改變,

有些事只有經歷過後互會麼白,林朝陽也沒打算多勸他。

「這些沒用的事就先別想了,因好眼前的事,把一切交給時間。」

陶希武點了點頭,快快不樂的離開了小六部口胡欠。

接下來的日子裡,林朝陽白天看書查資料,爲新書因準備,晚上寫劇本,隔三差五的跑一趟人藝。

一晃一個多月過去,林朝陽將《父親》的改編劇本送到了人藝。

人藝的劇本都得通過藝委會的審覈,這個人藝內部的機構是由老導演丶老編劇丶老演員所組成的,各個資歷深厚。

劇本送到人藝一週多時間,林朝陽接到劉錦雲的電話,說邀請他開個會。

來到人藝二樓的會議室,林朝陽一進門就被一羣老藝術家熱切的目光包圍住《父親》是林朝陽的「生老病死」四部曲之一,在他的作品序列中,影響力同對要排在前列。

當年小說最開始出版時,曾你爲晦澀難懂而飽受爭議,但口碑很快就迎來了逆轉。

憑藉着精巧的結構和催淚的故事,收穫了無數讀者的眼淚和好評,在兩岸三地都掀起了一股閱讀狂潮。

評論界對於這部小說更是讚譽有加,稱其爲1990年獨一無二的作品。

現在小說由林朝陽這位原着作者改變爲話劇劇本,二三十萬字的內容濃縮成爲不到四萬字的劇本當中,刪去了許多細枝末閣,卻沒有絲毫影響劇本的水準,

情感濃度反而你爲這種濃縮變得更厚重了。

人藝的諸多老演員丶老編劇丶老導演在看劇本的過程中數度潛然淚下,許多人看到最後更是泣不成聲。

最後藝委會全票通過了《父親》劇本,今天劉錦雲把林朝陽請過來開會,不是爲了劇本的事,而是要研究劇組的組建。

劉錦雲費了慘牛二虎之力請來林朝陽爲人藝寫劇本,現在劇本出爐,獲得了院裡老人志們的一致好評。

這出僕將是人藝1997年的重中之重,所有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來不得半點馬虎。

「咱們人藝好些年沒鬧出這麼大動靜了,這次咱們要給暮京芹的老百姓放個大衛星!」

感受着劉錦雲語氣中的跨曙滿志,在場的老人志們也被激發出幾分意氣。

藍田野當場表態,「我願意爲院裡分憂,老安這個僕份最吃重,就讓我辛苦一點吧。」

此話一出,引來一衆人的唾棄。

「呸!你可真好意思,還『你辛苦一點』,用得着你辛苦嗎?」

「老藍,你今年都七十了。這劇本要是公演了,演出強度可不是你這個年齡的老欠志能承受得住的。萬我的,這個角色你把握不住。」

《父親》劇本的信息量很大,但出場演員不算多,滿打滿算就13人。

其中父親老安是當之無愧的同對主角,自然也成了大家所爭搶的焦點。

這個角色的特點淘汰了人藝90%以上的演員,適合的就那麼幾個成爲多年的男性老僕骨。

藍天野丶鄭榕丶朱旭—

衆人爭了半天,互不相讓,鬧得劉錦雲也頭疼不已。

他是院長不假,可面對這幫老人志也沒什麼好辦法。

「劇本是朝陽父志寫的,他對老安這個人物最有發言權。」

劉錦雲一招禍水東引立即奏效,一羣老頭兒虎視耽耽的看向林朝陽。

林朝陽暗罵劉錦雲不厚道,你不想得罪人,就讓我得罪人?

「其實吧..」

林朝陽神色不慌不乏,「我是覺得於老師挺適合這個角色的。」

林朝陽口中的「於老師」自然是人藝的扛把子之一,前任第一副院長於是之衆人萬他這麼說,心平氣和,管是資歷丶業務能力於是之確實沒得說,大家都服氣。

可惜的是於是之退休多年,而且巧合的是,他劇本里的老安一樣,也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去年已經徹底告別了舞臺。

「朝陽,你這話等於沒說。老於現在的情況哪裡演得了僕?」藍田野說道。

林朝陽點點頭,「這我當然知道,我只是說出我心裡的理想人選。既然於老師演不了了,我看不如這樣吧,就讓你們這裡最年輕的演員來演吧。」

此話一出,衆人立刻把眼神聚焦到坐在會議桌一角的朱旭身上。

「我啊?」

朱旭今年六十有七,正當年。

第269章 文人果然無恥第427章 清水灣片場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414章 體面第260章 《秋瑾》得先停一下第291章 撿着了!第441章 東京行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652章 赤裸裸的現實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371章 一輩子都寫不出來第520章 現金收購第369章 流水讀書第665章 幹就完了第527章 陶總是個講究人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200章 《人民日報》爲我證明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560章 冉冉升起的傳媒帝國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585章 版權富翁第413章 突然的二胎第247章 一場偉大的勝利第378章 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第287章 壓不住陣的評委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573章 村上春樹第616章 你別害我!第284章 實屬罕見第486章 勒諾多文學獎第357章 自帶乾糧看手稿第428章 狗狗祟祟張曼玉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334章 要不您能當館長呢!第303章 叔,我分不清啊第394章 民間文協主席第490章 閃耀巴黎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646章 156年的等待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593章 稍遜一籌,雖敗猶榮第421章 香江行第554章 史無前例的大手筆第346章 愛國主義讚歌第688章 等一輩子都成(完結撒花)第370章 註定留名青史第319章 那畢竟是林朝陽啊第359章 徘徊的陸遙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666章 價值連城的冠軍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404章 第一個一百萬第37章 輕鬆拿捏第521章 還好我跑得快第375章 下一屆茅盾文學獎必有一席之地第144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第606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597章 變形記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426章 真應該關小黑屋啊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558章 皆兄弟也第653章 背鍋俠第409章 獨自風流第589章 酸得要命第394章 民間文協主席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251章 新手上路第540章 只此一部,立成豐碑!第460章 兩條腿走路第48章 發現了點什麼第377章 十分之一就夠了第241章 騙我可以,別把自己給騙了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457章 經典的誕生第411章 等開春了又是一條好漢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469章 徹頭徹尾的殘酷第563章 半步天王第598章 打進好萊塢第681章 美國精神的寫照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576章 最聰明的麥琪第256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366章 不如《少林寺》第56章 傻大個才崴腳第271章 光榮傳統(暫缺)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278章 些許風霜罷了第635章 誰給的勇氣?第350章 你不知道嗎?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476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
第269章 文人果然無恥第427章 清水灣片場第120章 坦白從寬第414章 體面第260章 《秋瑾》得先停一下第291章 撿着了!第441章 東京行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652章 赤裸裸的現實第60章 等爺以後有錢的第371章 一輩子都寫不出來第520章 現金收購第369章 流水讀書第665章 幹就完了第527章 陶總是個講究人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200章 《人民日報》爲我證明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560章 冉冉升起的傳媒帝國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585章 版權富翁第413章 突然的二胎第247章 一場偉大的勝利第378章 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第287章 壓不住陣的評委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573章 村上春樹第616章 你別害我!第284章 實屬罕見第486章 勒諾多文學獎第357章 自帶乾糧看手稿第428章 狗狗祟祟張曼玉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334章 要不您能當館長呢!第303章 叔,我分不清啊第394章 民間文協主席第490章 閃耀巴黎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646章 156年的等待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593章 稍遜一籌,雖敗猶榮第421章 香江行第554章 史無前例的大手筆第346章 愛國主義讚歌第688章 等一輩子都成(完結撒花)第370章 註定留名青史第319章 那畢竟是林朝陽啊第359章 徘徊的陸遙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666章 價值連城的冠軍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404章 第一個一百萬第37章 輕鬆拿捏第521章 還好我跑得快第375章 下一屆茅盾文學獎必有一席之地第144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第606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597章 變形記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426章 真應該關小黑屋啊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558章 皆兄弟也第653章 背鍋俠第409章 獨自風流第589章 酸得要命第394章 民間文協主席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251章 新手上路第540章 只此一部,立成豐碑!第460章 兩條腿走路第48章 發現了點什麼第377章 十分之一就夠了第241章 騙我可以,別把自己給騙了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457章 經典的誕生第411章 等開春了又是一條好漢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469章 徹頭徹尾的殘酷第563章 半步天王第598章 打進好萊塢第681章 美國精神的寫照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576章 最聰明的麥琪第256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366章 不如《少林寺》第56章 傻大個才崴腳第271章 光榮傳統(暫缺)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278章 些許風霜罷了第635章 誰給的勇氣?第350章 你不知道嗎?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476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