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上見到大衛、劉茜茜,大衛有些憤憤不平。
《火星救援》入圍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角、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等八個獎項,結果顆粒無收。
方南聳肩一臉無所謂。
很多人吹《火星救援》充滿人文關懷,但電影總歸是商業科幻片,華納又並未下大力氣公關,與獎項無緣理所當然。
不過劉茜茜還是給方南遞了一座獎盃,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學會中的非美籍記者組織給與的最佳導演金衛星獎,此獎又稱小金球獎。
也是奧斯卡風向標之一。
方南瞄了一眼地球儀似的獎盃丟給小朱秘書。
說完私事,大衛給方南遞了一份文件:“你瞧瞧三改後的《星際穿越》劇本。華納請了兩位諾貝爾物理學家參與編寫了劇本。”
方南認真翻了翻,劇本故事更細節了,三維空間、多維空間、蟲洞的科學解釋甚至讓他一腦袋霧水。
“你們預算的製作費是多少?華納要佔多少份額?”
“按你手中的劇本來拍,製作費最少1億5千萬美元,華納需要50%份額,剩餘的由你支配,當然,如果你覺得資金壓力大,華納多分擔一些。”
方南眉毛不自覺的上翹。
他有屁的資金壓力,無論是好萊塢或者國內電影公司*,只要知曉他在籌備新的科幻項目怕是會蜂擁而至。
他如今缺的不是拍攝資金,而是缺把電影發行到全球每個角落的精誠合作伙伴。
“我們拿30%,剩餘20%一部分在好萊塢再找一家發行能力強的電影公司,一部分給歐洲吧,法國高蒙影業,英國的沃克泰託都行,日本的珠寶映社,韓國的cj娛樂也可以分一點,一點不分都不願意花力氣發行。”
施南生欣然點頭:“我會讓人刪選幾家國際電影發行商。”
方南的電影很賺錢。
是地地道道的大肥肉,很多人看見會眼紅。
所以無法直視方南把錢只裝進個人口袋。無論是誰,身處哪個行業,吃獨食絕對活不長久。
《流浪地球》在日韓票房失敗便是如此。
電影在日韓口碑很差,看完電影調侃、謾罵的觀衆比比皆是。
要說發行方控制不住差評顯然不太可能,控制不控制主要看是否有利益牽扯而已。
《流浪地球》在國內的評價、票房雙豐收,一部分因爲電影是國內第一部科幻片,視效也確實振奮人心。
但要是少了全國上下一應媒體,甚至官方媒體大肆報道、褒獎,電影口碑絕對不如現在這麼高,票房更不會高達20多億。
爲什麼全國媒體齊下場?
看看國內的幾家資方一目瞭然。
唐唐影視、中影、光線、博納、英皇、上影、金盾影視,幾家資方要麼搞傳媒出身,要麼背後站的是某個重要機構。
如果再細查分攤幾家公司投資的公司、私人組織、銀行。…。。
喜歡文藝世界請大家收藏:()文藝世界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