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收到好萊塢‘無法容忍外來者吃獨食’的強烈意志後,再次申請定級的《飢餓遊戲》終於成功定級爲pg13級,從而沒有錯過定檔日期2012年6月15日。
《飢餓遊戲》全球發行了17個國家,17個國家圍繞着北美、歐洲、華夏、日韓、毛熊全球五大電影票倉。
6月14號,6月15號的上映日期也不錯。
15號爲週五,且6月中旬,北美大部分學校恰巧進入暑假階段。
此時間段在華夏,離端午節、暑假假期也不過10來天。
6月15號登陸北美的《飢餓遊戲》也成功與5月份上映,一樣備受年輕人期待的《復仇者聯盟》錯開。
由於方南執導的《寄生蟲》、《火星救援》、《流浪地球》北美票房接二連三大獲成功。
《飢餓遊戲》北美髮行方獅門、傳奇影業爲電影爭取到了全美第一、第二大院線4100多家電影院。
兩大院線也給足了方南的尊重。
他們沒有墨守成規的先搞幾輪小範圍試映瞧瞧電影口碑,在根據資深影迷、粉絲意見將電影一通刪減然後大範圍放映。
而是從午夜場結束的第一個白天開始,直接4100家電影院全美鋪開。
方南沒有被北美院線的所作所爲感動。
《飢餓遊戲》的定級,讓他徹底看透了資本的本質,一切從利益出發。
他的北美導演生涯如果沒有《火星救援》、《流浪地球》兩三部電影做鋪墊,院線怎麼可能如此大方。
他如今獲得的優待,是他自己爭取來的,而不是資本發善心。
曼哈頓皇后區一家電影院,方南雙手抱懷對着大銀幕默默發呆時,影廳觀衆傳出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叫好聲。
他側耳聽了聽,原來是女主長裙燃起火焰的鏡頭完美契合了中的描寫,書粉瞬間高潮,期間夾雜着各種讚美。
“火焰女孩!”
“這個鏡頭太讚了,我喜歡電影導演,他太懂我們了。”
“crystal就是我心中的繆斯女神。”
“水晶和尼斯長的很像...”
心情本有些煩躁的方南被身旁女孩的尖叫成功逗笑。
劉茜茜能不像尼斯麼,尼斯是照着劉茜茜外形雕刻來的。
從發現蘇珊柯林斯的《飢餓遊戲》並買下版權,再到花銷上千萬美元大力推廣至全美,爲的不就是劉茜茜像尼斯?
不過用方南的視角來看,第一部《飢餓遊戲》的劇情還是太過平淡了。
爲了完美貼合劇情,電影放映了一個多小時纔算進入真正的遊戲場景,如此慢節奏的電影,他的經驗告訴他,應該擔憂票房。
但偏偏很怪。
現場觀衆對《飢餓遊戲》的慢節奏相當滿意。
滿意到對方南這位導演大誇特誇。
理由簡單到方南想哭,他沒有秀導演存在感,肆意魔改劇情、角色人設。
除此以外。
劉茜茜出演女主角尼斯也遭到了一直誇獎。
也有觀衆津津樂道電影中魔幻的服化道。
當然,還要歸功於電影的主角是一位女性。
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好萊塢,一部女性題材電影會受到更多的女觀衆追捧。
尤其《飢餓遊戲》還是一部講述女性革命者的電影。
女主角還是美利堅少數族裔。
太正確了,好萊塢、北美女性、少數族裔、主流媒體、整個美利堅需要《飢餓遊戲》。
6月15號,《飢餓遊戲》北美首映場中,電影資方一夜收回1974萬美元。
1974萬美元的成績排在《暮光之城》若干續集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午夜場票房之後。
但它卻是午夜場票房最高的非續集電影!
非續集電影——這五個大字無疑激動人心。
獅門影業拍《電鋸驚魂》續集拍到嘔吐了,卻也捨不得撒手,無非手中沒有拳頭產品支撐門面,所以不敢放手《電鋸驚魂》。
一部續集電影《電鋸驚魂》就能支撐好萊塢一家二流電影公司。
橫空出世的《飢餓遊戲》影響力可見有多大。
它的出現,可以讓任何一家好萊塢二流電影公司過上好幾年的美好光景。
伴隨着午夜場票房出現,《飢餓遊戲》在好萊塢市場調查機構上的評分相繼出現,電影評分爲a。
其中25歲以上的觀影羣評分爲a-。
25歲以下的年輕觀影羣更是給出了a+的好評。
《飢餓遊戲》在爛番茄收集的北美主流影評人綜合評價中得到高達86%的支持率。
規模更龐大、口味更龐雜的imdb得分中,《飢餓遊戲》得到7.6分。
《芝加哥太陽報》的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驚呼口碑不可思議。
全美關注《飢餓遊戲》的電影人、資深影迷只要瞭解過《飢餓遊戲》,誰不清楚《飢餓遊戲》和《暮光之城》一樣一樣。
兩部電影都改編自暢銷。
兩部電影都有着龐大的粉絲羣。
兩部電影前期做了大量粉絲項宣傳。
兩部電影都主打青春冒險牌。
但電影口碑卻截然不同,《暮光之城》的票房全靠首週末第一批粉絲不說,口碑更是一言難盡,6分以下不及格。
電影影迷、粉絲、影評人、電影人一片罵聲。
而《飢餓遊戲》的開畫口碑卻相當好,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對此,有看完午夜場的書迷、粉第一時間在網上發表了給《飢餓遊戲》高分的原因:導演非常尊重原著,尊重作者的心血。
北美影評人,娛樂工作者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娛樂週刊》的麗莎施瓦扎姆指出另一個口碑爆棚的原因:導演的掌控力。
“影片不可避免地要展示血腥場面,但在爲數不多的少年之間的殘殺鏡頭中,導演非常巧妙地避免展示了強與弱之間的對抗、智慧與愚蠢之間的差異,即使沒有讓人如坐鍼氈的殺戮場面,但它們也足夠讓人不寒而慄。”
《多倫多之星》的彼得霍威爾附和了麗莎的觀點:
“與原著相比,電影儘可能地呈現了角色的豐富性,女主角與兩個男孩之間的感情推進恰到好處,與12區的指導老師之間的戲份處理也十分準確,影片中真正的飢餓遊戲是從後半段開始的,但前一個小時的故事鋪陳也張力十足,顯現出導演方南對電影的絕對自信。”
《每日電訊》強調了本片受衆的年齡跨度:
“導演對原著改編得很成功,你無法將視線從劉茜茜身上移開,無論你年齡多大,都會喜歡這部電影。”
《舊金山紀事》則單獨讚美了劉茜茜的表演:
“電影充滿了想像力,所有的情節都能牽動觀衆的心,女主角的表演顯現了她早就已經顯露出的非凡天賦。”
《紐約時報》總結:
“導演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展示得淋漓盡致,這是一部令人震驚的,抒情的,瘋狂的,大膽的作品!”
午夜場過後的白天,《飢餓遊戲》擴展到了4137家電影院。
4000多家影院的規模已經絲毫不弱於主流大公司的《變形金剛》、《黑暗騎士》、《哈利波特7》等電影。
電影院的數量級,也創造了方南執導的電影在北美的最大發行規模紀錄。
優秀的口碑,大規模的排片,15號白天,北美觀衆潮水般的涌進電影院。
她們在《飢餓遊戲》、《諸神之怒》、《異星戰場》、《超級戰艦》等多部電影中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
“嘿嘿嘿,大家快看我在幹嘛,自從我媽媽生下我,我第一次和這麼多人一起看電影。”
一位白人小孩把人頭攢動的放映廳發上推特後引起了熱議。
“我這裡也是,電影院好擁擠好熱鬧啊....”
“在美利堅第一次遇到電影院被擠爆....”
“看《飢餓遊戲》在北美已經是個全民事件了?”
堅實的口碑,激增的觀影人羣爲《飢餓遊戲》6月15號白天貢獻了4850萬美元收入。
4850萬美元的票房比《哈利波特7下集》的4747萬美元還要高。
算上午夜場1974萬美元,《飢餓遊戲》開畫首日總票房6825萬。
6825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好萊塢影史的週五單日票房收益和所有影片的單日收益排名中,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
在“非續集電影”領域,《飢餓遊戲》在兩個影史指標中均位列第一。
成功打破《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曾保持的非續集電影首日票房紀錄。
且強勢打進多個北美票房指標前幾名。
午夜場非續集電影本土票房第1名
單日本土票房第5名
午夜場本土票房第7名
週五單日非續集電影本土票房第1名
單日非續集電影本土票房第1名
pg-13級電影首映週末票房第3名
《飢餓遊戲》開畫首日席捲票房吸金6825萬美元,超越《黑暗騎士》創下的6717萬的票房成績,升至北美影史首日票房紀錄第五。
《飢餓遊戲》正常營業時段的收入4850萬美元票房攀升至影史第三,以將近100萬美元的票房優勢領先《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兩則消息一經登報,整個北美沸騰。
《飢餓遊戲》的預售很高,足有5000來萬。
很多人都認爲5000多萬的預售消耗了書迷的全部熱情和口袋裡的現金。
直到電影第一天放映結束,所有人才發現《飢餓遊戲》的票房潛力之大讓人無法揣測。
首日票房6825萬!
此時此刻。
便是《飢餓遊戲》的北美本土發行方獅門影業、傳奇影業兩家公司的總裁內心也無不升起一縷酸氣。
“恭喜你,聽說你在好萊塢成立一家電影公司,我想我們應該一直合作下去。”
獅門、傳奇影業兩家公司總裁一邊電話恭喜方南,一邊悄無聲息的尋求更多的合作。
方南沒有立即答應,大大小小几十號宣傳工作人員聚集在他的房間中笑着鬧着,不是說事的時候。
“誒誒,明天週六,大家一起猜猜明天后天的票房吧?”
《飢餓遊戲》中的男一號喬什大聲鼓譟道。
他至今不清楚爲什麼自己能演上方南的電影,但不管怎麼樣,他要火爆北美了,內心的激動難以自持。
“跌幅不會超過50%,我猜4000萬。”
“3500萬!”
“5000萬!”
方南沒有參與衆人的叫囂,將施南生喊進會議室聊下面的宣傳工作。
與此同時。
華納兄弟影業總裁辦公室,凱文與大衛相對而坐卻久久無言。
好一會,他沙啞着嗓子開口了:“大衛,和我聊聊方南,他是什麼樣的人,爲什麼會一直成功?首日6800萬票房,華納影業很久沒有製作過這麼大賣的電影了。”
“不清楚,總之我從認識他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成功,外面認爲方在電影方面取的成就堪稱東方的詹姆斯卡梅隆。”
“財富方面的成就堪稱東方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但我認爲他是詹姆斯和史蒂文的綜合體。”
“他拍電影的效率極快,彷彿腦子裡擁有所有電影畫面,且他每一部電影也都像詹姆斯那樣賺錢,從而把自己變成了史蒂文似的大富豪。”
“史蒂文加詹姆斯?非常形象,你先下班吧。”
說的好好的被驅趕離開,大衛腹誹了一句“日本佬”後又突兀笑了起來,無它,凱文因爲錯過《飢餓遊戲》被總集團狠狠diss了一波。
而他因爲在幫方南給哈維韋恩斯坦上眼藥, 以至於兩人的關係前所未有的好。
《飢餓遊戲》的成功,他喜聞樂見。
方南曾答應等他完成對哈維的一擊必殺,他就會彎道上任總裁一職。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入住的海濱別墅。
“史蒂文,睡了嗎?我們和方的合作看來要增加成本了。”
睡夢中醒來的史蒂文揉了揉眼睛:“爲什麼?《飢餓遊戲》票房很好?”
“首日6800萬!”
“這麼高?那就更要找他合作了,《侏羅紀》不容有失。”
“給他分成還是增加片酬?”
“當然是片酬。”上一刻斬釘截鐵的史蒂文想了想又躊蹴道:“即使給分成,最好也是給北美本土票房分成。”
華納、環球之外,對方南虎視眈眈大有人在。
不過《飢餓遊戲》上映期間,無人能撼動方南的地位,他此時此刻就是北美乃至全球最頂級的導演。
他執導的《飢餓遊戲》逼迫華納兄弟影業1億5千萬美元的大製作影片《衆神之怒》主動退出檔期。
他的《飢餓遊戲》只上映一天,便打破多個北美票房紀錄,引得全美熱議。
從社交媒體到現實生活無不被人津津樂道。
新的一天來臨,《飢餓遊戲》的票房走勢依舊強勁。
《飢餓遊戲》6月16號再收5500萬美元,次日週日又收4000萬加美元,將首週末票房推高至1.55億美元。
“god!這不是《飢餓遊戲》,這是《搶錢遊戲》!”
6月中旬,北美媒體瘋狂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