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候選人之戰

威廉布萊恩也算是證明了自己三次參選的實力,也算是百折不撓了。另外一個方面則是體現了民主黨陣營在世紀初的窘迫,想要贏一次真是難上加難。南北戰爭給民主黨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一直到了另外一個羅斯福,纔算是完全扭轉。

“這一次民主黨能不能擺脫南方白人政黨,就看這一次了。”回到新奧爾良,謝菲爾德好不容易把蓋爾從波多黎各拽回來,蓋爾現在沉迷於人間天堂不可自拔,簡直墮落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還美其名曰在工作,怎麼想的呢?

在新奧爾良橡樹莊園,謝菲爾德衝着來這裡的聯盟者們,分析着這一次大選的局勢,並且點名了這一次全國大選的意義,能不能扭轉內戰之後的尷尬局面,就看這一次的選舉了。

當然有不少人不以爲然,覺得做一個南方政黨不錯,謝菲爾德駁斥了這一危險的想法,冷着臉道,“洛克菲勒家族有句話,百分之九十不夠,要百分之百。你們也都是生意人,相信就算是不好意思公開贊成,心裡也是這句話的。”

“換成政黨也是一樣的,如果民主黨一直堅持迪克西人的基本盤,但是一直只能做一個在野黨,時間長了這種堅持同樣會被懷疑,這些黨派哪有心裡不想控制全國的。如果民主黨想要控制全國局面,單獨依靠迪克西人的力量不夠,他們會不會妥協?”

“會!”謝菲爾德沒有等着別人回答,站起來來回渡步道,“民主黨到時候甚至會做出比共和黨更加就大的妥協,就如同我們賺錢的時候,只要賺錢什麼都行。對於民主黨人,只要執政什麼都行,我們不會做賠錢的生意,民主黨人也不會永遠滿足於失敗者。所以我們必須要在民主黨人基本盤在南方的時候,想盡辦法讓他們入主白宮,讓他們認爲自己的選擇沒有錯,接二連三的失敗只會摧毀民主黨人的信心。這就是南方白人和民主黨的關係。”

“如同威廉所說,這一次的大選如果能夠擊敗共和黨,象徵的意義絕對超過任何一次,從內戰之後,我們還沒有這麼宣揚白人至上的理念而取得勝利。這一次要是贏了,幾乎可以講內戰的戰敗一掃而空。”麥克海爾開口幫腔道,“這對民主黨人的信心是一個巨大的提升,有這一次的勝利,他們會更加重視南方的利益,如果總是失敗做在野黨,是對我們迪克西人和民主黨人的雙重削弱。”

“就是這個意思!”對麥克海爾的理解能力,謝菲爾德進行不吝嗇的誇讚,目光掃向其他人道,“對閔主任的支持,最終會變成好處反饋到我們身上。反過來認爲在南方關起門來,對討厭的楊基人當做看不見,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民主黨在被這麼吊錘下去,遲早會從一個保守的白人政黨,變成各種同性戀、少數族裔、白癡的大本營,變成那樣要是能勝選,只會從秀下限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相反這一次的大選民主黨要是勝利了,未來的合衆國說不定會進入另外一條路,比的是誰更加保守,誰更加排外,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理念,會一個比一個封閉。

這樣好不好謝菲爾德不知道,可百年後的民主黨人,那都是什麼奇形怪狀的東西?既然現在通過正常的辦法贏不了,就只能這麼辦。

回到新奧爾良之後,謝菲爾德就已經開始爲這一次的大選開始預熱,同時思考着什麼時候動用3K黨這一張牌,民主黨內的黨內初選應該是用不到,應該用在對陣共和黨的時間當中,當然還有最最重要的,打電話爲民主黨募集競選資金。

最讓奴隸主驚喜的是菸草大王詹姆斯杜克,也在爲民主黨募集競選資金。這個傢伙終於想起來自己是迪克西人了?不過也沒準是因爲他的菸草帝國,被羅斯福拆了想要報復一個共和黨,但看在對方這麼上道的份上。

謝菲爾德決定了,如果對方還是如同歷史一樣,只有一個女性後代的話,就讓自己的兒子娶對方的女兒,詹姆斯杜克一定會同意的,不同意也沒關係,只要落入謝菲爾德的視線當中,就算是躲在白宮不也一樣得手了?

新奧爾良這邊還沒有準備完成,阿爾頓帕克爾已經在紐約首先發難,指出威廉布萊恩的失敗經驗比自己要豐富,全國大選不能總是用這種失敗者,卻指望失敗者取勝。

關於現在合衆國國內的經濟問題,阿爾頓帕克爾說了很多人想說但是不敢說的話,“是外來移民和黑人搶了我們的工作,作爲一個法官,黑人的犯罪率高到可怕的地步,不可否認移民也會對我們的經濟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移民門檻一定要提高。”

阿爾頓帕克爾對威廉布萊恩的抨擊直接被髮表在了,紐約日報和紐約時報上,他把經濟問題歸結於無處不在的移民還有黑人,認爲在經濟出現困頓的時候,應該首先保障白人的就業率,只有白人都有工作,合衆國纔會穩定,短時間內必須讓某些羣體犧牲,才能達到這樣效果。

作爲民主黨兩大候選人之一,阿爾頓帕克爾首先掀起來了論戰,並且提出了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的概念,縮寫爲WASP。用來概括合衆國發展的原動力,這個概念一經問世,立刻就引起了技驚四座的效果,引起無數媒體的轉載風潮。

對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側重點,會有選民自己對號入座,對很多人來說白人是最有吸引力的詞彙,就像是黃種人和儒家思想一樣,很多人可能不喜歡儒家思想,但至少對黃種人這個概念是不排斥的,雖說不排除某些奇形怪狀對本人的膚色也排斥,但這種人本身也沒有價值,也沒人會爭取他的選票。

阿爾頓帕克爾的言論立刻引起了衆多民主黨人的聲援,這些人都十分贊成保障主要族羣的利益,一個個開口就是老達爾文了,每個人都把適者生存運用的活靈活現。

同樣阿爾頓帕克爾的言論,也引起了不少共和黨人的批評,認爲作爲一個法官,阿爾頓帕克爾是在煽動仇恨,這和法官的身份相違背。

而在洛杉磯的威廉布萊恩,面對阿爾頓帕克爾的隔空示威,也進行了自己的迴應,認爲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穩定最爲基礎的農業,農業纔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領域,同時必須要穩住國內的經濟,還要對弱勢羣體做出最低保障的承諾,農民和弱勢羣體纔是真正需要保護的人。

民主黨的初選還沒有開始,最大的兩個候選人已經開始了隔空叫囂。對於謝菲爾德來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選舉就應該要熱鬧一點。不然沒有話題性如同死水一片,哪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流量是多麼值錢的東西?有些演藝圈的人爲了吸引流量真是什麼都做,所謂的黑紅路線就是這麼來的,只要有足夠的關注點和曝光度,才能保證不被消失。

當然阿爾頓帕克爾這邊的聲援聲音明顯要大一些,其中還包括了哈里博格特,這個合衆國國內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領頭人,被問及哪個候選人更加吸引他的時候,哈里博格特說道,“醫生、律師、法官、公務員、軍官、記者、藝術家、出版社編輯是最典型的中產階級。而這些人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的職業和收入還有生活水平都高度依賴社會穩定。中產階級的最大特點就是,他們對底層毫無憐憫之心,因爲他們距離底層生活不遠,時刻怕掉下去。這種想法好還是不好暫且不論,但是根據我的調查,這些距離底層不遠的中產階級,最相信社會達爾文的思想。”

“哈里博格特倒不是完全的不學無術啊!”謝菲爾德聽到這些話心裡還是有些吃驚的,當初他只不過是想要統一一下民主黨陣營的思想,真沒把這個工具人當回事,卻沒想到哈里博格特還有兩把刷子。

社會達爾文思想的造詣是不是厲害先不說,至少在心理方面算是很厲害了。

雖然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都期望社會穩定,但是也是不一樣的,上流社會至少不會懼怕社會動盪,而中產階級連社會動盪級別的混亂都承受不了。

在紐約州,阿爾頓帕克爾還在推銷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的概念,日漸增多的支持者聲音表明,這個關於國家文化內核的概念,確實非常符合合衆國的國情。

阿爾頓帕克爾也因爲首先提出來這個概念,受到了廣泛的讚譽,被認爲是一個學識深厚的法官,這麼一看,他對黑人的認識和主張,那肯定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帶着這種支持者的讚譽,阿爾頓帕克爾離開紐約,在衆多的祝福當中南下新奧爾良,正式開啓本年度的選舉之旅。

第七百一十九章 流血的海岸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有罪推斷第七十七章 巧取豪奪第三百七十六章 英才雲集第七百五十章 主力待遇第四十九章 德國人更討厭第二百二十三章 華人的定位問題第五百零六章 壟斷資本家的友誼第六百八十三章 採購飛艇第二百一十七章 繁榮的菲律賓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隻幽靈第四百七十五章 試試休克療法?第三十八章 化工強國第七百二十九章 體檢報告第七百零四章 波斯灣的威脅第五百六十二章 爲了和平和秩序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衛華爾街第七百零三章 麥加聖地守護者第四百五十七章 民間沒錢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互相下套第七百二十一章 第二次大海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下金庫第一百二十三章 救火隊員第四百九十九章 蔓延全國第九章 我胡漢三第六百零五章 氦氣技術轉讓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千萬的合同第三百四十六章 接受國會質詢第五十一章 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九十四章 摩根進軍鋼鐵第五百五十七章 單純的奴隸主第四百三十三章 保護傘公司第六百五十六章 和平主義者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德魯梅隆第六百五十五章 遷徙令第三十三章 軟飯硬吃第三百三十一章 和總統對抗第六百六十七章 神棍只有一個第二百七十一章 政治佈局第九十八章 差一個摩根第四百九十四章 候選人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摩根的客人第四百章 換殼創新第六百八十六章 意大利參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兼併永不止步第五百零五章 公報私仇的開始第六百五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百一十六章 阿曼不再安全第二百八十一章 付出和收穫第五百二十三章 先聲奪人的杜邦第五百三十四章 給杜邦估個價第四百五十三章 最強托拉斯的挑戰第一百八十章 無堅不摧的聯盟第四百七十三章 都是聯邦政府的錯第五百九十一章 總統是個好人第二百七十章 美利堅軟飯王第五百五十三章 有效率的入侵第三百零八章 不安的趨勢第二百九十五章 起跑線和終點線第七十二章 烏合之衆第八十一章 懟天懟地德意志第一百七十四章 選戰正酣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個假新聞第四百三十一章 喪事喜辦第六百四十七章 和菸草大王聯姻第六百五十九章 經營領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而食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戰暗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潛艇是個好東西第七十五章 愛國生意第二百三十九章 柯達公司第四百三十八章 新州建立提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警告意大利第九十二章 平權先鋒威廉第四百三十六章 銀行業現狀第五百零七章 德國儲備糧決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石油王國的夢第五百六十章 墨西哥民主鬥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陸軍馬鹿第三百四十四章 滅頂之災第七百零二章 兩棲登陸戰第四百零七章 耍流氓的聯邦第二百零三章 製糖托拉斯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多黎各第四百一十四章 航母試航第六百五十九章 經營領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世博會開幕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一筆債務違約第四百零九章 司法部送溫暖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易斯安納法案第五百零二章 新的總統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火的黃金時代第六百零九章 見證人羅斯福第二百一十五章 菲律賓民主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聽着像是威脅第一百零六章 謀劃西部第四百八十六章 爲德國做點什麼第二百七十八章 莊嚴的訴訟
第七百一十九章 流血的海岸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有罪推斷第七十七章 巧取豪奪第三百七十六章 英才雲集第七百五十章 主力待遇第四十九章 德國人更討厭第二百二十三章 華人的定位問題第五百零六章 壟斷資本家的友誼第六百八十三章 採購飛艇第二百一十七章 繁榮的菲律賓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隻幽靈第四百七十五章 試試休克療法?第三十八章 化工強國第七百二十九章 體檢報告第七百零四章 波斯灣的威脅第五百六十二章 爲了和平和秩序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衛華爾街第七百零三章 麥加聖地守護者第四百五十七章 民間沒錢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互相下套第七百二十一章 第二次大海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下金庫第一百二十三章 救火隊員第四百九十九章 蔓延全國第九章 我胡漢三第六百零五章 氦氣技術轉讓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千萬的合同第三百四十六章 接受國會質詢第五十一章 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九十四章 摩根進軍鋼鐵第五百五十七章 單純的奴隸主第四百三十三章 保護傘公司第六百五十六章 和平主義者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德魯梅隆第六百五十五章 遷徙令第三十三章 軟飯硬吃第三百三十一章 和總統對抗第六百六十七章 神棍只有一個第二百七十一章 政治佈局第九十八章 差一個摩根第四百九十四章 候選人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摩根的客人第四百章 換殼創新第六百八十六章 意大利參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兼併永不止步第五百零五章 公報私仇的開始第六百五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百一十六章 阿曼不再安全第二百八十一章 付出和收穫第五百二十三章 先聲奪人的杜邦第五百三十四章 給杜邦估個價第四百五十三章 最強托拉斯的挑戰第一百八十章 無堅不摧的聯盟第四百七十三章 都是聯邦政府的錯第五百九十一章 總統是個好人第二百七十章 美利堅軟飯王第五百五十三章 有效率的入侵第三百零八章 不安的趨勢第二百九十五章 起跑線和終點線第七十二章 烏合之衆第八十一章 懟天懟地德意志第一百七十四章 選戰正酣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個假新聞第四百三十一章 喪事喜辦第六百四十七章 和菸草大王聯姻第六百五十九章 經營領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而食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戰暗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潛艇是個好東西第七十五章 愛國生意第二百三十九章 柯達公司第四百三十八章 新州建立提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警告意大利第九十二章 平權先鋒威廉第四百三十六章 銀行業現狀第五百零七章 德國儲備糧決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石油王國的夢第五百六十章 墨西哥民主鬥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陸軍馬鹿第三百四十四章 滅頂之災第七百零二章 兩棲登陸戰第四百零七章 耍流氓的聯邦第二百零三章 製糖托拉斯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多黎各第四百一十四章 航母試航第六百五十九章 經營領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世博會開幕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一筆債務違約第四百零九章 司法部送溫暖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易斯安納法案第五百零二章 新的總統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火的黃金時代第六百零九章 見證人羅斯福第二百一十五章 菲律賓民主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聽着像是威脅第一百零六章 謀劃西部第四百八十六章 爲德國做點什麼第二百七十八章 莊嚴的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