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報捷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六,大明京畿紫禁城太極殿,崇禎正和大殿上召開早朝。

今天的早朝主要議題是如何對四川境內和河南、湖北等地的流寇加大打擊力度的問題,早朝一開始身爲當朝首輔的楊嗣昌就旗幟鮮明的提出要加派兵力,不但要給四川的洪承疇加派兵力還要分別給河南的孫傳庭和湖北的盧象升也加派兵力,爭取在今年將四川、湖北、河南、陝西等流竄在中原腹地的流寇剿滅乾淨,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但楊嗣昌這個計劃一提出來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第一個質疑他的人就是身爲次輔的周廷儒,而反對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楊首輔,您說要加派兵力剿匪,這個想法自然是好的,可銀子從哪來?加派的士卒從哪來?”周廷儒淡淡的說道:“如今朝廷雖然比起前些年好了些,但銀子並沒有多到可以讓我們肆意揮霍的地步,各處災情連連告急,朝廷救濟這些災民尚且力不從心,何來的兵力和銀餉加派兵力?難不成您又想讓皇上開內帑不成!”

一聽到周廷儒的話原本坐在龍椅上饒有興致看着兩位內閣大佬都嘴皮子的崇禎臉色立刻微微一變,眼神也變得不善起來。過慣了苦日子的小朱同志好不容易纔靠着便宜女婿攢了點銀子,現在要是有人想要打這筆銀子的主意他是絕對不答應的。

楊嗣昌彷彿沒有聽出周廷儒話語裡譏諷的語氣似地輕笑道:“周大人言重了,本官怎會讓皇上開內帑呢,朝廷沒有銀子可有人有啊,只要他答應了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嗯……”

現在即便是最遲鈍的人也明白楊嗣昌的意思啊了。周廷儒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譏笑道:“楊大人打的真是好主意啊,您說的是嶽侯爺吧?只是此事也要人家嶽侯爺願意才行,畢竟沒有誰的銀子是大風颳來的。”

楊嗣昌一捋鬍鬚笑了笑:“事在人爲嘛……只要是爲了大明,我想嶽侯爺會理解的。”

楊嗣昌的話一出口不少人都在暗暗吐槽,這個老傢伙還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換了你試試看。只是雖然心裡嘀咕着,但現在楊嗣昌口口聲聲要說爲了大明,衆人也不好說什麼。

只是楊嗣昌不說崇禎卻不能不說話,畢竟岳陽不僅是他的臣子還是他的便宜女婿,這麼往死裡的用人家他也不忍心,他這才說了句公道話:“此事不可操之過急。畢竟如今忠勇侯正在關外和韃子血戰,戰況如何我等還不知曉,是以朕以爲還得另想法子爲好。說到這裡朕就不明白了,忠勇侯此番出兵關外收復遼東也不過帶了十萬兵馬,如今洪承疇手中也有五萬大軍。卻連區區張獻忠也不能平定,朕不知道該說他無能還是流寇太過厲害,不知楊卿何以教朕。”

要說崇禎今天估計也是心情不怎麼好,這番話一說出來便是讓楊嗣昌感到老臉一陣火辣辣的。要知道楊嗣昌身爲內閣首輔,更是身兼兵部尚書之職,這天下的兵馬調動剿匪自然也歸他管,原來還能說由於關外的清軍和遼餉拖了後退,使得大明沒有辦法把所有經歷都投入到關內的剿匪大業上來。可如今岳陽已經替他們把這個問題都解決了,可這麼久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些流寇依舊活蹦亂跳,你不能指揮大軍剿滅這些流寇也就算了。現在還想讓岳陽出糧、出錢又出兵的替你剿匪,這得有多厚的臉皮才能說出這話來啊。

看到楊嗣昌臉色一陣青一陣紅的變換個不停,一旁的周廷儒卻是暗暗高興。要知道周廷儒可不是一般人,原來他可是做過內廷首輔的,雖然後來被趕下臺了,但這貨可是無時無刻不在想着重新起復。現在看到楊嗣昌被崇禎擠兌心裡實在是說不出得開心。大明的文官們要說到起安邦治國不一定精通,但說起陰人挖坑那一個個全都是專家級別的。聽到這裡他毫不猶豫添了把火,不鹹不淡的說道:“楊首輔可別忘了。如今嶽侯爺尚在關外和建奴血戰,咱們朝廷沒有支援一兵一卒也就算了,卻還算計着他的身家,這也太不厚道了吧?”

周廷儒這話已經不是打臉,而是幾乎在指着他的鼻子罵他陷害忠良了。

果不其然,聽到這裡崇禎也皺着眉頭一字一句的說道:“楊愛卿,你身爲朝廷首輔,難道除了向忠勇侯打秋風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大殿內一片寂靜,堂堂一個當朝皇帝竟然當場說出打秋風這個詞彙可是很少見的,這個詞可以說是皇帝調侃,但也可以說是皇帝在隱晦的表示了他的不滿。

楊嗣昌心裡暗暗叫苦,其實但凡有其他的辦法他也不會提出剛纔的建議來。現在誰都知道如今的岳陽不但是當朝第一名將,而且還是皇帝的女婿,現在正是聖眷正濃的時候,打人家的小報告其實是最愚蠢的事,但他不打不行啊。眼看着關外就要給岳陽給平了,屆時岳陽的聲望將會達到無人可比的高度。這些日子已經有傳言說皇上要把岳陽調回京城賜給他一個大學士的名頭,然後要把他調如內閣了,用屁股也知道要是讓岳陽入了內閣哪還有自己的位子嗎?是以楊嗣昌思量再三,這才決定開始分化岳陽手中的力量,可現在纔剛開始說呢就有這麼多人跳出來反對,這日子還怎麼過啊。

楊嗣昌的遭遇大殿中的大臣們看得很清楚,要不說羣衆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進入今年以來崇禎對楊嗣昌的態度就不怎麼好。楊嗣昌的死黨戶部尚書程國祥、禮部尚書江逢元先後被崇禎找了個由頭給拿下了,取而代之的是李待問和林欲楫,朝中早有傳言楊嗣昌這個首輔的位子坐不穩了,現在看來還真是無風不起浪啊。

正在楊嗣昌絞盡腦汁的想要爲自己辯解的時候。大殿外飛快的跑來了一個人影,這個人跑得很快,在跑到臺階上的時候腳尖被臺階給辦了一下噗通一聲摔到在了地上發出了一聲悶響,來人趴在地上誒喲喲的喊了起來。

衆臣不禁大驚,紛紛低頭望去。到底是誰這麼大膽。竟敢在莊嚴肅穆的太極殿上如此放肆,在看到這個人之後衆臣的臉色也變得很是精彩,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掌管着司禮監同時也兼任東廠都督的大太監曹化淳。

曹化淳的樣子崇禎自然也看到了,當時臉色就變黑起來,怒聲道:“你這個老殺才。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竟敢在大殿上狂奔還懂不懂規矩守不守禮法了,來人啊……把這個老沙才……”

“誒誒……皇上息怒,榮奴婢說完話您在處置奴婢也不遲啊!”被摔得咬牙呲嘴的曹化淳顧不上身上的疼痛趕緊擺手道:“皇上,奴婢是真的有大事有稟報給您啊!”

看着趴在地上使勁想要站起來卻有些吃力的曹化淳。崇禎這才心中一軟叱喝道:“說……你要是說不出個子醜演卯來看朕怎麼收拾你!”

“是!”曹化淳掙扎着站了起來對着崇禎做了一個揖這才面色一喜道:“皇上大喜……皇上大喜……關外傳來消息,忠勇侯終於收復了盛京了!”

“什麼……”

曹化淳的話音剛落,崇禎立刻騰的站了身子一陣亂顫:“你說的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啊皇上!”曹化淳也是一臉的激動,“這是忠勇侯剛派人送到的戰報,上面說得清清楚楚。忠勇侯率領大軍攻入盛京,賊酋多爾袞在盛京皇宮內自焚而亡,其餘韃子王公大臣大部戰死,目前忠勇侯正率部清除建奴殘部。”

“轟……”

曹化淳還沒說完。大殿上便轟動起來,這個消息實在是太讓人震驚了。

崇禎的臉色一瞬間便漲得猶如豬肝般變成了紅紫色,幾乎是不可置信的指着曹化淳喝問道:“你……你說的是真的嗎?要知道你若敢說謊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奴婢就是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欺君啊!奴婢接到關外的八百里加急戰報後就連忙趕來了。可沒有半分停留!”曹化淳趕緊叫了起來,小跑着上前兩步從袖子裡掏出了一份戰報雙手高高舉過頭頂。

一旁的王承恩見狀走下臺階從他手中接過戰報轉交了崇禎,崇禎一把搶過戰報一目十行的看完,這才仰天大笑起來,崇禎笑得是那麼的暢快,一直笑到眼淚都出來還不自知。

看着崇禎狀若癲狂的模樣。重臣們出奇的沒有人吭聲,就連最喜歡挑毛病的言官也沒人指責皇帝的失態。因爲他們都明白這些年崇禎被關外的那個人數不過百萬的遊牧民族壓得有多苦。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在這數十年間大明死在滿清刀下的冤魂不計其數。原本有五百多萬漢人的遼東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父子的血腥屠戮下如今只剩下了不足百萬,這還不算清兵歷次入關所造成的殺孽,說大明跟滿清是仇深似海不共戴天那是絲毫也不爲過。現在滿清終於被滅了,盛京……也就是瀋陽也終於回到了大明的手中,這可是足以在大明史書中留下重重一筆的大事啊。

大殿上呆滯了好一會,不多時不知是誰高呼了一聲:“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咱們大明終於滅了僞清,此乃大明之福皇上之福啊!”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大殿上的衆臣們猛一聽到這話後也紛紛回過神來,齊齊朝着崇禎拜了下去。

看着在地上跪倒一地的衆臣,崇禎歡喜得說話的聲音都開始顫抖起來:“朕……朕要馬上到太廟向列祖列宗告捷,朕要昭告天下……朕要大赦天下!”

看着已經變得有些語無倫次的崇禎,衆人都顯得很理解,畢竟那是滅了一國的大事,說起來確實是要到太廟向祖宗禱告的。

就這樣,崇禎領着一幫子文武大臣到了太廟開始上香向列祖列宗報告了這個喜訊,並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儘快滅了大明境內的流寇,好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這場狂歡的盛宴一直持續了三天,直到三天之後崇禎才從驚喜中慢慢平復下來。而這時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被衆臣提上議程,那就是瀋陽是收復了,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首先就是瀋陽要不要駐軍要派誰駐軍,還有遼東經過數十年的戰亂人丁稀少,想要回復起來絕非一日之功至少要從關內大量的移民過去,可你要移民總得給百姓先期的種子、農具和生活物資吧,而一切的一切說白都需要銀子,從哪弄呢?爲了這個問題朝中又掀起了一場爭論的高潮……

朝中的爭論岳陽並不在乎,因爲不管怎麼爭論朝中也沒法撇開他單幹,畢竟目前來說大明還離不開他,確切的說是離不開他的軍隊和他的銀子。

有時候岳陽也在想,自己這樣做真的好嗎?畢竟現在自己還在,自己手中也握着強大的實力,要是哪天崇禎不在了,他的後代或是下一任皇帝會容許自己這樣的人和勢力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絕不會,沒有任何一名皇帝會容忍這樣的勢力存在,只要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毫不猶豫的消滅自己,這是毫無疑問的。

“看來是時候考慮一下後路的問題了。”此時的岳陽正站在滿是廢墟廢墟的城牆上喃喃的自語着。

“侯爺……科爾沁部落來人了,來的是寨桑首領和他的兒子吳克善以及原皇太極的兩位福晉。”

“嗯!”岳陽的神情頓時一肅,卻是啞然道:“他們的動作倒是挺快的,看來一定更是那個大玉兒的主意吧。好了……把他們接到我的府裡來,我在那裡接見他們。”

…………

半個時辰後,一列車隊慢慢的駛進了瀋陽城。雖然早就料到瀋陽被明軍佔領後會有所變化,但當親眼看到這一幕後騎在馬上的寨桑、吳克善、大玉兒等一行人依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313章 談妥了第94章 做好事不留名第465章 山地部隊第62章 大賽開始第432章 跳幫戰第19章 說服老太太第443章 寨桑來訪第261章 盧象升的驚歎第496章 獻策第41章 震驚山西第159章 嶽託的威脅第180章 方久銘的陰謀第134章 黑夜裡的陰謀第408章 探班第89章 各懷心思第501章 處罰第356章 大采購(一)第404章 震動第225章 明軍的弱點第188章 龐大的流民潮第399章 苦果第22章 還是很窮第323章 打仗不是比嗓門第137章 爛攤子第346章 先下手爲強第225章 明軍的弱點第88章 身上很冷第85章 兇悍的女真人第288章 勢成第235章 激烈的爭論第3章 清晨的敲門聲第451章 暴風雨第38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445章 楊嗣昌離京第106章 辦廠(上)第175章 到來第465章 山地部隊第172章 調動問題第123 失竊第27章 勢如破竹第83章 多鐸來襲第480章 求援第469章 得知消息第477章 殲滅第182章 平亂第402章 領饃饃第286章 左右爲難第30章 抵達應州第234章 女強人娜木鐘第60章 被嚇懵了第444章 歸順的問題第280章 殺人啦第408章 探班第512章 辦砸了的郊勞第298章 差別第468章 被擊中的桅杆第453章 有難了第135章 惹上了麻煩第330章 暗流涌動第66章 開明的老太太第158章 韃子撤兵第139章 出兵與否第254章 進北京城第446章 聯袂求見第50章 代善來了第3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83章 平定叛亂第184章 全部處決第290章 爭執第201章 都爛了第306章 相談甚歡第322章 準備出兵第500章 黑鍋俠第95章 不同意見第266章 恩格圖也有小脾氣第14章 脣槍舌劍第497章 整頓京營(上)第307章 產生歧義第339章 翡翠生意第285章 他不叫岳飛第231章 娜木鐘的邀請第447章 回到威海衛第364章 救援第52章 寨桑有情第335章 雲少第439章 輪換第392章 做準備第204章 信仰的倒塌第486章 誘惑第171章 做買賣第124章 人選問題第74章 悽慘的千戶所第35章 斷人飯碗第266章 恩格圖也有小脾氣第509章 志滿意得第434章 絕戶計第404章 震動第235章 激烈的爭論第106章 辦廠(上)
第313章 談妥了第94章 做好事不留名第465章 山地部隊第62章 大賽開始第432章 跳幫戰第19章 說服老太太第443章 寨桑來訪第261章 盧象升的驚歎第496章 獻策第41章 震驚山西第159章 嶽託的威脅第180章 方久銘的陰謀第134章 黑夜裡的陰謀第408章 探班第89章 各懷心思第501章 處罰第356章 大采購(一)第404章 震動第225章 明軍的弱點第188章 龐大的流民潮第399章 苦果第22章 還是很窮第323章 打仗不是比嗓門第137章 爛攤子第346章 先下手爲強第225章 明軍的弱點第88章 身上很冷第85章 兇悍的女真人第288章 勢成第235章 激烈的爭論第3章 清晨的敲門聲第451章 暴風雨第38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445章 楊嗣昌離京第106章 辦廠(上)第175章 到來第465章 山地部隊第172章 調動問題第123 失竊第27章 勢如破竹第83章 多鐸來襲第480章 求援第469章 得知消息第477章 殲滅第182章 平亂第402章 領饃饃第286章 左右爲難第30章 抵達應州第234章 女強人娜木鐘第60章 被嚇懵了第444章 歸順的問題第280章 殺人啦第408章 探班第512章 辦砸了的郊勞第298章 差別第468章 被擊中的桅杆第453章 有難了第135章 惹上了麻煩第330章 暗流涌動第66章 開明的老太太第158章 韃子撤兵第139章 出兵與否第254章 進北京城第446章 聯袂求見第50章 代善來了第3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83章 平定叛亂第184章 全部處決第290章 爭執第201章 都爛了第306章 相談甚歡第322章 準備出兵第500章 黑鍋俠第95章 不同意見第266章 恩格圖也有小脾氣第14章 脣槍舌劍第497章 整頓京營(上)第307章 產生歧義第339章 翡翠生意第285章 他不叫岳飛第231章 娜木鐘的邀請第447章 回到威海衛第364章 救援第52章 寨桑有情第335章 雲少第439章 輪換第392章 做準備第204章 信仰的倒塌第486章 誘惑第171章 做買賣第124章 人選問題第74章 悽慘的千戶所第35章 斷人飯碗第266章 恩格圖也有小脾氣第509章 志滿意得第434章 絕戶計第404章 震動第235章 激烈的爭論第106章 辦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