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產生歧義

岳陽還來不及阻止,就看到李香君已經一口喝乾了那杯酒。岳陽無奈之下搖了搖頭,順手提起酒壺給李香君的酒杯斟滿了酒,只是這番情形不僅讓李香君羞紅了臉,也讓一旁的董小宛、方以智和冒襄的眼裡冒出了一番異色,一時間房內的氣氛頓時有些安靜得詭異。

爲了緩解這種尷尬,董小宛出言打破了沉寂,她好奇的看着岳陽問道:“嶽公子,這些日子以來金陵城裡關於你的傳聞可是很多呢,有人說你身高一丈大大無窮,手持一把八百斤的青龍偃月刀,率先衝進韃子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殺得韃子人頭滾滾,最後斬獲首級無數,皇上有感於你的勇武,這才決定打破國朝百年不封爵的慣例,封了你忠勇侯,是這樣嗎?”

“哦,還有這樣的說法?”岳陽先是一愣,隨即便大笑起來,一旁的冒襄和方以智聽後也不禁莞爾,他們跟着岳陽也有段日子了,雖然沒有親自上陣,但跟在岳陽身邊,接觸過的人裡頭多是跟着岳陽打過仗的,自然知道戰場是怎麼回事,如今聽到這麼誇張的傳言自然感到好笑。

“世人最喜愛以訛傳訛,你們連這個也信?”岳陽是笑着搖了搖頭,“虧你們還是讀過書的人,你們難道不知道兩軍交戰最重要的就是陣勢嗎?在千軍萬馬的大戰中,個人勇武所能發揮的作用是極其渺小的。那種一個人變成衝進敵方陣營裡殺得地方落花流水這種事你聽聽也就算了,可千萬別當真,否則會鬧笑話的!”

“公子。你給我們講講嘛,讓我們也開開眼界唄!”一旁的董小宛來了興致,不知不覺的將凳子往岳陽旁邊拖了過去,坐在了他身邊眼巴巴的看着他,彷彿象一直等着主人講故事的小貓咪,而另一旁的李香君也坐了過來,每目緊盯着他。流露出渴望的神色。這兩個女子在秦淮河上接觸的都是些名人士子,平日裡聽的都是那些士子們談論詩詞歌賦和朝廷腐敗。以及對朝廷政策的失誤,現在真的有一名究竟戰陣的將軍來到了她們面前,自然想聽聽這位長期身處一線的將軍講講真實的戰場故事了。

“好吧,那我就跟你們說說五年前。我奉命解救應州府之圍時發生的事吧!”岳陽輕嘆了一聲,開始將事情娓娓道來。

“那時在下還只是應州府的一個小小團練總兵,崇禎五年九月初八,本侯突然接到應州府知府鄭發奎發來的信函。那時,闖王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等賊寇聚衆十多萬,從陝西進入山西地界,先是出其不意的攻下了大寧城,隨後又攻陷隰州、澤州等地,就在此時。賊酋高迎祥派張獻忠將應州府給圍了起來,應州危急!”

岳陽一邊想一邊慢慢說道:“當時我手裡只有一支五百名新練不足三個月的團練新兵,衆人皆言不可救援應州。否則便是取死之道。但陽以爲,若不救應州府,待應州城被攻破後在五里寨也同樣不保。是以在下力排衆議,率領五百團練從五里寨直奔三十里外的應州城,此時一萬餘賊寇已將應州城團團圍住,賊酋張獻忠率領大軍正日夜攻城。城內守軍士氣低落,眼看城池不保。陽率領五百團練朝賊寇發起攻擊,先是用強弩齊射,賊寇四散奔逃……”

從小在秦淮河上長大的兩名女子哪裡聽說過真實戰場上的廝殺是怎麼樣的,當她們聽到那些被驅趕裹挾的衣衫襤褸的流寇其實在前幾日只是一名名老實巴交的種地農民,只是爲了一口吃的便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險拿着木棍鋤頭朝團練發起攻擊,二女不由得悲從中來,而聽到那些流寇的頭目爲了壯大自己的實力,每到一處便燒盡百姓的房子,搶光他們的糧食,逼得他們不得不加入流寇的隊伍時,二女又氣憤得破口大罵,但同時兩雙美目又瞪得老大,直盯盯的看着岳陽一刻也捨不得眨眼。

這場五百團練大破上萬流寇解了應州府之圍的故事岳陽一直講到了太陽開始落下,最後纔在岳陽的低沉話語中緩緩結束。

臨了,董小宛流淚道:“往日裡聽那些書生們談起國內的流寇時,一些人說這些流寇也是大明百姓應該好生安撫,而另一些人則說這些流寇霍亂大明應該斬立決,小婉也不知道誰說得有道理,如今聽了嶽公子的話,小婉覺得更加迷糊了。小婉請教公子,這些流寇到底要如何對待?”

岳陽長嘆道:“流寇也是我大明百姓,關於流寇是剿是撫的爭論在我大明朝堂上早有爭端。但在下以爲,但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般的流寇自然是可憐的百姓,但那些賊首卻是禽獸不如,他們爲了一己私慾,將原本老實巴交的百姓逼得沒了活路,爲了一口吃的不得不跟着他們一起造反,而他們在攻下城池後卻放縱得如同最兇殘的野獸,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像這種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振國法,是以餘以爲流寇者首惡必誅,從者可視其惡性,或是發放田地令其重新耕種,或是關押令其勞動改造或是斬首,林林種種不一而足,這也是一個長期而艱辛之事,也非一時半會所能做完。”

李香君也悲嘆道:“公子,香君一直不明白的是,爲何我朝十數年來一直在剿滅流寇,爲何流寇卻越剿越多,而朝廷耗費了如此之多的糧餉難道都是做無用功?還是象那些士子所說的此皆爲朝廷選人不當之故?”

“呵呵呵……”岳陽不禁被氣樂了,面露嘲諷之色的問李香君道:“朝廷選人不當?虧那些書呆子說的出來!既然他們都說此皆爲朝廷選任不當之故。那他們可曾提出什麼好的人選或是提出好的剿匪良策來嗎?”

看到李香君和董小宛齊齊搖頭,岳陽嘲笑道:“可笑那些書生自以爲念了幾年書便以爲天下大事盡在手中,只要揮一揮手中的摺扇便可如同諸葛武侯般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們也將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說到這裡時,岳陽這才驚覺到身旁還有兩名讀書人,不由的轉過頭來抱歉的對冒襄和方以智說道:“密之、闢疆,我可不是說你們,可別放在心上!”

冒襄搖搖頭苦笑道:“公子嚴重了,其實公子說得沒錯,學生和密之兄在追隨公子之前也自以爲念了兩年書便認爲天下之大盡可去得。直到遇見了公子才知道何爲農業爲民之本,爲何我大明會有如此之多的流民。以前學生等人都是那隻坐在井底的蛤蟆,看到的只有那井口處一輪小小的天啊!”

冒襄剛說完,董小宛便追問道:“哦,嶽公子以爲如今我大明之患在何處?爲何天下會盜賊四起內憂外患呢?”

岳陽微微一笑。正色道:“在下以爲,如今我大明之所以會落入如今這部田地,全皆因那些整日裡自詡爲正人君子憂國憂民的東林黨、士紳、地主、商賈所造成,這些人也是我大明如今爲何如此糜爛的根本原因。”

“這……這怎麼可能?”

岳陽此言一出,董小宛和李香君甚至是冒襄、方以智兩人都驚呆了,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士乃一國之根本,讀書人和那些地主階層也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沒有了這些人大明也將會不復存在。可岳陽卻說這些人就是造成如今大明局勢潰爛的根本原因,這如何不讓他們吃驚呢。

董小宛反駁道:“公子所言請恕小婉不能苟同,太祖曾曰:士子乃一國棟樑。不可失禮不可妄動。更有請朱升出山時有過“微服從連嶺出石門,親臨其室”之舉動,公子如何說天下糜爛皆因士子士紳呼?”

岳陽聽後卻笑了:“此一時彼一時也,太祖如此禮遇朱升不過是因爲彼時太祖剛剛起兵麾下無人罷了,在得了天下後太祖又是如何對待讀書人的你們難道不知道嗎?”

說到這裡,衆人都沉默了。老朱同志在晚年時別說禮待讀書人了,那簡直就是不把讀書人當人看啊。在他晚年時殺得那是人頭滾滾,更是公開宣稱:“讀書人用心歹毒,特擅譏訕,如不警覺,即受其愚弄。”

這些事情不僅是冒襄、方以智,就連董小宛和李香君也是知道的。岳陽又說道:“其實我之所以說這些,並不是因爲太祖之故,而是縱觀這些年來那些士紳文人之所作所爲已經太不配當一國之柱石,不僅不配當柱石,他們甚至還充當了我大明的掘墓人啊!”

所到這裡,岳陽不等衆人反應過來便大聲道:“別的暫且不說,爾等可知如今我朝開朝之初每年賦稅幾何?而今又是賦稅幾何?”

衆人皆搖頭,董小宛和李香君更是眨着漂亮的眼睛表示不知道,包括冒襄和方以智,如今的知識分子總是看不起充滿銅臭之氣的阿堵之物的,自然不會特意瞭解這些東西。

岳陽又問道:“爾等可知一個朝廷若想長治久安就不可或缺的是什麼嗎?”

衆人齊齊搖頭。

輕嘆了口氣,岳陽伸出了兩根指頭說道:“一個朝廷若想長治久安,需要的不是什麼聖人之言,也不是什麼微言大義,更不是什麼天下讀書人的擁護,它需要的緊緊只有兩樣東西,那就是糧食和銀子!”

在坐的衆人只覺得天雷滾滾,若非他們知道說這話的人是當朝的侯爺,以爲赫赫有名的將軍,估計連立馬翻臉的心思都有了。

看到衆人尤其是兒女臉上不以爲然的神色,岳陽笑了笑,他知道在這個年代,讀書人還是將銀子嗤之爲阿堵之物,用以表示對錢財的蔑稱,不少有潔癖的讀書人皆以談錢爲恥。是以他對跟隨他時間還只有幾個月的冒襄和方以智以及二女的神情並不感到奇怪。

岳陽笑着對衆人問道:“爾等幾人都是讀過書的。那我先問你們幾個問題。一個朝廷需要運轉、需要給官員發俸祿、每逢災年朝廷還要賑災、外地入侵需要打仗,這些都需要什麼東西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銀子和糧食。這點你們不能否認吧?”

在坐的衆人點點頭,他們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自然知道銀子的作用,只是還從來沒想得那麼遠而已。

說到這裡,岳陽端起了酒杯一飲而盡,南方地區的酒一般都不會很烈,一杯酒下肚岳陽只覺得醇厚綿遠。回味悠長。

砸吧了一下嘴巴後岳陽才說道:“洪武年間我大明有人口約莫爲四千多萬,可當時的賦稅是多少呢?”

岳陽伸出了三根指頭淡淡的說道:“我告訴你們。那時的田賦收入達到三千兩百萬石,稅銀兩千萬兩,我國朝就是憑藉着這些賦稅將蒙古人驅趕入大漠,並組建了十數萬騎兵縱橫天下。奠定了我大明煌煌雄風。可是如今呢?大明的人口已至萬萬,可賦稅卻只有可憐的四百萬兩,田賦只有不到三百萬石,這又是何原因呢,難道大明的田地都不見了嗎?”

“這……”

衆人面面相窺,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岳陽見狀冷笑了一聲道:“想來你們也看出問題來了吧,人口增加,開墾的田地比起洪武年間也應該更多了,可爲何田賦和賦稅反而更少了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大明的那些富戶士紳和當官的文人把這些田賦都隱瞞了起來,他們不向朝廷納稅了,朝廷自然就沒銀子了。你們說我分析得對嗎?”

“好像還真是這樣!”旁邊幾個人都是聰明人,岳陽這麼一說他們自然能分得出這些話的真實性。

“朝廷沒銀子,軍隊要打仗。遼東戰事、國內還要剿滅流寇都需要銀子,怎麼辦呢?那就得加稅,可那些有錢的商賈、當官的和讀書人是不需要納稅的,因此朝廷只好朝貧苦的百姓身上擠銀子。於是乎富者愈發有錢,貧者卻窮得無立錐之地。流民也越來越多,朝廷剿了十多年,流寇不但每有剿完反而越剿越多,你們說說這一切都是爲什麼呢?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朝廷?皇上?還是……那些佔據了大量田產的讀書人和商賈呢?”

說到這裡,衆人都沉默了,岳陽說得如此深入淺出,他們要是再聽不明白那也可以去跳河了。尤其是冒襄和方以智,他們跟隨岳陽這幾個月來,也算是開了不少的眼界,將山西北路和其他地方相互一比較,自然不難得出結論,岳陽的話是對的。

而李香君和董小宛也張大了小嘴,眼中一副震驚的模樣,岳陽的言論已經完全顛覆了她們原本的認知,難道平日裡那些風度翩翩公子哥和一擲千金的商賈反而是大明朝的掘墓人嗎?這個衝擊有些大了,因此衆人都沉默了起來。

良久李香君才的說道:“公子這番言論,香君還是第一次聽到,難道一直以來我們都錯了嗎?”

“你說呢?”岳陽似笑非笑的說道:“香君姑娘和小婉姑娘也說過,在秦淮河這幾年每每看到那些個讀書人高談闊論指點江山,一副豪邁氣概,讓人心向神往。可嶽某人想說的,評論一個人是否好壞,不是看他說了些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些什麼?那些整天喝酒之後罵朝廷,罵閹黨抨擊朝政的傢伙他們有做了些什麼呢?在我的家鄉有句話老話叫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說的就是這種人,他們什麼也不做,卻整天抨擊那些做事的人,這就是那些清流文人乾的事情,這就是我大明的士子們唯一會幹的事!”

聽到這裡,李香君二女已經呆住了,今天岳陽帶給她們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一時間接受不了,大腦有些當機。

正在這時,一道絢麗的閃電猶如巨大而又猙獰的銀蛇一般突然劃破了天空。緊接着,轟隆隆作響的悶雷之聲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不一會兒功夫,黃豆大的雨點狂暴的從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響。天上剛纔還是風雲密佈,轉眼之間就已經是雷電交加、狂風暴雨。

噼噼啪啪的雷電暴雨頓時將衆人從呆滯狀態中驚醒,岳陽望了望窗外不禁苦笑道:“糟了,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話公子今晚可以暫且住在這裡嘛,這畫舫這麼大,難道還容不下公子一個人嗎?”聽得正入神的董小宛眨着眼睛笑着說道。

“在這裡住下?”看着熱情董小宛,岳陽不禁好奇的問道:“難道小婉姑娘今晚也住在這裡不成?”

“啊呸!公子好生無禮,怎可說出這樣的話來!”董小宛板起了俏臉罵了起來,就連一旁的李香君也羞紅了臉。

“咳咳……那啥……實在是對不住,我也不是有意的。”岳陽也有些赧然,剛纔他的話着實是太容易讓人產生歧義了。()

第265章 勇敢的王樸第379章 回京述職第507章 一碗水要平端第353章 斷根第17章 出水第61章 寨桑的算計第91章 威逼利誘第285章 他不叫岳飛第220章 韃子要來了第119章 家裡的來信第311章 打上門來的人第279章 我要看糧倉第45章 圓吧!第301章 接風洗塵第260章 大明的天要變了第120章 差點出事的火炮第407章 求賢若渴第350章 夜幕下的陰謀第198章 一律扣下第129章 服軟的娜木鐘第438章 不甘心的吳三桂第374章 崇禎的煩惱第494章 打羣架第172章 調動問題第521章 找上門第102章 造反?第286章 左右爲難第422章 明確的態度第127章 請功第125章 吳克善第305章 金陵行第485章 緣由第147章 鐵蒺藜第299章 起名字第153章 嶽託攻營第11章 表白第333章 雷霆一擊第402章 領饃饃第303章 洪承疇的決心第183章 平定叛亂第3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249章 奎爺的絕技第461章 宣大來的援軍第477章 殲滅第488章 一級戰列艦第506章 到底怎麼了第268章 戰陣激烈第517章 過份的請求第504章 朕給你撐腰第135章 惹上了麻煩第207章 這些奸商都該殺第309章 女兒心思第319章 時報發行第200章 暗地裡的潮流第279章 首戰十三師團(五)第472章 出發第74章 悽慘的千戶所第139章 出兵與否第129章 終於定下來了第378章 你們敢動我嗎第501章 處罰第346章 先下手爲強第168章 演武場閱兵(下)第48章 武裝前進第199章 稅收問題第453章 有難了第156章 騎兵的對決(上)第278章 首戰十三師團(四)第495章 痛打言官第121章 峰迴路轉第185章 家人到來第175章 到來第142章 勇敢或是愚蠢?第456章 偵查第221章 志滿意得的豪格第301章 接風洗塵第146章 歹毒的後金弓箭手第465章 山地部隊第59章 心急的寨桑第167章 演武場閱兵(上)第162章 大帳內的爭吵第23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6章 大帳內的爭執第403章 收稅第79章 回家省親第127章 請功第47章 出關見聞第134章 黑夜裡的陰謀第141章 不安的嶽託第497章 整頓京營(上)第1章 醒來第510章 下馬威第103章 白老漢入城第515章 羣起而攻之第322章 準備出兵第194章 我的名字叫岳陽第147章 鐵蒺藜第358章 大采購(三)第279章 首戰十三師團(五)
第265章 勇敢的王樸第379章 回京述職第507章 一碗水要平端第353章 斷根第17章 出水第61章 寨桑的算計第91章 威逼利誘第285章 他不叫岳飛第220章 韃子要來了第119章 家裡的來信第311章 打上門來的人第279章 我要看糧倉第45章 圓吧!第301章 接風洗塵第260章 大明的天要變了第120章 差點出事的火炮第407章 求賢若渴第350章 夜幕下的陰謀第198章 一律扣下第129章 服軟的娜木鐘第438章 不甘心的吳三桂第374章 崇禎的煩惱第494章 打羣架第172章 調動問題第521章 找上門第102章 造反?第286章 左右爲難第422章 明確的態度第127章 請功第125章 吳克善第305章 金陵行第485章 緣由第147章 鐵蒺藜第299章 起名字第153章 嶽託攻營第11章 表白第333章 雷霆一擊第402章 領饃饃第303章 洪承疇的決心第183章 平定叛亂第3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249章 奎爺的絕技第461章 宣大來的援軍第477章 殲滅第488章 一級戰列艦第506章 到底怎麼了第268章 戰陣激烈第517章 過份的請求第504章 朕給你撐腰第135章 惹上了麻煩第207章 這些奸商都該殺第309章 女兒心思第319章 時報發行第200章 暗地裡的潮流第279章 首戰十三師團(五)第472章 出發第74章 悽慘的千戶所第139章 出兵與否第129章 終於定下來了第378章 你們敢動我嗎第501章 處罰第346章 先下手爲強第168章 演武場閱兵(下)第48章 武裝前進第199章 稅收問題第453章 有難了第156章 騎兵的對決(上)第278章 首戰十三師團(四)第495章 痛打言官第121章 峰迴路轉第185章 家人到來第175章 到來第142章 勇敢或是愚蠢?第456章 偵查第221章 志滿意得的豪格第301章 接風洗塵第146章 歹毒的後金弓箭手第465章 山地部隊第59章 心急的寨桑第167章 演武場閱兵(上)第162章 大帳內的爭吵第23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6章 大帳內的爭執第403章 收稅第79章 回家省親第127章 請功第47章 出關見聞第134章 黑夜裡的陰謀第141章 不安的嶽託第497章 整頓京營(上)第1章 醒來第510章 下馬威第103章 白老漢入城第515章 羣起而攻之第322章 準備出兵第194章 我的名字叫岳陽第147章 鐵蒺藜第358章 大采購(三)第279章 首戰十三師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