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橫渡虛界是一場遠洋航行的話,那麼真靈灌注便意味着無窮無盡的補給。
使得原本兇險至極之事,變得稀疏平常了起來。
一路無驚無險,很快,前一段山海便已經遙遙在望了。
“目前看來,前方山海尚且完好無損,三聖應當還未隕落。”
“不過卻已經能感受到那股山雨欲來的氣息,應當正在鏖鬥之中。吾等來的,正是時候。”
李凡跟道德隱匿在虛界之中,暗觀山海了一陣,彼此交流道。
此時守丘公也已經從悟道中甦醒過來。
氣息淵渟嶽峙,令人琢磨難定,恍惚間宛若見三聖。
“我先行一步,身與另外之我相合。”
“若是三聖本尊力量已經無暇顧忌彼岸璇璣,我便先將其餘諸聖鎮壓。”說罷,守丘就化作一道白線,直刺前方山海中。
李凡絲毫沒有懷疑守丘究竟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這一世守丘悟道的同時,他也心有所感。
於是只能感嘆,實力無形越強,還真所帶來的增幅、也就越大。
以守丘之能,以及無數載觀山海的積累。一朝悟道之下,已然隱隱躍升至能夠跟三聖比肩的程度了。
“若是守丘得到還真,山海早就天翻地覆了。”道德感慨道。
李凡雖略感無奈,卻也不得否認。
好在此刻三人同心同德,不分彼此。心中倒也沒有生出什麼異樣。
守丘的動作極爲迅速。
也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聲響,不過小半天時間,彼岸在悄無聲息間已然易主。
察覺到守丘傳訊的李凡、道德,這纔不急不緩的降臨山海。
璇璣環內,出現了一幕奇景。
宛若雙日同天,除了最先的那道白圈之外,竟然又出現了另外一道圓環。
這新生之環極爲強勢霸道,毫不客氣的佔據了主導位置不說,還將原本環中諸聖、全都擄到了自己麾下。
守丘已然穩坐其中核心位置,虛席以待李凡、道德二人。
“看來虛界中鏖鬥已到了關鍵時刻,三聖就連留守虛影力量都已經喚走。否則我也不會這般輕鬆。”
“我身與這段山海的自己相合之後,猝不及防之下發難。竊機諸聖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就瞬間被我制服。”
“暫時留他們一條性命,一方面以作穩固山海之用。另一方面……”
“或可借他們之力,汲取璇璣環養分。”
轉瞬間,李凡三人已經在心中完成交流。
順着守丘的話,李凡朝着場中雙環同在的奇妙景象看去。
同是璇璣環,此刻命運已經大不相同。
舊環雖依然如日中天,卻失去了入座諸聖,更爲關鍵的是、核心主宰三聖的離去,使其隱隱顯出衰敗勢頭。
而新環雖只是初現,卻有一副別樣盎然生機。
如初生牛犢,正在挑釁威脅着舊環的地位。
讓李凡感到頗爲意外的是,新舊之環居然能夠同時存在,並沒有相互排斥。
“璇璣環核心,皆是神之影。”
“無論是吾等所悟,亦或者三聖所悟,不過都是對真正神之影的拙劣模仿之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本是同源、本爲一體。自然不會出現什麼排斥。”
“相反,正好似不同時間段山海的我們相遇,便會合一一樣。新舊兩道璇璣環這般接洽之中,反倒會逐漸融合一體。”
“當然,這也是因爲舊環失去了三聖主宰,羣龍無首之故。”守丘公解釋道。
李凡眯着眼睛,也是慢慢反應了過來:“上一世我是觀摩璇璣環而悟神之影,但此世卻是反過來,通過璇璣環相合,反哺三聖對神之影的感悟。”
“無疑更加純粹、具體許多。”
守丘也提醒道:“真神之下,各有所悟。三聖所思所想,也就未必勝過吾等。只能作爲借鑑參考,還是需維持本我特色纔是。”
“守丘所言極是。”道德點頭贊同道。
三人中他雖實力最弱、閱歷最少,但能想出道德分家之術,另闢蹊徑成聖之法,道德的悟性也絕對是山海最頂尖的那一批。
如今同時得守丘漫長生平經歷以及真假大道感悟。實力也是每時每刻都在突飛猛進,甚至是三人中實力幅度增
長最多的一位。
尤其是對道德分家後互相吞噬的過程,頗有心得。此刻主導起璇璣環合併,更是遊刃有餘。
竊機諸聖注視之下,雙環逐漸合併。
代表三聖往日榮光的那道熟悉白圈,漸漸被新生之環的光影徹底壓制。
縱使諸聖依舊坐鎮璇璣還真,但他們知道,有些東西已然變了。
“除了最初入座的三主導位之外,其餘雖仍能受到【同心同德】影響,效用卻大打折扣。”
“當然,用來達成吾等計劃,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道德坐鎮山海,我跟凡道友潛入虛界之中。見機行事。”
從更古虛界傳來的陣陣令人心悸的波動,愈發頻發。
似乎六聖鏖鬥快到了關鍵時刻。
李凡他們不再耽擱,只留下兩道虛影。本尊則是一同潛入虛界,順着波動傳來的方向小心前行。
“我只有【崩山海】一擊之力,可在關鍵時刻使出。其餘恐怕要仰仗守丘你了。”李凡十分有數的說道。
同時,引動虛界中無數淤積真靈,覆蓋周遭、以作掩
飾。
淤積真靈層層環繞,將二人氣息徹底遮蔽。
悄無聲息遁走在虛界之內。
“你那一式崩山海,唯有在最關鍵時刻使出,才能發揮最大妙用。”
“且耐心等待便是。其餘時刻……”
“交給我就好。”
守丘言語中,無形透漏出一股強大的自信。
交流間,卻是已經距離六聖鏖斗的現場越來越近了。
淤積真靈,宛若被驚起浪潮,起伏不定。
虛界中似乎有龐然巨物在興風作浪,引得動盪一片。
李凡守丘愈發小心前進,視線中終於出現了三生。
準確的說,是太易,和他的虛界化身!
太易神情嚴肅,跟李凡平常所見並無不同。只是衣衫有些褶皺,似乎被逼迫的有些狼狽。
而那虛界化身……
身形、相貌、氣息,皆跟本尊無異。只是在身軀之外,好似蓋上了一層晦暗的蒙板,整個人彷彿處在陰影之中。
面容冰冷,不帶任何表情。
眼裡只有本尊太易一人,誓要將其擊殺。
太易跟其虛界化身的鬥法景象,也是頗爲玄妙。
不僅僅只是他們二人,還有兩處無邊無涯的世界,以及其內無盡生靈,都參與其中。
兩大世界相互融合,交界之處也就是最爲血腥的戰場所在。
“守丘可曾看出玄虛?”李凡問道。
“那應是……太初仙界。”守丘觀摩了一陣,忽的說道。
“太初仙界?”
“當然並不是山海曾經存在過的那個。更準確點說,是太易體內衍化、幾乎跟原本一模一樣的翻版太初仙界。以太易之力,重衍山海先天造化……”
“而這世界中所顯化生靈,應該就是曾經被太易殺死的那些。早已經消失在山海歷史長河之中,但正因爲被太易所誅,反倒能留下了一縷印記。”
李凡聞言,目光不由倏然一凝,不由想起了太易成聖寶物衆生棍。
“三聖中,果然是這一位,殺伐最重。”
李凡朝着正陷入廝殺中的太初仙界景象望去,看到了
許多泛着奇特氣息的先天生靈。基本都是大道顯化。
其中一馬當先、實力最強四者,所流露氣息赫然是“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太易聖者真面目,果然非同一般。”
真正太易聖者雖然不凡,但他的虛界化身,卻是完美復刻了他的所有一切。
顯化的太初仙界景象,跟原版一模一樣。
另外其身處無垠虛界之中,本土作戰,有着無窮力量源泉支援、不懼消耗,故而在鏖鬥中隱隱露出上風。
不過還在僵持之中,太易之敗還遠未到來。
李凡開始尋找連山跟歸海的身影。
“明明都能感受到鏖戰餘波,爲何偏偏不見他們?”李凡仔細思索了一番,有些疑惑道。
守丘則是看向不遠處,神情愈發嚴肅。
“身處山海中,自是難見山海。這兩位,已經顯露真容了。”
經由守丘指點,李凡視線中,虛界景象頓時爲之一變!
看似虛無一片的黑暗裡,竟有無數道湍急灣流涌動。
時而交織碰撞,時而涇渭分明。
表面雜亂無章,實則環繞四大核心。
正是連山、歸海,以及他們的虛界化身。
如果說太易跟化身的鬥法,是無盡混亂戰場的“動”。
那麼連山、歸海二聖,則是突出一個“靜”字。
四道身影,相互對立,各自巋然不動。
然而卻有無數暗流盤旋,化作殺機爭鋒。
太易之戰,還處在僵持時期。
而二聖處,卻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感受到了李凡心中疑惑,守丘公爲其解說起來:“二聖跟其虛界化身之爭,或可看做道統之爭。”
“何以連山、何以歸海,這是二聖之所以登峰造極的緣由。而現在,這一柄權卻被虛界化身染指。”
“涉及到了自身力量存續根基,相較於尋常鬥法,更要兇險萬分!”
“你且看那裡!”
李凡順着守丘指向看去,只見在角逐中,其中數道激流被另外的漩渦所吞噬。
只是戰場一角細微的變化,卻一變生百變、萬變,引得整處戰爭,格局大不相同。
轉瞬之間呈現了劇烈無比的無窮變化,使得目睹之下
的李凡,竟有些微微頭暈。
“每一縷的變化,或可看做山海在奔涌時光中的可能演變。”
“太易是以太初仙界爲衍道核心,連山歸海二聖,赫然是將整座山海都視爲自身道場!”守丘發出由衷感慨,同時還摻雜着莫名的激動。
“不過這仍然還是表象!”
“無盡山海之變,只是二聖力量具體的衍化。而這種種變化的起始開端……”
守丘竭盡所能,試圖從戰場中難以估量的亂流之中,找到真正核心所在。
李凡縱使難觀鬥法真面目,卻也能從併吞角逐愈發頻發的表象中,看出戰況越發激烈了。
耳畔更是偶爾傳來,山海的悲鳴之聲。
“二聖山海根基,已經開始受損。”
“就如同身披戰甲,逐漸損壞。集中精神,或能窺連山、歸海真正面目!”
守丘提醒之下,李凡心中平靜下來。
時間在這一刻仿若靜止,他的意識在眼前無數交織線條中快速掃過。
慢慢的,也不知是否李凡錯覺。
他竟隱隱覺得,眼前這些亂流線條,竟好似全都活了過來般。
每一縷線條變化,都好似山海中曾經存在過的……
文明!
山海無盡古老滄桑歲月,無數文明誕生而後毀滅。
每一次文明的出現、消失,雖看似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
卻又隱隱如同一柄柄無形之刀,在海面留下波紋、在山體刻下褶皺。
山海各自皆有其朦朧意識。
對於這些誕生於祂們體內的文明,自然能隱隱感知。
“山海無形,分而化焉。”
李凡忽的心有所悟。
“山海自分神後,演變成如今這般模樣。雖說是自身偉力造化,卻焉知沒有這些誕生文明的影響?”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每一文明所帶來的變數雖小,但無窮疊加起來,便足以對整個山海大勢,造成影響!”
“但這一切變化的源頭,又是什麼?”
李凡跟守丘公一樣,心中無端生出疑問。
在這億萬湍流線條之中,漫漫求索。
恍惚間,彷彿忘卻了自身處境。只是作爲純粹的求知者存在。
時刻被山海浩瀚蒼古氣息所浸染,李凡似乎真的回到了山海之初。
曾經所見,孫縹緲所留山海童話,字字句句也不由浮現心頭。
“山海最初,並非相融,而是相互隔絕。”
“有生靈誕生於海,心向往山,於是方有登臨之舉。”
“雖這種僭越行爲,很快被山殺死。但……”
“海中探尋之舉,絡繹不絕。”
“以致有今日之山海。”
“何以連山、何以歸海……”
李凡心中一動,似乎隱隱窺見連山、歸海兩位聖者的真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