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候:反舌無聲。百舌鳥也。
親愛的美紗女士:
昨天晚上我很意外的在手機上翻出了你的視頻,那是一段之前我找了很久都沒有辦法找到的視頻。所以我越來越有這樣一種想法,許多你曾經遇到過的事情,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出現。許多人你以爲只是有一面之緣,也許後來你會發現不止一面。在一些戲裡邊,你以爲你只是個龍套,卻發現你不只是個龍套,時間會告訴你是一個配角。生活就是如此總和,你以爲的不一樣。在你以爲它會往東的時候,它偏偏往西在,你以爲它會往南的時候他偏偏往北。雖然事情的發展常常在你的意料之外,但他永遠在情理之中。雖然你手裡拿着你人生的劇本,但你能看到的永遠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便是有一天即將走到人生的終點,一般情況下人沒有辦法判斷最後一個句號到底會畫在什麼地方?在絕大多數時候劇情都是不可控的,而人要學會的就是面對各種各樣的變故。
當有一天你能夠預估到所有的可能性,並且能夠判斷可能性在現實當中發生的概率,能夠做出相應的準備。在人生這部戲裡,你就可以化被動爲主動。你就不只是演員,還可以成爲導演和編劇。在我的眼裡,你永遠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一個人。在普通的風景只要有你存在,它就變成一幅迷人的油畫。與你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反覆的去回憶,我很珍惜跟你曾經在一起的時光,雖然它爲數不多。在我心中的分量確實非常重的,我希望我們之間的關係能夠始終維持在較高的水準。當然,如果能夠更進一步,我將感到非常的歡喜,我曾經想象自己是一個詩人,曾經想象自己是一個作家。我雖然沒有做出相應的努力,沒有相應的規劃,卻仍然異想天開想要做一個畫家。現在這些願望都像是掛在天上的星星,星星雖然閃亮,卻沒辦法照亮我的生活。雖然星星在視線範圍之內,但我無論如何都夠不到它。
記憶終究是一種虛幻的東西,而眼前所經歷的這一切,看起來也不是那麼真實。假如人生是一趟旅程,我能買到的永遠是單程票。不管我怎麼留戀過去看過的風景,都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假如人生是一趟旅程,只要出發就不可能停下。等抵達彼岸的那一天,我就會煙消雲散。自從在某縣城開始工作和生活之後,我就越來越愛上旅行。因爲我害長期待在一個地方,這裡信息閉塞,而我又不善於與人交流。天長地久,我會變得更加不善於交際。我的處境會變得更加的糟糕,昨天中午在前往單位的路上,我看到了幾個長得好看的女人。但他只是我的一種感覺,或者說是想象,因爲那個時候我沒有戴眼鏡。在小的時候,我感覺我將來有可能會戴眼鏡,因爲我覺得戴眼鏡看起來很有學問。到了如今這個年紀,果然戴上了眼鏡卻不是因爲學問,而是沒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的眼睛。
我的視力真的越來越差了,我不確定會不會繼續插下去。果真如此的話,我在未來可以擔憂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我現在擔心脫髮的問題,擔心牙齒鬆掉的問題,而且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精力不濟。過去熬夜之後很快就能夠恢復,現在不行了,即便是正常作息,仍然會感覺體力不支。有位同事告訴我,我的問題可能是因爲長期不運動所致。前幾年我對於靜非常的看重,覺得一個人能夠保持靜止的狀態是非常好的,現在我的想法變了,人不能看起來像是一灘死水。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流動的狀態,也許這就是我當初爲什麼一次又一次外出旅行的原因。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跟某人的關係在名義上非常親近,實際上在心理上卻沒辦法走進彼此。如果是各顧各的倒也無所謂,我覺得更糟糕的是對方,卻想要自己那一套影響我的生活。
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令我感到滿意的,所以當有人。指責我刻意維持現狀,拒絕改變的時候,這種說法只會讓我覺得這個人更加的噁心。按照這種說法,我好像想過什麼日子就有什麼日子一樣。他想用自己設計的那一套東西來替代我現在的生活,我從心裡是拒絕的,因爲他爲我設計的是一個天大的火坑。到目前爲止,我並不知道未來自己的日子會過成什麼樣,但我大致可以猜測,我一定會跟一個自己所厭惡的女人成親。假如有一天有了孩子,那個女人主意會非常的大,控制着孩子的一切,與此同時還抱怨我對她的支援不夠。更讓我感到不可控的事,對孩子產生影響的不只是父母,還有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甚至一些不相干的親戚都能夠影響到孩子。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我沒有按照自己的心願培養孩子的能力。
作爲一個人無疑我是非常失敗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一次又一次的邁上歧途。我知道我能走下去,一定沒辦法抵達我的目的地。但我也知道人生之路無論怎麼走都是由生到死,就好比日月交替一樣。人生的過程大致就是如此,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走向黑暗。日月不停的輪迴,人死之後沒辦法再來一次。佛陀的輪迴之說,我是不大相信的。今天有很多人相信靈魂的存在,我也願意相信他是存在的,但我覺得它不可能獨立於人的肉身。假如人的肉身已經被損壞了,各個臟器都沒辦法繼續工作,這個時候靈魂也就消失了。我們歷史上對於死後的情形說法是有些矛盾的。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人死之後清氣從口中呼出叫做魂飛,濁氣從下面排出叫做魄散。而古代的厚葬之風又說明人相信死後仍然是有知覺的,所以他們就想把生前的各種資源帶到死後的世界當中去。與此同時古代又有這樣一種說法,財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我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後到底會怎麼想,但根據一些人的經歷,年輕時候與年老之後的看法大不相同。比如唐太宗在年輕的時候對於服用仙丹這種事是非常不屑的,因爲他深知所謂仙丹之害。第一,煉丹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第二,練出來的仙丹有毒,那些所謂的仙丹,非但不能夠讓人長生不老,反而成了索命的彈藥。雖然仙丹吃死人的事情屢見不鮮,卻仍然沒有辦法阻止人們對長生不老的幻覺。吃個什麼東西就能永遠不死,這是多麼不靠譜的東西。太陽都是有壽命的,何況是人呢。也許正是因爲這個緣故,唐太宗在年老之後,實在不願意拋下這花花世界,撒手而去。於是服用了域外僧人進獻的鮮藥,果然沒過多久便離開了人世。
現在我經常說一些話,似乎看淡生死,假如我真的到了那一天。年老多病朝不保夕,那個時候我會不會特別怕死呢?成天幻想着有個什麼藥能讓我長生不老?當然這取決於我當時生活的狀態,如果我當時痛苦的要命,那我可能對死不是那麼抗拒。假如活的就像是泡在牛奶裡,就像是被絲綢包裹,我可能就捨不得死了。每天都會尋醫訪藥,想盡辦法醫治自己身上的各種毛病。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可以根據現在的處境畫出一個大概。大概就是我單身一輩子,在單位幹了一輩子。房子越來越舊,人越來越老。一開始我還能自己跑一跑醫院什麼的,後來就跑不動了,到了那個時候我只能等死。到時候有沒有人對我施以援手也不好說,即使有人施以援手,那個時候我的處境一定會非常的難堪。接受幫助的人是沒有尊嚴的,也許那個時候爲了讓自己維持最後的體面,我一定會在健康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那個時候我有極大的可能仍舊一事無成,寫成一篇東西發在一個地方,永遠沒有人看,更不要說評論和點讚了。按照某些道家學者的說法,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要是按照這個標準,這世上絕大多數庸庸碌碌的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有一點我可能跟孔夫子有點像,我知道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是不可能有一番作爲的。但我卻始終對這個時代抱有幻想,我知道我會被時代淘汰,可我卻總在潛意識裡保存着一絲不切實際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夠影響很多人,我說的這種影響是指我的各種觀點引起他們的共鳴,而不是說我的各種說法引起他們普遍的厭惡。不過我知道一切都在變化當中,到了洋歷二零三九年,我們將會迎來一個轉折點。但這個轉折不會是急轉彎兒,而是一個緩慢的大幅度的轉彎。有時候我也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我擔憂的那些問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
假如除了我每個人的生活都越來越好,每個人看到的都是希望和陽光,每個人都浸泡在快樂當中。我想過一個問題,人註定是孤獨的。只是有的人能夠意識到這種孤獨,而有的人意識不到。當有些人發現孤獨之後,他就會尋找知音。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知音的故事,這些故事真真假假說不清楚。我自己從來沒有知音,我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有沒有人懂你取決於你能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如果你讓很多人都感到興趣,於是他們開始關注你,研究你,嘗試跟你交流。很自然的,在這種情況下懂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反過來如果你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就不會有人關注你,更不會有人研究你,不會願意跟你交流。那個時候你又怎麼能指望自己免於孤獨呢?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
我的感覺是這大概是他的一種自我安慰,我曾經解釋過,所謂德是指人能夠按照道路進行自律。普天之下對道有足夠了解的人有幾個呢?聽說過到能夠根據它進行自律的人又有幾人呢?當然這話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當人們發現你是一個非常有德行的人,人們就會願意跟你打交道,甚至會關注你研究你。爲什麼會是這樣的舉一個例子,即便是這個世界上的壞人,也不願意跟壞人做朋友。或者說壞人與壞人之間也是非常講義氣的,如果對方知道,他如果跟你打交道,總有一天他會被你出賣。你又怎麼能指望人家對你掏心掏肺呢?既然不掏心掏肺又怎麼能瞭解彼此呢?只要是兩個成年人,放下彼此的防備,誠心誠意的交往是非常困難的。大家都被各種利益所驅使,儒生們塑造了一種理想的人格,叫做君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誰不被這樣的人所吸引的,誰不願意跟這樣的人做朋友呢?
只可惜這樣的人在生活當中一般是遇不到的,很多你以爲的好人都不是生活在當下,而是生活在你的回憶裡。歲月流逝,讓他的缺點在你的記憶中被淡化了,而他的那些優點卻被你主觀的放大了。假如那個人重新走入你的生活,你們之間的關係立刻就會發生變化。畢業之後歲月流逝,曾經關係很好的同學,後來都疏遠了。以前我以爲大家關係疏遠,是因爲居住的距離太遠,或者是因爲從事了不同的職業。現在我的想法有了變化,假如我們做了同樣的職業,假如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我們就能保持親密的關係嗎?答案是不可能的。正因爲大家分散,在不同地方相聚之後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善待彼此。一旦大家居住在同一個地方,各種比較也就多了,發生摩擦和衝突的概率也就大了。假如你的某位好友在畢業那一天就消失在茫茫人海當中,二十年後你們忽然在一個地方遇見了一定會感到非常的親切。
假如你們居住在同一個地方,你們很可能在二十年前就不怎麼來往了。過去我對人際關係的估計太過於理想化了,我以爲有些東西是可以克服的,現在看來這些東西是沒辦法克服的。大家都在各自的生活裡,都不願意另一個人闖入自己的生活。既然如此,彼此之間還有往來的必要嗎?但是大家又會出於禮貌非常默契的選擇彼此都把對方看作是空氣。我不太能夠接受這樣一種關係,就是平常他當你死了一樣,忽然有一天他跑來跟你借錢。借了錢未必能及時還給你,甚至有可能索性不還給你。你不能沉下臉拒絕他,但他好意思不把錢還給你。你們之間的交情就是他向你借錢的時候,你不好意思拒絕,而在你的內心深處是非常不高興的,因爲你已經想不起來你們之間還有任何情分可言。
我現在越來越有這樣一種感覺,不要對別人有過高的期待,因爲這樣不合理。不要怪罪別人沒有善待你,你應該反過來問自己有善待過別人嗎?人生就是一場交易,你不把自己的貨色交給對方,對方怎麼可能把自己寶貴的東西交給你呢?交易的原則就在於讓彼此的貨色的價值得到了最高的體現,與此同時讓交易的雙方滿足了各自的需求,頻繁的交易可以讓人變得練達,變得聰慧。交易是人與人之間非常重要的活動,如果你想通過交易獲益,你就要研究別人的需求。當有一天你能夠發現別人不曾發現的需求,而你能夠想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會讓你的人生迎來重大的轉機。我雖然能夠講述這些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很少從事交易,而我所做的交易就是給別人輸送利潤,我是一個非常純粹的消費者。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又是銷售者。這樣你對交易的整個過程都非常的熟悉,在交易當中成就你,自己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人生是一場旅行,旅途當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交易。交易越頻繁你的成就越高,假如你幾乎不怎麼與人交易,你的日子一定過得非常的平淡,甚至有一點冷清,有一點淒涼。黃老對於交易是抗拒的,在它看來,交易使人相互比較,使人有了差別心,使人與人之間發生了競爭,使人的需求以幾何倍數增長。他希望當地所產能夠滿足人所有的需求,換句話說,當地所產不能滿足的需求都被認爲是妄求,是不該有的需求。就好比我們曾經聽過的一首民歌裡邊說哪裡都不如我們山溝溝裡好。繁華的一線城市不如山溝溝裡好,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不如山溝溝裡好!每個地方的人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而這種感覺建立在人與人之間不交流的基礎上。這個設想如果變成現實,我們將生活在一個靜態的社會當中。
一個靜態的社會大概是什麼樣子呢?按照《老子》一書的描述,庶人不使用文字記事,而回歸到了結繩記事的時代,當然那些貴人還是要使用文字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意味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減到了最少,沒有相互比較,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上面的王侯沒有貪心,沒有想着去建立各種豐功偉業,沒有嫌棄自己的人生不夠完美。他們一個個安於現狀、抱殘守缺。這樣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庶人的負擔較輕,他們可以安心從事生產,把精力集中在經營生計上。生活在這種社會下的庶人,一個個飽食終日,沒有遠大的志向,一個個體格強健卻膽小如鼠。諸侯國一個比一個小,天子和諸侯的位置永遠在同一個家族當中傳遞。
在漢景帝的時代,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次著名的辯論。黃老人物指責湯武。兩個人推倒夏朝和商朝的做法是不對的,天子好比是帽子,諸侯好比是鞋子。帽子再破也要戴在頭上,鞋子再新也要穿在腳上。湯8武的做法就相當於把帽子穿在了腳上而把鞋戴在了頭上。這個時候一個儒生站了出來,說按照先生的說法漢朝的高皇帝也做錯了?這麼一來,黃老人物就感到騎虎難下,而皇帝本人也是尷尬無比。老子所設計的那個靜態社會,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變數,緊接着一個接着一個都會發生變化,最後整個社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既然天子變得越來越貪婪,他對現有的生活就開始感到不滿,於是發兵征討,要建立一番功業。得勝之後,有人獻上了美人,那些普通的器物放在每人面前就黯然失色,當器物越來越精緻,整個房屋也要重建。來自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了。天子貪婪會發生兩個作用,一個是諸侯也跟着變得貪婪,一個是諸侯對來自天子的負擔加重而感到不滿。原來從天子到庶人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現在天子和諸侯都變得貪婪,各個階層的負擔都在加重,於是大家都對現狀感到不滿了。
雖然老子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但他提出的這個設想沒辦法解決當時周王室的問題。孔子也是要建立一個貴賤有序的社會,在他的想象當中,每個人都應該安於本分。但它不是像老子那樣,要建立一個靜態的社會。一方面孔子尊重周朝的舊制,一方面有開設私學,推行有教無類的主張,很多出身的寒微的人在孔門受到了教育。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成功的通過學習,改變了貧困的處境,他們從諸侯和大夫那裡謀到了差事,過上了體面的生活。爲了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孔子也提出了一套的方案,簡單來說就是重建禮制,但是他開辦私學的做法對舊有的禮制又是一種衝擊。以前在讀《論語》的時候,我常常感到遺憾,遺憾自己晚上了三千多年,以至於我沒有機會向他請教。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