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塵自然能看出,龍椅旁邊的就是百梵國王準備給他的位置。
若是普通商人,能坐到這個位置已是莫大榮幸,但以他的身份,豈能如此?
你們沒人暴露我身份,我也懶得說那麼多,誰讓你們知道了。
百梵國王額頭冷汗直冒:“陛下自然上座。”
說着竟像個店小二似的,用自己龍袍的袖子爲李塵擦拭座位。
龍袍擦凳子,這堪稱千古奇聞。
一旁的朱燭螢忍俊不禁。
她都能看出來,這小國王本想給李塵一個驚喜,沒想到被驚嚇的反而是他自己。
剛剛百梵國王一直在說自己的財富、人脈、實力,肯定是想要秀給李塵看。
要是普通的國王,說實話真不如百梵國王那麼強。
作爲當年一個隨時都可能滅亡的小國國王,能讓國家成長到這個地步,確實有狂傲的資本。
可百梵國王選錯了裝逼對象。
李塵的各項能力都碾壓他,他在李塵面前還真不夠格。
李塵能說‘還行’‘不錯’‘可以’這三個詞語。
聽上去像是不屑一顧,但當百梵國王知道李塵是天策皇帝。
這三個詞語就是無上的嘉獎,天底下最好的詞彙。
要知道,能被李塵這麼誇的國王,真沒幾個。
誰都不知道,李塵只是隨口這麼一說,若干年後,這已經成爲百梵國王出去裝逼的資本。
我可是被天策皇帝說還行的人,你們行嗎?
面對這一幕,李塵也是暗自好笑: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怎麼這些小國君主見到我都想招攬?
哎,優秀的人走到哪都這麼出衆!
待李塵入座後,百梵國的臣子們仍跪伏在地,國王則恭敬地站在一旁。
李塵擡手道:“起來吧,這應該是你們的慶功宴,朕只是路過而已。”
百梵國王連忙恭維:“陛下駕臨,實乃萬民之福,令寒舍蓬蓽生輝”
宴會期間,李塵刻意迴避了百梵國的發展問題,只聊些當地風土人情。
百梵國王也知趣地一一作答,不敢多言政事。
這就是聊天的技巧,現階段,李塵要是聊政事,比如說軍政。
那麼百梵國王肯定會按照李塵的方案去做,那麼就等於,是李塵讓他去做的,李塵要給他兜底。
以後他要是出了事,李塵肯定要幫忙。
所以李塵壓根就沒提這個事情。
說句難聽的,要是百梵國哪天出了大問題,其他人還覺得,是不是他聽了李塵的話才導致。
李塵這麼做就是杜絕這些可能性,你的國家你自己發展,別問我,以後也別說是我教的,我可沒教過你。
見李塵不提,百梵國王很懂事,沒有問這些。
因爲李塵只要亮出身份,無疑會成爲這裡的核心,這裡所有話題,哪怕是風的吹向,都要按照李塵的想法才行。
席間,只有百梵國王熱情的在招呼李塵。
就像塔剎國王所說的那樣,在南方諸國,只有國王這個級別的人,有資格去跪舔李塵。
其他人連給李塵敬酒的資格都沒有。
別看宴會很多都是百梵國的重臣,甚至說打了勝仗,軍功卓絕的大將軍。
可是在李塵這個級別的人面前,別說敬酒,能不能說話還要看李塵的心情。
所以在場如此多百梵國大臣,就只能看他們國家的國王,正在拼命的討好李塵。這可沒有什麼卑微的,甚至他們覺得還有些驕傲。
想跪舔李塵的人多了去,有機會的真沒多少。
要是能聽到聲音,就能夠知道,這些大臣正在爲百梵國王加油吶喊。
百梵國王以前也是跟隨在天策老皇帝的身邊,他也知道什麼叫皇帝的威壓。
可不知道爲什麼,百梵國王覺得,在李塵身邊,比在老皇帝身邊還要讓人心有餘悸。
酒過三巡,李塵突然問道:“聽說你曾在先皇門下求學?”
百梵國王連忙放下酒杯:“正是,先皇教導微臣要勤政愛民,微臣一直銘記於心。“
“那你可知先皇最討厭什麼?”李塵意味深長地問。
百梵國王心頭一緊,額頭又滲出細汗:“這微臣愚鈍”
李塵輕抿一口酒,說道:“先皇喜歡看人怎麼做,而不是說。”
這個李塵可沒有開玩笑,先皇在世的時候,就標榜着,要了解一個人,就去看他怎麼做,而不是看他怎麼說,說誰不會。
李塵當年就是‘無所事事’,所以纔不被看好。
百梵國王雙腿一軟,又跪下去:“微臣知罪!”
作爲老皇帝的學生,他肯定是知道這一點。
自己打了一些勝仗,確實飄了。
飄到居然敢在天策皇帝面前,吹噓自己的各自能力。
李塵肯定是看出來這一點,所以‘敲打’了他一番。
既然你是先皇的學生,那我勉爲其難的給你一句,你要聽得進去,你就收着,聽不進去,那就當我沒說。
吃飽喝足,李塵就準備離開。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慌慌張張跑來:“陛下,永晝帝國特使求見!”
百梵國王臉色一變,下意識看向李塵,他就怕李塵誤會些什麼。
可李塵哪管這些,說走就走了,百梵國王親自把李塵送出城,哪管什麼永晝帝國的特使。
其實他在送李塵的路上,想表示自己對天策帝國的忠心。
可他不能說。
因爲李塵已經提示過他,表達最好的方式,是去認真的做事,而不是嘴巴上說。
百梵國王的悟性不錯,也是能夠理解這一點,沒有解釋。
他要是解釋,反而會讓人覺得他心虛。
朱燭螢也很懂事,她只是李塵的妃子,無權過問這些事情。
李塵能來南方諸國微服私訪,已經是給足了她面子。
下一站,倆人就要直接去星落國。
李塵看着眼前的地方,突然說道:“你們國王,不會也要招攬我吧?”
朱燭螢尷尬一笑,說道:“不會,或許吧.”
她也不敢保證,畢竟星落國的國王,也不是幹不出這樣的事情。
現在讓朱燭螢頭痛的,是怎麼才能讓勸說自家國王想明白,重新投靠天策,避免出現滅國的危險。
國王戴武昌也頭痛,怎麼才能夠重新得到天策的關照,避免出現滅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