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真正的危機

李羅蒐集到的關於倭寇的消息,十分詳細,這是諸葛均對於情報工作的基本要求。這些消息中,諸葛均最感興趣的是兩件事。

其一,倭寇使用了火炮。但是沒有開花彈,只是實心彈和鐵砂,射程也不遠,威力不大。這說明倭寇只是掌握了黑火藥的製造,炸藥這種複雜的科技產品他們還沒有掌握。

其二,倭寇使用了木製帆船,動力還是風力。說明他們沒有掌握蒸汽機技術,更別提內燃機技術了。

從以上兩點來說,倭寇的科技水平,目前不會高於大唐現在的科技水平。應該不是太可怕。

爲了製造更大和更好的船隻漂洋過海去尋找新的財富,14世紀末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併,建成三桅帆船。?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稱讚這是“人類的一種偉大傑作”。

它的船體結構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內的風行駛,能裝載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連續待上數月,甚至可以環繞地球航行。三桅帆船的出現,改變西方在造船技術上落後於東方的歷史,也使改變西方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隨後進行的“?地理大發現”都和這種帆船及航海新技術密不可分。在航海家和造船家的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構造幾近完美。

英文中barque有時也泛指多於三根桅杆的帆船,但從18世紀末期開始特指三根或更多桅杆、最後一根桅杆上掛縱帆,其他所有桅杆均爲橫帆的帆船。與之相比,?全帆裝船(full-rigged?ship)所有桅杆均掛橫帆,前桅橫帆三桅船(barquentine)則是除了前桅橫帆其他桅杆都掛縱帆。

三桅帆船在風帆時代十分盛行,因其容量與全帆裝船相近而所需人手較少,作爲商用船非常合適。相比適合搶風航行的縱帆船,和適合利用季節風長距離航行的全帆裝橫帆船,三桅帆船barque結合了兩者的優點。後期很多大型鐵身帆船也採用了類似的帆裝。

普通三桅帆船和前桅橫帆三桅船外另外還有一種變種稱爲jackass-barque,前桅橫帆,後桅縱帆,主桅下部縱帆、上部橫帆。

火藥加上這個三桅帆船的製造技術,都不是應該在漢朝這個時代出現的,這說明是有人掌握了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科技,換句話說,就是有了不是來自這個時代的人,就諸葛均一樣。這纔是最恐怖的一件事。

這個人的出現現在已經證實了他是諸葛均的敵人,因爲他是幫助倭寇的。諸葛均的第一感覺就是要找到這個人,將他除掉,否則他的出現可能會造成大規模的戰爭,造成大規模的殺戮。

與此同時,他也想到對方一定也會想到大唐的科技不是來自漢朝的,那個人的想法也一定和自己一樣,會想方設法將自己除掉。

通過反覆思考,諸葛均做出了決策:第一,命令李羅儘快蒐集此人的相關資料,只要有可能,不屑一切代價,一定要剷除他。第二,從今天起,加強自己和親屬的保衛工作,自己儘可能不再拋頭露面。第三,要加快大唐科技的發展步子,尤其是軍事工業的步伐。

要對付倭寇,首先要發展的就是海軍,但是大唐除了在中亞里海以外,沒有出海口。大唐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諸葛均召集重臣們研究這個問題。會議在王府的小會議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黃月英,諸葛亮,徐庶,呂秉和韓遂。小喬擔任會議記錄。

諸葛均首先介紹了倭奴國的歷史,現狀以及將來對大唐的威脅,他說道:“倭寇雖然是一個不大的島國,但是他極具侵略性,而且極其殘忍。可以這麼說,他們就是一羣野獸,不能用人的標準來衡量。”

黃月英首先發言,說道:“既然是這樣的野獸,咱們就要堅決剷除他們。可是他們距離咱們遙遠,鞭長莫及啊。”

徐庶說道:“要想徹底清除倭寇。只有打到他們的老巢去,防是防不住的。這樣太被動了。”

諸葛亮說到:“元直兄說得有道理,要解決他們必須從根上解決。他們的根在海外的島上,大唐沒有水軍,是個問題。”

韓遂說道:“這些倭寇的殘忍,我以前就聽說過,現在既然侵擾的這麼頻繁,規模也這麼大,的確是要引起重視。我不懂水軍,但是我認爲,大唐應該建立一支水軍,現在就要做準備。”

諸葛均說道:“大家說得很對,問題的關鍵,就是大唐必須有一隻海軍,也就是水軍,不過是能夠在大海上作戰的水軍。當大唐擁有了出海口之後,海上貿易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說到這裡,他叫小喬拿來一張黑板。小喬指揮着兩個士兵安放好了黑板。

諸葛均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幅華夏大陸近海的地圖,對着大家說到:“這裡是就是倭國,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37.8萬平方千米。日本沿岸多島嶼、半島、海灣和天然良港。以和族爲主體民族,人口約爲414萬,通用倭國語。距離華夏大陸直線距離2478公里。

這裡是琉球(臺灣),與華夏大陸“閩”地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由琉球島及蘭嶼、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構成,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其中琉球島面積爲35873平方千米,佔琉球總面積的90%以上。

這裡是馬來西亞……”

諸葛均給這些大佬們上了一堂華夏大陸海疆的地理課,聽得他們大開眼界。連小喬眼裡都滿是崇拜的星星。

諸葛亮最後終於忍不住了,問道:“陛下(正式場合的稱呼),這些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諸葛均說到:“這個問題今天就不在這裡說了,以後咱們再慢慢討論。大家來看。這裡、這裡……”他指着後世海參崴、旅順、青島,天津、廈門、上海、舟山和金蘭灣等地說道:“這些地方都是天然的深水良港,適合做造船廠和海軍基地。咱們要儘快控制一些。”

第277章 遼東危急第307章 諸葛均發火第311章 海上伏擊戰(一)第140章 拜見岳父母(一)第92章 風雲突變第184章 惡化的戰局(三)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84章 戈壁血戰(三)第203章 韓遂偷營(一)第7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8章 教導隊第49章 拍賣會餘波第34章 鬱悶的司馬懿四十五章 神仙眷侶第232章 新武器開發第115章 工商聯合會第259章 大唐鐵路第106章 謀國之戰(五)第351章 東吳的忌憚第99章 望柳鎮客棧(三)第157章 曹操的補償(三)第363章 倭寇的密謀第363章 倭寇的密謀第354章 高壓水槍第165章 總參謀長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78章 房地產開發第96章 玉門關外第50章 佈局開始第365章 孫尚香來了第287章 海外租界第192章 曹植髮騷第80章 前往西涼(一)第330章 平壤戰役(八)第10章 大管家黃月英第304章 模糊處理第354章 高壓水槍第165章 總參謀長第179章 血戰突圍(二)第297章 統一倭奴國(三)第355章 大唐爲何示好第202章 鐵的紀律第287章 海外租界第三零一百章 櫻花綻放四第291章 諸葛均休假第94章 被拋棄的感覺第306章 慘痛的教訓第338章 新來的工程師第87章 西北五虎第315章 上海血戰(三)第193章 北上天山第146章 原來是你第295章 統一倭奴國(一)第343章 舞林交鋒(二)第279章 法正出使荊州第182章 惡化的戰局(一)第134章 接頭暗號第10章 大管家黃月英第67章 諸葛亮的替身第11章 自家的隆中對第73章 生死時刻(一)第169章 移民問題第212章 營救行動第288章 海軍基地第264章 真正的危機第22章 長阪坡無戰事第89章 西涼釀酒第110章 民主推舉(一)第164章 軍事與科技第254章 匈奴問題(二)第355章 大唐爲何示好第187章 移風易俗第358章 司馬朗的陰謀第4章 肥皂和香皂第240章 毒士賈詡第114章 土地國家化第281章 海軍初創第272章 還施彼身第33章 各方反應第216章 營救諸葛亮第341章 上海大世界第260章 稱帝風波第298章 櫻花綻放(一)第231章 我的喬兒第246章 諸葛亮獲釋第174章 鐵血唐軍(一)第47章 玻璃拍賣會(二)第292章 諸葛均休假(二)第320章 呆笨的戰術第37章 馬超來訪(二)第174章 鐵血唐軍(一)第51章 女孩黃曉婉第356章 孫權偷聽第260章 稱帝風波第257章 劉備吐血第237章 諸葛亮的提議第269章 平壤保衛戰(二)第152章 營救計劃第217章 諸葛亮去世
第277章 遼東危急第307章 諸葛均發火第311章 海上伏擊戰(一)第140章 拜見岳父母(一)第92章 風雲突變第184章 惡化的戰局(三)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84章 戈壁血戰(三)第203章 韓遂偷營(一)第7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8章 教導隊第49章 拍賣會餘波第34章 鬱悶的司馬懿四十五章 神仙眷侶第232章 新武器開發第115章 工商聯合會第259章 大唐鐵路第106章 謀國之戰(五)第351章 東吳的忌憚第99章 望柳鎮客棧(三)第157章 曹操的補償(三)第363章 倭寇的密謀第363章 倭寇的密謀第354章 高壓水槍第165章 總參謀長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78章 房地產開發第96章 玉門關外第50章 佈局開始第365章 孫尚香來了第287章 海外租界第192章 曹植髮騷第80章 前往西涼(一)第330章 平壤戰役(八)第10章 大管家黃月英第304章 模糊處理第354章 高壓水槍第165章 總參謀長第179章 血戰突圍(二)第297章 統一倭奴國(三)第355章 大唐爲何示好第202章 鐵的紀律第287章 海外租界第三零一百章 櫻花綻放四第291章 諸葛均休假第94章 被拋棄的感覺第306章 慘痛的教訓第338章 新來的工程師第87章 西北五虎第315章 上海血戰(三)第193章 北上天山第146章 原來是你第295章 統一倭奴國(一)第343章 舞林交鋒(二)第279章 法正出使荊州第182章 惡化的戰局(一)第134章 接頭暗號第10章 大管家黃月英第67章 諸葛亮的替身第11章 自家的隆中對第73章 生死時刻(一)第169章 移民問題第212章 營救行動第288章 海軍基地第264章 真正的危機第22章 長阪坡無戰事第89章 西涼釀酒第110章 民主推舉(一)第164章 軍事與科技第254章 匈奴問題(二)第355章 大唐爲何示好第187章 移風易俗第358章 司馬朗的陰謀第4章 肥皂和香皂第240章 毒士賈詡第114章 土地國家化第281章 海軍初創第272章 還施彼身第33章 各方反應第216章 營救諸葛亮第341章 上海大世界第260章 稱帝風波第298章 櫻花綻放(一)第231章 我的喬兒第246章 諸葛亮獲釋第174章 鐵血唐軍(一)第47章 玻璃拍賣會(二)第292章 諸葛均休假(二)第320章 呆笨的戰術第37章 馬超來訪(二)第174章 鐵血唐軍(一)第51章 女孩黃曉婉第356章 孫權偷聽第260章 稱帝風波第257章 劉備吐血第237章 諸葛亮的提議第269章 平壤保衛戰(二)第152章 營救計劃第217章 諸葛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