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分金大買市,全夥受招安

從宇文虛中那裡收到朝廷要派人來招安他們的消息了之後,宋江讓人從府庫中取出金珠寶貝、綵緞綾羅、紗緞等物品,分發給各位頭領和軍校人員。

接着下令買市十日,將無用之物低價賣給附近百姓。

期間宰殺豬牛羊,釀造美酒,凡是到山寨來買市的人,都用酒食招待他們。

與此同時,宋江將手下頭領聚集起來,開誠佈公地跟他們談接受朝廷招安的事。

對此,大多數頭領已經表示支持。

他們深知,自己等人長久以來在江湖上漂泊,雖名爲義軍,實則如浮萍般無根無依。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早已讓他們心生厭倦。被朝廷招安,意味着能夠擺脫這種顛沛流離的日子,步入仕途,光宗耀祖。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

還有一些頭領深知,儘管他們在江湖上威名赫赫,但終究不過是草莽之身,難以與朝廷正統相抗衡。若能借此機會歸順朝廷,不僅能洗脫賊寇之名,更能將他們的身份從草莽英雄轉變爲朝廷命官爲國效力,青史留名。

更有一些頭領,昔日是朝廷的將領,他們因爲一些不可對外言說的原因纔不得不暫時落草爲寇,如今終於可以迴歸朝廷,繼續他們從前的軍旅生涯,爲國盡忠,重拾那份被戰火硝煙暫時掩蓋的榮耀與尊嚴。而且,他們遭受了這麼多苦難和委屈,又爲朝廷立下了這麼多功勞,當然要回到朝廷受到升賞了。

對於這些頭領來說,宋江準備率領他們接受朝廷招安,是走“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最後一步,他們自然高興不已,大喜過望。

可問題是,隊伍大了,就不好帶了。

有人願意接受朝廷招安,自然就有人不願意接受朝廷招安。

今天主要就是宋江和這些願意接受朝廷招安的頭領跟那些不願意接受朝廷招安的頭領之間的對決。

帳篷內,燭火搖曳,映照着一張張或堅毅、或猶豫的臉龐。宋江端坐主位,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每一位頭領的心思。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兄弟,我等雖出身草莽,卻心懷忠義,一直所行之事皆是替天行道,走得正行得端,方得到朝廷看重欲招安我等,今日召集大家至此,正是爲了商討這關乎我等命運大事。”

宋江話音一落,支持招安的頭領紛紛點頭,眼中閃爍着期待的光芒。然而,反對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魯智深沉聲說道:“哥哥,非小弟忤逆哥哥,實是我等所誅殺官吏士紳地主,沒有一萬,也有八千,朝中無數高官皆與我等有血海深仇,若我等受了招安,豈不自投羅網,將性命交予仇敵之手?我等在江湖上雖漂泊,卻也自在,何必去受那鳥氣,終日提心吊膽,生怕哪日便被奸臣設計陷害?”

魯智深一番話,說得在情在理,反對招安的頭領們紛紛附和,神色間盡是戒備。

這正是很多頭領反對招安的最重要原因。他們很清楚自己殺了多少官吏士紳地主,更清楚這些官吏士紳地主跟朝中的官員有多深厚的淵源。

就說被他們剷除的宋喬年一家,背後就有蔡京這個權臣以及不少其他權柄頗重的大臣。

這他們要是接受朝廷招安,跟蔡京等人同朝爲官,誰敢保證蔡京等人不報復他們?

吳用對魯智深說:“我等爲官家剷除官吏士紳地主,掃清推行新政二策障礙,官家豈會不念我等忠義,對我等有所保護?再者,我等聚衆起義,所求者,乃爲國爲民,替天行道。試想,若我等繼續流落草莽,雖有一時快意,卻終究難成大器,且朝不保夕,何時能真正實現胸中抱負,解救蒼生於水火之中?”

吳用一番話,言辭懇切,試圖以大義說服衆人,他繼續說:“今朝中奸佞橫行,與地方官吏士紳地主勾結,以致陛下新政二策難以推行,正需我等忠義之臣,助陛下削弱奸臣勢力,還朝綱以清明。此乃大義,我輩忠君愛國之人豈可因個人安危,而棄大局於不顧?”

魯智深頓時就被吳用說得啞口無言。

吳用知道,用大義能說服魯智深這樣的忠義之人,但說服不了廣大草莽出身的人。他們更在意的是眼前的利益,而非那虛無縹緲的大義。

果然!

見魯智深被駁得一時無語,李逵按捺不住,粗聲粗氣地嚷嚷道:“俺可不管那些鳥大義!俺只知道,我等如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若是投了朝廷,豈不是要受那鳥規矩束縛?俺不稀罕做大官,只願跟兄弟們在一起,逍遙快活!”

李逵此言一出,不少反對招安的頭領紛紛點頭,神色間透露出對他們現在自由自在生活的留戀。

“你這黑廝又不當家,豈知養活這二十萬大軍每日所需糧食幾何?來來來,我來告訴你。每名士卒一日需食米兩升,二十萬人一日便要消耗四十萬升,約四百石,每月便需一萬兩千石,一年下來,足足十四萬四千石!”

“這上等白米一石約一貫,中等糙米一石也需八百文。我軍多以糙米充飢,每日僅糧食開支便需三百二十貫,一月下來要一萬貫,一年高達十二萬貫!”

“今兄弟們劫富所得雖多,卻只因我等所劫,皆富裕官吏士紳地主,自可逍遙快活。可我大宋富裕官吏士紳地主雖多,卻又能再供我等劫富濟貧多久?三月,五月,還是一年?”

“待富裕官吏士紳地主被我等殺光,拿什麼養活這二十萬兄弟?屆時,僅這二十萬張嘴,便會愁壞我等。恁地時,難道真像賊寇一般,去劫掠百姓?”

“而我等若是受了朝廷招安,糧餉皆由朝廷調撥,便再無此等憂愁,且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光宗耀祖,封妻廕子,豈不真正逍遙快活?”

“且朝廷大軍已然南下,方臘那廝又聚衆數十萬圖謀江南,我等被夾在中間,勢必要投一方,若徘徊不定,左右搖擺,必將腹背受敵,陷入絕境。彼時,二十萬兄弟,或將流離失所,或將血灑疆場,又有何逍遙快活可言?”阮小七對接受朝廷招安依舊感到不安,他問:“我等爲何不與方臘合兵一處?”

其實不只阮小七,在很多頭領看來,他們是義軍,方臘義軍也是義軍,大家同爲草莽出身,又都殺官吏士紳地主,反抗暴政與不公,同氣連枝,與方臘聯合抵抗官軍,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而且,這既能保持現有的自由與豪情,也無需擔憂昔日仇敵的報復。

關鍵,這段時間,方臘總派人來談兩家聯合的事,方臘甚至表示,只要宋江義軍願意和方臘義軍聯手擊敗官軍,他就願意跟宋江平分江山社稷。

“方臘這廝實鼠目寸光之輩,何足掛齒!小可觀其行事,初起時雖以‘食不均、財不平’蠱惑黔首,假借摩尼教之勢驟起,卻不思治理一方,只思以鬼神之說麻痹其下屬軍民,又無視部下謀士良謀,剛愎自用,只顧搶奪眼前疆土,拒絕謀士呂將北上封鎖長江良謀,如何能成大事?”

“再看其軍制,名爲百萬之衆,實則烏合之卒。無訓練之法,無糧餉之規,每逢戰事,驅老弱爲前陣,精銳卻守於後方,以妖言惑衆,假借鬼神之說,盡憑人海取勝,此等蟻賊行徑,豈能做大做強?”

“方臘既無治世之能,又失民心之望,更無強軍之策,且他無府庫之積,缺治世之能,只知殺戮破壞,不識治理,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安能長久?豈配與我等並列?!若與他合謀,不過是助紂爲虐,他日必作刀下之鬼!”

說到這裡,吳用輕蔑一笑:“方臘這廝雖亦誅殺官吏士紳地主,可他並非如我等這般替天行道,觀他大事未成便亟稱聖公,必圖改朝換代,本事不大,野心不小,早晚身首橫分,無少長皆誅死之結局,我等爲何要陪他走這死路?且他所行乃背逆之舉,與我等替天行道之初心相左也。”

頓了頓,吳用衝東京方向一拱手:“當今陛下聖明神武,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收復青唐、收復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奪回教遼朝勒索去歲幣,底定大業,又英謨睿略,推行新政二策,使我朝北方大治。我等若投朝廷,借陛下威儀再蕩平南方奸邪,使新政二策於南方推行,我等便建全功。恁地時,於私,我等建功立業;於公,我等濟世救民。兩全其美也。”

李逵嚷嚷道:“方臘那廝何德何能,安能與我家哥哥相提並論,依我看,我等不如請哥哥當皇帝,我等皆當將軍,豈不快哉!”

“黑廝休要胡言,陷我於不忠不義!”宋江面色一沉,打斷了李逵的話,他目光如炬,掃視全場,“宋江何德何能,安敢僭越,窺視大寶?此等悖逆之言,休要再提,不然,休怪宋江軍法無情!”

帳篷內頓時寂靜無聲,衆頭領皆被宋江的威嚴所震懾。

宋江深吸一口氣,語氣隨後緩和下來:“朝廷招安,雖是一條未知之路,卻也是我等洗刷前罪良機,我不能教兄弟們一直跟我做賊,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妻兒,故而招安勢在必行。”

雖然宋江都表態了,可是反對接受朝廷招安的人,還是沒有屈服。

就見,一直沒說話的武松,這時沉聲說道:

“我等若受招安,朝廷必驅使我等前去剿滅方臘,今方臘擁衆數十萬,又皆無路可退亡命之徒,若我等與之相爭,必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難道這便是哥哥口中良機?”

“且我等聚義,本爲反抗不公,解救蒼生,那方臘縱然不堪,亦是屠殺官吏士紳地主之流,與我等所爲何異,我等豈能成爲朝廷手中屠刀,自相殘殺?”

武松一番話,擲地有聲,字字如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衆頭領面露思索,顯然被其言中痛點。

他們隨宋江起義,多是因爲心中那份對正義和公平的執着,對弱者的同情。

而這其實也是方臘義軍一直在乾的事。

如果他們接受朝廷招安,去鎮壓方臘起義,等於是鎮壓同類、自相殘殺,那他們心中那份對正義的堅守,頓時就將變得模糊不清,這與他們最初的理想背道而馳,怎能不讓他們心生猶豫?

吳用想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辯倒武松或者以假話騙過武松,但是卻被宋江伸手給攔下了。

宋江很瞭解武松,知道他不是吳用能辯倒的,更不是吳用能騙過去的,只有真誠才能說服武松。

宋江很誠懇地對武松說:“二郎所言極是,若我等受了招安,朝廷必會教我等去剿方臘,如此,朝廷既可坐收漁翁之利,又可削弱我等,於朝廷而言,此乃良謀,朝廷若無此計,定是失策,反倒不值我等去投。”

頓了頓,宋江又說:“我等此前造反殺官、殺戮無數,又搶掠甚多,若不立大功,安能洗刷前罪,在朝廷立足?故而,朝廷不提,我亦會主動請纓,率領你等去剿滅方臘,賺取功名利祿。”

宋江這幾乎就等於在說:“你們要是跟我受朝廷招安,必會折損不小,去不去,你們自己考慮。”

聽宋江這麼說,在場的頭領,不論是支持接受朝廷招安的,還是反對接受朝廷招安的,都面沉似水。不難看出來,他們都在爲很可能會到來的與方臘義軍的血拼而感到憂心忡忡。畢竟,無論勝負,那都將是一場殘酷的戰爭,關鍵他們中的很多人會死在這場戰爭中。

過了很久,宋江才繼續說:“若只爲個人榮辱富貴,我宋江斷不會帶兄弟們去送死。我所欲者,乃助陛下推行新政二策救世,及平定戰亂,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想我華夏子民,若逢戰亂,必田地荒蕪,流民四起,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撥亂興治,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國家得以昌盛繁榮,我輩萬死不辭!”

說到這裡,宋江干脆攤牌:“我受招安之心已決,自梁山泊起義衆兄弟推我爲尊,已經三載。今日喜得朝廷招安,重見天日之面,早晚要去朝京,與國家出力。你等如願去的,作數上名進發;如不願去的,就這裡報名相辭,分道揚鑣,任從生理,山高水遠江湖再見……”

……

第182章 趙俁的老謀與深算第168章 御駕親征第234章 中興之勢第91章 拿下穿越者任務進度:25第44章 莘王大孝子第273章 趙佶:陛下,臣想參加科舉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131章 鄭皇后生了第267章 趙俁和袁傾城對賬第97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61章 越來越有帝王之相第283章 美人計:三國博弈下的和親內卷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207章 西夏亡第144章 葉詩韻也生了第187章 趙俁的戰略定力第153章 走運的韋氏第3章 螳臂當車?第77章 葉詩韻的上中下三策(首萬加更!)第8章 私定終身第216章 人多熱鬧第190章 烈焰紅脣第34章 妾第212章 我大宋大臣的風骨第222章 男人最大的快樂第26章 殿頭童貫第269章 袁傾城VS張純第191章 和親第15章 不負佳人(祝兄弟們新年快樂!!!)第56章 張純:趙俁就跟我兒子差不多第42章 揚眉吐氣第78章 優先擇偶權第130章 日有眚第184章 開撕:張純 李琳VS蕭瑟瑟第290章 趙俁:你用她們逼我結盟?第232章 太突然了第251章 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181章 文妃也不想城中親人出事罷第122章 清照劫第264章 趙俁穿越者的身份露餡了第270章 功封之謀,後宮起風雲第160章 借遇刺搞事第29章 有錢了第146章 花石綱來了第146章 花石綱來了第23章 分裂之始第110章 誰是女狀元第194章 飽暖思淫慾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263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盤點第150章 小將韓世忠第268章 一位帝王的自白書第253章 盛世新篇章,趙俁見宋江第52章 蔡京第98章 官家得保臣妾生兒子第25章 輸在了發育上第10章 三個人才第14章 義薄雲天鄭皇后第37章 畜生啊!我這麼小第17章 完美劇本第63章 離成爲皇帝,只差一步之遙第176章 火燒連營,重創遼軍第72章 誰敢看(爲盟主“ 泥嵐軒真”加更)第131章 鄭皇后生了第84章 敗犬,瞭解一下第97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239章 當然選西軍了第225章 宋江第214章 西夏皇后的野心第207章 西夏亡第213章 後宮風雲第290章 趙俁:你用她們逼我結盟?第86章 寡嫂第175章 兵臨城下,王對王第36章 初吻沒了第66章 上架感言第8章 私定終身第13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109章 宮闈科舉第279章 誰弱幫誰,促成鷸蚌相爭之勢第295章 權色交易第98章 官家得保臣妾生兒子第250章 黃袍加身日,潰兵叩門時第120章 棒打鴛鴦第29章 有錢了第13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80章 真送女以求和第236章 清君側第35章 目標:生下趙俁的庶長子第262章 鷸蚌局起,漁翁已就位第299章 未央劫:遼宮遺夢第109章 宮闈科舉第199章 宋遼燕京和約第47章 誰是第三者?第77章 葉詩韻的上中下三策(首萬加更!)第100章 趙俁剛剛吹了個牛逼第18章 離開後宮的捷徑第291章 粉黛離間計,宋遼金皇帝
第182章 趙俁的老謀與深算第168章 御駕親征第234章 中興之勢第91章 拿下穿越者任務進度:25第44章 莘王大孝子第273章 趙佶:陛下,臣想參加科舉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131章 鄭皇后生了第267章 趙俁和袁傾城對賬第97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61章 越來越有帝王之相第283章 美人計:三國博弈下的和親內卷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207章 西夏亡第144章 葉詩韻也生了第187章 趙俁的戰略定力第153章 走運的韋氏第3章 螳臂當車?第77章 葉詩韻的上中下三策(首萬加更!)第8章 私定終身第216章 人多熱鬧第190章 烈焰紅脣第34章 妾第212章 我大宋大臣的風骨第222章 男人最大的快樂第26章 殿頭童貫第269章 袁傾城VS張純第191章 和親第15章 不負佳人(祝兄弟們新年快樂!!!)第56章 張純:趙俁就跟我兒子差不多第42章 揚眉吐氣第78章 優先擇偶權第130章 日有眚第184章 開撕:張純 李琳VS蕭瑟瑟第290章 趙俁:你用她們逼我結盟?第232章 太突然了第251章 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181章 文妃也不想城中親人出事罷第122章 清照劫第264章 趙俁穿越者的身份露餡了第270章 功封之謀,後宮起風雲第160章 借遇刺搞事第29章 有錢了第146章 花石綱來了第146章 花石綱來了第23章 分裂之始第110章 誰是女狀元第194章 飽暖思淫慾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263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盤點第150章 小將韓世忠第268章 一位帝王的自白書第253章 盛世新篇章,趙俁見宋江第52章 蔡京第98章 官家得保臣妾生兒子第25章 輸在了發育上第10章 三個人才第14章 義薄雲天鄭皇后第37章 畜生啊!我這麼小第17章 完美劇本第63章 離成爲皇帝,只差一步之遙第176章 火燒連營,重創遼軍第72章 誰敢看(爲盟主“ 泥嵐軒真”加更)第131章 鄭皇后生了第84章 敗犬,瞭解一下第97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239章 當然選西軍了第225章 宋江第214章 西夏皇后的野心第207章 西夏亡第213章 後宮風雲第290章 趙俁:你用她們逼我結盟?第86章 寡嫂第175章 兵臨城下,王對王第36章 初吻沒了第66章 上架感言第8章 私定終身第13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109章 宮闈科舉第279章 誰弱幫誰,促成鷸蚌相爭之勢第295章 權色交易第98章 官家得保臣妾生兒子第250章 黃袍加身日,潰兵叩門時第120章 棒打鴛鴦第29章 有錢了第13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80章 真送女以求和第236章 清君側第35章 目標:生下趙俁的庶長子第262章 鷸蚌局起,漁翁已就位第299章 未央劫:遼宮遺夢第109章 宮闈科舉第199章 宋遼燕京和約第47章 誰是第三者?第77章 葉詩韻的上中下三策(首萬加更!)第100章 趙俁剛剛吹了個牛逼第18章 離開後宮的捷徑第291章 粉黛離間計,宋遼金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