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鯨吞之勢

“諾!”

郭振聞言立刻應下,轉身前去傳令。

“……”

蘇武和劉細君看向劉據的目光中卻不由又多了一抹敬畏。

尤其是劉細君,一直以來她都將劉據視作一個極爲隨和的堂叔,卻沒想到劉據一出手就是此等手段,一國國王說殺就殺。

殺了還不算,還要將仇怨轉嫁到匈奴人身上……

這哪裡是什麼隨和,分明是陰險,超出她認知的陰險。

回過頭來,劉據卻好像知道劉細君在想什麼一般,笑呵呵的說道:

“人死了名分還在,你不就不用委身於他,也順利完成了和親,成了烏孫國的王后麼?”

“確切的說,應該是王太后,待你踏入烏孫國國土的時候,獵驕靡應該已經被匈奴人射殺了,你已經成了遺孀。”

“不過他已年過七旬,也算是夠本了,就算我不殺他,他也沒幾年好活。”

這倒是句實話,史書記載,獵驕靡的死期就是這兩年。

畢竟劉細君嫁到烏孫之後,也只活了五年,改嫁給獵驕靡的孫子軍須靡之後,還給他生了一個女兒,這便足以說明和親之後獵驕靡很快就死了。

可惜他遇上了劉據。

又在劉據推出“西約”之後,身爲地域型的大國國王,他始終像歷史上一樣對大漢態度曖昧,影響了其他西域小國對加入“西約”之事的態度。

只憑這一點,劉據利用起他的死來就毫無心理負擔。

可憐獵驕靡活了七十來歲,臨了卻沒能得到一個善終……

“殿下說的是,不知侄女到了烏孫之後,又該如何行事,請殿下明示。”

帶着這樣的敬畏,劉細君怎敢說不,連忙又低聲細語的詢問。

“剛纔郭振的話你都聽清楚了吧?”

劉據不答反問道。

劉細君垂首:

“聽清楚了。”

“那就是了。”

劉據微微頷首,

“獵驕靡非死不可,他死之後,此前他立下的太子王孫軍須靡又已被匈奴俘虜,如今就剩了一個二王子大祿。”

“大祿不是獵驕靡所立,而軍須靡雖被俘虜卻還活着。”

“因此大祿想要繼承王位,便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烏孫國內應該會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尤其是此前已經明確站隊軍須靡的臣子,只怕大祿上位之後收到清算,因此一定會強烈反對,說不定還會搬出其他的王子或王孫來與其對抗。”

“再不濟也會想辦法將水搞混,以此作爲籌碼換取大祿的承諾,確保自己的政治利益不受損害。”

“此時,是大祿最需要政治盟友的時候。”

“那麼你認爲,剛經歷了匈奴洗劫,又承大漢援軍力挽狂瀾的烏孫國內,誰將是大祿拳頭最硬的政治盟友?”

聽到這裡,蘇武接過了話茬:

“那必然是大漢!”

“對,就是大漢!”

劉據點了點頭,

“我就直白的說吧,那時候的烏孫國,我大漢說誰可以繼承王位,誰就可以繼承王位,我大漢說誰名正言順,誰就名正言順。”

“不過我大漢是禮儀之邦,素來不會像匈奴一樣恃強凌弱,強迫他國去做不情願的事。”

“因此我們願意遵循烏孫國臣民的意願,支持最得民心的人繼承王位。”

“這個國王可以是大祿,亦可以是其他的烏孫人,甚至是烏孫的一條狗。”

“總之誰衷心感謝大漢的援救之恩,誰願遵循大漢的孝道,奉你爲最聖潔的國母太后,而不是逼你遵循烏孫國的習俗,改嫁新的烏孫國王,那麼誰就可以是大漢的盟友,是新的烏孫國王。”

“你們明白我的意思了麼?”

“……”

聽到這裡,蘇武和劉細君終於徹底明白了劉據的“險惡用心”。

原來是這麼個“禮儀之邦”啊……

說的好聽點,這叫尊重烏孫國意願,說的難聽點,這與篡國也並無太大區別。

問題是這還是個陽謀,不管是大祿也好,還是其他的王子王孫也好,他們根本沒得選。

畢竟烏孫國纔剛剛被匈奴打殘了,前來的大漢鐵騎纔是烏孫的立國之本,想要得到大漢的支持,自然就必須做出一些讓步,將心中的“感激”表現出來。

尤其是那句“誰願遵循大漢的孝道”。

這不但是潛移默化的強勢文化輸出,還是上給烏孫國的一道枷鎖。

大漢實施兩宮制,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后的權力其實都不小,也就是到了劉徹這一朝,還是在王太后去世之後,劉徹才真正強勢了起來。

而倘若烏孫國也必須遵循孝道,那麼劉細君這個太后可就有資格過問國事了。

最重要的是,劉細君今年還不到二十歲。

劉據暫時還不確定歷史上的劉細君究竟是怎麼死的,如果真是鬱鬱而終,那麼這回換了心情,那麼作爲太后與國母在烏孫生活的日子可就長了……

畢竟烏孫的二王子大祿,如今也已經年近五十。

如果是他繼承王位,忽然多了這麼一個“母后”,雖然不知他該情何以堪,但估計劉細君還是有很大概率成爲太王太后的。

……

劉據的計劃實施的很順利。

趙破奴也的確給力,不愧是跟霍去病混過的武將。

再加上匈奴人在這之前已經被漢軍殺的膽寒,他們雖對烏孫人重拳出擊,但只要是漢軍所所至之處,匈奴人立刻便會拋下大量從烏孫人手中搶來的輜重物資與俘虜,退避三舍。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匈奴人拼了命的搶掠,其中卻有一大半都便宜了漢軍,而罵名則還是匈奴來背,漢軍得了輜重物資,還要受到烏孫人的感激。

真就應了那句“他還得謝謝咱們呢”。

至於獵驕靡,走的也很安詳。

趙破奴暗箭射殺此人,用的都不是漢軍的弩箭,而是匈奴的長弓,就連箭矢都特意選用了匈奴人那不及漢軍弩箭精良的箭矢。

兇手自然是沒有抓到。

何況現如今烏孫國兵荒馬亂的,哪裡都有可能藏匿匈奴人,誰又能說得清楚?

而在趙破奴攻入烏孫國的同時,大漢的和親隊伍就出發了。

這支隊伍大張旗鼓的進入烏孫國,幾乎跟隨漢軍的腳步進入了烏孫國的王城赤谷城,然後就“意外”收到了獵驕靡遭匈奴人暗箭射殺的消息。

劉細君因此“泣不成聲”。

不過堅強的她依舊強打起精神,“指揮”漢軍攻打匈奴人,奪回被匈奴人侵犯的國土,光復烏孫河山,在赤谷城內肆意揮灑大漢公主的英氣,重新爲赤谷城的臣民們建立秩序。

甚至她還以自己的名義在城內開了數個“救濟亭”。

烏孫國無論是誰,無論身份,無論男女,皆可前往“救濟亭”領取賑濟食物,以助烏孫國臣民共渡難關。

至於賑濟的物資,則全是趙破奴率軍從匈奴人手裡搶回來的。

當然,對外則依舊是大漢的友情資助。

這招“空手套白狼”,屬實讓劉據玩明白了,以至於蘇武和劉細君看着那些感激涕零的烏孫臣民,都稍微有些於心不忍。

不過再轉念一想,從匈奴人手中搶來的東西,可不就是大漢的麼?

……

匈奴人來得快,去得也快,畢竟一直在被漢軍驅趕着呢。

他們的下一站,便是東臨烏孫的大宛,也就是歷史上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了兩次,最終讓大漢付出了巨大代價,卻只換回了三千多匹馬和一顆大宛國王人頭的國家。

這場仗在劉據看來,其實無異於戰敗。

畢竟大宛國王也不是李廣利破城之後砍的,而是城內王公貴族眼看形勢不妙,殺了國王以求自保的手段。

並且打完這場仗之後,漢軍雖然“威震西域”,但也依舊沒能在西域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大宛的新國王也依舊不將大漢當回事……他們心裡八成還覺得自己很精明,大漢很好糊弄,不遠萬里付出巨大代價,拿回那麼點東西就知足了。

不過這一次。

已經不會再有貳師將軍了,大漢也不會爲了那麼幾匹雖有爆發力,但耐力不足的汗血寶馬去打那場雖勝猶敗的戰爭。

因爲現在的大漢手中,有一根“上帝之鞭”。

在匈奴人入境的時候,大宛國已經得知了烏孫國的情況,於是提前開始備戰,緊閉城門不許匈奴人進城。

然而物資緊缺的匈奴人可不管這些。

當即大軍圍城,揚言不開城門,破城之後必定屠城!

大宛又怎是匈奴人的對手?

歷史上李廣利第一次無功而返,也不是因爲大宛人驍勇善戰,而是因爲路途中損失太大,到達大宛鬱成城的時候,幾萬人就已經只剩下幾千,還都如同乞丐一般飢餓疲憊,根本不具備攻城的條件,更不要說攻打大王王城貳師城了,於是李廣利不得不下令撤軍。

而這次,大宛面對的可是數十萬紅了眼的匈奴人。

儘管這些人並非全是士卒騎兵,拖家帶口者甚衆,但攻打一個大宛王城已經綽綽有餘。

於是三日破城。

匈奴人進城之後,依舊信守諾言,縱兵屠殺劫掠,大宛王城血流成河。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竟是另外一個與大宛緊鄰的人口甚至不足萬數的小國——疏勒國。

疏勒國受劉據派出的漢使遊說,又受到東邊的龜茲國影響,一同加入了“西約”。

因此劉據根據“西約”的協定,提前派出一千兵馬,並要求龜茲、焉耆、尉犁等二十餘個加入國每國派出部分兵馬,共同組成了一支多達兩萬人的西約聯軍。

這支聯軍統一由已經在劉據身上學了不少東西的趙破奴裨將王恢調度,並打開武庫暫時使其裝備漢弩漢刀。

如此纔剛進入疏勒國境內,匈奴人的先頭部隊便遭迎頭痛擊。

他們還道是遭遇了漢軍伏兵,當即嚇得抱頭鼠竄,轉道便去了尚未加入“西約”的莎車國。

莎車國比疏勒國國力稍強,人口一萬六千餘衆,結果慘遭殺掠,傷亡與被擄走的人口至少過半,王城也毀去了大半。

如此明顯的對比。

簡直就是一部以血和淚拍攝而成的“西約”宣傳片。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劉據的計劃之中,有匈奴傾情配合演出,“西約”自此將徹底穩如泰山。

而西域諸國卻並不知道,現在其實只是開胃菜,待“西約”吸納了狹義上的所有西域小國之後,接下來他會在“西約”中再加入一點“獨裁”作爲調味料。

等到了那時。

不論是成員國,還是成員國以外的國家,只要是不夠聽話,就會受到全體成員國的排擠與攻打。

而大漢在“西約”之中。

只是區區唯一常任理事國,唯一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國家罷了。

……

在“西約”影響力越發強大的同時,劉徹的詔書也終於送到了。

這回的傳詔使者更是重量級,同時也是劉據的老熟人

——現任九卿之一的大農令桑弘羊。

很顯然,劉徹派他來絕不僅僅是來傳詔的,其中自然也有讓他實際考察一番的想法。

畢竟打通西域,要緊的還是這條商道,屯田駐軍也是爲了維持這條商道,確保大漢的國家利益得以維持。

而桑弘羊,就是來言利的。

屯田駐軍的成本,維持商道的成本,以及大漢的獲利等等方面,都需要做出一個預估,至少讓劉徹做到心中有數。

結果出了玉門關,一路來到劉據在龜茲國設立的“西約”總部。

桑弘羊走的那叫一個步步驚心。

什麼情況啊這是?

有了這個什麼“西約”,不就等於馬匹自己帶着草料替大漢出征麼?

若此事辦成了,大漢屯田駐軍的成本,維持商道的成本,豈不是要比在大漢國內維持郡縣統治的成本還要更低?

哎呦我去,看這架勢,還真讓他搞成了?

殿下究竟是什麼怪物?

打仗隨隨便便力克匈奴,治理這片土地竟也有如此高明的手段。

“西約”長久存在下去,自會消除這些小國之間的國別界限,融一整塊劃爲漢土吧?

如果沒記錯的話……

陛下起初給他的任務是什麼來着?

哦對了,似乎只是讓他來攻打樓蘭和車師的吧?

可如今若是將加入“西約”的國家和匈奴放在一起,這領土面積似乎已經堪比大漢本土了吧?

是該回去覆命了……

再不回去覆命,再往西的可以與大漢相提並論的安息帝國沒準兒都要加入“西約”了。

這哪裡是開疆擴土,這是鯨吞之勢!

咋滴?

以後和西域做生意不叫對外貿易了,叫均輸平準?

第32章 召齊王使者第138章 不孝女史婉君第306章 太子也不怕辱沒了身份?第515章 出人預料的答案!第93章 輔政太子!第89章 朕不會把好兒子弄丟了吧?第463章 匈奴太子烏師廬第65章 一同沐浴天子聖恩第182章 後世的劍斬本朝的官第505章 借壽延年的祭祀儀式第529章 我想和殿下談談,死諫!第496章 我酒品不好,酒後好持利器傷人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第79章 南疆無事!【第三更】第250章 父親若還是人,那便不行第285章 立即將太子押送進宮!第364章 乃舅可是奉旨欺君!第264章 說出她名,嚇汝一跳第19章 你們配麼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28章 他在替朕負重前行第325章 求饒有用的話,還要刀劍做什麼?第146章 我發現了穿越福報的重大漏洞!第485章 大漢天子真是好福氣啊第328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第201章 爲母也給你選了一門婚事第470章 請加大力度(二合一四千字)第507章 神龍果然沒來第421章 從天而降的奇兵!第434章 你去搬罈好酒來第499章 漢人夫妻之間特有的猜謎遊戲第273章 我終於有理由大展拳腳了!第123章 瓊樓玉宇中再續父子之情?第147章 椒房殿,門上掛弓第16章 節杖不如燒火棍第20章 他壞但不蠢第475章 能!(二合一)第202章 母后也不希望事情變得更糟糕吧?第496章 我酒品不好,酒後好持利器傷人第473章 不許退!退者死!(二合一)第256章 太子命犯孤鸞煞第425章 我不死難辭其咎!第355章 哦他這該死的魅力啊第440章 衛青的死期第268章 他心裡究竟還有沒有朕這個父皇?第469章 太子之間的心有靈犀第395章 劉徹:這個逆子莫不是在羽檄中下了屎!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第191章 請殿下回答!第444章 不會是我知道的那個衛律吧?第295章 若早有此等奇物,李廣就不用自盡了!第381章 不愧是我的福星!第285章 立即將太子押送進宮!第2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245章 我來殿下這裡討個喜氣第288章 此事便如同懷才,如何能夠瞞得住?第38章 天祿將軍第323章 這是日神賜給倭人的禮物!第141章 春秋決獄,倫常之罪!第312章 捉了幾個矮小野人第509章 質疑黨爭 理解黨爭 利用黨爭!第267章 匹夫速更,夜不能寐!第234章 事到如今你竟還要欺瞞朕?第3章 父皇你糊塗啊第352章 這回太子之位必是保不住了!第505章 借壽延年的祭祀儀式第346章 圍師必闕!第465章 謀士以身入局,舉棋勝天半子第529章 我想和殿下談談,死諫!第297章 難道這便是蠢人有蠢福?第521章 劉閎沒有主心骨?第519章 你今日非死不可!第140章 欺我便是欺君,把這一條加上!第86章 真是妙不可言啊【五更求訂閱】第90章 我衛青永不爲奴!第176章 你那是饞她的身子,你下賤!第533章 逆子,你耍得好啊!第230章 我看好這門婚事!第523章 盲生,我發現了華點!第26章 密信第44章 腰疼,痛徹心扉的疼第456章 攻守易型第372章 這就是我給你的底氣!第200章 世間最惡毒的詛咒!第80章 萬國來朝!【第四更】第295章 若早有此等奇物,李廣就不用自盡了!第486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第37章 微臣願稱之爲國士第41章 你們這是欺君!第391章 殺降不算,竟還有屠城的事?!第506章 殿下真乃大孝子啊!第221章 依漢律當判絞刑!第452章 你選吧第17章 毀堤淹田第256章 太子命犯孤鸞煞第379章 亂臣賊子當道,天子命苦啊!第110章 背水一戰?腹背受敵!第446章 殿下竟如此禮賢下士?第209章 傳下去,太史公司馬遷是抄襲狗!第92章 衛家全員惡人!
第32章 召齊王使者第138章 不孝女史婉君第306章 太子也不怕辱沒了身份?第515章 出人預料的答案!第93章 輔政太子!第89章 朕不會把好兒子弄丟了吧?第463章 匈奴太子烏師廬第65章 一同沐浴天子聖恩第182章 後世的劍斬本朝的官第505章 借壽延年的祭祀儀式第529章 我想和殿下談談,死諫!第496章 我酒品不好,酒後好持利器傷人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第79章 南疆無事!【第三更】第250章 父親若還是人,那便不行第285章 立即將太子押送進宮!第364章 乃舅可是奉旨欺君!第264章 說出她名,嚇汝一跳第19章 你們配麼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28章 他在替朕負重前行第325章 求饒有用的話,還要刀劍做什麼?第146章 我發現了穿越福報的重大漏洞!第485章 大漢天子真是好福氣啊第328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第201章 爲母也給你選了一門婚事第470章 請加大力度(二合一四千字)第507章 神龍果然沒來第421章 從天而降的奇兵!第434章 你去搬罈好酒來第499章 漢人夫妻之間特有的猜謎遊戲第273章 我終於有理由大展拳腳了!第123章 瓊樓玉宇中再續父子之情?第147章 椒房殿,門上掛弓第16章 節杖不如燒火棍第20章 他壞但不蠢第475章 能!(二合一)第202章 母后也不希望事情變得更糟糕吧?第496章 我酒品不好,酒後好持利器傷人第473章 不許退!退者死!(二合一)第256章 太子命犯孤鸞煞第425章 我不死難辭其咎!第355章 哦他這該死的魅力啊第440章 衛青的死期第268章 他心裡究竟還有沒有朕這個父皇?第469章 太子之間的心有靈犀第395章 劉徹:這個逆子莫不是在羽檄中下了屎!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第191章 請殿下回答!第444章 不會是我知道的那個衛律吧?第295章 若早有此等奇物,李廣就不用自盡了!第381章 不愧是我的福星!第285章 立即將太子押送進宮!第2章 難道他真是天才第245章 我來殿下這裡討個喜氣第288章 此事便如同懷才,如何能夠瞞得住?第38章 天祿將軍第323章 這是日神賜給倭人的禮物!第141章 春秋決獄,倫常之罪!第312章 捉了幾個矮小野人第509章 質疑黨爭 理解黨爭 利用黨爭!第267章 匹夫速更,夜不能寐!第234章 事到如今你竟還要欺瞞朕?第3章 父皇你糊塗啊第352章 這回太子之位必是保不住了!第505章 借壽延年的祭祀儀式第346章 圍師必闕!第465章 謀士以身入局,舉棋勝天半子第529章 我想和殿下談談,死諫!第297章 難道這便是蠢人有蠢福?第521章 劉閎沒有主心骨?第519章 你今日非死不可!第140章 欺我便是欺君,把這一條加上!第86章 真是妙不可言啊【五更求訂閱】第90章 我衛青永不爲奴!第176章 你那是饞她的身子,你下賤!第533章 逆子,你耍得好啊!第230章 我看好這門婚事!第523章 盲生,我發現了華點!第26章 密信第44章 腰疼,痛徹心扉的疼第456章 攻守易型第372章 這就是我給你的底氣!第200章 世間最惡毒的詛咒!第80章 萬國來朝!【第四更】第295章 若早有此等奇物,李廣就不用自盡了!第486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第37章 微臣願稱之爲國士第41章 你們這是欺君!第391章 殺降不算,竟還有屠城的事?!第506章 殿下真乃大孝子啊!第221章 依漢律當判絞刑!第452章 你選吧第17章 毀堤淹田第256章 太子命犯孤鸞煞第379章 亂臣賊子當道,天子命苦啊!第110章 背水一戰?腹背受敵!第446章 殿下竟如此禮賢下士?第209章 傳下去,太史公司馬遷是抄襲狗!第92章 衛家全員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