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可惡(下)

宋朝沒有書呆子一詞,除非劉昌郝以後將這些詞一一“創造”出來。

不過性質差不多,按照家裡僕役打聽來的消息,劉昌郝是一個典型的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書讀得也不算太好的書呆子。女兒喜歡,權當養一個廢物。但是李闊海如劉昌郝所猜測的,對劉昌郝很不喜歡。

見了兩次,李闊海對劉昌郝的評價稍稍高一點。

也只是一點點。

宋夫子陪劉昌郝當見證人,於是李闊海以爲劉昌郝這些談吐,是宋夫子在背後指點的。比如說這個諂媚,劉昌郝就有點上綱上線了。

在高家,花家老二是奴才,可回來了,就是縉紳。

在宋朝,士大夫與縉紳喝酒應酬,甚至喝花酒狎妓,是正常不過的事。

因此李闊海自嘲,以爲他說的,劉昌郝聽不懂,於是說:“某所言汝懂乎,某不懼花谷久,花谷久亦不懼某,汝叔父家宅地已成花家財產矣,某亦不能強迫其以何價售予汝也。”

好像是這個理兒,然而現在的劉昌郝不是以前的劉昌郝,儘管他現在對宋朝的一些情況還不大瞭解。

“大官人,劉樑村窮山惡水,土地出產有限,民風剽悍而醜陋,花谷久設局無非訛財,財已到手,何不放手?”

“汝亦是不懂,他與某關係頗爲惡劣。”

劉昌郝不接話了,心裡想,你們都是商人,關係雖惡劣,相信也不會是死敵,難道爲了賭一口氣,不顧千貫的收益?

確實,李闊海與花谷久關係不大好,李闊海索性將話說開。

“其欠條惡毒,汝知汝叔父爲何寫之?”

“不知。”

“汝將其仔細觀看,便知之也。”

那張欠條上有什麼,劉昌郝真不清楚,花家拿借條來催債時,前身還在私塾裡上學呢。

“李大官人,吾叔父一家現在何處?”

“劉小郎勿要亂想,汝叔離開劉樑村與花家並無關係,今年旱災嚴重,若其僥倖躲過一劫,或許日後亦會歸之。某所言與汝叔父無關,汝可知花谷久爲何盯上汝家?”

“請賜教。”

“花谷久有一幹人名曰徐德新,花谷久喚他徐三哥,徐三哥子看上汝娘娘,欲將汝娘娘納爲小妾,其派人打聽,察之汝家有一傳統,凡婦人者皆剛烈。其便請花谷久相設一局,使汝叔父陷入局中,汝家乃有今日局面也。”

“可惡!”這纔是真正的可惡,劉昌郝憤怒地用拳頭砸在桌子上。在宋朝不要說丈夫死掉,就是丈夫活着也能離婚,問題是那個徐三哥與花大官人設的這個局十分歹毒,不但謀得了劉家的財產,這個高利貸滾下來,將家產賣掉也還不起,後果就是劉昌郝很可能會成爲徐家或花家一個地客或僕奴,包括苗苗都能變成一個奴婢。

“汝小叔不貪便宜,其如何得逞?”

“李大官人,試問一句,有幾人不貪心。”

“劉家小郎,汝與老夫論理沒用,徐三哥子不放手,花大官人則不願意與老夫談,”讓李闊海拿出三千貫贖劉昌郝小叔家的地,那是不可能的,即便鏡子賺了一點錢,傳出去,李闊海也成了冤大頭。

“某叫汝來,是欲對汝說,汝叔家宅地某不會贖之,然某會給汝錢。”

這不是少錢,可能是兩千貫,以劉家的花費,即便將劉昌郝的學費,謝氏的藥費包括進去,一年也用不了一百貫。

但是還有那個一品富貴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種地最爲辛苦。士農工商,然除種地,吾能做何營生?不贖回叔父家宅地,吾家地與叔父家地犬牙交錯,屋宅亦連在一起,以後有的是麻煩。”

“汝若堅持,則讓某爲難也。”

“大官人一定有良策。”

“田契地契宅契皆在花谷久手中,某有何良策?汝何必堅持,某給汝的錢,足以讓汝家用許久!”

“大官人,晚輩不敢坐吃山空,更不敢放許多現錢在家。”

這小子太軸了,李闊海氣呼呼地想,但也符合一個書呆子的本色演出。過了一會,李闊海才說道:“某給汝兩個選擇,某替汝將其欠條贖回,亦替汝將汝叔家宅地贖回,汝以外要求某皆不能答應。某替汝將其欠條贖回,復給汝兩千貫錢,汝叔家宅地與某無關。某以爲,汝最好作出第二條選擇。”

“吾叔父家宅地值兩千貫?”

“某出兩千貫,花谷久亦未必賣之。”

這樣一來,地是收回來了,本錢卻沒有了。

劉昌郝想了一會,只好重新組織語言。

“大官人,家母體弱多病,吾亦瘦弱,若是耕種,家裡境況依舊不佳。租給別人種,原先有叔父照料着,叔父走了,劉樑村如今風氣亦不大好,本是低租,以後或許地亦被種壞,租子都收不回來。”

確實這幾年劉樑村風氣在劉四根帶領下越來越壞,不壞也不會種莊稼!

“故晚輩向汝討要一千貫,非是貪心,得罪花谷久,吾家在縣城呆不下去,晚輩只好回家種地,可非傳統種地。”

“汝準備種何?”

“京城東郊外,吾有幾個表叔父,吾準備請其教吾種瓜種花,然需一些錢本。”

“大官人,汝看如此行否。晚輩將家傳寶給汝,汝替吾將欠條及叔父家宅地贖回,復給晚輩五百貫錢,其外,復以年息兩分平貸給晚輩一千貫錢,最長四年償還,晚輩用家產來抵押。”劉昌郝擡頭說,他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是實貫,非是官貫。”

這話沒毛病。

別以爲當地主是一件幸福事,租子收得高,劉昌郝忍不下心,孤兒寡母的也沒有那個力量去收高租,租子收得低……別忘記了將地租給別人,官府的兩稅以及其他的苛捐雜稅,如支移折變,免役錢,都是由主家擔負的。特別是像劉家這樣無權無勢的上戶,交的賦稅還特別高,將這些扣下,在這個低產量時代,還能餘下多少?

所以在宋朝經常能看到一幕,許多主家,也就是地主,雖然家裡有不少地,也租了不少地給佃農,他們自己同樣在拼命地幹活。

除非擁有上千畝能高產的良田,若是豪強,能隱田,能避稅逃徭,那更好不過了。

但京畿地區不同,背靠着開封城,郊區有着發達的副業,雖然種植副業需要一定的技術,其收益卻遠比傳統農業高,可經營副業,無疑需要大量的本錢。

李闊海真相信了,他有些猶豫不決。

宋朝不完全是百分之幾百的高利貸,有的信好相結,也就是親戚朋友互相救急的,會出現月息1.5-2%的低利息貸款,然而這種貸款終是少的,一般民間私貸都是在50-60%之間,這纔有了王安石的青苗法,實際青苗法的利息也很爽!這個非是利滾利,若是一年償還則要付兩百實貫的利息,四年則是八百貫,可談到了放貸,李大官人就站在貸主的角度思考問題。

首先利息太低,當然,若是有一筆穩定的貸源,這樣的利息也能湊合,但劉家家產能值多少錢?既然進入了,他也調查了劉昌郝家一些情況,於是他在心裡盤算着劉家那六十九畝老桑園與山上樹木的價值。但劉昌郝說的單位是實貫,是緡,一千八百緡錢!

李大官人不由皺起眉頭:“劉小郎,汝知一千五百實貫乃幾多錢?汝能搬得走!”

一貫錢不是一千枚銅錢,官貫是770枚銅錢,市貫更少更混亂,實貫又叫緡,這纔是真正的一千文錢。一枚銅錢近四克重,一千枚銅錢則是近四千克,宋斤有些大,也得六宋斤,一千五百貫錢則是九千多宋斤!

“可以給金銀。”

宋朝金銀價波動很大,但在宋神宗這段時間卻很穩定,一般一兩金子相當於一萬文,一兩銀子相當於一千五百文錢。

還有交子,這兩天劉昌郝才知道眼下交子只在四川發行,朝廷爲了解決錢不足,劣幣驅趨良幣(鐵幣替代銅幣,又因爲鐵幣鑄造更混亂,往往銅幣或流向外國,或藏起來坐等升值,導致銅幣嚴重缺乏,鐵幣嚴重貶值),意欲將交子推廣到陝西路與河東,並且王安石將交子的面額由原先的五貫和十貫,進一步下降到五百文與一貫錢,但似乎不怎麼成功。

交子在京城不怎麼認可,在交子鋪只能兌換鐵錢,這種情況下,劉昌郝不可能傻呼呼地要交子。

“某所言非是汝搬不搬得動,而是汝能不能償還得起!”

PS:由於宋朝對商業採取了開放政策,商業繁榮,造成貨幣嚴重不足(如南海一號沉船上發現了漢朝的五株錢,說明秦漢古銅錢都在當貨幣用),所以貨幣那才叫亂。首先是錢,有銅錢、鐵錢、夾錫錢,每一次發行的銅錢大小含銅量鑄造質量都不一樣……還有前代的錢在用,所以各個銅錢實際購買力是兩樣的。鐵錢、夾錫錢也是如此,各個地區分別有各色的鐵錢,有大有小有好有壞。紙幣又有交子、會子、關子、錢引,布帛也是準貨幣,甚至往往茶引、鹽引也能當紙幣用。

陌制雜亂,實陌是一貫一千文,官陌是七十七(770文),還有市陌。“都市錢陌,官用七十七,通街用七十五(750文),魚肉菜七十二,金銀七十四,僱婢妮買蟲蟻珍珠六十八,文字(相關書籍方面的)要照顧讀書人只有五十六陌”。分釐貫文不清,分釐是指借貸的利息,許多人將釐寫成分,這個問題不大,結合上下文就能甄別出來。但許多官員在寫貫文時只寫數字,不是貫文,如李虛己向宋太宗獻詩,宋太宗獎其祖母五十萬,是文,宰相誤會,以爲是五十萬緡,差一點弄出大笑話。以及官價與民價的二元制……

權當一實貫(一緡錢)1000文,一官貫770文,一市貫750文好了。

金銀也是一種準貨幣,可用於大宗交易,不過若是買一把梳子或其他小的花費,必須到金銀鋪、兌房換成銅錢,同時得交手續費。

第219章 附從第212章 三年第116章 予之第129章 導水第194章 作死(四)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200章 好算盤第101章 免費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85章 小水利第193章 作死(三)第122章 邸店第九章 可惡(上)第十章 可惡(下)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八十章 僞證第十六章 跳腳第143章 河東河東(五)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00章 朝天第108章 蛻變(上)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201 虎吃狼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200章 好算盤第183章 T字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八十章 僞證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64章 定論第六章 團行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209章 農家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五十七章 攔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22章 邸店第107章 搞事情第188章 父子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164章 定論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181章 大宏願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92章 作死(二)第六十六章第123章 苦惱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31章 大佃戶第三章 苗苗第九十一章 拜年第164章 定論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127章 市易務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21章 傳奇(下)第205章 賣弄(上)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十二章 豆油第125章 鳳凰(下)第179章 魏武卒第172章 青玉案(二)第十三章 欠條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十六章 跳腳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217章 敢死隊第179章 魏武卒第四章 箱子第十二章 豆油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08章 蛻變(上)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十九章 種花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219章 附從第四十三章 便錢
第219章 附從第212章 三年第116章 予之第129章 導水第194章 作死(四)第四十章 新事物(下)第200章 好算盤第101章 免費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85章 小水利第193章 作死(三)第122章 邸店第九章 可惡(上)第十章 可惡(下)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八十章 僞證第十六章 跳腳第143章 河東河東(五)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00章 朝天第108章 蛻變(上)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201 虎吃狼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200章 好算盤第183章 T字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八十章 僞證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64章 定論第六章 團行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209章 農家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五十七章 攔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22章 邸店第107章 搞事情第188章 父子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164章 定論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181章 大宏願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192章 作死(二)第六十六章第123章 苦惱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31章 大佃戶第三章 苗苗第九十一章 拜年第164章 定論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127章 市易務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21章 傳奇(下)第205章 賣弄(上)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十二章 豆油第125章 鳳凰(下)第179章 魏武卒第172章 青玉案(二)第十三章 欠條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十六章 跳腳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217章 敢死隊第179章 魏武卒第四章 箱子第十二章 豆油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08章 蛻變(上)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十九章 種花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219章 附從第四十三章 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