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崇煥進京

- -

在煙花和爆竹聲中,天啓元年終於走到了盡頭,這是一個多事的年頭,是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年頭。雖然是過年,可是依舊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過這個年總算是過去了。

從初一到十五,大明朝的衙門都上班,沒有奏摺遞進來,沒有大臣們的上奏。一切都顯得非常的寧靜祥和,看起來一副天下太平的景象。天啓皇帝雖然心裡着急,可是有些事情卻是急不得的。陪着後宮的女人們過了一個好年,除了偶爾想一下給今年的計劃,天啓皇帝也好好的休息着。

正月十六是大朝會的日子,雖然是大朝會,可是並不議論什麼政事。不過是朝廷中仿周禮舉行的儀式,是禮儀最高的超儀。

到了這一天,由錦衣衛陳設鹵簿儀仗,教坊司陳列大樂,禮儀司陳列諸國文書、賀表、貢物,還設糾儀御史糾察百官,監督那些站久了愛打瞌睡或交頭接耳聊私的。待時辰一到,皇帝升座,鼓樂齊鳴,百官跪拜致賀,行禮如儀。禮畢則羣呼萬歲、萬萬歲。

整套禮儀下來,天啓皇帝也是非常累,不過也不得不強打精神。畢竟在整套禮儀過後,還有非常重要的賜宴,皇帝和大臣要一起吃飯。

不過能吃的下去卻沒幾個,有的老大臣在行禮的過程中已經暈倒了,沒暈倒的也都是上汽不接。能夠吃的下去的大多都是武官,自然是引來無數讀書人的不屑。

在大朝會過後,整個朝廷又恢復了慵懶,大家都還沉浸在新年的氣氛裡。朝廷也沒有什麼事情,大家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眼了。

轉眼間時間便進入了二月,在正月裡其實也發生了一些事情,四川的叛亂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孫傳庭率領人馬收復了廬州之後,乘勝追擊,攻下了紅巖和天台兩座山寨。

在這之後,孫傳庭決定兵分兩路,其中他率領着明軍繼續正面突進。由降將羅乾象大人偷襲奢崇明的最後據點蘭州城,在兩路兵馬的夾擊下,蘭州城三日便被攻了下來。

奢崇明父子帶領着殘兵敗將進入貴州境內,準備投靠水西安邦彥。時間到了二月,袁可立和朱燮元率領的援軍距貴陽不過百里,孫傳庭砸蘭州城整軍,隨時準備揮師進入貴州。

朝廷在得到戰報的摺子之後,自天啓皇帝到大臣全都送了一口氣。與此同時,朝廷也收到了朱燮元的摺子,把蜀王的事情說了說。

雖然有人頗有疑慮,可是天啓皇帝卻力排衆議,下旨褒獎蜀王。除了這件事情,所有的事情全都是風平浪靜。

不過時間到了二月,朝廷就有事情要忙了。主要的事情有兩件,第一件就是科舉,今年是大比之年,會試是要在三月份舉行的。

這樣的掄才大典沒人敢怠慢,不過這樣的事情朝廷上下都十分的有經驗,做起來自然是有條不紊。天啓皇帝也插不上什麼手,按照以往的規矩,主考官有兩名,主考因爲進士出身的內閣大學士擔任。副主考應有尚書以下左副都御史以上的文官擔任,多年來的慣例。

按照這個官吏,內閣爲天啓皇帝推薦了兩個人,主考乃是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孫慎行。副主考乃是左都御史楊鶴,兩個人都是素有清名,在士林文壇頗有聲望。

對於這件事情天啓皇帝也沒有什麼想法,自然就放手讓下面的人去做了。不過天啓皇帝的一道聖旨卻把所有人都弄愣住了,因爲那是關於武試的。天啓皇帝準備今年親自過問武試的事情,還早親自舉行殿試,採用和文官科舉一樣的方法。

這個消息一出來,一時間衆人譁然,大明朝一項都是重文輕武,武舉人不過是世襲勳貴們鍍金的地方。天啓皇帝這樣的做法得到了文官的反對,不過反對的理由卻並不充分,畢竟武舉每三年舉辦一次,提高一下地位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過天啓皇帝的舉措卻讓一種人眼前一亮,那就是那些世襲武職的勳貴。如果真的能把武試的地位變的和文試一樣,那麼他們的後輩就能揚眉吐氣了,這是提高武官地位的直接方法。

一時間朝廷因爲這件事情吵得不可開交,遼東改軍制的事情都沒有這樣的激烈的反對過。天啓皇帝每天都會收到無數的奏摺,不過確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事情到了二月中旬,天啓皇帝終於還是下了這道聖旨,從今以後武者也有殿試。所有人都知道,這又是一項改革,很多大臣已經有了感覺,這位少年天子絕對不會到這裡就結束,這不過是一個開始。

除了科舉的事情引起了軒然大*,還有一件事情卻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那就是外察!大明朝的京察分爲兩部分,有的是內察是京官,外察則是地方官。內察已經在年前結束了,外察不過剛剛開始。

其實外察的聖旨早就下來,過完年就有人到吏部述職了,這一天是二月初三,京城的城門口來了一個人。

這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一身白色的絲綢長衫,鬍鬚飄灑在胸前。臉上掛着溫和的笑容,眼中卻不是閃過意思銳利的光芒。在他的身後是一個老僕人,牽着兩匹馬,風塵僕僕的樣子。

駐足在城門口,中年人輕輕的嘆了口氣,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口中喃喃自語道:“袁某腹有良謀,這次一定要得以施展。”

“少爺,我們要去驛館休息嗎?天色已經不早了!”見中年人站在那裡不動,老僕人似乎有些着急,走到男人的身邊,語氣恭敬的道。

看了一眼老者,中年人語氣輕緩的說道:“找一家客棧住下吧!我不過是個七品知縣,驛館那裡不會有什麼好位置,我們還是自己找個地方住吧!”

老僕人的臉上絲毫沒有奇怪,他了解自己家的少爺,早就料到了他會這樣說。他不過是想提醒自己的少爺,天色已經不早了,該進城了。

兩個人剛走進城門,一個人便迎了上來,對着中年人施了一禮,語氣恭敬的說道:“敢問可是昭武知縣袁大人?小的是御史侯大人府上的管家,在此恭候多時了!”

看着面前的中年人,袁崇煥的眉頭微皺,沉吟了半晌才笑着道:“原來是侯管家,幾年不見越發的年輕了!”

“袁大人說笑了,老朽已經不行了!我家大人讓小的在此恭候袁大人,請袁大人到府上去住!”侯管家態度異常的恭敬,他知道這位袁大人和自己的老爺交情莫逆,乃是真正的通家之好。

笑着點了點頭,袁崇煥捋了捋鬍鬚,面帶感激的道:“侯兄真是客氣,不過恭敬不如從命,煩勞侯管家帶路!”

一行人跟着侯管家像城裡走去,在轉過幾條街之後,在一座院子前停了下來。這是一座三進的院子,價值不菲,很少有御史能住的起這樣的宅子。

這裡正是山西道御史侯恂的宅子,作爲河南的士紳家族,侯家世代爲官,家資頗爲豐厚。

管家上前交代了幾句,邊有人快步的跑進去通報了,時間不長便有一箇中年人出來了。

“元素賢弟,幾年沒見風采依舊啊!”這人正是山西道御史侯恂,還沒有走到袁崇煥的身邊,便已經笑着說道。

對着侯恂一抱拳,袁崇煥躬着身子道:“侯兄,多有叨擾!”

“元素說的這是什麼話?你我相交莫逆,那是真正的通家之好,我們進去聊!”說着侯恂拉着袁崇煥往裡走,臉上掛着開心的笑容。

兩個人走進大廳,看都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正在那裡,手裡拿着一本書,上下左右的看着。瓷娃娃一般的樣貌,一副認真的模樣,看起來真是可愛非常。

詫異的看着這個孩子,袁崇煥吃驚的問一邊的侯恂,道:“這是賢侄?”

“嗯,四歲了,淘氣的很!”侯恂的嘴上雖然這麼說,眼中卻閃過深深的疼愛。

走到孩子的身邊,慢慢的蹲下,袁崇煥將腰間的玉佩摘了下來,笑着對男孩道:“叔叔第一次來,這是給你的見面禮!”說着將玉佩遞給了男孩。

“長者賜不敢辭,謝謝叔叔!”對着袁崇煥一笑,男孩恭敬的將玉佩接了過去。

眼中滿是震驚的看着男孩,袁崇煥看着侯恂道:“侯兄後繼有人啊!很有可能青出於藍啊!賢侄有名字了嗎?”

“有了,大名方域!”侯恂看着自己的兒子,臉上掛着滿意的笑容。

“侯方域,好名字!想必又是世叔的手筆吧!”袁崇煥看着侯恂,笑着問道。

輕輕的點了點頭,侯恂有些哭笑不得,不過還是沉聲道:“正是家父取得名字!”回頭看了一眼丫鬟,侯恂沉聲道:“把少爺抱到後面去!”

等到屋子裡沒有人了,侯恂沉着連看着袁崇煥,一臉認真的說道:“三年前你外放昭武知縣,爲兄便覺得異常可惜。這次你既然回來了,爲兄一定要上書保舉你,讓你得償所願!”

第十三章 無聊的朝會第一百零三章 老狐狸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三百七十一章 廷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武舉殿試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火執杖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清洗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會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請辭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率教第三百四十章 張柏武之死第五百零六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贏了第九十五章 廠衛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十九章 紅丸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零六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十八章 寶劍第二百六十六章 滿桂第一百六十六章 誰耍了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二百四十四章 遼東的反映第四十二章 內庫和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事不宜遲第二百四十一章 叛亂起第五十一章 密談第十章 起風了第八十七章 遼東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都到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軍制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和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三方準備第四百八十三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九章 仙藥第四百五十四章 氣勢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們跑吧第二百五十七章 戚家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七十章 火器廠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萬匹軍馬第四百七十章 草長鷹飛第一百九十一章 騎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命案第二百七十四章 血戰三屯營第七十二章 試炮第二十六章 理想很豐滿第三百七十六章 大喜第二十四章 序幕第五十八章 密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遼東改制第四百零六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兵進遵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章 寶劍第一百三十六章 局勢三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四十三章 吏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古人談戀愛第一百四十三章 艾菲斯第四百四十五章 食鹽第兩百零五章 龍昌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崇煥進京第三十一章 妥協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同行第四百十二章 躊躇第六十六章 送行第兩百章 遼東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時機第九十七章 抵京第五百一十二章 秘密欽差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百零三章 南京第三十章 憤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三十五章 楊鶴的疑慮第三百零七章 真在這裡第三白一十一章 去疑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圍張家口第一百一十六章 首級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亮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突入第四百七十二章 終於到了第九十八章 暗樁第八十六章 策論第四百六十五章 進去吧第二百五十章 遵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喜極而泣第四百六十六章 雷停雨歇第一百二十章 探子
第十三章 無聊的朝會第一百零三章 老狐狸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三百七十一章 廷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武舉殿試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火執杖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清洗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會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請辭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率教第三百四十章 張柏武之死第五百零六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贏了第九十五章 廠衛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十九章 紅丸第三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零六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十八章 寶劍第二百六十六章 滿桂第一百六十六章 誰耍了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二百四十四章 遼東的反映第四十二章 內庫和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事不宜遲第二百四十一章 叛亂起第五十一章 密談第十章 起風了第八十七章 遼東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都到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軍制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和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三方準備第四百八十三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九章 仙藥第四百五十四章 氣勢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們跑吧第二百五十七章 戚家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七十章 火器廠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萬匹軍馬第四百七十章 草長鷹飛第一百九十一章 騎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命案第二百七十四章 血戰三屯營第七十二章 試炮第二十六章 理想很豐滿第三百七十六章 大喜第二十四章 序幕第五十八章 密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遼東改制第四百零六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五百零七章 無妄之災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兵進遵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章 寶劍第一百三十六章 局勢三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四十三章 吏部第三百一十四章 古人談戀愛第一百四十三章 艾菲斯第四百四十五章 食鹽第兩百零五章 龍昌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崇煥進京第三十一章 妥協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同行第四百十二章 躊躇第六十六章 送行第兩百章 遼東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時機第九十七章 抵京第五百一十二章 秘密欽差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百零三章 南京第三十章 憤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三十五章 楊鶴的疑慮第三百零七章 真在這裡第三白一十一章 去疑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圍張家口第一百一十六章 首級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亮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突入第四百七十二章 終於到了第九十八章 暗樁第八十六章 策論第四百六十五章 進去吧第二百五十章 遵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喜極而泣第四百六十六章 雷停雨歇第一百二十章 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