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重啓馮勝

第189章 重啓馮勝

“舅舅你怎麼想去武學了?”沒等老朱回答,旁邊的朱標倒是先驚訝的向藍玉問道,看樣子他事先也不知道藍玉想去武學。

“武學的事我也是最近才聽說,對於武學,臣也覺得極爲重要,剛好臣現在閒在京中無事,不如就去武學擔任一個職位,也算是爲陛下和太子分憂了!”只見藍玉笑呵呵的回答道,說到最後也向朱元璋行了一禮。

李節聞言也皺緊了眉頭,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藍玉都十分適合總教官的職位,甚至論帶兵打仗的本事,他比湯和還要強上一籌,可藍玉的性格太過驕橫,如果他真去了武學,李節倒是不怕,反正他在武學也呆不了多久,但劉英恐怕就要倒黴了。

想到這裡,李節也剛想開口勸說藍玉打消去武學的想法,沒想到老朱卻直接拒絕道:“不行,你正值壯年,朕也需要你鎮守四方,並不適合在武學中任職!”

看到老朱拒絕了藍玉,李節也是心中一鬆,總算是沒有把藍玉這個禍害放進武學。

“陛下……”

藍玉這時似乎還想爭取一下,不過卻被老朱揮手打斷道:“不必多言,最近西北那邊似乎有點不太平,你準備一下,年後就去蘭州赴任!”

“這……臣遵旨!”藍玉似乎還是有些不情願,但看到老朱已經做出決定,他也不敢再說什麼,只得答應道。

“好了,你下去吧,朕還有事與太子他們商議!”老朱這時再次對藍玉吩咐道。

“臣告退!”藍玉聞言只得再次答應一聲,不過走的時候卻看了一眼李節,顯然他在心中不服氣,爲什麼李節這個小子能留在這裡,自己卻要離開?

等到藍玉離開後,老朱立刻把目光轉向李節問道:“李節,這個總教官你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啓稟殿下,臣以爲信國公最爲合適!”李節直接把自己心中的人選講出來道。

“湯和倒是個合適的人選,就是能力差了點!”老朱聞言先是點頭,隨即又有些遺憾的道,雖然湯和已經屬於歷史上的名將了,但老朱的眼界極高,在他眼裡,徐達和常遇春是第一等的武將,傅友德與藍玉屬於次一等,至於湯和等人,只能排在第三等。

“對了,馮勝最近在幹什麼呢?”老朱忽然開口問道,馮勝就是就是武學中馮諶的父親,封號宋國公,號稱在勳貴之中排行第三,僅在徐達與常遇春之後。

當年馮勝官拜徵虜大將軍平定遼東,就連傅友德和藍玉都只能做他的副手,可惜馮勝卻有個不成器的女婿常茂,也就是常遇春的長子,算起來還是朱玉寧的大舅。

這個常茂是個不學無術之輩,本來跟着馮勝這個老丈人在軍中混資歷,可他偏偏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砍傷投降的元太尉納哈出,差點壞了大事,於是馮勝就將常茂的過失上報,卻沒想到常茂倒打一耙,在老朱面前揭發了馮勝的一些過失,導致老朱大怒,直接收了馮勝的大將軍印,並將他安置在中都鳳陽,除了定期上朝求見外,連外出都困難。

“父皇您怎麼忘了,前兩年您讓宋國公征討曲靖,沒想到當地的番兵造反,宋國公只能駐紮在永寧安撫番人,後來曲靖平復後,宋國公也就回到鳳陽修養,這兩年一直都沒有外出!”朱標立刻回答道。

馮勝這幾年一直走背運,被女婿告了一狀後,前兩年老朱好不容易想到啓用他,結果又遇到番兵造反,雖然他很快安撫了當地的番兵,但卻沒能完成之前的戰略目標,所以又被老朱趕回鳳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就只能老死在鳳陽了。

不過李節卻知道,馮勝和傅友德一樣都是倒黴鬼,本來如果朱標不死,他們還能落個善終,可偏偏朱標死了,藍玉也很快被清算,馮勝和傅友德這些軍中的老將也是難逃一死,而且兩人都是無罪被殺,簡直比竇娥還要冤。

“湯和能力差了點,不過馮勝卻遠勝諸將,我看不如把他也叫來,與湯和共同擔任總教官一職!”老朱當即做出決定道。

“父皇英明,我也覺得宋國公十分適合這個職位!”旁邊的朱標聞言也立刻贊同道。

聽到老朱誇馮勝的才能超過其它將領時,李節卻忽然有些遺憾,因爲藍玉被趕走了,歷史上的藍玉目中無人,甚至覺得在徐達與常遇春死後,自己就是軍中第一,如果他聽老朱說馮勝的才能勝過他,還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

“下旨,召湯和與馮勝進京!”老朱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當即開口吩咐道,立刻有人開始草擬聖旨。

李節聞言也放下心來,有馮勝這位前大將軍加入,對武學也是一件好事,不過對於馮勝的現狀,他卻覺得並不僅僅是馮勝倒黴,而是一種必然。

馮勝與徐達、湯和這些人不一樣,他並不是老朱的發小,而是和李善長是同鄉,都是定遠人,另外馮勝還有一個哥哥名叫馮國用,兩人是當地的大戶,從小喜歡讀書,元末戰亂時,他們兄弟結寨自保,後來才投靠了朱元璋。

馮勝與馮國用這對兄弟都是才智過人、文武雙全的人物,甚至朱元璋最先佔據金陵,也是聽從了馮國用的建議,只可惜馮國用在攻打紹興時暴病于軍中,朱元璋爲此也十分傷心,後來追封他爲郢國公,在功臣中位列第八。

馮勝的才能絲毫不比他兄長差,甚至在徐達進攻草原失利,李文忠也沒有什麼收穫時,唯獨馮勝率領的大軍斬獲頗豐。

另外馮勝與馮國用兄弟二人在軍中的人緣極好,與各家勳貴都保持着緊密的聯繫,特別是馮國用,更是救過徐達的性命,據說徐達還曾經向馮國用請教過兵法,馮勝也與常遇春交好,女兒也嫁給了常茂,馮國用的女兒則嫁給了沐英,沐晟的大哥沐春,就是馮國用的外孫。

然而馮勝卻不知道,他們馮家的這些做法已經犯了老朱的大忌,他打仗一流,人緣也好,無論是活着還是死了的勳貴,都和馮家保持着緊密的聯繫,兒女親家也都是軍中的實權派,如果換做李節是老朱,恐怕也會坐立不安。

所以馮勝在平定遼東,戰功也達到頂點時,立刻被打壓下去也就不奇怪了。現在老朱重新啓用馮勝,讓他在武學中任職,武學雖然重要,但畢竟不直接掌軍,而且馮勝精通兵法,由他來教授學員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對了,明年出巡的事已經定下來了,李節你要陪着太子一起出巡,對這件事有沒有什麼看法?”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把話題轉移到了出巡上。

“啓稟殿下,臣以爲除了長安、洛陽與開封三地外,還可以再往東邊走一走!”李節想了想再次開口道。

朱標出巡的目的就是爲了遷都,對於老朱預選的這三個目標,李節都不看好,長安水土流失,而且關中平原狹小,根本養不起太多的人口,早在唐中期時就已經不適合做爲國都了。

至於開封,四周一片大平原,唯一的天險黃河,在冬天還會被凍上,而且也因爲黃河氾濫加劇,導致開封時不時就會被淹,所以也不適合做都城,唯一比較合適的也就只剩下洛陽。

表面上看,洛陽似乎沒有長安與開封的缺點,但這三個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地處內陸,距離海洋太遠,李節是想把大明引領到大航海的時代,國都肯定不能選在內陸,甚至現在的南京都比這三地強,因爲南京可以順着長江直接入海,相比之下,洛陽雖然臨着黃河,但以黃河的水況,根本不適合行船。

“往東?去哪?”老朱聞言也是一愣道。

“北平府!”李節開口回答道。

不過老朱一聽北平府卻是臉色一黑,北平府的前身是元大都,老朱最恨蒙古人,甚至認爲中原被蒙元統治是一種恥辱,所以做了皇帝后,老朱也積極的恢復漢禮,對蒙元殘部極力打壓,至於元大都,根本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

“陛下,蒙元雖然殘暴,但他們將北平府立爲國都還是有道理的,一來北平臨近長城,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可讓後世子孫時刻不忘北方草原的威脅,另外北平近海,通過旁邊的大直沽就可以直接入海,而北方缺糧,通過海運可以將糧食貨物直接送往北平府,使其不必擔心物資匱乏,所以在臣看來,北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李節這時再次說道。

即要位於北方,又要不能遠離海洋,而且還要考慮到歷史因素,李節想來想去,發現也只有北平府更加合適,估計後來朱棣遷都時,也並不僅僅只是考慮北平府是他的老巢,也有上面這些考慮。

老朱聞言也露出沉思的表情,本來他對蒙古人的首都有一種本能的排斥,但聽到李節的這些分析,卻發現北平府的確有自己的優勢,不過北平也並非完全沒有缺點,比如它距離邊境實在太近了,如果敵人攻破邊境,就可能長驅直入殺到國都,甚至有滅國之危,所以這讓他一時間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本章完)

第746章 賭一把第400章 詹徽的擔憂第206章 決戰高麗第436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406章 臣請陛下出兵安南第101章 迎回歸德侯?第831章 大明的改革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167章 回程第428章 部落的友好度第472章 還一個公道第83章 實話都沒人信第198章 回家第552章 削藩(上)第131章 李節的誠意第50章 爲科學獻身第273章 三國成書第159章 開城中的暗流第458章 安南之變(上)第54章 另一條路第40章 朕要見他第29章 多疑的老朱第671章 開春第163章 蔣瓛的堅持第169章 肯定沒好事第48章 降維打擊第376章 海洋第287章 大鬧公主府第816章 好的開端第677章 虛實第752章 沙哈魯的消息第577章 李節的信第500章 好鬥的讀書人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483章 相親(下)第773章 火車上第8章 錦衣衛千戶第484章 落花有意第564章 監察院的問話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368章 補救措施第690章 慘敗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293章 少年人的愛情第160章 開城之亂(上)第718章 私下接觸(下)第638章 參觀第65章 好深的算計第48章 降維打擊第521章 真的不見了第772章 德安縣城(下)第34章 太子家事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167章 回程第372章 老朱的鄉情第303章 玻璃溫室第819章 各色人等第396章 土地兼併第198章 回家第782章 潭王朱柏第636章 叔侄密談(上)第669章 使團回京第145章 第二次離京第229章 回京第22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5章 陛下就是天理第504章 皇太孫?第352章 以錢生錢第838章 親王逃亡記(下)第13章 世人都曉神仙好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82章 這個李節不對勁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302章 寧王朱權第468章 封鎖消息第692章 戰後第392章 知道太多的壞處第417章 老御醫的憤怒第175章 室內泳池第486章 愛情讓人愚蠢第35章 婦人之仁第373章 兄弟間的爭鬥第393章 老朱取名第421章 拆分錦衣衛第426章 瘴氣第632章 面對面的談第546章 藍玉之孫第715章 十萬火急第19章 一屋子天潢貴胄第368章 補救措施第547章 缺口第17章 收回家產第380章 局勢不妙第766章 更高級的殖民第398章 階梯田稅第608章 三楊之一第354章 一點小手段第412章 朱孟熜快死了第133章 給老朱家開眼界第791章 王爺去哪兒?
第746章 賭一把第400章 詹徽的擔憂第206章 決戰高麗第436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406章 臣請陛下出兵安南第101章 迎回歸德侯?第831章 大明的改革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167章 回程第428章 部落的友好度第472章 還一個公道第83章 實話都沒人信第198章 回家第552章 削藩(上)第131章 李節的誠意第50章 爲科學獻身第273章 三國成書第159章 開城中的暗流第458章 安南之變(上)第54章 另一條路第40章 朕要見他第29章 多疑的老朱第671章 開春第163章 蔣瓛的堅持第169章 肯定沒好事第48章 降維打擊第376章 海洋第287章 大鬧公主府第816章 好的開端第677章 虛實第752章 沙哈魯的消息第577章 李節的信第500章 好鬥的讀書人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483章 相親(下)第773章 火車上第8章 錦衣衛千戶第484章 落花有意第564章 監察院的問話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368章 補救措施第690章 慘敗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293章 少年人的愛情第160章 開城之亂(上)第718章 私下接觸(下)第638章 參觀第65章 好深的算計第48章 降維打擊第521章 真的不見了第772章 德安縣城(下)第34章 太子家事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167章 回程第372章 老朱的鄉情第303章 玻璃溫室第819章 各色人等第396章 土地兼併第198章 回家第782章 潭王朱柏第636章 叔侄密談(上)第669章 使團回京第145章 第二次離京第229章 回京第22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5章 陛下就是天理第504章 皇太孫?第352章 以錢生錢第838章 親王逃亡記(下)第13章 世人都曉神仙好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82章 這個李節不對勁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302章 寧王朱權第468章 封鎖消息第692章 戰後第392章 知道太多的壞處第417章 老御醫的憤怒第175章 室內泳池第486章 愛情讓人愚蠢第35章 婦人之仁第373章 兄弟間的爭鬥第393章 老朱取名第421章 拆分錦衣衛第426章 瘴氣第632章 面對面的談第546章 藍玉之孫第715章 十萬火急第19章 一屋子天潢貴胄第368章 補救措施第547章 缺口第17章 收回家產第380章 局勢不妙第766章 更高級的殖民第398章 階梯田稅第608章 三楊之一第354章 一點小手段第412章 朱孟熜快死了第133章 給老朱家開眼界第791章 王爺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