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三國成書

第273章 三國成書

“如果不能減免的話,那就給學生們放貸!”李節想了想再次回答道。

“放貸?這絕對不行,咱們堂堂書院,怎麼和那些無良的僧人做一樣的事?”解縉聽到“放貸”這兩個字時,立刻更加激烈的反對道,似乎放貸比之前的減免更加難以接受。

其實解縉的這種反應也正常,因爲在這個時代,放貸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高利貸,所謂的“九出十三歸”絕不是一句虛言,而是真實存在的情況。

最初放貸主要是一些寺院的僧人在做,而且利息極高,甚至放出去幾天就要翻倍,後來錢莊出現後,也同樣開始放貸,不過無論誰放貸,利息都高到離譜,所以解縉聽到李節要給學生放貸時,纔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解兄誤會了,我可不是那幫吃人不吐骨頭的僧人和錢莊,咱們給學生放貸可以不要利息,在他們上學期間,也不會要他們還錢,只要等到他們畢業後有了收入,然後在一定期限內把借的錢還上就行了,畢竟他們能從學院畢業,哪怕再沒出息,做個帳房先生每月的薪俸也足以把錢還上了。”李節急忙笑着解釋道。

這個時代的識字率極其低下,雖然李節平時接觸的人大都識字,但在中下層的百姓中,卻絕大部分都不識字,所以一個人只要會讀會寫,那就代表着超越常人的能力,日後也更容易得到出人頭地的機會。

“不要利息的放貸?”解縉聞言也露出驚訝的神色,這點他還真沒想到。

“可這樣真的能行嗎?”隨即解縉卻還是有些擔憂的道,畢竟這種事沒有前例,而且書院借給學生錢,總讓他感覺有些怪怪的。

“解兄,求真書院設立的目標是爲了求取世間的真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畢竟光靠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越多的人蔘與進來,藉助大衆的智慧,才能尋找到世間更多的答案,而那些窮苦人家出身的學生同樣也有一顆求知的心,我們不能因爲區區錢財就將他們擋在真理的大門之外!”李節這時表情嚴肅的再次道。

解縉也終於被打動,當即點頭道:“好吧,就按李兄你說的辦,不過剛纔你不是說有兩個辦法嗎,第二個是什麼?”

“第二個就更簡單了!”李節再次微微的一笑道,“解兄你可是解元出身,對科舉文章想必也十分精通,另外書院中的一些官員也都是進士出身,如果你們願意的話,可以專門開一個新科目,專門教授學生一些應對科舉的技巧!”

“應對科舉?那這……這豈不是和那些普通書院沒什麼區別了?”解縉聞言也再次不解的問道。

大明可不止他們一個書院,事實上除了公立的國子監外,還有許多或大或小的私人書院,裡面主要就是學習儒家經典,爲將來的科舉,而且人家更專業,求真書院本就不是爲科舉準備的書院,就算是教授科舉之道,恐怕也搶不過別人。

“不一樣,我們不教授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而是隻教授一些在科舉時的技巧,比如文章的轉折承接,用典與遣字造句的技巧等等,這些東西解兄你應該比我懂得更多!”李節再次解釋道。

老朱在洪武三年時詔定科舉法,規定應試文仿宋“經義”,其實已經形成了最初的八股規格,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極大的限制了考生的自由發揮,使得他們只能在規定的範圍內發揮自己的才華。

當然老朱這時的科舉還不能叫八股文,真正的八股文要到成化年間纔會徹底的定型,那時的八股文才叫恐怖。

但無論是不是叫八股,明朝科舉的文章更加嚴格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在嚴格的規定下,也就使得考試衍生出更多的技巧,只要懂得這些技巧,雖然不能說絕對能考上,卻也能在考試中佔很大的便宜。

解縉本就是進士出身,而且還高中過解元,自然也立刻明白了李節的意思,這讓他也不禁眼睛一亮道:“這個辦法的確不錯,考生們就算是別的書院畢業,但也很難請到一位進士幫他們講解科舉時的技巧,若我們開講科舉之道,肯定能吸引不少的考生前來求學。”

“解兄,這個辦法雖然能吸引學生,但也有一個缺點!”李節忽然再次開口道,他之前把這個辦法放在第二,就是把它做爲一個備用的方案。

“什麼缺點?”解縉驚訝問道,他雖然聰明,但主要是在做學問方面,有些事情上反而十分遲鈍,比如他在人際關係方面。

“解兄您想啊,這個方法只能吸引那些爲了科舉而來的人,與咱們書院的目標並不一致,所以就算來再多的學生,對書院的發展也並沒有太大的用處。”李節十分耐心的解釋道。

“對啊!我怎麼忘了這一點!”解縉聞言也一拍腦門道,如果只是爲了教授科舉之道,那他們乾脆辦一所普通的書院算了,這與他們辦求真書院的實心完全是相背的。

“所以這個辦法只能做爲備用,如果第一個辦法依然無法招收到足夠的學生,到時再用第二個辦法吸引一些學生過來,至少先把書院的架子撐起來,日後等到書院的口碑確立起來後,也就不用擔心招生的問題了。”李節說到最後也拍了拍解縉的肩膀。

如果有可能的話,李節其實很想親自主持書院的事務,畢竟教育可是百年大計,甚至毫不誇張的話,他之前做的那些事,加在一起都不及求真書院日後的影響力大。

但李節實在脫不開身,根本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所以只能把書院交給袁監正和解縉,自己頂多在一旁出出主意,雖然解縉身上有一些缺點,但他也在成長之中,希望日後他能撐起整個書院的運轉。

“我明白了,多謝李兄指點!”解縉也感覺肩頭的責任重大,於是再次向李節道謝。

聊完了正事,李節也把李芳和李茂兄弟二人叫來,然後給解縉介紹了一下,得知這兩人竟然也和李節一樣,都是李善長的孫子,解縉也露出驚訝的神色,隨後也十分熱情的歡迎他們入學。

值得一提的是,解縉對李善長竟然十分尊敬,去年王國用上書替李善長喊冤,那份奏本就是出自解縉之手,當時如果老朱怪罪下來,估計解縉也要受牽連,但他依然親自執筆,爲的就是替李善長鳴不平,卻沒想到老朱竟然沒有怪罪。

解縉現在事務繁多,特別剛纔李節提的建議,他也必須要儘快吩咐下去,所以解縉也很快告辭離開,李節則帶着李芳兄弟二人又熟悉了一下書院,最後這才帶他們回到家中,這段時間他們兄弟當然也要住在李節這裡。

不過就在李節他們三兄弟剛進大門,就見一人興沖沖的從客廳中衝出來,興奮的向李節大聲道:“李伴讀,大好事,我的三國終於印刷出來了!”

“真的!有沒有樣書?”李節聞言也大喜過望,衝出來的人正是羅貫中,自從他得到老朱的任命後,就去印書局赴任,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連李節都很難見到他。

“有,李伴讀你快來看!”只見羅貫中激動的鬍子都抖起來了,說話時也從懷中取出幾本樣書遞給李節。

李節也立刻接過來,發現一共六本書,因爲三國的字數比較多,印刷成一本太厚不好裝訂,所以才分成六冊,書頁上也散發着墨水特有的氣味。

當下李節帶着激動心情把第一冊書打開,開篇就是三國幾個主要人物的畫像,這還是李節建議的,當然他也是從後世學的,這樣有個好處,那就是直接將人物的形象通過畫像的形象傳遞到讀者腦海中,從而讓人物更加豐滿形象。

在這些畫像中,劉關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有曹操、孫權等人的畫像,不過當看到諸葛亮時,李節卻愣了一下,隨後又擡頭看了一眼羅貫中,結果羅貫中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因爲諸葛亮的相貌其實是他讓畫師照着他的樣子畫的。

李節對此也是心中暗笑,不過並沒有太在意,畢竟人家羅貫中是作者,這點小心思也根本不算什麼。

而在翻過畫像後,三國的開篇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因爲李節把楊慎的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也提前寫了出來,因爲這首詩實在太貼合三國的故事,少了這首詞,總讓人感覺三國少了點韻味。

接下來李節又大概翻看了一下四冊樣本,發現除了開頭的人物插畫外,一些比較經典的情節也被畫了出來,比如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之類的,這讓李節也感覺十分親切。

同時李節也想到,如果樣書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立刻大規模印刷,到時就能直接上市售賣了,不知道到時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本章完)

第228章 天津變太津第152章 更大的支持第249章 女兒家的書第840章 問題解決第466章 第二支船隊第308章 白銀與寶鈔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618章 抵達京城第247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255章 胡家出事了第473章 謝旺的排查第101章 迎回歸德侯?第659章 打亂計劃第681章 退兵?第367章 盜墓賊第59章 目的不純第233章 至此爲止第838章 親王逃亡記(下)第648章 逃亡(下)第824章 登陸點(中)第263章 探監第83章 實話都沒人信第756章 錦衣衛的進展第442章 皇族的問題第5章 不想玩也得玩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614章 武學的爭鬥第796章 諸王進京第723章 燕王發媳婦?第240章 書院中的爆炸第671章 開春第678章 決戰(上)第325章 災民營(上)第808章 楊士奇離開第686章 誘餌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189章 重啓馮勝第695章 西安城外第522章 尋找朱允炆(上)第507章 老朱的講述第565章 疑點重重第91章 牆頭草的兒子第574章 破案了?第91章 牆頭草的兒子第256章 教坊司第525章 京城中的暗流第519章 彌留之際第28章 帝心難測第65章 好深的算計第411章 松江好玩嗎第322章 滅門案真相(上)第468章 封鎖消息第214章 姐夫和小姨子第728章 電力第560章 驚天大案第359章 落魄的李成桂父子第307章 驚見方孝儒第364章 銀行疑案(中)第622章 試行第340章 葉落歸根第203章 周王世子第630章 朱雪晴的提醒第126章 御賜腰刀第401章 態度第144章 調戲朱玉寧第338章 一起去北京第89章 目不識丁第813章 效仿呂不韋第583章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第39章 錦衣衛急報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完本感言第305章 爲何不用寶鈔?第612章 高級的棋子第34章 太子家事第53章 臣請尚公主第241章 羅貫中來了第578章 吏部侍郎孫會第727章 兀魯伯不走了第425章 拆分計劃第680章 決戰(下)第833章 出海的變化第766章 更高級的殖民第196章 太子出巡(上)第58章 再差能差的過我?第56章 錯誤的教育第10章 太子也來了(求推薦收藏)第319章 奇怪的女屍第743章 黃二與狗頭金(中)第598章 走大運的劉典吏第176章 常遇春的孫子第62章 插手皇孫的教育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790章 議論紛紛第21章 胡家有女第281章 婚前第467章 有刺客第786章 一箭雙鵰?第403章 蒸汽機第302章 寧王朱權
第228章 天津變太津第152章 更大的支持第249章 女兒家的書第840章 問題解決第466章 第二支船隊第308章 白銀與寶鈔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618章 抵達京城第247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255章 胡家出事了第473章 謝旺的排查第101章 迎回歸德侯?第659章 打亂計劃第681章 退兵?第367章 盜墓賊第59章 目的不純第233章 至此爲止第838章 親王逃亡記(下)第648章 逃亡(下)第824章 登陸點(中)第263章 探監第83章 實話都沒人信第756章 錦衣衛的進展第442章 皇族的問題第5章 不想玩也得玩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614章 武學的爭鬥第796章 諸王進京第723章 燕王發媳婦?第240章 書院中的爆炸第671章 開春第678章 決戰(上)第325章 災民營(上)第808章 楊士奇離開第686章 誘餌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189章 重啓馮勝第695章 西安城外第522章 尋找朱允炆(上)第507章 老朱的講述第565章 疑點重重第91章 牆頭草的兒子第574章 破案了?第91章 牆頭草的兒子第256章 教坊司第525章 京城中的暗流第519章 彌留之際第28章 帝心難測第65章 好深的算計第411章 松江好玩嗎第322章 滅門案真相(上)第468章 封鎖消息第214章 姐夫和小姨子第728章 電力第560章 驚天大案第359章 落魄的李成桂父子第307章 驚見方孝儒第364章 銀行疑案(中)第622章 試行第340章 葉落歸根第203章 周王世子第630章 朱雪晴的提醒第126章 御賜腰刀第401章 態度第144章 調戲朱玉寧第338章 一起去北京第89章 目不識丁第813章 效仿呂不韋第583章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第39章 錦衣衛急報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完本感言第305章 爲何不用寶鈔?第612章 高級的棋子第34章 太子家事第53章 臣請尚公主第241章 羅貫中來了第578章 吏部侍郎孫會第727章 兀魯伯不走了第425章 拆分計劃第680章 決戰(下)第833章 出海的變化第766章 更高級的殖民第196章 太子出巡(上)第58章 再差能差的過我?第56章 錯誤的教育第10章 太子也來了(求推薦收藏)第319章 奇怪的女屍第743章 黃二與狗頭金(中)第598章 走大運的劉典吏第176章 常遇春的孫子第62章 插手皇孫的教育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790章 議論紛紛第21章 胡家有女第281章 婚前第467章 有刺客第786章 一箭雙鵰?第403章 蒸汽機第302章 寧王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