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分析

“那留誰呢?”

“王崗山,王破巖,一個老實,一個沉穩,前者可定位爲突擊手,後者可定位精準射手!”

三三制朱允熥不懂,所以他將自己知道都寫了下來,丟給軍機去分析去推演。

李增枝手上有相關的複印件,爲了更好的完成任務,那些複印件在李增枝手上不知翻閱了多少遍,嘴裡冒出兩個後世的軍事術語能理解。

……

咚咚咚!

“進!”

聽到敲門聲,常森不曾擡頭直接道。

說完,大門推開,瞿通走了進來,“這是我設計的勘探計劃,還有一些我能想到的相關的人和事!”

常森上了心,瞿通自然一樣。

人代表了什麼,對於瓊海意味什麼,大家都太清楚了,不需要在這上廢話。

看似不可能的方案,實則具有操作性,上午和常森談完,午飯都沒吃瞿通就將計劃做了出來。

“半年時間真的能行?”

常森翻開公文夾,內容不是很多,說白了就是向廣西,雲南灑人。

灑人很簡單,難的是將人灑在什麼地方,到地方之後往什麼方向去,過程中要收集什麼消息,除開要有經驗外還要求對當地環境極爲了解。

“眼下是豐水期,我們日後要移民也要藉助這個時間,所以現在探查是最合適的。

大王批准的話,我準備就近北上,地方上我還有一些朋友,可委託他們找尋當地嚮導,這些人都是信得過!”

瞿通嗡嗡的說道。

“大將做出的計劃,沒道理不批,其實除我們軍機本身,行政上也有準備,大將可能不知道,蒙學,鴻學前年就在廣西一帶招生學員,不少都是當地宗族勢力強大的後人,具體我會和黃總理商議,放心時間上不會拖延太久。”

瞿通爲什麼要選擇這些點,常森看不懂,也分析不出來,但他相信瞿通的能力。

“如果是這樣,那就更完美了!”

咚咚咚……

話音剛落,敲門聲又響了起來。

“什麼事?”

常森不耐的問道。

“黃總理和郭尚書來了!”葛海打開大門輕聲道。

聞言,常森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笑道,“看來,黃先生是和我們想到一起去,大將一起吧!”

瞿通露出笑意。

看來不僅是常森和他熱眼這一塊,行政體系也沒閒着,就是不知道對方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開個小會議室,好好聊聊!”

當看到與常森一同出現的瞿通,黃子澄臉上泛出一片笑意,很多東西已不需多言,做就完了!

看不出四位大佬到底在笑什麼,葛海的眼力勁也不差,身影消失,很快一間佈置妥當的小會議室就準備好……

“你們的動作有點快!”

上午聊的,中午寫的計劃,下午雙方完成彙總,下班之前堵了他朱允熥的門。

這節奏有點嚇人啊!

本以爲沒戲的一件事,結果一天內撬出一片曙光。

“主要是我們對西南一片不熟,經過了解,尤其是得了瞿通大將的指點,我們現在知道……咱們完全可以藉助南盤江,紅水河,跨越南部多數山區,然後通過接力的方式將人員運輸到廣西合浦一帶,跟着出海進入瓊海!”

瞿通不在,可常森並不會埋沒了對方的功勞。

“根據郭清找的幾位廣西籍學員瞭解,南盤江下游,紅水河上游彼此連通,且入南寧之前水道暢通,江心水位符合航運條件,可確保大船運輸。

這一段路解決,移民的最大難點也就沒了

接下來只要解決,南寧至合浦這一段,並與合浦附近找尋到可停靠海船的海岸,便可進行移民!”

黃子澄跟進補充。

聽着兩位信誓旦旦的話,朱允熥一拍桌面,朝着屬官房大喊,“將西南的界圖給我找來!”

東方世界太大了,對於神州西南一片朱允熥是真的不瞭解。

印象中,珠江水系爲神州大陸三大水系之一,年流經水量比黃河多,與長江相比也就少了一點點。

黃子澄,常森他們提到的南盤江,紅水河,都是後世很有名的大河流。

南盤江,也被稱之爲珠江源,是珠江水系的源頭,上下游因落差大,水量豐富,可利用水利資源廣闊,後世有很多大型水利修建於此,爲西南大開發提供了電力支撐。

至於紅水河則是珠江水系的第二級,爲整個珠江水系補充了大量的水量,外加紅河一路南下進入越南,與越北,南海交界處形成了著名的紅河平原。

越南也一直想將那裡發展起來!

但這兩條河的具體走向,洪武年間是個什麼情況,朱允熥是真的不清楚。

至於黃子澄提到的合浦,朱允熥還是知道的。

北海!

那地距離瓊海可近了!

這條線路出一出現,操作性也就起來了。

……

隨着界圖的打開,常森快速用炭筆在地圖上進行勾勒,將由瞿通設計的路線清晰的標註出來。

跟着黃子澄就廣西籍學員的家鄉位置進行標記,一張清晰的勢力圖出現。

從中不難看出,除極少的地區存在無法覆蓋的情況,實際操作範圍很大。

“也就是說,探明道路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可以拉攏僮族(1965年,周總理將‘僮族’改成了壯族),這條線路就能運營起來!”

認真的聽完常森與黃子澄的彙報,朱允熥一下子激動起來。

僮族,拉攏了黎族和客家,他怎麼把僮族給忘了?

客家是漢族體系分支下人口最多的族羣,那僮族就是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且僮族及其能打。

“花瓦家,能殺倭”,更是在不遠的未來與江浙一帶流傳,其代表人物瓦氏夫人更是一直被人歌頌六百多年。

更爲重要的是,如今的僮族不是西漢之時的蠻族,千百年來僮族不斷與漢族融合,宋末一直到明初兩百多年呢,漢,僮兩家更是多次共同抵抗蒙古人,有着共同的敵人,共同的信念,兩族在這兩百多年中高度融合,爲後來土司制度的迭代提供了大量思想。

如今僮族生活的土地上,的的確確還存在着不少問題,比如土司,比如奴隸,可大方向上僮族與漢族之間並沒有太過直接且尖銳的矛盾,真要有……嘉靖年間也不會有僮族“俍兵”抗倭的故事傳出。

這是格局沒打開啊!

第167章 剔除第463章 匯聚第574章 最大的罪人第348章 規劃第438章 代表高消費第457章 特殊的事第161章 互生互存第455章 後會無期第405章 主動融入第4章 考覈第160章 掌握密碼本第295章 畢業標準第7章 省親第38章 進行商議第111章 財大氣粗第401章 有心無力第564章 鄙視第322章 親自下場第547章 配套設施第529章 靈活變通第379章海外貿易的擴張第409章 凝固第567章 含義第287章 權勢第570章 蹩腳樣子第502章 逃難而來第375章 重重迷霧第185章 配合演戲第220章 威懾第567章 含義第71章 額定的物資第210章 賞諸兵第484章 培訓第535章 東西方接觸第266章 碾壓第257章 不瞭解第275章 不能蠻幹!第529章 靈活變通第117章 不避諱第493章 考慮長遠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224章 賞賜第47章 拿捏第257章 不瞭解第257章 不瞭解第75章 小意思第156章 避免皇權旁落第419章 佈局全球第545章 認可的含義第526章 地位第297章 犧牲品第119章 迷茫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473章 綁定第212章 代我賠罪第468章 取名的藝術第102章 無法救濟第283章 廣泛傳播第28章 傳旨第446章 參考第261章 毫無責任感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514章 實盤操作第267章 母老虎第440章 出言附和第450章 死亡第579章 販賣鐵器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363章 稀奇物品第94章 保持下去第404章 巨大的合作空間第22章 重點培養第437章 提議第138章 意見彙總第261章 毫無責任感第357章 文化色彩第373章 和睦第519章 一顆定心丸第291章 妙不可言第140章 搭建第572章 特例第219章 掃盲班第68章 調理身體第222章 逐漸衰落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521章 集訓名單第475章 觀禮臺上第453章 提拔第166章 發狂第325章 武力第5章 安排第387章觀景臺第95章 嘆息第509章 理所應當第515章 公告牌第382章牴觸心理第427章 一次性付清第65章 難以糊弄第425章 基礎第442章 落實
第167章 剔除第463章 匯聚第574章 最大的罪人第348章 規劃第438章 代表高消費第457章 特殊的事第161章 互生互存第455章 後會無期第405章 主動融入第4章 考覈第160章 掌握密碼本第295章 畢業標準第7章 省親第38章 進行商議第111章 財大氣粗第401章 有心無力第564章 鄙視第322章 親自下場第547章 配套設施第529章 靈活變通第379章海外貿易的擴張第409章 凝固第567章 含義第287章 權勢第570章 蹩腳樣子第502章 逃難而來第375章 重重迷霧第185章 配合演戲第220章 威懾第567章 含義第71章 額定的物資第210章 賞諸兵第484章 培訓第535章 東西方接觸第266章 碾壓第257章 不瞭解第275章 不能蠻幹!第529章 靈活變通第117章 不避諱第493章 考慮長遠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224章 賞賜第47章 拿捏第257章 不瞭解第257章 不瞭解第75章 小意思第156章 避免皇權旁落第419章 佈局全球第545章 認可的含義第526章 地位第297章 犧牲品第119章 迷茫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473章 綁定第212章 代我賠罪第468章 取名的藝術第102章 無法救濟第283章 廣泛傳播第28章 傳旨第446章 參考第261章 毫無責任感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514章 實盤操作第267章 母老虎第440章 出言附和第450章 死亡第579章 販賣鐵器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363章 稀奇物品第94章 保持下去第404章 巨大的合作空間第22章 重點培養第437章 提議第138章 意見彙總第261章 毫無責任感第357章 文化色彩第373章 和睦第519章 一顆定心丸第291章 妙不可言第140章 搭建第572章 特例第219章 掃盲班第68章 調理身體第222章 逐漸衰落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521章 集訓名單第475章 觀禮臺上第453章 提拔第166章 發狂第325章 武力第5章 安排第387章觀景臺第95章 嘆息第509章 理所應當第515章 公告牌第382章牴觸心理第427章 一次性付清第65章 難以糊弄第425章 基礎第442章 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