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神道核心

“不錯,道理不彰顯不足以斷對錯。”

主位之上,周鐵衣腦後日輪五彩光輝大漲,顯示出他對何啓功這番策論的滿意。

隨後他目光瞥向被封禁口舌的兩位鎮撫使,又看向其餘鎮撫使和寧王,朗聲說道,“神救世人,在以前神道的宣揚之中,都是神愛世人,但本座反而覺得此言不妥。”

寧王見周鐵衣最後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明白這是需要自己提問,當然他本身也很好奇周鐵衣要怎麼改變這個根本性的理論。

神愛世人在神道之中的根基幾乎不亞於儒家的‘天命’等理論,是神祇解釋自身合法性和爲什麼管理人類的根源。

寧王拱手道,“願聞高見。”

周鐵衣目光擡高,俯視整個金石爲柱,迭章復紋的大殿,“今日天后與本座有過爭論,當時天后座下一小吏說‘權出於上’,想要表達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之意,但本座回答道‘權出於上,肆虐於下’,因此如今玉京金融紊亂。”

說到這裡,周鐵衣停頓了下來,讓無論是自己這邊的臣子,還是寧王這些外人都有時間思考。

當然對於衆人而言,站在不同的角度,他們理解的意思又不盡相同。

寧王慎之又慎地思考了半晌,端起面前的酒杯,“先前聽了何生的‘神仙策’已覺是良策,但與這八字相較,又弗如遠勝,尊神智慧果然是如山如海,願敬之。”

寧王舉杯,一下子就將剛剛對抗的局勢化解於無形,但他這句話確實不完全是吹捧,而是出於自身的感悟,何啓功剛剛的策論要說國策,與周鐵衣的天人二策以及之後的算計相比,還差得遠,但卻足以偏安一隅,穩定太行山現在的局勢。

而真正的國策就是周鐵衣現在‘權出於上,肆虐於下’之後要說的話。

結合現在天京的局勢,寧王理解的周鐵衣此言至少包含了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站在君主的身份來講,但卻表達對天后重用酷吏的不滿,即使肯定權力出自於君主,君父無過論,但君父也需要通過‘下人’來治理國家,如果這個過程中無法有效約束‘下人’,那麼即使光輝無礙的君父權力也會成爲危害百姓的洪水猛獸。

第二個方面,站在周鐵衣這個‘臣子’的身份來講的,如果臣子認可了所有的權力都出於君王,那麼君王如果喜怒無常,輕易行使權力,導致臣子寢食難安,那麼臣子還會不會認可君王的權力。

第三個方面,站在百姓的角度來講,周鐵衣和天后都是‘上’,他們之間對於權力的爭鬥直接導致了現在天京金銀價格起伏,百姓難安。

但三種不同的方面,又歸根結底到權力的限制問題,這是一個亙古不變,但是少有人提及的政治問題。

而寧王很好奇,這個問題如何與‘神愛世人’的神道根本理論結合,從而衍生出周鐵衣對於神道理論的改革。

聽到寧王將自己的策論和周鐵衣的話相比較,何啓功驚得後背起一身冷汗,連忙起身,舉杯說道,“我之才智與主上相比,比螢蟲和皓日之間的差距還要大,怎麼能夠當得起寧王這番誇獎,能夠有今日作爲,全是主上恩賜。”

他瞥了一眼旁邊剛剛舉杯讓氣氛變得祥和起來的寧王,這無形殺機最爲致命,剛剛若自己反應慢了一點,只是理解寧王緩和氣氛,將這對比認了下來,就算周鐵衣這位主上心中不會有芥蒂,但沒看到那位鷹視狼顧之相,已經是神庭二品大神的洪陽用若有若無的笑容看向自己了嗎?

這權力鬥爭當真是一刻都不能夠疏忽,即使在祥和的氛圍之下也一樣,想到這裡,何啓功頓時對權出於上,肆虐於下又有了更多的感悟。

周鐵衣輕笑一聲,沒有在意下面的勾心鬥角,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他主觀的原因,連他自己也無法避免這句‘權出於上,肆虐於下’的評價。

但有是一方面,如何能夠控制在一個不傷害政權的程度又是另外一方面,這也是他要在今日神庭之中說這件事的原因。

任何一個勢力的領導可以無統兵之能,可以無後勤之謀,也可以無公平之判,但絕對不能夠沒有戰略綱領,特別是在一個巨大的勢力轉型期,你需要讓下面這羣聰明人明白,他們究竟在奮鬥些什麼,不能夠僅僅以恩情,甚至利益來栓住人心。

周鐵衣回到剛剛的問題,“在本座看來,‘神愛世人’和‘權出於上’本質是一樣的,兩者都沒有解釋清楚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都片面認爲權利或者義務是單方面的,無償的給與,但事實是任何單方面,無償的給予都無法長久維持下去,即使是恩情,這種給予最後也一定會產生仇怨。”

“所以民間有言,‘升米恩鬥米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皆是此理。”

鞠子丹雖然已經通過赤帝神籙證得了一品‘民生’,但是他證此道和佛家的大宏願一樣,都是取巧之法,真正想要完善這條道路,還需要自身實踐。

此時聽聞周鐵衣對於根本理念的闡述,也越發投入,“所以主上之前所言‘權出於民’,但是卻沒有完全否定‘上’的存在。”

周鐵衣看向鞠子丹,笑着問道,“修行之道,從三品開始,都是集衆生之道,甚至到了最後,聖人可以一念影響衆生,既然聖人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現實的,那如何要否定‘上’的存在?只是以前絕大多數的學說都只關注到‘上’而忽視了‘下’。”

“即使有學說看到了下面的人,諸如道家有言,水處下,故而爲上善,但也沒有辨證解釋兩者之間的轉化關係,所以道家修行,最終還是掙脫俗世追求自我超脫,得了大智慧,但無法處理大愚鈍,最後只能夠稱愚爲善,因此有絕聖棄智之說。”

“但本座見之卻不然,道家之法管理百人乃是上策,管理千人乃是中策,但管理萬人卻已經到了下策,一百人想要安居樂業,只需要找一塊風水寶地,有天然沃土即可,人人耕種,人人皆可食其得。”

“一千人想要安居樂業,一塊風水寶地已經遠遠不夠,需要向周圍森林開墾農田,需要在水源興修堤壩,但修堤壩的人不耕種農田,他們如何得到自己的食物?因此需要交換,更加複雜的生產關係導致了更加複雜的分配關係,付出的勞動又是難以稱量的食物,自然有多寡之分,因此人們之間就有了間隙,有了不公。”

“而到了一萬人想安居樂業,又要在這基礎上繼續改變原有的自然環境,與野獸爭奪生存空間,所以需要有軍隊守護財產,軍隊掌握武力,但卻不掌握生產,兩者之間的分配比木工和農民之間的分配還要複雜,因此產生了統治,產生了剝削,這是人類發展本身決定的,我們不應該感到羞恥,反而應該客觀認識這個過程,找到解決辦法,我將上述的過程這稱之爲‘社會化大分工’,正是有了社會化大分工,所以有現在的社會結構,天下的百姓越多,他們的要求越複雜,也越混沌。”

周鐵衣笑着看向下屬神祇們,“我想這一點你們應該更加清楚。”

曹善頗爲感嘆道,“確實是如主上所言,我以前不過是一五品小神,信徒不過千數,多以廚師爲主,他們每日所求,不過是今日不失火,菜食燒製美味,如今忝爲神庭神君,梳理信徒十萬之願,其所求之繁複,即使我等神祇也望而生畏。”

周鐵衣繼續說道,“其實解決之法有二,其中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保證信徒最基本活着的需求,然後讓他們剩下的時間全花在向神祇祈禱之上就行,我們讓他們活得更簡單,他們的需求反而就會更少,而其中倘若有人反對,我們只需要用‘神愛世人’來打擊他們就可。”

聽到這裡,所有人的表情由聽得入神變得錯愕起來,他們沒想到在周鐵衣解釋的這套理論之中,被認爲是聖人學說的道家絕智棄聖竟然與神道有種不謀而合的感覺。

但反過來一想,好像又有點正確。

雖然現在的大夏朝看不起神道,不信奉神愛世人這套理論,但是也承認神祇曾經輝煌強大過一段時光,有堪比聖人的神尊在世。

那麼用神愛世人這套理論和道家絕智棄聖對比,也不算是辱沒了學說,只能說是兩個不同的理念的較量。

但沒想到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理念,在周鐵衣的分析中,有一段根基竟然是相同的。

最反對周鐵衣的兩位鎮撫使想要說周鐵衣這是在狡辯,但同時他們也意識到爲什麼周鐵衣不屑於和他們爭論,因爲這套‘妖言’是真的能夠‘惑衆’,周鐵衣不需要大夏全部的人相信他的話,只需要大夏兩成的人相信這段話,就足以對道家產生致命威脅,不亞於對之前儒家的打擊。

幸好還有第二種解決之法,寧王在心裡甚至有些慶幸地想道,他也越發意識到周鐵衣爲了維持現在的局面有多收斂,多剋制自己的權力。

“第二種解決之法呢?”

寧王出聲問道。

周鐵衣笑了笑,“優化社會結構,啓迪全民智慧,這個過程中確實會出現道家口中的爾虞我詐,分配不公,但我們承認這是客觀事實的同時,也要付諸行動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像水一樣隨波逐流。”

“我們要認清楚社會結構的優化和社會生產力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聯繫,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配套的方法,不斷改善發展,適應現在的社會生產力纔是最核心的治理邏輯,所以諸般大道,唯易不易,而現在所處的階段,百姓尚不能食有其糧,居有其所,各得其利,所以需要匯聚百姓之權,使百官有其權,使君上有其命,彙集萬千之願爲一人之願,此願願天下人人皆可爲士,有其智,勤其勞,使國泰民安,使人道昌盛。”

回答這句話的時候,周鐵衣也進一步闡述了自己‘人人皆可爲士’的理念和宏願,他本來就與人道息息相關,此番論斷一出,自然激起了人道的反應。

無量的人道氣運從四面八方匯聚,腦後如同日輪的太一玉碟光輝越發燦爛,讓人道傳承之火從過去燒到現在,再洞穿未來。

虛幻的道統從周鐵衣身上浮現,但此時已經不能夠僅僅以‘虛幻’來形容,因爲在場所有人都能夠看到那無數百姓在一座座高樓大廈之間安居,往返萬里不過一日之功,三餐之食,五穀不缺,三牲享用的盛世。

這就是大勢所趨,寧王與周鐵衣的道統交感,一方面有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無上愉悅,但同時也爲大夏的前途感到深深的擔憂,他實在是無法想象有着這種道統的周鐵衣,大夏該如何對抗。

周鐵衣收攏自身道統,繼續說道,“所以神愛世人抑或是權出於上,本質上都是片面的,權出於民,神也出於民,同時民選上,神合其心,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轉化,這中間的過程產生了我們現在的國家以及一切制度,若上,神濫用其權,自然導致國家,神庭瓦解,但若民不思進步,只想偷奸耍滑,那麼上,神就有權依照國家,神庭的律法懲罰。”

周鐵衣說完了自己這一套神祇理論的核心,即使最反對周鐵衣的兩人聽完之後也久久不語,他們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反對理由,除了像潑婦一樣罵街顯得自己理屈詞窮,好像也只有回去請教儒家學士來辨別這個問題了。

周鐵衣繼續開口道,“諸位,本座話已至此,也闡述了本座治世理念,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若諸位心中認可,自然可作爲本座助力,若不認可,也可靜觀本座成敗,當然若有人一意孤行,不認同本座道理,又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會胡攪蠻纏,本座也不吝嗇雷霆手段!”

第203章 和尚,我這掌中佛國如何?第346章 地方制度第626章 生死帝君的意志第492章 官吏一體策第264章 千神坑,兵原,尸陀林,血湖第437章 日月凌空,光耀萬古第662章 人精第637章 申屠元的進步第236章 一策定資本第237章 上不行,下不效第18章 難道我弟真是絕世天才?第474章 貨幣的主導權第588章 世間自在天王經第371章 無爲,所以無所不爲第162章 寫文章,捱打,你選一個第41章 看盡桃李又何妨第109章 送禮,是一門學問第396章 麒麟夜行天下知第190章 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第229章 錦衣衛都得靠邊站站第515章 坤寧宮中第702章 心有極樂,何處不是靈山第234章 新時代的酷刑第573章 矛盾論第202章 菩薩像第652章 麒麟至,聖人降第587章 三教合力破河洛第685章 人之道第97章 相師二品從龍第271章 慾望,是進步的階梯!第400章 平津渡災後重建第651章 大明棋絕,勝天半子第421章 聖道之力第287章 赤帝和白鳳第495章 萬物皆易唯易不易第594章 平起平坐和聽調不聽宣第80章 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第128章 誅殺司馬府第278章 鐵路,鋼鐵廠,地脈之力第586章 君權,兵權,神權的聯合第664章 截殺第45章 四項神通第662章 人精第6章 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第231章 虛位神格?釣魚佬狂喜!第259章 《通古紀略》(三)第71章 求仁得仁第671章 兩軍對壘第450章 再次收徒第478章 國事黨爭兩不誤第686章 拜見天尊第239章 司律說儒第658章 中場封盤第691章 二師兄的責任第170章 龍章第470章 債轉股第290章 情出於身,身不由己第496章 再次出現的教子棒第569章 胸有山河第532章 假設推理第119章 欺君之罪第555章 預期管理第327章 七十二般變化,人造墨石第658章 中場封盤第329章 不是爲了來此伸張正義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518章 人事第403章 神愛世人第322章 金盃共汝飲第639章 誰來當惡人第498章 覆盤第215章 五猖神君印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125章 儒家!兵家!第676章 破滅星辰第460章 君臣猜忌第618章 第四閻羅殿內的規則第144章 凝聚神印第322章 金盃共汝飲第457章 讓銀子飛一會兒第510章 死中求活第297章 天下獨夫,莫不若此!第507章 山嶽石猿第325章 墨石第373章 野獸諸神和獻祭儀式第384章 修儒家法門的禽獸第95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2000月票)第360章 讓天下人都穿十二章(感謝暖陽大佬的白銀盟打賞)第226章 引神孽入局第519章 周天有五仙第364章 各有謀算第150章 天京乃是百善之地第77章 武道異象第5章 太子的幸運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434章 陰陽戰五色第34章 妙玉第281章 湖心書院案第142章 小心小說家
第203章 和尚,我這掌中佛國如何?第346章 地方制度第626章 生死帝君的意志第492章 官吏一體策第264章 千神坑,兵原,尸陀林,血湖第437章 日月凌空,光耀萬古第662章 人精第637章 申屠元的進步第236章 一策定資本第237章 上不行,下不效第18章 難道我弟真是絕世天才?第474章 貨幣的主導權第588章 世間自在天王經第371章 無爲,所以無所不爲第162章 寫文章,捱打,你選一個第41章 看盡桃李又何妨第109章 送禮,是一門學問第396章 麒麟夜行天下知第190章 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第229章 錦衣衛都得靠邊站站第515章 坤寧宮中第702章 心有極樂,何處不是靈山第234章 新時代的酷刑第573章 矛盾論第202章 菩薩像第652章 麒麟至,聖人降第587章 三教合力破河洛第685章 人之道第97章 相師二品從龍第271章 慾望,是進步的階梯!第400章 平津渡災後重建第651章 大明棋絕,勝天半子第421章 聖道之力第287章 赤帝和白鳳第495章 萬物皆易唯易不易第594章 平起平坐和聽調不聽宣第80章 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第128章 誅殺司馬府第278章 鐵路,鋼鐵廠,地脈之力第586章 君權,兵權,神權的聯合第664章 截殺第45章 四項神通第662章 人精第6章 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第231章 虛位神格?釣魚佬狂喜!第259章 《通古紀略》(三)第71章 求仁得仁第671章 兩軍對壘第450章 再次收徒第478章 國事黨爭兩不誤第686章 拜見天尊第239章 司律說儒第658章 中場封盤第691章 二師兄的責任第170章 龍章第470章 債轉股第290章 情出於身,身不由己第496章 再次出現的教子棒第569章 胸有山河第532章 假設推理第119章 欺君之罪第555章 預期管理第327章 七十二般變化,人造墨石第658章 中場封盤第329章 不是爲了來此伸張正義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518章 人事第403章 神愛世人第322章 金盃共汝飲第639章 誰來當惡人第498章 覆盤第215章 五猖神君印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125章 儒家!兵家!第676章 破滅星辰第460章 君臣猜忌第618章 第四閻羅殿內的規則第144章 凝聚神印第322章 金盃共汝飲第457章 讓銀子飛一會兒第510章 死中求活第297章 天下獨夫,莫不若此!第507章 山嶽石猿第325章 墨石第373章 野獸諸神和獻祭儀式第384章 修儒家法門的禽獸第95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2000月票)第360章 讓天下人都穿十二章(感謝暖陽大佬的白銀盟打賞)第226章 引神孽入局第519章 周天有五仙第364章 各有謀算第150章 天京乃是百善之地第77章 武道異象第5章 太子的幸運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434章 陰陽戰五色第34章 妙玉第281章 湖心書院案第142章 小心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