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見羣龍無首,天下大吉

梅俊蒼念動完咒語,正在大齊龍庭內修行的孫乘龍立馬心生感應,他藉助自己的權柄,打開大齊龍庭的通道,然後身後一尊巨大的自在天王像顯化,天王八臂擎天,其中一隻手掌攤開作接引狀,下一刻洛水小院之中出現一扇金色的門戶,梅俊蒼確定了一下門戶是自己師弟開啓之後踏入其中。

下一刻空間變化,梅俊蒼出來的時候已經出現在一座碧藍巍峨的神庭之內,而且是這座神庭的核心位置。

孫乘龍端坐在一座化龍池之前,這座化龍池神力氤氳,赤紅色的大齊國運與洛水水脈交織,形成陰陽二極,孫乘龍坐於陽極一端,諸葛丹坐於陰極一端,以陰陽秘術,藉助孫乘龍當日綁定的三十萬齊國士兵因果,從茫茫歷史長河之中,將他們的地魂重新凝聚,再借助這化龍池的人運與天運,重新交織成爲完整的三魂。

三魂回覆之後,一位位齊國士兵從化龍池中走出,只不過此時不再是血肉之軀,而是神庭神兵之軀。

但這對於已經消亡了幾百年的齊國士兵們而言,也已經是天大機緣,更何況三魂聚集,其中最精銳的士兵若是以後轉修周鐵衣的五仙法門,未必沒有完全還陽的一天。

到時候自然能夠延續齊國的血脈國祚,看到這一幕,梅俊蒼笑着對孫乘龍感嘆道,“師弟如今的神通是越發驚人了。”

隨後他又對諸葛丹一禮,“見過神武侯。”

諸葛丹微微頷首回禮,梅俊蒼前來,他暫停了施法,略微思考了一會兒後問道,“可是大夏朝廷之中有什麼變化?”

梅俊蒼回答道,“天后改僧還俗,想要以我道途作爲交換條件,讓我出手幫助,我想要問問神武侯您的意見。”

諸葛丹輕輕一笑,“你這是想要問你老師現在的狀態吧?”

梅俊蒼神色凝思,看向血海的方向,斟酌地說道,“其實老師的狀態我大概有猜測。”

“老師東遊血海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所以老師一定有所準備,他之所以消失不見,應該是涉及到佛陀,血海尊首,這是神尊聖人們的較量,我們暫時無法看到戰局,但我相信老師最後一定會贏。”

梅俊蒼說得十分肯定。

諸葛丹手中羽扇輕輕扇動,“你倒是對你老師十分有信心。”

“那神武侯你呢?”梅俊蒼反問道。

諸葛丹頓了一下,而後臉上笑容擴大,“我自然也是一樣,不過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內,倒是有很多事需要謀劃,這也是他將道統傳承給你們的原因。”

諸葛丹沒有明說,但是他話裡的意思很明顯是在鼓勵梅俊蒼幫助天后改僧還俗,這倒不是他想要算計梅俊蒼,而是他需要大夏朝廷有事情做,這樣纔不會妨礙到他要做的事情。

諸葛丹思考了片刻,說道,“我也剛好要謀劃一件事,不如我給你介紹一位‘老朋友’?”

梅俊蒼拱手道,“樂意之至。”

諸葛丹傳書一封,而後一道神國接引門戶打開,從門戶之中胡文郎和李靜聯袂而至,只不過現在胡文郎臉上喜憂參半。

當看到化龍池中一位位走出來的齊國神兵之後,胡文郎更是欲言又止。

諸葛丹與胡文郎前世雖然恨不得對方早死,但是也有幾分英雄惜英雄的情義,如今時過境遷,齊國和魏國早已經煙消雲散,往日的生死仇敵也能夠握手言和,所以諸葛丹手中羽扇指向齊國神兵問道,“君見我齊國之兵如何?可比得上貴國雄師?”

胡文郎一臉吃癟狀,眼前復甦的齊國士兵,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上都不及姜太一親自訓練的三十萬河洛大軍。

但是壞也有壞的好處,在封印的姜太一歷史迴環之內,當年姜太一爲了保護麾下士卒,所以將他們的狀態也轉變成爲了一種生死共存的狀態。

當歷史迴環打開,所有人都想要姜太一死,但是並不太在意這些河洛士兵,所以讓胡文郎瞅準時機,聯合諸葛丹,李靜,趙佛兒將三十萬魏國士兵直接給救了出來。

這三十萬士兵雖然被裝進了胡文郎的夢境之中進入一種假死的狀態,但是他們是以活人之軀完整復活的,也就是說這一支三十萬大軍的人吃馬嚼的消耗遠勝於以神兵狀態復活的齊國士兵們。

而現在又恰好是天下糧荒,即使是有大夏四皇子李靜幫忙籌措糧食,胡文郎麾下的魏國士兵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若是不能夠佔領土地,獲得糧食,那麼這辛辛苦苦從歷史迴環之中帶出來的士兵們恐怕就要被活活餓死,到時候纔是真正的千古笑話。

正是因爲有糧草方面的需求,所以當諸葛丹說要再次聯合出手之時,胡文郎和李靜都沒有過多思考就同意了。

李靜開口道,“雄師雖利,但需有用武之地,不然利爪不傷人必傷己。”

他和胡文郎現在是盟友關係,胡文郎也信守承諾,將三十萬士兵的指揮權交給了李靜,所以李靜纔要負責供應糧食,現在也到了他的極限了,但他卻陷入了一個困局。

那就是他大夏四殿下的身份,按理來說,手握三十萬大軍,又有胡文郎,周鐵衣,諸葛丹暗中支持,李靜攻城略地,席捲山河也不是不可能。

但正是因爲他是大夏的四殿下,所以哪有在自家燒殺搶奪的道理,這讓李靜想要養活三十萬大軍就必須要向外擴張。

“確實是這個道理。”

諸葛丹自在地說道,他先是告訴兩人一個消息,“天后準備改僧還俗。”

胡文郎和李靜猛然聽到這個消息,都露出震驚地表情,顯然天后這一步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不過稍微思考了一番後,兩人又理解了天后爲什麼要這麼做。胡文郎苦笑道,“看來天后身上糧草的壓力比我們還要重。”

他們只是養三十萬大軍就已經苦不堪言,但現在天后要想着養大夏剩四十州的子民,而且還是在如此多天災人禍的壓力之下。

Www⊕тtκan⊕c o

“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諸葛丹笑着說道,“天后改僧還俗,明顯是想要瞄準僧人們的糧食,這必然會引起現在大夏諸子百家的新一輪內鬥,因此天后也無暇顧及外部,我們倒是可以幫天后一把。”

諸葛丹面前出現一面水鏡,水鏡之中,血色的波濤席捲萬里,從血海擴散至東南諸海,血浪帶來的不僅僅只是海嘯,同時也讓血獸從血海之中擴散開來,這些毫無理智,以廝殺爲理念的野獸在東南諸海逡巡,讓原本的捕魚業根本無法順利運行,致使災後的糧食更加緊缺。

而神道當然也抓住這個機會,以前東南沿海衆多水域都是蒼龍,雷神兩脈的領地,祂們自保有餘,卻不足以侵佔沿海之地。

但現在大夏烽煙四起,中央朝廷捉襟見肘,趁着這波血浪襲城,龍祭司和雷祭司已經果斷對東南沿海出手,一條條蛟龍開始在流民之中聚集信仰,從而進一步打擊朝廷在底層之中的統治。

而且這確實是十分有成效,因爲這場天下大旱的起源本來就是蒼龍隕落之時錨定的未來,龍族天生擅長行雲布雨,祂們作爲蒼龍的血脈,自然能夠小範圍輕鬆改變天時,這就像周鐵衣讓五仙只在那些願意歸附的州府調理水脈一樣。

現在諸葛丹就盯着這塊肥肉出手!

他,胡文郎,李靜結成的臨時同盟因爲各自身份複雜,所以找一個共同的敵人並不容易,同時打敗這個敵人還要滿足三人的戰略目標。

諸葛丹認真謀算了一番後,將矛頭指向了龍祭司和雷祭司兩人,因爲大正龍庭的事情,他已經將兩脈得罪死了,所以不會有再差的結果。

同時擊敗了龍祭司和雷祭司兩脈,那麼東南沿海富庶之地能夠養活三十萬大軍,這符合胡文郎的利益,收服神祇控制的失地,匡扶夏土,這符合李靜的利益,至於諸葛丹自己則更加簡單了。

祂如今已經是神祇之身,麾下大齊士卒也以大齊龍庭爲根基,而大齊龍庭想要擴張,除了利用支流掌握天下更多的水脈之外,那麼就只有出海,掌握天下沿海水域。

掌握更多的水脈會與天后乃至於周鐵衣衝突,甚至聯盟內部的李靜也不會輕易同意,反倒是在這個時候出手搶奪雷祭司和龍祭司手中的地盤是最好的選擇。

之前諸葛丹之所以沒有立馬出手,就是擔心有空閒的天后會成爲變數,畢竟天后肯定不希望一位做強的神武侯和大齊神庭,但現在通過梅俊蒼,諸葛丹知曉了天后的主要動作,所以他也當機立斷,要在天后出手對付佛家的時候出手對付雷祭司和龍祭司,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諸葛丹面前的水鏡一轉,一枚枚星辰聚攏,推演天下變化,只不過他作爲算師並不算自身,而是算自身之外的天下局勢,水鏡首先倒映出西方佛教之地,只不過這次倒映更加模糊,只能夠隱隱凸顯出血紅色的兵災,在一片祥和的金色佛光之中,就像是佛陀手持利劍,從西部九省道斬向更西的地方。

還沒有等他映照出更多的景象,就聽到一慈悲的佛號之聲,“阿彌陀佛。”

隨後諸葛丹這位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損道,重新藉助神位登臨二品的大人物施展的水鏡倒映之法,就像是投下石子的湖面,場景變得模糊不清。

但是所有人都聽清楚了那佛號的來源,如今的幽冥平等王佛墨儉。

“這是佛教要行兵戈之事?”

梅俊蒼理解了諸葛丹推算出的畫面,這位神武侯一向料事如神,他推測出西方要行兵戈之事,那麼幾乎就是十有八九,而幽冥平等王佛墨儉打斷了諸葛丹的推算,進一步又證明了這件事的必然性。

胡文郎凝視着水鏡,雖然裡面佛光一片看不出東西,但是仍然不妨礙他做出自己的判斷,“你老師東行,天下矚目,血海又是佛家的地盤,佛教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隱秘很正常,甚至如果我是佛教之人,知道你老師的目的之後,我不會出手阻攔,反而會竭盡全力幫助,因爲這樣才能夠確定你老師對抗血海尊首的時間,抓住機會,完成自己的謀劃。”

這時諸葛丹重新看向梅俊蒼,“你剛剛問我的問題現在有答案了吧?”

一旁的孫乘龍已經幫師兄推測出了答案,他凝聲說道,“見羣龍無首,天下大吉。”

聽聞此言,在場其餘人都會心一笑。

諸葛丹頷首道,“能做出此卦,看來我這兩個月傳授給你的【後天八卦】你已經領悟了一些核心了。”

隨後他解卦道,“羣龍無首,天下草莽皆是想要爭奪龍首之位,所以各方真龍,潛龍一併出手,搶奪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萬事並作,皆有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大吉。而你老師就是如今天下最大的龍首,他一消失,對於天下各方勢力自然是大吉之相。”

梅俊蒼對諸葛丹拱手道,“謝過神武侯指點。”

他現在已經再沒有困惑,既然是天下大吉之相,那麼他自然也有求道的機緣,不用再瞻前顧後。

太和二年五月,天下大旱,天尊東行,血海翻涌,海浪波及沿海諸省,致使餓殍千里,梅俊蒼歸京,奉天后詔書,主持【大夏天憲】最後編修事宜,同月梅俊蒼上書朝廷,請定下‘改僧還俗之法’,解決天下百姓糧困之局。

凡天下寺廟,以自在天王持杵示法,若金剛杵落地,則爲小廟,廟內不得有十畝之上田地,供養僧侶不得超過十人,若金剛杵平舉,則爲中廟,廟內不得有百畝之上田地,供養僧人不得超過百人,若金剛杵高舉,則爲大廟,廟內不得有千畝之上田地,供養僧人不得超過千人。

自此之後,天下寺廟,多餘僧侶,改僧還俗,多餘田地,均分百姓。

第561章 解決辦法第198章 一朝金鱗躍龍門,朝天闕!第72章 一月入八品第40章 武道進步第188章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第428章 聖人遺澤第178章 小說家:忠義,志怪,親歷,春宮第625章 慧能第353章 玄蟬第208章 《請天聖民三才感應策》第252章 釣蟒蛇第339章 交易的藝術第625章 慧能第335章 雲山霧繞第227章 裡應外合第635章 天下大同,同而不和第253章 撒豆成兵20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第350章 分化世家第631章 天意難測第101章 烈火烹油之勢第170章 龍章第139章 太虛幻主第504章 開新天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295章 人吃神的世界第479章 打手製度第595章 吃土即是吃肉第357章 墨城的本質第49章 斬立決第359章 《論財貨》第30章 釣龍魚第72章 一月入八品第92章 龍魚會(1000首訂)第439章 兵祖第88章 有謀無勇第277章 上車,油門踩死第470章 債轉股第261章 虎威軍陷陣營,拜見少主!第367章 要有月第362章 好文章第334章 拿捏墨家第67章 大道無名第510章 死中求活第531章 告狀第153章 再見胡文郎第276章 陽盡陰生,風雲變化第410章 天翻地覆第693章 真假二師兄第690章 至善之事第647章 混淆真假第521章 仙聖雲中傳長生,萬類山河共朝拜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380章 趙佛兒入魔第305章 罪不在此馬車啊!第250章 周大人最苦,所以苦中作樂第368章 七十二般變化之【寄陰】第287章 赤帝和白鳳第80章 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第440章 煉寶第622章 儒家真正的改革派第650章 後手頻出第433章 孔雀第312章 膽大包天第212章 請董公出門接聖人第614章 大乘佛法第327章 七十二般變化,人造墨石第506章 淵蒙兵鋒第226章 引神孽入局第408章 簞食壺漿第62章 天下之大,皆可殺第125章 儒家!兵家!第377章 輕舟已過萬重山第646章 神秘的天帝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83章 孤魂野鬼第665章 只有一子第210章 吃飯,睡覺,打太子第201章 變化第615章 羅漢名降龍第334章 拿捏墨家第159章 有義有力第678章 再回朱雀宮第373章 野獸諸神和獻祭儀式第217章 蜃氣塑金身第21章 佛陀伏魔圖第312章 膽大包天第451章 地仙第333章 兩個世界技術的初步結合第312章 膽大包天第635章 天下大同,同而不和第317章 兵分兩路第310章 民心,聖心第146章 車文遠的棋盤第55章 以直報怨第239章 司律說儒第268章 察惡奏善神君第539章 初步交鋒第362章 好文章第660章 村裡面的人和事第339章 交易的藝術
第561章 解決辦法第198章 一朝金鱗躍龍門,朝天闕!第72章 一月入八品第40章 武道進步第188章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第428章 聖人遺澤第178章 小說家:忠義,志怪,親歷,春宮第625章 慧能第353章 玄蟬第208章 《請天聖民三才感應策》第252章 釣蟒蛇第339章 交易的藝術第625章 慧能第335章 雲山霧繞第227章 裡應外合第635章 天下大同,同而不和第253章 撒豆成兵20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第350章 分化世家第631章 天意難測第101章 烈火烹油之勢第170章 龍章第139章 太虛幻主第504章 開新天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295章 人吃神的世界第479章 打手製度第595章 吃土即是吃肉第357章 墨城的本質第49章 斬立決第359章 《論財貨》第30章 釣龍魚第72章 一月入八品第92章 龍魚會(1000首訂)第439章 兵祖第88章 有謀無勇第277章 上車,油門踩死第470章 債轉股第261章 虎威軍陷陣營,拜見少主!第367章 要有月第362章 好文章第334章 拿捏墨家第67章 大道無名第510章 死中求活第531章 告狀第153章 再見胡文郎第276章 陽盡陰生,風雲變化第410章 天翻地覆第693章 真假二師兄第690章 至善之事第647章 混淆真假第521章 仙聖雲中傳長生,萬類山河共朝拜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380章 趙佛兒入魔第305章 罪不在此馬車啊!第250章 周大人最苦,所以苦中作樂第368章 七十二般變化之【寄陰】第287章 赤帝和白鳳第80章 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第440章 煉寶第622章 儒家真正的改革派第650章 後手頻出第433章 孔雀第312章 膽大包天第212章 請董公出門接聖人第614章 大乘佛法第327章 七十二般變化,人造墨石第506章 淵蒙兵鋒第226章 引神孽入局第408章 簞食壺漿第62章 天下之大,皆可殺第125章 儒家!兵家!第377章 輕舟已過萬重山第646章 神秘的天帝第489章 遠古龍族第83章 孤魂野鬼第665章 只有一子第210章 吃飯,睡覺,打太子第201章 變化第615章 羅漢名降龍第334章 拿捏墨家第159章 有義有力第678章 再回朱雀宮第373章 野獸諸神和獻祭儀式第217章 蜃氣塑金身第21章 佛陀伏魔圖第312章 膽大包天第451章 地仙第333章 兩個世界技術的初步結合第312章 膽大包天第635章 天下大同,同而不和第317章 兵分兩路第310章 民心,聖心第146章 車文遠的棋盤第55章 以直報怨第239章 司律說儒第268章 察惡奏善神君第539章 初步交鋒第362章 好文章第660章 村裡面的人和事第339章 交易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