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父母所願,方是人道中的孝道

南陽。

嬴成𫊸在街道上轉過了一圈,便轉去了南陽縣令府。

南陽沒什麼可看的。

在百家管理的諸多城池中,儒家管理的城池發展達不到上,比不過道家。卻也淪落不到下,遠比楚國巫覡管得好。

儒家,主打一箇中庸。

儒家頒佈的政策很多:

父母故去,子女守孝三年。

遇長者,上者要行禮,心存敬意。

道德高尚者爲楷模,官府贍養供奉。

見義勇爲者有獎勵,官府公示發放。

……

這些條條道道的政策光拿出一個來看,看不出其中意味,好像對局勢也沒有太多幫助。

但當這些政策一起發放具體實施下去以後,產生了組合拳的效果——儒家管理的城池緩慢地發展起來了。

爲惡者遭人唾棄。

行善者受人尊重。

儒家管理的城池,是最有禮貌,規矩最多的城池。

最討厭規矩繁多的嬴成𫊸不認爲這是好事,但他沒有因爲自身好惡而去幹預事態發展。

因爲禮儀,讓這些城池脫離了矇昧。

百姓生活的改變,城池發展的變化,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前進。

這些,比嬴成𫊸自身意志重要的多。

在剛剛推翻統治階級,還處於食穿未得到滿足的韓地,通常情況下,重視禮儀的儒家是站不穩腳跟的。

儒家之所以能在韓地打開局面,有一個重點不得不提,儒家借用了嬴成𫊸的勢。

儒家領袖伏生,在入南陽爲縣令後,第一個去的地點不是縣令府,而是大秦學堂。

頒佈的第一條也不是政令,而是呼籲南陽百姓都來讀書,學儒家經典——嬴成𫊸註釋版《論語》。

長安君嬴成𫊸在韓地的聲望很高,作爲領導一衆韓人推翻貴族統治的呂氏商會所有人,韓地百姓對長安君這三個字的認同度,遠比那近在眼前的始皇帝要高。

靠着“嬴成𫊸註釋”這五個字,《論語》短暫性地得到了南陽百姓的追捧,南陽的大秦學堂一時間人滿爲患。

不提其居心爲何,從事實上看,儒家是百家中第一個給廣大百姓啓蒙,讓百姓讀書識字的。

教育,是儒家統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孔子云:有教無類。

靠着從強那裡要來的新鄭郡守令,嬴成𫊸被儒家門生引領着進入縣令府內。

引領他的人很是恭敬,口中不住言說着長安君之美,真乃聖人也。從縣令府門口說到了主房門前,從房屋拐角說到了房屋廳廊。

幾個月之前,因爲朝堂上那場“掄語”,好些儒生還恨得嬴成𫊸咬牙切齒,恨不得胡謅經典的豎子去死。

到得今日,已是兩級反轉。

當初那些咒罵着豎子去死的人,和現在稱頌着長安君乃聖人也的儒家門生,是同一批。

“閣下持郡守令來此,有何要事?”

被嬴成𫊸指名道姓要求親自接見的伏生踏入房內,拱了拱手,深施一禮。

他的嘴脣上有一個老繭,施禮後的腰背挺得筆直,正值青壯年的他臉上滿是意氣風發,春風得意。

“比在咸陽的時候氣色好多了。”

嬴成𫊸笑着說道,沒有賣關子說什麼猜猜我是誰,擡手摘下斗笠,露出真顏。

伏生本就覺得聲音有些耳熟,從嬴成𫊸話語中判斷應是熟識之人,正在腦海中搜索人名對號入座。

見戴斗笠者有摘下斗笠動作,不再細想,只等答案。

及見嬴成𫊸的相貌,遽然一驚,失聲道:

“長安君?!”

好在伏生禮數週全,進門後便將房門關上,這聲音雖然大了些,但不會讓縣令府內人盡皆知。

“沒必要這麼大驚小怪。”

嬴成𫊸側面肯定了伏生猜測。

伏生當即就要再度行禮——剛纔的禮節是對郡守使人,不是對君爵,儒家禮儀繁多,針對不同的人行的禮不同。

“虛禮就免了,你知道我心性。”

伏生仍是一板一眼深施一禮,彎腰的時候腦袋都要磕在腳尖上面了,然後方道:

“伏生拜見長安君,謝過長安君給予儒家的恩情。”

嬴成𫊸硬受一禮,沒有避讓。

“大恩不言謝。”

“我是個豎子,不是聖人。”

“現在,是你們儒家回報我的時候了。”

伏生震驚的神色立刻肅然,虛擡單手。

“長安君請言。”

嬴成𫊸笑道:

“我要儒家廢禮儀。”

“我要儒家無貴族。”

“我要儒家教天下。”

三句話,讓伏生臉色大變兩次。

這三條要求,只有最後一條符合儒家立場,前兩個都與儒家理念嚴重不符。準確的說,是在顛覆傳統儒家。

儒家是一門貴族學說,致力於復興周禮的儒家,本質上仍舊是用家天下那一套來管制。

和墨家一樣,儒家也提倡愛人。

但和墨家兼愛不同的是,儒家的愛人是有分別的愛。

對親人的愛,要比對朋友多。

對朋友的愛,要比對路人多。

儒家的道德在法律之上。

父母犯法,子女不告官,要受到懲罰。而告官舉報,也要收到懲罰。且後者的懲罰,要比前者大的多的多。

儒家沒有大義滅親這四個字,只有不孝這兩個字。

這便是儒家用以治理國家的方法,禮治。

在君臣方面也是如此——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王對待臣屬要有禮儀,而臣屬要回報君王以絕對的忠誠。

這些條條框框的禮儀,變成了束縛百姓的樊籠,自小便讓百姓學習怎麼更好的被統治。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禮儀維護了社會穩定。而作爲人類生活主體的社會穩定,則讓大多數百姓性命得到保障,這道樊籠不只有束縛作用,還有保護。

“長安君此言,恕我……”

伏生臉色鐵青地拒絕,嬴成𫊸不等其說完,道:

“今日若在此的不是你伏生,而是淳于越,我不會來。本君以爲,你會答應本君的要求。”

端起水溫略微有些涼,剛端上來時熱氣騰騰的熱水,嬴成𫊸洇了一口。

“吳實,唐秉……這些人都是你的老朋友了,他們治理的城池發展速度遠比南陽要快,你可知道這是爲什麼。”

伏生沉默着,不答。

“看來是知道了。”

嬴成𫊸雙手交叉,下巴壓在手上。

“要百姓入大秦學堂讀書,按照年齡分別教導本君能理解。”

“要百姓侍奉父母,樹立德高望重者爲榜樣,本君也能理解。”

“本君不理解的是,父母故,守孝三年,三年內不許做其他事,這是何道理?”

伏生微低首。

“此爲《論語》中孔子之言,於……”

嬴成𫊸用力敲擊了一下桌案,以沉悶響聲打斷了伏生言語。

“本君知道出處,不需你說。”

“本君現在要你解釋給本君聽,這是何道理。”

伏生緊隨其後言道:

“兒女出生後,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這三年是父母最辛苦,最艱難的時刻。”

“是以,父母去世後,兒女要守孝三年,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爲父母守孝三年,周朝都是如此做之。”

停頓片刻,見長安君依舊在望着自己,伏生又道:

“百姓越看重孝道,越能知道禮義廉恥,天下重禮,方能太平,成就盛世。”

嬴成𫊸擊掌微笑。

“彩。”

“你終於說了實話,雖然僅是半句,倒也難能可貴了。”

“這太平不是你伏生的太平,更不是百姓的太平,是上位者的太平。”

“這盛世也不是你伏生的盛世,不是百姓的盛世,而是貴族的盛世。”

端上來的是茶杯中,裝着的是熱水而不是茶湯。

若不是伏生心生怠慢,就是縣令府最高標準只有熱水。而沒有那很是渾濁,只有貴族方能享用的茶湯。

做了南陽縣令,伏生沒有享受到上位者應該享受到的事物。

伏生平視嬴成𫊸,反問道:

“長安君不是上位者?不是貴族乎?”

“我自然是上位者,亦是貴族。”

“既然如此,何以要反自身?”

“因爲不爽。”

嬴成𫊸在伏生不解的眼神中,微笑着道:

“孝順是一種美德,尊師重道,待人以誠亦是應有之理,這些都是極好的。”

“這些極好的事物應該得到提倡,卻不應該成爲馭下的工具。這令我覺得很難受,很不舒服,很想造反。”

造反?

伏生大驚,腳步沒站穩,後退半步,臉上是惶恐摻雜着迷惑。

從蜡祭時始皇帝的態度,再對人情世故不擅長的伏生也看的出來,秦二世或許不是太子嬴扶蘇,而是眼前的長安君。

且蜡祭過後,“一子立二王”,“長安君讓王位予陛下”的傳言也在臣屬間展開,說的有鼻子有眼。

聞聽的伏生初聽雖不信,但見始皇帝沒有阻止跡象,且各個老臣口訴過去往事一致,幾乎沒有偏差後,也是將信將疑。

爲何這樣一位出生王室,有望登臨王位,甚至讓出了王位的天下最貴者,會生出這樣逆反的想法——我反我自己?

這樣的想法,只應該是出身卑微,讀書,勘破了儒家本質的大儒纔會生出的想法——譬如伏生本人。

沒有經歷過苦難,便無法理解苦難。

嬴成𫊸從座位上站起,繞着僅是用一塊劣木打造的桌案走下。

“父母愛子女,這份愛是不摻雜功利,不追求回報的愛。但儒家卻非要將這份愛定性,定出父母故,不守孝三年便是不孝的禮儀。”

這不是儒家定的,這是周朝定的……伏生在心中言說。

話雖沒有說出口,臉上卻有些許異樣,嬴成𫊸一眼見之。

“孔丘弟子宰我問孔丘:‘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時間也太長了,一年也就可以了罷。’”

“孔丘答:‘你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便吃精米,穿錦緞衣,你心安乎?’”

“宰我道:‘心安。’”

“孔丘說:‘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居喪期間,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家裡不覺得舒適。如今你心安,那便去做好了。’”

“這是《論語》中記述過的,我這番解讀,不是曲解罷?”

伏生笑了,微微拱手。

“長安君所言,正是其中真義。”

嬴成𫊸滿意點頭。

“很好。

“逝去的父母會想要看到自己的孩子過三年苦日子,不能吃精米,不能吃綢緞乎?不會。”

“他們在子女三歲前,經歷了最辛苦的三年也沒有放棄子女,不是爲了死後讓子女受三年苦的。”

“讓子女受三年苦的,是儒家,是孔丘,是上位者,是貴族!”

“是希望以此讓天下人彎下膝蓋,躬下身軀,來消磨血性,學會順從!”

聽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伏生面容卻依舊保持着笑容,沒有反駁。

嬴成𫊸靜待伏生辯駁,未等到其開口,深深地看了還能笑出來的伏生一眼。

我果然沒有猜錯,精通儒家經典,後世《尚書》的經傳者,大儒伏生,怎麼可能不知儒家內旨……

“提倡孝道,不能背離人道。本君阿父在世之時,常因本君而歡笑。”

“本君爲阿父排憂解難,侍奉阿父。阿父去世後,本君未守孝三年。依先生看來,敢問本君是一個孝,還是不孝呢?”

伏生笑着道:

“莊襄先王致力大秦一統,其思慮多是國事,少爲家事,在位時朝堂派別錯綜不一。”

“生在咸陽聽了許多長安君之傳聞,若長安君真是衆望所歸,整合秦國勢力。爲先父處理朝政,無人不服。找回始皇帝陛下,了結莊襄先王心病。讓位兄長,完成先父一統天下之遺願。”

“國事,家事,大事,小事,長安君一併爲阿父處置。於孝道上言,天下再沒有比長安君更孝順的人了。”

嬴成𫊸走進伏生,揪了揪伏生的臉皮,仔細觀察根部膚色。

“你當真是伏生?不是戴了人皮面具的周青臣乎?”

這馬屁拍的,實在是響。

嬴成𫊸高舉雙臂,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又捂着嘴打了個呵欠。

“看來我和先生達成了共識。”

“給阿父阿母盡孝要在生前,死後枯坐三年不是給阿父阿母盡孝,而是給上位者盡孝。”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方是阿父阿母所願,方是人道中的孝道。”

“儒家禮儀中這些有許多,都廢了罷。道家那邊熱火朝天建設新家園,你們這邊一羣人在墳墓前守孝,憑什麼比得過道家。”

醉心於經典,不問世事的大儒伏生拱着手。

“唯。”

善。

他在心中道。

月總結第459章 有破陛下大計之嫌疑者!皆斬!第294章 荀子,新的馭民手段第84章 只有一種可能第291章 長安君大才第472章 兵敗如山倒第15章 論語十五列第284章 人生在世,熱血未涼!(五千多字的第511章 丞相大人要做什麼,哪裡是他這小小第434章 他是個普通人,兩世都是第66章 出來的急,沒帶太多錢!第320章 信則有!不信則無!(五千字!)第60章 朝堂上的辯論第168章 黃口小兒!無知豎子!(二合一)第329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145章 太后回來第58章 陛下可否說得明白些?補記!第436章 叔父!彼可取而代也!第3章 兄弟相談第310章 樓臺之變,馬列之變第518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第309章 出局!第367章 傳令,全軍出擊!第470章 我的兄弟們,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第147章 該出去的是妹妹纔對,我纔是大秦太第538章 白劍入腹,紅劍出背,秦王持秦王劍第231章 我叫嬴成蟜,我想和這個天下談談第270章 氣急敗壞的始皇帝(四千字加更求月第221章 先生既執意如此,便莫怪良做小人了第186章 天意難測第393章 不聽朕言,能聽你語?第407章 聽王公說,你是流落在民間的嬴氏一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277章 兩邊下注,那麼總有一邊是贏的第242章 我不坐王位,就不是王了?第556章 不是說悟空指揮不了?怎麼招降?第208章 君上,你又在玩甚?第384章 什麼意思?沒完了是罷?第464章 我的兄弟,你很着急嘛?第313章 給這個天下一個新的答案第423章 嬴姓一族,不愧爲大秦王族!第353章 胡亥想父皇殺趙高第537章 朕說不行,這是軍令,也是王令!(第512章 陛下請告訴老夫,屠城夷三族,《秦第228章 爲讓天下再無貴賤之分(九千字更新第30章 君爺,得加錢!第423章 嬴姓一族,不愧爲大秦王族!第465章 什麼叫應該?第2章 扶蘇請辭第59章 分封制和郡縣制之爭,開始了第450章 從今日起,誰再欺負你,就報我嬴成第37章 被忽悠徹底的贏扶蘇!第239章 這豎子一定是在詐我!第439章 不是生離,就是死別!第22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八千字大章第497章 李斯:昏君,你待如何?改變主意,第110章 耿直的蓋聶,憋屈的趙高!【求月票第413章 你既然喜歡裝死,不如真死,本君要第560章 天下失其好,人力終不及,未來已定第110章 耿直的蓋聶,憋屈的趙高!【求月票第304章 朕當諸君爲肱骨,諸君以朕爲金庫第8章 二十一武將第188章 陛下是不是忘了,您的王位是誰爭來第182章 你們有真憑實據?第182章 你們有真憑實據?第520章 三天,只要忍三天!第451章 真正的勇士第18章 陛下還惦念着你呢第72章 他習慣半夜刀人第428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428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392章 你真能殺他?第161章 因果循環,息息相關第519章 這一夜,二皇帝養了近三十年的精兵第510章 敢問王上,關中可曾發兵?第354章 長安君對陛下自是赤膽忠心第18章 陛下還惦念着你呢第380章 大人要做甚?我沒有觸犯秦律!第442章 請先生救我!第531章 不對勁,秦軍爲何會選擇夜攻?第184章 越女一人,抵過三千第453章 黑色的鋼鐵洪流第24章 找什麼藉口理由,全是屁話!第259章 原來死的是僕役!第13章 那我就指點指點你第481章 豎子酒夠烈,阿母敬你爲王!第2章 扶蘇請辭第439章 不是生離,就是死別!第292章 高可爲一公子師乎?第199章 沒有先例那就開一個!第389章 貪狼者,陰險狡詐之徒也!臣說不過第414章 長安君府只有叫錯的名,沒有起錯的第226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底牌是朕不知道的?第102章 始皇帝:這豎子簡直放肆!第412章 這次沛縣之行,圓滿了第456章 今日所見的一切,盡皆透着古怪,荒第75章 陛下不會放過你的第458章 朕弟嬴成蟜!繼二世之位!嘮叨兩句,關於上一章!
月總結第459章 有破陛下大計之嫌疑者!皆斬!第294章 荀子,新的馭民手段第84章 只有一種可能第291章 長安君大才第472章 兵敗如山倒第15章 論語十五列第284章 人生在世,熱血未涼!(五千多字的第511章 丞相大人要做什麼,哪裡是他這小小第434章 他是個普通人,兩世都是第66章 出來的急,沒帶太多錢!第320章 信則有!不信則無!(五千字!)第60章 朝堂上的辯論第168章 黃口小兒!無知豎子!(二合一)第329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145章 太后回來第58章 陛下可否說得明白些?補記!第436章 叔父!彼可取而代也!第3章 兄弟相談第310章 樓臺之變,馬列之變第518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第309章 出局!第367章 傳令,全軍出擊!第470章 我的兄弟們,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第147章 該出去的是妹妹纔對,我纔是大秦太第538章 白劍入腹,紅劍出背,秦王持秦王劍第231章 我叫嬴成蟜,我想和這個天下談談第270章 氣急敗壞的始皇帝(四千字加更求月第221章 先生既執意如此,便莫怪良做小人了第186章 天意難測第393章 不聽朕言,能聽你語?第407章 聽王公說,你是流落在民間的嬴氏一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277章 兩邊下注,那麼總有一邊是贏的第242章 我不坐王位,就不是王了?第556章 不是說悟空指揮不了?怎麼招降?第208章 君上,你又在玩甚?第384章 什麼意思?沒完了是罷?第464章 我的兄弟,你很着急嘛?第313章 給這個天下一個新的答案第423章 嬴姓一族,不愧爲大秦王族!第353章 胡亥想父皇殺趙高第537章 朕說不行,這是軍令,也是王令!(第512章 陛下請告訴老夫,屠城夷三族,《秦第228章 爲讓天下再無貴賤之分(九千字更新第30章 君爺,得加錢!第423章 嬴姓一族,不愧爲大秦王族!第465章 什麼叫應該?第2章 扶蘇請辭第59章 分封制和郡縣制之爭,開始了第450章 從今日起,誰再欺負你,就報我嬴成第37章 被忽悠徹底的贏扶蘇!第239章 這豎子一定是在詐我!第439章 不是生離,就是死別!第22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八千字大章第497章 李斯:昏君,你待如何?改變主意,第110章 耿直的蓋聶,憋屈的趙高!【求月票第413章 你既然喜歡裝死,不如真死,本君要第560章 天下失其好,人力終不及,未來已定第110章 耿直的蓋聶,憋屈的趙高!【求月票第304章 朕當諸君爲肱骨,諸君以朕爲金庫第8章 二十一武將第188章 陛下是不是忘了,您的王位是誰爭來第182章 你們有真憑實據?第182章 你們有真憑實據?第520章 三天,只要忍三天!第451章 真正的勇士第18章 陛下還惦念着你呢第72章 他習慣半夜刀人第428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428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392章 你真能殺他?第161章 因果循環,息息相關第519章 這一夜,二皇帝養了近三十年的精兵第510章 敢問王上,關中可曾發兵?第354章 長安君對陛下自是赤膽忠心第18章 陛下還惦念着你呢第380章 大人要做甚?我沒有觸犯秦律!第442章 請先生救我!第531章 不對勁,秦軍爲何會選擇夜攻?第184章 越女一人,抵過三千第453章 黑色的鋼鐵洪流第24章 找什麼藉口理由,全是屁話!第259章 原來死的是僕役!第13章 那我就指點指點你第481章 豎子酒夠烈,阿母敬你爲王!第2章 扶蘇請辭第439章 不是生離,就是死別!第292章 高可爲一公子師乎?第199章 沒有先例那就開一個!第389章 貪狼者,陰險狡詐之徒也!臣說不過第414章 長安君府只有叫錯的名,沒有起錯的第226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底牌是朕不知道的?第102章 始皇帝:這豎子簡直放肆!第412章 這次沛縣之行,圓滿了第456章 今日所見的一切,盡皆透着古怪,荒第75章 陛下不會放過你的第458章 朕弟嬴成蟜!繼二世之位!嘮叨兩句,關於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