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前賢經典不爲惑,人人習之皆可得

津縣。

縣尉張思身披甲冑,率領百名秦軍銳士包圍了縣令府。

隨着張思一聲令下。

在幾聲清脆的金鐵交擊聲後,沉重的青銅長戈以暴力的形式,敲開了縣令府大門。

張思正要下令要一衆秦軍魚貫而入,搜捉縣令吳秋,眼前便出現了津縣縣令吳秋身影。

吳秋身着一身儒衫,頭上頂着春秋時儒家流行的復古木製高冠,以頭巾纏繞固定,手中則執有一把亮鋒寶劍,秦二尺長。

其身後,是與吳秋打扮一般,在縣令府任官員的一衆儒家門生。

這些儒家門生有老有少,面上神色有的是堅毅、有的是恐慌、有的是視死如歸。

他們斜執着的寶劍多數穩定,少數則是顫抖不休。

“吳縣令這是鬧哪般?”

縣尉張思擡手,止住身後拉弓上弦就要攢射的秦軍。

“郡守大人沒想要吳縣令的命,只要思驅逐吳縣令出韓地而已。

“吳縣令,看在你與我共事一場的份上,思勸你,莫要自誤啊。”

這話對於張思來說,絕對是苦口婆心了。

秦國武將首重軍功,吳秋一衆做出這等抗命架勢,若放在其剛來到津縣時,張思定然直接射殺充當軍功。

現在,張思略有不忍。

自大儒吳秋來到津縣,津縣肉眼可見得在變好。新鄭之前下達的命令,也是一切順從縣令,張思對吳秋還算認可。

“張大人,秋任職縣令至今,津縣之轉變有目共睹。今秋沒有犯錯,只一紙調令,便要下秋之官,此……”

“吳縣令。”

張思擡手向前擺了一下。

五十名秦軍鋒銳箭矢搭上弦,他們揪着箭矢尾部的羽毛,開弓如滿月。

蹦蹦蹦~

弓弦繃緊的聲音猶如催命符令,讓十數位儒生臉色大變。

噹啷噹啷~

有四位連長劍都無法握住,失手落地。

張思神情冷峻。

“思乃軍人,只服從上令,你這些話,與思說不着。”

他後退一步。

“走,還是死。”

爲五十把箭矢所指,吳秋渾無懼色。

他驀然回首,白髮飄搖,厲聲大喝:

“撿起來!”

“唯。”

“唯。”

“唯。”

“……唯!”

三個儒生咬牙應聲,撿起長劍。

最後一個儒生應聲有些遲疑,有點哽咽。

但他還是應了,還很是大聲,撿起了長劍。

“悔不該棄淳于兄而去,悔不該未至玄鳥殿。賊可摧我身,不可折我心!”

吳秋回首,一臉決然,邁步衝鋒,悍然提劍向前!

“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他高喊着,年邁,瘦小的身影,在一衆儒生眼中異常高大。

老邁的聲音,也顯的那麼神聖。

一衆儒生有些癡迷,有些目眩,有些熱血沸騰。

正當此時。

“放。”

不帶感情的一個字。

嗖嗖嗖嗖嗖嗖~

肉體不可擋的鋒銳箭矢向着年邁執劍者勁射而出,加強版的暴雨梨花針盡數紮在了吳秋之身。

老人前衝的身影立刻後退不休,硬是被這五十支箭的力度射回原位,跌在了一衆儒生之中。

鮮血,染紅了儒衫。

一衆儒生被嚇住了。

他們熱血不再沸騰,他們激情不再澎湃,他們想要脫口而出,隨着大儒以身殉道的信念不再堅定。

仰躺在地上的吳秋,身前扎滿了箭矢,纏住木冠的頭巾也爲箭矢射破,致使沉重而復古的木冠脫離其頭,掉在地上。

張思橫了一眼被射成刺蝟,胸膛仍有起伏的吳秋。念及吳秋爲津縣做的貢獻,本想要身後秦軍入縣令府,繳了這些儒生的長劍。

一步踏前,目光突然一凝。

吳秋,竟然掙扎着坐起來了!

[一介書生,竟能如此……]

張思制止身後秦軍上前補刀。

以他的經驗,這樣的傷,每一個小動作都是受一次萬箭穿體之痛。

這樣的人,值得他張思給予少許寬限——反正這樣的傷也是必死。

吳秋一臉痛苦,肉體上的痛苦讓他的精神備受折磨。

他哆哆嗦嗦地在地上摸到木冠,摸到頭巾,然後用滿是粘稠鮮血的手,將木冠端正地戴在頭上,再用頭巾纏綁,加以固定。

稍微晃了幾下,木冠紋絲不動。

這或許是他沒有用力的緣故——他連用力搖腦袋的力氣也沒有了。

他一張嘴,鮮血汩汩涌出。

這些鮮血讓他吐字不清,說的話沒有人聽得清。

只能聽見風從血中過,帶出的“荷荷”和“咕嘟咕嘟”的聲音。

他坐着,重重一低頭,這比他前面搖晃的力度要大多了。

他的頭搖晃了兩下,木冠便跟着搖晃。

他死了,木冠還在。

在其身後,一名年事頗高,臉上已有皺紋的老儒生老淚縱橫。

“君子死而冠不免!”

他高喊着,說出了師兄說出來卻沒有傳出去的話。

然後像他的師兄一般,跑步,衝鋒,一往無前。

“君子死而冠不免!”

“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啊啊啊啊啊!”

“……”

張思眉宇蹙起。

眼前大呼小叫的一衆儒生,讓他僅剩下的耐心徹底消磨殆盡。

雖然還有好些儒生沒有動作,瑟瑟發抖,長劍掉落。

但,張思已經惱了。

給臉不要臉是不是?

“放箭!一個不留!”

他厲喝。

利箭攢射,一輪又一輪。

津縣縣令府之地爲血染。

一衆儒生,盡皆身死。

津縣是幸運的,至少張思還給了吳秋機會。

另外兩座大儒管理的城池,縣尉既見大儒手執長劍,即令射殺。

南陽伏生,一夜白頭。

正值壯年的他憔悴的像個七老八十的老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淳于兄,生爲了儒家,只能如此,只能如此啊!生救不得人啊!”

早在咸陽的時候,兩人就商定好了——儒家的生存,大過一切!

三個大儒以身殉道的消息傳到新鄭,強一臉沉重地滴到嬴成𫊸手上。

讓他沉重的不是三個大儒之死,而是主君的態度。

雖然主君前昔說的清楚明白,不改便殺,但強清楚,自家主君其實不喜歡殺戮。

長安君府一衆門客公認,長安君婦人之仁。

故在嬴成𫊸翻閱之時,在旁言道:

“君上,這不是你的錯。”

“廢話,這當然不是我的錯,我又不是沒讓他們走。”

嬴成𫊸簡略過了一眼,便合上奏章,遞還給強。

強略顯錯愕接過。

“這個表情什麼意思?”

“強以爲,君上會……自責。”

“我想要大開民智,選擇儒家宣德之法,扯斷儒家綁架百姓的道德枷鎖。

“他們想要以死殉道,捍衛他們心中的儒家,捨命求名。

“他們想要自殺,我滿足他們的要求,我有什麼好自責的。”

嬴成𫊸步態閒適,走入內室。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都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這是他們的選擇,這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強待主君走後,冷笑地掃了一眼奏章。

“愚昧無知!蠢不可及!”

…………

宜陽。

科學家號召一衆墨家門生,先是將墨家所有的書籍盡數謄抄了一遍。

這裡並不僅限於墨家書籍,而是百家書籍,《論語》、《墨子》、《孫子兵法》、《吳子兵法》、《惠子》等書都要謄抄。

這些謄抄的書,是墨家一衆大墨加上了標點符號的版本。

然後再用活字印刷術盡數打印複製。

“脫離秦王,遠離咸陽是對的,君上終於放開手腳了。”

科學家一邊校準,一邊欣慰地道。

標點符號,活字印刷術,紙張。

這些事物早就發明出來了,只是一直被始皇帝壓着不讓外傳,科學家早就不樂意了。

如今得償所願,科學家很是振奮。

看着宜陽百姓對知識求機若渴的眼神,看着宜陽百姓學習進步如飛的速度,科學家笑的很歡喜。

墨家鉅子的快樂很簡單,但也很難。

津縣大儒身死的消息傳過來,科學家笑的更歡喜了。

“君上雷厲風行,殺得好,甚好!哈哈哈!”

諸子百家,唯有墨家有任俠,執劍平不平。

…………

野王。

縣令吳實審視着面前的標點符號,一時之間有些爲難了。

他給負黍縣令唐秉,陽城縣令崔廣,白城縣令周術分別去信,要三人來野王與他一敘。

亦是有此意的三位縣令,接到信的當天便輕車簡從,徑往野王出發。

三人絲毫不擔心走後城池出問題,道家無爲而治,崇尚的就是一個自然,就是一個不管勝似管。

城池的基本架構已經搭好,百姓也都進入正軌。他們認爲,已經到了有他們沒他們都差不多的地步。

桌案上就薄薄一張紙,上面寫着的是十四種標點符號。

四位大道圍坐在桌案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盯着這張紙看了看,又看了看身邊人,誰也不先說話。

“咳咳。”

野王縣令吳實咳嗽一聲。

他是東道主,自然應該他先起頭。

“諸君,這標點符號,是否要加入經典,爲學堂之教呢?”

崔廣捏着頷下特意留下的幾根鬍鬚,遲疑地道:

“私以爲,不該在此時又生波折。陽城百姓日日歡顏,農間田畝禾苗皆種。現農民行農民事,鐵匠行鐵匠事,吏員行吏員事,正如上古堯舜之時也。驟然將標點符號加入經典之中,降低學習之難度,恐一衆人等爭先恐後入學堂也。除學習外,諸事皆敗。”

吳實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崔廣的想法,擔心和他一樣。

本心,和他們所傳承的道家思想,讓他們都不想將標點符號納入體系。

但,事情若是如此簡單就能處理,吳實就不需要將三位老友叫來面商了。

“我等不傳播,他人傳播,何解?”

白城縣令周術道,這位大道的城池旁邊,是大儒管理的城池。

“白城近些日百姓流失,往隔壁黑城去者不絕也。長此以往,此消彼長,黑城人多白城人少。白城人不見,則諸事不成。黑城日盛,白城日衰,此不可不察也。”

這便是吳實召集三位老友的主要原因。

他們從咸陽來到韓地,不是來義務勞動做奉獻,而是要證明道家治國的強力。

儒家這麼一宣佈標點符號,還打着長安君旗號,就弄得他們很被動。他們不想施行,但不施行,道家就比不過儒家——治國便是治理百姓,人都沒了,還比個屁啊。

在關中,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秦律禁止百姓亂竄——尋常百姓從一個城池跑到另一個城池是不可以的,觸犯秦律。

四位大道其實也可這樣做,但這樣做就違背了道家宗旨——不違背自然,無爲而治。

在不使用標點符號,不違背道家宗旨的基礎上,四位大道進行了一陣友好交流,然後無果。

吳實,周術,崔廣都有些鬱悶。

而此時,在四人中年齡最小,曾在咸陽殿上忍不住直言的唐秉扯過紙張,在手上晃盪了兩下。

嘩啦嘩啦~

這聲響讓三位大道目光集中過來,以探詢的方式。

“諸君,秉有一問。

“於此標點符號,諸君認爲好,還是不好?”

三個大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半晌,沒有辦法昧着良心說話。

“大善。”

“倉頡造字使文明延續,標點符號使文明延續更易。”

“有此標點符號,前賢經典不爲惑,人人習之皆可得。”

啪~

將紙張用力拍在桌案,負黍縣令唐秉悍然說道:

“那便是了!傳!道家城池都用上!立刻編撰有標點符號的《道德經》、《莊子》等我道家經典!”

崔廣有些不情願道:

“可這違背了我道家宗旨,以人力強行干預此事,或成禍事也。”

“崔兄此言差矣。”

唐秉指尖戳着桌案上的紙。

“倉頡造字,你能讓其不造乎?長安君創標點符號,你能將其毀去乎?

“此物雖是人力,出便已是天道,用標點符號便是順應天道!

“倉頡造字,天地哭,鬼神泣,哭泣我人道自此長盛難衰。

“長安君創標點符號,雖無天象,但有人跡,儒家三位螳臂當車者已是送了性命。

“不用標點符號,便是不順應天道,那纔會有禍事。

“我等用之,纔是順應天道,這能有什麼禍事呢?”

唐秉這一番話,將嬴成𫊸拔高到了和創造出文字的先賢倉頡同一梯隊。

雖然言語看似說得通,但實際真要糾其真,三位大道完全能大肆反駁。

但,三位大道沒有反駁。

他們一臉受教的表情,重重點頭。

“彩!”

他們願意接受唐秉的說法,爲自己的行爲找到一個合理解釋。

我們沒有違背自然,我們依舊是順應天道!

第276章 汝三家如此,就不怕長安君乎?第333章 你不會白死的!第495章 先帝剛入帝陵,你爲其弟不守孝就算第539章 二皇帝解決事情用的手段,他們做夢第116章 陛下去長安君府可與我無關第7章 長安君,你不值啊!第317章 辯墨第37章 被忽悠徹底的贏扶蘇!第358章 蓋聶:趙高必須死!第131章 扶蘇之‘立’!第91章 法家術之爭(上)第207章 皇兄爲何不同意?第288章 我最擅長的,就是殺人第269章 你這豎子!着急叫朕又有何事!(四第508章 信通上郡,意欲謀反,二皇帝族滅十第380章 大人要做甚?我沒有觸犯秦律!第526章 這不是侵略六國之戰,是保衛秦土之第254章 命令我下的,你自責個什麼勁?第242章 我不坐王位,就不是王了?第212章 無且可拜長安君爲師第412章 這次沛縣之行,圓滿了第157章 溜鬚拍馬之輩,自當清出朝堂第264章 老賊!你也有今天!第187章 欺人太甚!取我戰甲!(二合一)第339章 家主要我出人,我哪敢不出?第471章 君上!你還沒生白髮呢!三月總結以及四月更新計劃!第290章 殺了他,誰來保護皇兄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513章 陳平:荊軻,我的匕首,比你的好罷第427章 別說是老子帶的兵,我嬴成蟜真丟不第153章 你爲何看重張良那個小子?第390章 終南山練氣士趙公明!求見秦國皇帝第98章 長安君又要造反了第154章 呂不韋的疑惑!第225章 魚越多,水越渾!(八千字大章求訂第557章 趙國亡,悟空死第465章 什麼叫應該?第157章 溜鬚拍馬之輩,自當清出朝堂第192章 那豎子開什麼玩笑?(求月票)第372章 你們都不是鳥人,只有大父是鳥人第521章 本君貴客!爾等也敢過問!第378章 陳勝出生地是在陽城第161章 因果循環,息息相關第130章 一身白衣盡赤,斜提染血寶劍第91章 法家術之爭(上)第551章 殺張良,收韓信第213章 我有一策,可讓你醫家發揚光大第331章 “不管事”的始皇帝第395章 長安君若爲王,是毀滅,也是新生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363章 大多時候,人都更相信自己的分析第84章 只有一種可能第15章 論語十五列第361章 放朕起來,朕活劈了你!第318章 滿朝文武聽你號令,許你以墨治國!第362章 豎子,你去做甚?第456章 今日所見的一切,盡皆透着古怪,荒第513章 陳平:荊軻,我的匕首,比你的好罷第317章 辯墨第51章 沐浴,新衣,薰香第33章 即將暴躁的李斯!第61章 請陛下明鑑!第480章 長安君爲王,那太子怎麼辦?第391章 徐福之死第248章 豎子嘛,說話不算數很正常第548章 不戰即可屈人之兵第115章 秦始皇震驚!羣臣疑惑不解!【求月第245章 三十年後,齮可跟長安君同死第142章 朕對你這麼好,朕就不是你親哥了?第365章 陛下說笑第108章 這輩子,她都別想出雍地一步!【求第456章 今日所見的一切,盡皆透着古怪,荒卷(月)總結第203章 現在可以說了第310章 樓臺之變,馬列之變第348章 父母所願,方是人道中的孝道第480章 長安君爲王,那太子怎麼辦?第214章 四十六封請辭奏章(二合一)第55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還是打的太少!第386章 秉筆直書,不因個人好惡而篡改歷史第176章 這怎麼可能!(二合一)第558章 天人之爭第137章 爲惡不罰提倡天下爲惡?第209章 這個攤子,你自己說,夠不夠爛?第340章 將軍確定那是兵書?第517章 李白哪是浪漫派,完全是寫實派!第393章 不聽朕言,能聽你語?第351章 前賢經典不爲惑,人人習之皆可得第124章 諸公,等急了否?第265章 鮑白令第261章 我與夫君說個事第168章 黃口小兒!無知豎子!(二合一)第293章 樓臺當取締,不可存於世第317章 辯墨第507章 那要是太子死了呢?第224章 氣急敗壞的趙姬(七千字大章求月票第158章 我認爲,不如何!第485章 知道王爲何要稱孤道寡嘛?第455章 這個豎子思考方式終於變了
第276章 汝三家如此,就不怕長安君乎?第333章 你不會白死的!第495章 先帝剛入帝陵,你爲其弟不守孝就算第539章 二皇帝解決事情用的手段,他們做夢第116章 陛下去長安君府可與我無關第7章 長安君,你不值啊!第317章 辯墨第37章 被忽悠徹底的贏扶蘇!第358章 蓋聶:趙高必須死!第131章 扶蘇之‘立’!第91章 法家術之爭(上)第207章 皇兄爲何不同意?第288章 我最擅長的,就是殺人第269章 你這豎子!着急叫朕又有何事!(四第508章 信通上郡,意欲謀反,二皇帝族滅十第380章 大人要做甚?我沒有觸犯秦律!第526章 這不是侵略六國之戰,是保衛秦土之第254章 命令我下的,你自責個什麼勁?第242章 我不坐王位,就不是王了?第212章 無且可拜長安君爲師第412章 這次沛縣之行,圓滿了第157章 溜鬚拍馬之輩,自當清出朝堂第264章 老賊!你也有今天!第187章 欺人太甚!取我戰甲!(二合一)第339章 家主要我出人,我哪敢不出?第471章 君上!你還沒生白髮呢!三月總結以及四月更新計劃!第290章 殺了他,誰來保護皇兄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513章 陳平:荊軻,我的匕首,比你的好罷第427章 別說是老子帶的兵,我嬴成蟜真丟不第153章 你爲何看重張良那個小子?第390章 終南山練氣士趙公明!求見秦國皇帝第98章 長安君又要造反了第154章 呂不韋的疑惑!第225章 魚越多,水越渾!(八千字大章求訂第557章 趙國亡,悟空死第465章 什麼叫應該?第157章 溜鬚拍馬之輩,自當清出朝堂第192章 那豎子開什麼玩笑?(求月票)第372章 你們都不是鳥人,只有大父是鳥人第521章 本君貴客!爾等也敢過問!第378章 陳勝出生地是在陽城第161章 因果循環,息息相關第130章 一身白衣盡赤,斜提染血寶劍第91章 法家術之爭(上)第551章 殺張良,收韓信第213章 我有一策,可讓你醫家發揚光大第331章 “不管事”的始皇帝第395章 長安君若爲王,是毀滅,也是新生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363章 大多時候,人都更相信自己的分析第84章 只有一種可能第15章 論語十五列第361章 放朕起來,朕活劈了你!第318章 滿朝文武聽你號令,許你以墨治國!第362章 豎子,你去做甚?第456章 今日所見的一切,盡皆透着古怪,荒第513章 陳平:荊軻,我的匕首,比你的好罷第317章 辯墨第51章 沐浴,新衣,薰香第33章 即將暴躁的李斯!第61章 請陛下明鑑!第480章 長安君爲王,那太子怎麼辦?第391章 徐福之死第248章 豎子嘛,說話不算數很正常第548章 不戰即可屈人之兵第115章 秦始皇震驚!羣臣疑惑不解!【求月第245章 三十年後,齮可跟長安君同死第142章 朕對你這麼好,朕就不是你親哥了?第365章 陛下說笑第108章 這輩子,她都別想出雍地一步!【求第456章 今日所見的一切,盡皆透着古怪,荒卷(月)總結第203章 現在可以說了第310章 樓臺之變,馬列之變第348章 父母所願,方是人道中的孝道第480章 長安君爲王,那太子怎麼辦?第214章 四十六封請辭奏章(二合一)第55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還是打的太少!第386章 秉筆直書,不因個人好惡而篡改歷史第176章 這怎麼可能!(二合一)第558章 天人之爭第137章 爲惡不罰提倡天下爲惡?第209章 這個攤子,你自己說,夠不夠爛?第340章 將軍確定那是兵書?第517章 李白哪是浪漫派,完全是寫實派!第393章 不聽朕言,能聽你語?第351章 前賢經典不爲惑,人人習之皆可得第124章 諸公,等急了否?第265章 鮑白令第261章 我與夫君說個事第168章 黃口小兒!無知豎子!(二合一)第293章 樓臺當取締,不可存於世第317章 辯墨第507章 那要是太子死了呢?第224章 氣急敗壞的趙姬(七千字大章求月票第158章 我認爲,不如何!第485章 知道王爲何要稱孤道寡嘛?第455章 這個豎子思考方式終於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