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 最後一次講道(一)

大校檢結束之後,這一屆的藍衣弟子就算是正式畢業了,可以自由下山。哪怕是已經打過了銅馬堂,以後可以長駐於崑崙山上的真傳弟子,這種時候肯定也會先選擇回家待個兩三年,和家人見個面,彌補一下十年未見的感情缺失,順便也可以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處理一些麻煩。

——本人從凡人一躍而成爲擁有強大力量的修仙者,而且是崑崙派弟子,那無論他們家庭原來是個什麼情況,如今隨着弟子本人的成長,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弟子本人去引導和護持。

用個兩三年時間,幫助家庭完成這種轉變,然後再繼續修煉生涯。與黃昶前世那種“要修仙必須捨棄一切,必然放棄家庭”的概念不同,在這個世界,修仙與家庭生涯並不矛盾,很多修仙者甚至就此娶妻納妾,廣佈子嗣,從而創立出又一個龐大的修仙世家來。

更不用說不少弟子本就是出身於修仙家族的,他們在崑崙學到了技藝,最終還是要回去爲家族效力,崑崙山對此從不介意——以這些弟子的能力,以及擁有崑崙支持的強大背景,他們將來就算不能成爲家族首腦,至少也是極有影響力的長老之類。由此自然而然會帶動整個家族的立場向崑崙派靠攏,無論如何,崑崙不吃虧。

——傳授技藝,卻又並不強制弟子一定要效忠於崑崙,這樣的寬鬆環境使得西崑崙山成爲了天下修士最爲嚮往的聖地。若不是根據天下間各大宗門的協議,西崑崙收徒僅限於大周王朝境內,他們的勢力恐怕還要擴張的更大。

當然了,要說在崑崙學藝有成,轉過頭來卻一心一意與崑崙作對的白眼狼……這種人不能說沒有,但真的極少極少。崑崙對弟子的培養不僅僅只是仙術道法,也包括了做人的原則以及爲人處世的理念……

——崑崙山,紫霄峰頭,紫霄宮前的大廣場上。

全部九十五名藍衣弟子盤膝而坐,屏聲靜息,在這裡聆聽着掌教長青子的教誨,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身穿藍袍,對於很多人來說,恐怕也是最後一次聽掌教師尊講道。

以往若是掌教師尊親自講道,總會有很多灰衣甚至白衣弟子過來“蹭課”跟着聽,但這一次卻居然沒有,讓不少人頗感詫異。不過,等聽到了長青子講述的內容之後,他們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這一回西崑崙掌教講道的內容,不是關於修行的,而是在德行方面。

…………

看着那些年輕而驕傲的面龐,長青子首先笑吟吟道:

“徒弟們,你們很快就要下山了。首先要祝賀你們。十年辛苦學藝,到今天算是有所小成。時至今日,你們肯定也知道了我們西崑崙山在這修仙界中的地位。只要別自己去故意找死或是疏忽大意,凡世間能敵得過你們的人已經不多。而那些高手,一般來說也不太會願意隨便招惹咱們崑崙的人。你們在山上只是低階弟子,可回到凡世間,在別人眼裡,卻是個個功成名就,有本事,有面子……如果沒有其它意外的話,你們人生中最爲美好的一段時光將要從此開啓。”

一番話說到這裡,弟子們臉上也不禁都顯出笑容來。接下來,長青子的語調卻是忽然一變:

“可是,徒弟們。凡事切不可忘形。吾等修士在凡間,雖然不受人間律法約束,但終究不能肆無忌憚,無所畏懼,你們下山以後,有些規矩還是要守的……”

“……知道啦,宗門戒律……”

長青子說到這裡時,卻見臺下弟子臉上紛紛露出某種牙酸的表情,有些還低聲咕噥了幾句——卻正是宗門戒律給他們帶來的心理陰影。西崑崙宗門戒律恐怕是天下所有仙門中最多最繁鎖的,足足有數百條之多,而藍衣弟子的大校檢,比起宗門其它成員,就多了一項,是對宗門戒律的考察。

當然以修仙者的頭腦,將這數百條戒律硬記下來倒也並不難。短時間應付一下考試還是夠的,只是背書這種事情終究讓人頭疼,以至於大夥兒一想起這段死記硬背的過程,難免就牙酸不已。

長青子自然也知道他們的想法——西崑崙弟子誰沒經歷過這個階段呢,於是微微笑道:

“不錯,宗門戒律,那麼多條款,背起來挺麻煩吧?不過呢,想必也早有前輩告訴過你們:西崑崙宗門戒律,並不是爲了束縛你們的手腳而設。在山下如果遇到危險的時候,優先保全自己是放在第一位的。生死關頭做出的決斷,執法堂不會過於苛責。”

“就是在平時,宗門戒律也只是作爲參考——畢竟戒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很多時候,你們遇到的事情並不能簡單套用宗門戒律。這種時候就需要自己做出權衡判斷。而判斷的原則是什麼呢——我在這裡告訴大家四個字。基本上,遇事按照此四字行事,則不虞違戒矣。”

聽到這句話,弟子們都頗感興趣的擡起頭來,只聽長青子從容道:

“第一個字是孝:飲水思源,不可忘本。吾等修仙之士,受人恩惠,必有回報。而你們能有今日,對你們恩情最重,必要報答的……”

長青子說到這裡時,故意停頓了一會兒,笑吟吟看着場下。而場下幾名頭腦較爲靈活,頗有心機的弟子趕緊跪下來,恭行大禮道:

“自是師門恩重,弟子等當永誌不忘。”

他們做出這種姿態,其他弟子當然也趕緊跪下,齊齊施禮。長青子並不避讓,坦然受了衆人這一禮,之後方繼續道:

“崑崙確實於你們有教養之恩,但是崑崙山永遠都在這裡,哪怕你們今後成了金丹,元嬰,在你們死以前,相信崑崙山也不會有什麼變化。故此崑崙之恩麼……呵呵,不着急,你們將來會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回報。”

“所以,你們首先要報答的,還是你們的父母和家人。”

四十五 收穫(二)四十五 先天(三)一零五 迴歸(五)三十六 金閣寺之謎(四)九十一 幻境與老鬼(上)一一一 祭拜(一)一零八 指教(一)五十二 情報(二)五十 新嘗試一七四 大家閨秀七十八 選拔五十七 囑咐一一七 救世荒原一三四 古怪(二)一八一 壽禮四十七 晟陽別苑四十六 野人(一)五十二 大師兄(下)一二一 座次(一)一五一 解決方案(二)三十六 雨夜(二)七十五 殺招一四四 倒黴(二)一 鬥殺四十七 野人(二)八十四 岐山劍派(三)七十九 附身(二)十七 鬥妖(十二)十 額外要求(一)八十五 岐山劍派(四)四十六 行走在凡間(五)(求月票,求推薦票!)八十 賊窩(二)一二六 第三關一八二 仙桃一三三 捉迷藏六十五 反省(中)十五 百日築基?(下)五十六 陳家莊防衛戰(二)一五七 大校檢(四)一二七 旁觀者一五五 大宴飲(三)四十七 大麻煩(上)十三 初識崑崙(下)一零一 迴歸(一)五十七 囑咐七十四 夜談一四七 暢意一六一 最後一次講道(一)二十七 師叔七十五 福利三 血河陣(二)二十七 好漢子二十二 幽谷三十四 金閣寺之謎(二)六十八 五虎(二)一四二 詩和遠方一一五 白袍小將(三)九十九 墓園(爲盟主豬貓紅軍加更!)十一 選拔(二)三十一 黃昶的秘密(一)(求月票!求推薦票!)一零九 指教(二)一零三 殷商諸王列傳(三)(月票200加更)一四二 鏡中人(七)六十四 新的想法九 通過啦?九十四 佛門禪修(上)(爲盟主朱月月在此加更)一二零 畢業季(二)一三七 援手五十三 師兄傳道(上)四十三 送禮五十七 誘敵(三)三十五 店鋪(一)三十六 金閣寺之謎(四)七十 巖畫一三九 意外的結局(中)一零六 試探(上)九十七 入城(三)一零一 殷商諸王列傳(一)(求訂閱!)一一六 新挑戰(三)一二零 教誨(上)三十四 大師兄十四 宴會中(一)八十六 大傢伙(六)一零三 小土豪姬若二十二 見家長(一)一零四 殷商諸王列傳(四)(訂閱提升加更)六十一 夜宿(中)(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十五 再度比試(中)(朋友們,求月票啊!)三十一 踏上征途(四)三十四 大師兄一六四 邪魔外道一一九 鬥將相爭(下)一四六 倒黴(四)四十二 陳氏(六)八十 賊窩(二)二零零 善後(三)七十五 降臨(二)六十六 趁勝追擊(三)六十八 趁勝追擊(五)十九 崑崙掌教(上)
四十五 收穫(二)四十五 先天(三)一零五 迴歸(五)三十六 金閣寺之謎(四)九十一 幻境與老鬼(上)一一一 祭拜(一)一零八 指教(一)五十二 情報(二)五十 新嘗試一七四 大家閨秀七十八 選拔五十七 囑咐一一七 救世荒原一三四 古怪(二)一八一 壽禮四十七 晟陽別苑四十六 野人(一)五十二 大師兄(下)一二一 座次(一)一五一 解決方案(二)三十六 雨夜(二)七十五 殺招一四四 倒黴(二)一 鬥殺四十七 野人(二)八十四 岐山劍派(三)七十九 附身(二)十七 鬥妖(十二)十 額外要求(一)八十五 岐山劍派(四)四十六 行走在凡間(五)(求月票,求推薦票!)八十 賊窩(二)一二六 第三關一八二 仙桃一三三 捉迷藏六十五 反省(中)十五 百日築基?(下)五十六 陳家莊防衛戰(二)一五七 大校檢(四)一二七 旁觀者一五五 大宴飲(三)四十七 大麻煩(上)十三 初識崑崙(下)一零一 迴歸(一)五十七 囑咐七十四 夜談一四七 暢意一六一 最後一次講道(一)二十七 師叔七十五 福利三 血河陣(二)二十七 好漢子二十二 幽谷三十四 金閣寺之謎(二)六十八 五虎(二)一四二 詩和遠方一一五 白袍小將(三)九十九 墓園(爲盟主豬貓紅軍加更!)十一 選拔(二)三十一 黃昶的秘密(一)(求月票!求推薦票!)一零九 指教(二)一零三 殷商諸王列傳(三)(月票200加更)一四二 鏡中人(七)六十四 新的想法九 通過啦?九十四 佛門禪修(上)(爲盟主朱月月在此加更)一二零 畢業季(二)一三七 援手五十三 師兄傳道(上)四十三 送禮五十七 誘敵(三)三十五 店鋪(一)三十六 金閣寺之謎(四)七十 巖畫一三九 意外的結局(中)一零六 試探(上)九十七 入城(三)一零一 殷商諸王列傳(一)(求訂閱!)一一六 新挑戰(三)一二零 教誨(上)三十四 大師兄十四 宴會中(一)八十六 大傢伙(六)一零三 小土豪姬若二十二 見家長(一)一零四 殷商諸王列傳(四)(訂閱提升加更)六十一 夜宿(中)(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十五 再度比試(中)(朋友們,求月票啊!)三十一 踏上征途(四)三十四 大師兄一六四 邪魔外道一一九 鬥將相爭(下)一四六 倒黴(四)四十二 陳氏(六)八十 賊窩(二)二零零 善後(三)七十五 降臨(二)六十六 趁勝追擊(三)六十八 趁勝追擊(五)十九 崑崙掌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