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趙普

陸七在暖亭沒有留很久,周皇帝說累了,他和趙普一起離開了後苑,一起向皇宮外行去。

“趙大人,陛下似乎對造海船有興趣。”陸七套話道。

“陛下是對海船有興趣,但大周如今卻是發展不了海上戰力,造江河之舟已是勉強。”趙普回答道。

“我聽說大周的登州是有船塢的。”陸七說道。

“登州的船塢是唐朝時期就有的,如今也沒有多大發展,大周的主要外患都是陸國,所以對水軍的發展無法了重視,說到底,就是缺錢。”趙普平和道。

陸七點頭,趙普又道:“因爲缺錢,所以陛下發動了江南與巴蜀的戰事。”

陸七聽了愕然,道:“陛下發動戰事,不是爲了對付晉國和漢國嗎?”

“正如你所說的,戰爭是存在了很多的敵我變數,陛下進軍江南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以戰養戰,在以前,大周能夠自唐國獲得了很多的供奉,能夠給養了幾十萬的大周軍力,可是唐國在江南的急劇弱勢,已然無法爲大周提供了供奉,所以陛下就抓住了多個有利的契機,調動大軍進取江南,二十多萬的大軍去了江南,就能夠有了養軍之地,可謂是奪土與削弱內患的並舉之策。”趙普解釋道。

陸七若有所思點頭,趙普又語含深意道:“其實,陸大將軍對此應該是更有見地,河西若是無糧,又怎麼可能歸治,五千戰馬換糧的魄力,吾是佩服的。”

陸七一怔,問道:“陛下知道了我用戰馬換糧的事情?”

“陛下可能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是無可奈何,如今是箭在弦上,張弓難收,西部若是亂了,很可能會引發了大周的分崩。”趙普回答道。

“大周的軍臣,不會都有反心吧?”陸七置疑道。

“人心隔肚皮,陛下無法信任了大周的武臣,當年陛下登基之後,就奪了張永德的殿前都檢點,任用了趙匡胤爲殿前都檢點,如今陛下又外放了趙匡胤,就是有心重置了開封府的禁軍勢力,在這個過渡時期,陛下最擔心的就是發生叛亂。”趙普回答道。

“陛下的舉措,應該是爲太子而做的,只是晚了些,我覺得,大周的制度其實很好,只是過於縱容了軍臣的坐大。”陸七說道。

“陛下也想削弱了軍臣的軍權,只是大周的強勢,靠的就是對外的不屈戰事造就的,陛下從未對外患低過頭,但不斷的與外敵爭鋒,必然會使得統軍將帥的威望越來越高,後果就是調換了將帥,也無法去除了功勳之臣對軍力的影響,大周每一個功勳之臣,都或多或少的會得到老屬下的尊崇。”趙普說道。

陸七認同點頭,又聽趙普道:“其實,以前唐國的治國,纔是最好的安治之道。”

“趙大人此言我不認同,唐國重文輕武,卻是被滅了國。”陸七反駁道。

“是被滅了國,但陸大將軍想一下,唐國存在了多久,越國又存在了多久,而中原呢?”趙普說道。

陸七搖頭,道:“中原是四戰之地,若是也如同了江南各國的苟安統治,後果會是外族猖獗入侵,這中原若是淪入了外族之手,那中原萬民的下場,只會落了悽苦。”

“這麼說,陸大將軍認爲中原就應該尚武爭鋒。”趙普說道。

“尚武爭鋒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國家若是隻想了對外軟弱的苟安,後果也會是困頓和亡國,趙大人應該知道,我能夠獲得河西的歸治,一是靠了軍威,二是靠了崇佛,三是靠了糧食,三者缺一不可。”陸七回答道。

趙普想了一下,點頭道:“事實勝於雄辯,陸大將軍安治了河西,吾認同。”

陸七一笑,又道:“中原的情形卻是與河西不同。”

“陸大將軍認爲中原應該如何治理?”趙普問道。

“中原的治理,應該是士農工商並舉,朝廷應該尊儒敬佛,重農興商,強軍拓土。”陸七回答。

“陸大將軍所言,卻是過於籠統了。”趙普搖頭道。

“籠統嗎,但大周卻是隻做到了重農和強軍,過於的尊崇了軍功,而唐國卻是過於的尊文崇佛,大周與唐國,都沒有真正的重視了興商,不但將商人視爲賤民,而且是重稅盤剝。”陸七說道。

“商人是不安而獲的羣體,若是商人多了,就會造成了農事不利。”趙普反駁道。

“我卻是看法不同,商業的興隆,必然會帶動了所有行業的發展,例如種田的大戶,因爲商人能夠帶來非常多的各地物品,種田的大戶就會去買,而要想買商貨,必然就得賣出囤積的糧食,而糧食能夠換取了很多物事,就會使得種田人千方百計的增加田地收穫,而種田人賣出的糧食,會由商人運去了缺糧的地方換取別的商貨,如果有商人運糧,那朝廷不但能夠獲得了商稅,還能夠免除了運輸軍糧的徭役和耗損。”陸七反駁道。

趙普聽了若有所思,走了十幾步,陸七又道:“我瞭解過開封府的商業,開封府是很繁榮,但自各地運來的商貨,卻是受到了很多的盤剝,幾乎是雁過拔毛,所以大周的商業流通,受到了很大限制。”

“大周需要給養軍力,只能加大了商業的賦稅,不然,如何平衡了國力所耗。”趙普解釋道。

陸七點頭,道:“想法是不能等同了現實,不過我認爲,中原若想獲得了真正的安治,只能是借鑑了唐朝的統治,讓文武有一個平衡存在,才能外禦敵患,內治承平。”

“安祿山造成的亂世,不就是唐朝制度造成的嗎?”趙普反駁道。

“我認爲,那不是唐朝制度造成的,而是唐朝制度受到了破壞,破壞了均田制,破壞了相權治國,也就造成了邊疆節度使坐大,因爲均田制的破壞,使得了唐朝後期只能了募兵,無法了府兵輪戎邊防。”陸七據理反駁。

趙普聽了點頭,道:“你說的是事實,唐朝的崩國隱患,確實是唐玄宗過於的削奪相權,又縱容了邊疆節度使的坐大,才使得安祿山成了氣候。”

陸七又道:“如今大周,是以募兵制爲主的禁軍,優勢是戰力強大,能夠防止了地方坐大,但募兵的缺點卻是養軍的耗用巨大,不過大周因爲與外敵爭鋒多年,也造成了功臣對禁軍的影響力深重。”

趙普點頭,道:“你我之言,也算的是大逆不道了。”

“只是說說而已,趙大人膽敢與我論說國之利弊,原因自是我的不臣。”陸七微笑迴應。

趙普搖頭無語,走了幾步,陸七又道:“趙大人看好唐國的文治,莫非有什麼深意?”

趙普扭頭看了陸七一眼,淡然道:“有什麼深意,陸大將軍豈能了不知。”

“我還真是不知,請趙大人能夠見教。”陸七淡笑迴應。

趙普搖頭,道:“陸大將軍何必裝了糊塗,如清河郡公那種愚心無能之人,都能夠坐穩了十幾年的國主,那就是文治之功。”

陸七點頭,道:“陛下是位智者,卻是早該冒危的爲太子着想。”

“十年前就該興文平武,一步步用了文官掌判軍事,陛下卻是一心的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如今太子文弱,才能卻是不及了陛下一半。”趙普憂言道。

“若是興文平武,也未必會有好的結果,成了他國的俘虜,更可悲。”陸七駁說道。

趙普卻是搖頭,道:“就算是可悲,也比絕了根要好。”

陸七一怔,隨即明白的點頭,中原王朝的更迭,被篡位的皇帝下場,幾乎都是滿門死絕,能夠活下來的,只能是隔代的少數旁支,而唐國雖然被滅了,但以李國主爲首的唐國皇族,都還能夠活着。

第99章 奪夏口第44章 唐皇第119章 溫情第25章 秘見第65章 女主第95章 奇襲蘇州第99章 奪夏口第71章 防患未然第114章 去青陽第111章 琴心往事第99章 逃歸第57章 言商第102章 怨恨第78章 常州大戰(六)第198章 奪軍第68章 誘陷第105章 棋手第151章 君臣言第54章 知己第111章 自辯第168章 殺影第166章 治隴右第63章 幕後第96章 奇襲蘇州(二)第140章 雁棲府第144章 容忍第16章 城隍廟會第153章 虞謀第88章 狡兔三窟第191章 陸天霖第3章 歸德軍第53章 進退自如第98章 見機第91章 表心跡第52章 上書與毒舌第11章 旨意第62章 令至第42章 形勢第138章 魚氏第100章 寧國軍第98章 七月初第36章 關心第72章 車中語(二)第74章 爭面子第123章 機會第68章 誘陷第59章 敢戰第58章 喀班第65章 女主第163章 滅魏國第152章 敢言第102章 歸鄉第101章 奇襲蘇州(七)第164章 討封第95章 出動第6章 伯父第46章 心態第39章 陸氏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37章 敘舊第94章 陷難第167章 白鈴兒第127章 情誼第42章 驚心第124章 西風樓第31章 行軍第76章 真假使者第54章 備戰第162章 國治第70章 奪會州第53章 暗棋第43章 石忠飛第56章 相逢第123章 機會第12章 馬行街第33章 灰鷹第119章 長安第88章 心戰之霸第74章 閩國水軍第1章 意外第144章 容忍第64章 想離第9章 屬下第51章 離間第51章 軍議第66章 六盤山第114章 回到江寧第127章 先機第165章 戰後第162章 請來把酒第49章 理念第56章 相逢第55章 言勢第68章 誘陷第70章 秦浩第111章 憂患第150章 虞字之解第86章 甘州第23章 附屬之國第158章 分封之義
第99章 奪夏口第44章 唐皇第119章 溫情第25章 秘見第65章 女主第95章 奇襲蘇州第99章 奪夏口第71章 防患未然第114章 去青陽第111章 琴心往事第99章 逃歸第57章 言商第102章 怨恨第78章 常州大戰(六)第198章 奪軍第68章 誘陷第105章 棋手第151章 君臣言第54章 知己第111章 自辯第168章 殺影第166章 治隴右第63章 幕後第96章 奇襲蘇州(二)第140章 雁棲府第144章 容忍第16章 城隍廟會第153章 虞謀第88章 狡兔三窟第191章 陸天霖第3章 歸德軍第53章 進退自如第98章 見機第91章 表心跡第52章 上書與毒舌第11章 旨意第62章 令至第42章 形勢第138章 魚氏第100章 寧國軍第98章 七月初第36章 關心第72章 車中語(二)第74章 爭面子第123章 機會第68章 誘陷第59章 敢戰第58章 喀班第65章 女主第163章 滅魏國第152章 敢言第102章 歸鄉第101章 奇襲蘇州(七)第164章 討封第95章 出動第6章 伯父第46章 心態第39章 陸氏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37章 敘舊第94章 陷難第167章 白鈴兒第127章 情誼第42章 驚心第124章 西風樓第31章 行軍第76章 真假使者第54章 備戰第162章 國治第70章 奪會州第53章 暗棋第43章 石忠飛第56章 相逢第123章 機會第12章 馬行街第33章 灰鷹第119章 長安第88章 心戰之霸第74章 閩國水軍第1章 意外第144章 容忍第64章 想離第9章 屬下第51章 離間第51章 軍議第66章 六盤山第114章 回到江寧第127章 先機第165章 戰後第162章 請來把酒第49章 理念第56章 相逢第55章 言勢第68章 誘陷第70章 秦浩第111章 憂患第150章 虞字之解第86章 甘州第23章 附屬之國第158章 分封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