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戰臨

屠蒙軍建立就是爲了抗擊蒙古,重新奪回漢人河山,現在的大秦帝國其實徒有虛名,蒼飛掌管的地方也就是漢中和中原一代,北方山西一帶,和河北山東之地,都在蒙古人的手中,仍未收復。yan()kuai

這些都是歷代漢人皇朝的領土,裡面居住的都是漢人,屠蒙軍中大多是熱血的漢家男兒,但是因爲耶律楚材的建議,屠蒙軍不得不暫停徵伐,使得那些地方的漢人,繼續被蒙古韃子蹂躪,這是何等屈辱的事情,所以屠蒙軍上下對耶律楚材都甚爲不滿。

只是礙於蒼飛的面子,而且大部分文官也是支持耶律楚材,認爲中原和關中需要休養生息,等到大秦國內穩定,國力強盛之後,再謀求北伐,屠蒙軍將士無奈之下才沒有發作。

但在朝堂之上,穩健派和北伐派之間,依舊是日夜爭吵不休,對此蒼飛早就已經習慣了。

“耶律楚材只是提醒朕小心而已,你們何需如此!”蒼飛掃視着屠蒙軍衆將,目光冰冷。

屠蒙軍將領們,皆是心中狂跳,低下了頭,沒有人敢和蒼飛對視,蒼飛的威勢太過強盛了,在屠蒙軍中幾乎等同神明,或者可以說形象比起神明來更加高大,是不可觸犯的禁忌,沒有人敢違抗蒼飛的命令。

“蒙哥攜帶大軍南下,我大秦帝國休養生息的計劃,也只能暫停下來,明日屠蒙軍就開始總動員,朕要親自北上,會一會這位蒙古大漢。朕倒要看一看,他到底有何能耐,是否能阻擋得了朕的腳步!”蒼飛眼中閃過危險的光芒。

“陛下必勝!屠蒙軍必勝!”屠蒙軍上下跪伏於地,不斷吶喊。

其他文官也是如此,就連耶律楚材也跪伏於地。

說起來也奇怪,在屠蒙軍將領中,有一個相貌和耶律楚材相似的年輕人,也是狂熱的看着蒼飛。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耶律楚材的次子耶律齊,他跟着耶律楚材歸順了蒼飛,不過他雖然也讀儒家經典,但對軍事也情有獨鍾,所以加入了屠蒙軍。

一開始時候,因爲耶律楚材的關係,屠蒙軍將領都對他看不順眼,但是耶律齊並不在意,對人溫文爾雅,讓人無可挑剔,而且武功又極其了得,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很快就征服了那些豪爽的屠蒙軍將士,對他大爲改觀。

蒼飛對此毫不奇怪的,耶律齊的師父是周伯通,武功自然不是一般的將士可比,在原著中乃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除了楊過之外無人能壓制得住他,也是因此耶律齊後來做了丐幫的幫主,帶領丐幫幫衆在襄陽輔助郭靖抵擋蒙古人的入侵,算得上是一個傑出人物了。

而現在耶律齊自然和丐幫八竿子打不着,反而是歸順了蒼飛,成爲屠蒙軍的一員,現在已經是屠蒙軍的一方將領,乃軍中的後起之秀,地位僅是比那些屠蒙軍的元老將領差上稍許而已,但他手下的將領多是年輕人,敢鬥敢拼,所以戰鬥力極強,在對抗蒙古軍時立下赫赫戰功,在屠蒙軍中也是甚有威名的。

看着下方的羣臣,蒼飛心中甚爲滿意,文臣武將能者輩出,雙方之間雖然有爭執,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且雙方對他都極其尊敬,大秦帝國算是蒸蒸日上,這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中原和關中的百姓,基本都穩定了下來,家有餘糧,較爲富足,可以支撐一場大的戰事了。

……

北伐的決定下來之後,整個大秦帝國都調動了起來,蒙哥率領二十萬蒙古大軍南下,來勢之兇猛可想而知了,大秦帝國各處抽調兵力,足足湊集了五十萬大軍,由蒼飛帶領前往迎戰。

屠蒙軍上下,之前雖然顯得十分自信,說蒼飛一出馬,定然馬到功成,沒有將蒙哥的蒙古大軍放在眼裡,但那只是他們在文官中顯擺而已,事實上屠蒙軍上下哪個不清楚,屠蒙軍雖然在征戰中不斷的強大起來。

但只是兵力比之前多得多而已,單體的戰鬥力比起起義之初雖然強大,但也厲害不了太多,而且軍中無論是兵器,還是戰馬都十分緊缺。

中原和關中雖然都是富庶之地,但那是以前了,屬於過去式的事情,自從金人南下之後,中原百姓幾乎就沒有什麼好日子過了,到了後來金國和蒙古連番大戰,連南宋也曾派部隊北上征戰。

結果可想而知了,三軍混戰破壞驚人,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土地荒蕪,無人耕種,而最後的勝利者還是最兇殘蒙古人,還好屠蒙軍起義將蒙古人驅逐走了,但是這過程也是伴隨着戰亂。

百姓再一次遭了殃,也幸虧蒼飛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建議,中原和關中的百姓,纔有時間休養生息,重新過回安穩的日子,但是這也是需要付出的,將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民生生產方面,大秦帝國在軍事上就開始滯後。

兵器沒有錢鑄造,只能沿用舊朝的和繳獲的兵器,馬匹沒有錢購買和培養,只能減少騎兵的數量,以步兵爲主力,屠蒙軍雖然有一腔熱血,但也只能忍受着各種艱難,和北方的強大蒙古兵對峙。

對於這些,蒼飛知道,而且十分的清楚,只是他沒有能力改變,他做的事情很多,也很成功,但他並不是萬能的,他只能打開一個局面,但是之後如何發展,有多快發展,他也只可以引導和促進,不可能什麼事情都做到完美。

他雖然是遊戲玩家,有強大的實力,遠遠超過這個世界之人的實力,但他畢竟不是神,他雖然希望漢人變得強大,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輕易就讓漢人有橫掃蒙古,強橫絕世的力量,這需要一個過程和積累。

而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北方的蒙古人又來侵略了,之前海迷失後統治的蒙古相當混亂,其實對於大秦帝國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反攻蒙古,奪回漢人的北方領土,只是大秦的國力實在太過虛弱,蒼飛只能望洋興嘆。

第一百零五章 再會天門真人第九十一章 武林震盪第十四章 太極第一百三十二章 解藥成第一百零九章 阿達那波和八思巴第一百四十一章 華山,故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六脈第三十三章 兇威第八十五章 傻姑第七十七章 客至第九十章 重上思過崖第九十六章 埋伏第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六十四章 蒼飛出手第五十七章 路遇洪七公第八章 木婉清和孫三霸第三十八章 天下震動第八章 九陽真經第九十七章 碎劍第五十九章 人齊了嗎?第七十一章 貓和老鼠第二十九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九章 大勝關第十九章 王元霸第十四章 修羅刀秦紅棉第六十五章 蒼飛回來了!第一百零五章 戰起第四章 收服第五十九章 匯合 第二章第二十二章 化仙大法第三章 小師妹,別走第八十章 覆滅南宋第七十七章 正宗搞屎棍第五十九章 大勝關解封感言!淚流滿面!第六十二章 化境!第六十二章 莫大先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勝第三十二章 海沙幫第五十三章 滎陽城第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如此賢妻第六十一章 因爲你是契丹人第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十七章 潛入曼陀山莊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的東方不敗第一百零一章 真真假假第二十一章 決裂第八十章 小拯帶來的震撼消息第十二章 王氏碧玉第十二章 王氏碧玉第九十九章 金國使團的遭遇第二十六章 揚州之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政治聯姻第九十四章 天山童姥第一百零二章 永明公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挑嵩山第一百零七章 進軍洛陽第九十二章 再見儀琳第四章 系統無反應第五十三章 滎陽城第一百零三章 來得太快第二十一章 綠竹巷第二十九章 屠戮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散第一百零六章 忽必烈之死第一章 被系統坑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鏢斃命第二十五章 被女婿了第一百零二章 永明公主第八十二章 少帥風采第二十五章 結盟全真派第一百零九章 阿達那波和八思巴上架感言第二十三章 段譽第四十七章 戰臨第十二章 事件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人渣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輪寺第二十二章 一睹芳容第八十六章 一指敗畢玄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零八章 西域形勢第七十九章 秦宋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來得太快第三十四章 慘烈第八十一章 後宮諸女第十七章 華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一而亡第一章 天龍八部第一百零七章 立墓第十四章 太極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輪五老第十七章 潛入曼陀山莊第四十八章 不能敗的戰爭第九十九章 殺意第三十二章 慕容仙子第九十三章 擂鼓山第七十一章 最完美的遊戲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方證
第一百零五章 再會天門真人第九十一章 武林震盪第十四章 太極第一百三十二章 解藥成第一百零九章 阿達那波和八思巴第一百四十一章 華山,故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六脈第三十三章 兇威第八十五章 傻姑第七十七章 客至第九十章 重上思過崖第九十六章 埋伏第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六十四章 蒼飛出手第五十七章 路遇洪七公第八章 木婉清和孫三霸第三十八章 天下震動第八章 九陽真經第九十七章 碎劍第五十九章 人齊了嗎?第七十一章 貓和老鼠第二十九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九章 大勝關第十九章 王元霸第十四章 修羅刀秦紅棉第六十五章 蒼飛回來了!第一百零五章 戰起第四章 收服第五十九章 匯合 第二章第二十二章 化仙大法第三章 小師妹,別走第八十章 覆滅南宋第七十七章 正宗搞屎棍第五十九章 大勝關解封感言!淚流滿面!第六十二章 化境!第六十二章 莫大先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勝第三十二章 海沙幫第五十三章 滎陽城第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如此賢妻第六十一章 因爲你是契丹人第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十七章 潛入曼陀山莊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的東方不敗第一百零一章 真真假假第二十一章 決裂第八十章 小拯帶來的震撼消息第十二章 王氏碧玉第十二章 王氏碧玉第九十九章 金國使團的遭遇第二十六章 揚州之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政治聯姻第九十四章 天山童姥第一百零二章 永明公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挑嵩山第一百零七章 進軍洛陽第九十二章 再見儀琳第四章 系統無反應第五十三章 滎陽城第一百零三章 來得太快第二十一章 綠竹巷第二十九章 屠戮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散第一百零六章 忽必烈之死第一章 被系統坑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鏢斃命第二十五章 被女婿了第一百零二章 永明公主第八十二章 少帥風采第二十五章 結盟全真派第一百零九章 阿達那波和八思巴上架感言第二十三章 段譽第四十七章 戰臨第十二章 事件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人渣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輪寺第二十二章 一睹芳容第八十六章 一指敗畢玄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零八章 西域形勢第七十九章 秦宋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來得太快第三十四章 慘烈第八十一章 後宮諸女第十七章 華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一而亡第一章 天龍八部第一百零七章 立墓第十四章 太極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輪五老第十七章 潛入曼陀山莊第四十八章 不能敗的戰爭第九十九章 殺意第三十二章 慕容仙子第九十三章 擂鼓山第七十一章 最完美的遊戲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方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