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聚議

“皇上即將回京,諸位的治安責任異常之重大,絕不可掉以輕心。”王大虎盯在左子光和李延清的身上,語氣異常之低沉,顯示出絕非兒戲的態度。

左子光笑道:“有些想扎刺的傢伙,打算在皇上回京的當日鬧事,具體的名單已經掌握了,就等着皇上下令拿人。”

“嗯,你呢?”王大虎的注意力轉向李延清,畢竟,京城的治安重任主要是被李延清擔在肩上。

李延清拱手道:“京城裡的牛鬼蛇神們,已經早早的控制了起來。到了皇上進城那日,我只擔心臨時突發的狀況。”

王大虎點點頭,若說一點事情都保證不發生,那也太過勉強李延清了。

和京城裡的牛鬼蛇神們有極深淵源的王大虎,他自然心中有數,很多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哪怕李延清的保衛措施再多,也難保不會出現偶發事件,這就要看臨機的處置反應能力了!

“皇上甚爲明理。我相信,只要諸位善盡了職守,即使出現了小紕漏,也不會苛責爾等!”一直不愛說話的黃景勝,忽然插了一腳進來。

左子光微微一笑,話雖如此,然而,若是真出了岔子,他和李延清豈不成了無能之輩?

“瀟鬆,淨街的事務,就全指望你了。”王大虎扭頭瞄向了李雲瀟。

李雲瀟咧嘴一笑,摸着下巴說:“我的人負責控制街面的秩序,李延清的人負責街頭巷尾的險情,左子光負責私下裡搞破壞的歹人。”

王大虎凝神一想,還真如李雲瀟所言,李中易的三大心腹各負責一片天地,既有互相配合,又有相互牽制,這種安排實在是妙極。

議事的程序,接近尾聲之時,衆人的目光全都投到了黃景勝的身上。

說一千道一萬,不管是抓捕歹人,還是控制治安,歸根到底都離不開一個錢字。

黃景勝這個三司使,掌管着全天下國庫裡的財權,稱之爲計相,可謂是名副其實。

“諸位都請放心,你們請款的公文,我這裡已經批覆了。不過,我必須提醒諸位,再多的錢,也不經花,必須省着點用。”黃景勝活像守財奴一般,雖然批了錢,卻依然喋喋不休的大談省錢花之道。

“老黃,我申請十成,你每每只批七成,也太摳了吧?”在場的人裡邊,也只有王大虎敢說這話。

“天下之大,哪哪都需要花錢,我不替皇上省着花,真到了急用的時候,難道乾瞪眼的喝西北風不成?”黃景勝翻着白眼大吐苦水。

左子光很想笑,卻又不敢笑出聲,大漢朝的國庫在黃景勝緊縮開支政策的影響之下,可謂是史無前例的充裕。

其中的邏輯並不複雜,蓋因李中易只要出兵打仗,都會計算成本和利弊得失。

舉一個現成的例子,李中易親征南唐之後,分別從金陵和洪州的國庫裡,搞到了難以計數的好處。

大漢朝的國庫只是墊支了一部分錢而已,卻收穫了整個江南的財富,可謂是大賺而特賺矣!

除了正經的國庫錢財收入之外,李中易在江南沒收充官的大片良田,其價值也是難以估量的高。

在江南沒收的田產,都歸李中易個人所有,不參與戰利品的分配,這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老規矩了。

在李中易看來,他並不打算把全國的田產,都變成官有,那會造成吃大鍋飯的弊端。

但是,李中易始終認爲,他的手頭必須掌握一定比例的糧田,這是牽制地主們的最佳武器。

比如說,地主們增租增息的話,李中易可以通過減租減息來吸引佃農,從而挫敗地主們撈取高額利潤的企圖。

說白了,李中易必須當全國最大的地主,成爲地主中的地主。

李中易安排黃景勝擔任三司使,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實在是妙不可言!

黃景勝是什麼人?他可是和李中易一起共過患難的結拜三兄弟中的老大,他擔任三司使,一般腰桿不硬的重臣,根本就不敢給他上眼藥。

這就省了很多麻煩事!

帝國的事兒,很多都是財政問題,由手特別緊的黃景勝來管錢袋子,李中易放心得很。

“我這裡擬定了一個彈劾的名單,就等皇上回京之後,再遞上去。”王大虎身爲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監察百官乃是他的本職工作,任何人都無法插手干預。

不過,既然王大虎事先吹了這個風,左子光和李延清便心領神會,必是李中易點過頭的彈劾案。

“王伯父,需要怎麼配合,您只管吩咐。”左子光是李中易唯二的弟子之一,他自然有資格喚王大虎爲伯父。

王大虎瞥了眼左子光,隨即笑道:“具體的彈劾內容,我不可能泄露,只是有一點必須事先說明,有些重臣在其位卻不謀其政,老琢磨着拖皇上的後腿。”

範圍這麼一縮小,左子光和李延清就都明白了。和李中易不對付的重臣,就那麼幾十個人而已,他們倆閉着眼睛都不可能認錯。

“嘿嘿,王公見要出手,某也許可以幫得上忙。”李延清露出陰冷的笑容。

很多重臣,在人前是謙謙君子,實際上,背地裡乾的事兒,比街痞流氓都好不如。

李延清管轄的警政寺,除了維護治安之外,調查的對象主要就是對內的重臣們。所以他手頭掌握的黑材料,簡直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在場的人裡邊,就數李雲瀟的事務比較單純一些。九門提督,雖有維護地方治安的責任,更主要的職責卻是轄制京畿的各路禁軍。

只要李中易離開了京城,京畿的兵權必定會落入李雲瀟的手上,由此可見,這是多麼大的信任?

黃景勝的參會,主要是配合撥款的事項,免得因爲手緊,而誤了大事。

不過,定期小聚會,卻是李中易臨走前佈置的任務,哪怕黃景勝再忙,也需要擠出時間來參與。

小聚會的人,一直是固定的,即:黃景勝、王大虎、李雲瀟、李延清和左子光。

這五個人,隨便出來一個,輕輕一跺腳,整個京畿的地面上,都會抖三抖!

※※※※※※※※※※※※※※※※※※※※※※※※

“皇上將於下個月的初八到京,我等身爲宰臣,似乎應該好好的籌備一番?”

今天,內閣的四位相公們,難得聚在了一起,議事的主題便是李中易即將回京一事。

李瓊是首相,今天的會議也由他主持,在場的人也都是明白人。

李中易一戰滅了兩國,無論怎麼去強調其中的重大意義,都不算過分。

不過,李中易並非奢靡之主,宰臣們既要舉辦一場隆重的歡迎大會,又不能花錢如流水,倒是很考驗能力的一件事。

“李相公,此事和開封府的干係甚深,不如把權知開封府事的劉炯找來一起商議?”劉金山最近忙的腳不點地,他不想參與一場務虛會,索性把劉炯拉了出來。

折從阮見李瓊的視線投到了他的身上,不由微微點頭,皇帝率領大軍班師回京的大事,開封知府怎麼可能不參與呢?

孔昆雖然對劉炯頗有些微詞,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還不至於因私廢公,便笑道:“是該請劉炯來議一議。”

四位相公,三位同意找劉炯來,李瓊自無不允之理,隨即命人去叫劉炯前來。

全知開封府事的劉炯,原本是密州轄區的一名小小知縣,密州歸屬於平盧節度使管轄,算得上是李中易的老部下了。

這劉炯因爲辦事幹練,又清正廉明,而入了李中易的法眼。等李中易登基之後,就將劉炯提拔爲權知開封府事,讓他掌管京師的庶政大權。

在整個強漢朝的官僚體系之中,開封知府乃是天下首府,其重要意義不亞於九門提督。

所以,劉炯也是李中易在文臣之中,極其難得的心腹之一。

開封府距離內閣,不過數箭之地,劉炯很快就騎馬趕到了內閣。

“某拜見諸位相公。”劉炯十分謙遜的拱手行禮,四位相公也紛紛拱手還禮。

若是一般的知州,相公們也不至於如此重視,頂多李瓊拱拱手,便算是還了禮。

可問題是,開封知府位高權重,相公都住在開封城裡,家裡總會有事情求到劉炯的門下,所以,大家也就顯得格外的優容。

“黃土墊道,清水潑街,肅清閒雜,控制高處……”李瓊問劉炯有何看法,劉炯因爲職責在身,不可能脫身事外,索性用排比句式,把他的看法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折從阮眯起兩眼,不禁微微一笑,劉炯果然名不虛傳的循吏,非常有見識。

最主要的是,劉炯針對京城內外的治安,提出了他的意見。

“諸位相公,某家以爲,重中之重是,肅清閒雜人等,將之趕出京城,以絕後患!”劉炯不管相公們是何想法,反正必須把他的想法說清楚,免得將來說不清楚。

劉金山在開封府裡混過不短的時間,他自然很清楚,劉炯的建議恰好應了那句老話:打蛇打七寸!

治安的重點,必須放在開封城裡,尤其是從東門到皇宮的這一段距離。

這時,孔昆出人意料的主動站出來,笑道:“我的建議是,提前一夜在東門到皇宮這一段,展開宵禁,以免出現難以挽回的紕漏。”

李瓊不由拈鬚微笑,隨着南征的結束,內閣的人事勢必有所變動,孔昆必須有所表現,才能繼續被李中易所重用。

第544章 兵權到手第1512章 坦途第686章 彆扭第1412章 洪州在望第699章 死戰第528章 暗戰之明第871章 何爲軍法!第587章 絞肉機第994章 紈絝的倒掉第487章 難清第660章 有內奸第1324章 步軍小學堂第304章 易物第223章 雲瀟第182章 便宜佔大了第1463章 柴守禮又殺人第80章 享受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744章 棒子反了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581章 耶律瓶第1013章 壞消息第1209章 出擊晉陽第237章 陰損第1191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783章 雙簧戲碼第991章 計劃經濟第96章 摟草打兔子(求推薦票)第491章 麻煩上身第430章 廂軍精銳第536章 家國第1107章 新型東廠第103章 女英妹子(哭求月票)第361章 牛肉第1045章 求和第656章 露了馬腳第347章 惹禍了!第507章 旅途第634章 狠辣第1159章 內閣第1325章 選誰?第572章 醒悟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816章 用心良苦第927章 家國天下第792章 辣手第626章 兵鋒所向第992章 比天塌還可怕第131章 勾結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326章 回京第1110章 進宮第942章 血泉第1377章 識人第1146章 內藏庫第1377章 識人第341章 靠山第29章 同事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1398章 拖人下水第1306章 詭譎之局第740章 好戲開場第1109章 禍從口出第四章 見面第139章 接生第283章 袍澤第1470章 際會第1147章 有別第616章 分贓大會第1200章 何爲殺氣?第1261章 戰略選擇第749章 渡海東進第417章 狠咬第285章 毒膿第1147章 有別第978章 逃離汴梁第527章 密盟之約第1407章 險惡之謀第1299章 搓揉第1148章 言傳不如身教第1335章 大閱兵第732章 時機未到第428章 山陵崩?第165章 攪馬勺第394章 稀泥怎麼和?第752章 討伐第338章 絕戶計第557章 局變第1162章 衝擊第165章 攪馬勺第1491章 論監督第166章 止步!繳刀!(四更求月票)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1058章 開炮第1192章 除夕見喜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263章 何爲忠臣第1110章 進宮第1377章 識人第238章 計中計
第544章 兵權到手第1512章 坦途第686章 彆扭第1412章 洪州在望第699章 死戰第528章 暗戰之明第871章 何爲軍法!第587章 絞肉機第994章 紈絝的倒掉第487章 難清第660章 有內奸第1324章 步軍小學堂第304章 易物第223章 雲瀟第182章 便宜佔大了第1463章 柴守禮又殺人第80章 享受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744章 棒子反了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581章 耶律瓶第1013章 壞消息第1209章 出擊晉陽第237章 陰損第1191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783章 雙簧戲碼第991章 計劃經濟第96章 摟草打兔子(求推薦票)第491章 麻煩上身第430章 廂軍精銳第536章 家國第1107章 新型東廠第103章 女英妹子(哭求月票)第361章 牛肉第1045章 求和第656章 露了馬腳第347章 惹禍了!第507章 旅途第634章 狠辣第1159章 內閣第1325章 選誰?第572章 醒悟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816章 用心良苦第927章 家國天下第792章 辣手第626章 兵鋒所向第992章 比天塌還可怕第131章 勾結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326章 回京第1110章 進宮第942章 血泉第1377章 識人第1146章 內藏庫第1377章 識人第341章 靠山第29章 同事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1398章 拖人下水第1306章 詭譎之局第740章 好戲開場第1109章 禍從口出第四章 見面第139章 接生第283章 袍澤第1470章 際會第1147章 有別第616章 分贓大會第1200章 何爲殺氣?第1261章 戰略選擇第749章 渡海東進第417章 狠咬第285章 毒膿第1147章 有別第978章 逃離汴梁第527章 密盟之約第1407章 險惡之謀第1299章 搓揉第1148章 言傳不如身教第1335章 大閱兵第732章 時機未到第428章 山陵崩?第165章 攪馬勺第394章 稀泥怎麼和?第752章 討伐第338章 絕戶計第557章 局變第1162章 衝擊第165章 攪馬勺第1491章 論監督第166章 止步!繳刀!(四更求月票)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1058章 開炮第1192章 除夕見喜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263章 何爲忠臣第1110章 進宮第1377章 識人第238章 計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