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少年講武堂

講武堂的學員們在集鎮口分兩邊坐下來休息,大家吃點乾糧,喝點水,就連彼此間的說話也是細聲細氣,壓根就沒有擾民。

李中易滿意的點了點頭,這纔是他苦心打造的模範軍隊,好樣的!

當面一套,背後又是一套的陽奉陰違,不管是誰,肯定都不喜歡,李中易更是如此!

羅長綱親自帶領本屆學員,遠出數百里外的洛陽進行野外拉練,李中易正好在鄭州,於是就藉機會看一看這些學員以及羅長綱在私下裡的真實面目。

身爲一國之君,李中易成天被花言巧語所包圍,時間一長,難免會出現頭腦發熱的情況。

爲了避免頭腦發熱導致的決策錯誤,李中易需要掌握一手的資料,微服私訪也就成了勢在必行。

一支模範軍隊,不僅需要戰鬥力驚人,更要懂得愛民!

在講武堂學習的學員,全都是軍官或是預備軍官,從他們開始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將來他們手下的士兵,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任何一支軍隊裡面,基層軍官團都是極其重要的存在。如果說士兵是枝葉,那麼軍官團就是樹幹,講武堂則是樹根。

李中易在茶樓上坐了大約兩個時辰,他親眼目睹,講武堂的學員們直到集市中人羣逐漸稀少之時,這才列隊進入了集市。

集市的附近,靠近鄭州的方向,有一座兵站。兵站,是李中易的創舉,每個州都有至少一座大型兵站。兵站的用途,主要是容納或是轉運附近州縣緊急徵召的官兵。

李中易奉行的是精兵政策,朝廷養的精銳禁軍,其總員額不超過三十萬人。遇見緊急情況之下,則通過總參議司的調兵令,召集各州縣的鄉軍和廂軍士兵。

在小農社會,由於統治者防備屁民造反的心態,遇見外敵時的國防動員速度,可謂是慢得出奇。

國防動員,不僅包括基層士兵的動員,還有物資、裝備和糧食的集中。

藉助於一杆子插到底的村正、亭正和州縣巡檢體制,李氏強漢朝對於基層的控制力度,遠遠好過了歷朝歷代。

就目前而言,凡是有轉職村正的地方,也就是朝廷可以直接控制的地區,都可以進行有效的國防動員。

羅長綱率領講武堂的學員離開了集市之後,李中易緩緩起身,神態輕鬆的下了樓。

在回鄭州的路上,李中易靠在車廂壁上,微合着雙眼,仔細的琢磨着另一件大事,即少年講武堂的設置問題。

華夏民族,時而尚武,時而又不尚武,歸根到底,這與和平時期重文輕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按照李中易的構想,將來如果征服了安南等中南半島的大糧倉之後,就要着手普及中小學教育的事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管在哪個時代,人才永遠都排在第一位!

人才的培養機制,顯然呈現金字塔狀,越往上走,精英型的人才就越少。

目前,受限國力的不充裕,李中易暫時沒條件普及全民九年義務制教育,但是,他卻可以在全國的數百軍州設立數百個少年講武堂,選拔符合條件的少年進入軍校學習。

少年軍校的體制,在歐洲最爲盛行,尤其是北方的老毛子,其軍校體制遍佈全國各個州和加盟共和國。

軍事人才的興盛,賦予了老毛子軍事立國的根基,這也是老毛子屢屢出現名將的基礎,比如說,歷史上著名的名將,蘇沃諾夫、庫圖佐夫和朱可夫等人。

按照歷史規律,農耕民族,只要和平的時期超過五十年以上,重文輕武以及以文制武的思想,就會迅速擡頭,以至於到了皇朝的末期,竟然無將可用。

在立國之初,李中易刻意把帝國的軍事機器,擺在了不受文臣集團影響的位置,就是想避免出現文臣領軍的荒唐現象。

當然了,在和平時期,文臣和武將集團的鬥爭,往往以文臣集團的獲勝而告終。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明朝時期的土木堡之變。

在土木堡之變的過程中,文臣集團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推波助瀾,起到的很可能是極其負面的作用。

李中易已經考慮好了,少年講武堂將在每州設立一座,課程的安排是上午學文化,下午搞軍事訓練。

之所以這麼安排,李中易其實考慮的很深遠。文武兼修的少年學員們,在學成畢業之後,除了進入軍隊當見習官的出路之外,還可以進入軍政學堂進行深造。

和講武堂的純粹軍事訓練不同,軍政學堂培養的主要是軍政雙優的人才,以政爲主。

嫡系人才的培養,也就是所謂的天子門生,一直是李中易掌握大政的基礎。

回到鄭州之後,李中易就一直待在兵馬總管府內,一邊處理手頭的軍政事務,一邊密切的注視着開封那邊的局勢變化。

根據幾個情報來源遞過來的消息,隨着孔昆的被貶,打算鬧事的文臣集團,明顯出現了重大的分歧。

在文臣集團之中,有人主張應該從長計議,不能搞只爭朝夕的那一套。畢竟,李中易不是光桿皇帝,而是擁有幾十萬精銳大軍的統帥。

只是,這一派的意見明顯不佔上風。因爲,反對派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李中易的兒子們並沒有延請儒學的名師。換句話說,既得利益的儒臣集團,要想影響皇子們的可能性,被極大的削弱了。

說白了,以讀書人不謀一時的特性,如果皇子們都請的是儒學師傅,他們倒不至於有膽子和李中易爭一時之長短。

然而,讀書人們都看得很清楚。若是本朝的皇子們一直延續不請儒學師傅的傳統,那麼,獨尊儒術的基本國策,遲早會變成一個笑話。

千百年來,獨尊儒術已經成了統治者和讀書人之間的一種默契,即,讀書人支持統治者坐穩江山的基礎是:只重用儒門子弟。

也就是所謂的與士大夫共天下!

然而,李中易是不吃這一套的,他的邏輯是與全天下的有識之士共天下!

第944章 休哥,終於來了第1037章 氣派第1100章 高擡貴手第1095章 縛子請罪第1416章 擒李煜第236章 密謀第1445章 母子夜談第63章 鬼才第215章 驚悚的內幕第1401章 拉幫結夥第1066章 犯賤第613章 燒烤第502章 馬前卒(萬字更新,求月票)第920章 羣策羣力第610章 決戰第217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434章 密詔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311章 窮追第1233章 活該倒黴第1093章 揮師京城第308章 反骨仔第1236章 激戰第736章 名士第422章 勢孤第1460章 離京第900章 求爵第345章 巡街第328章 鬼名堂第437章 北進第646章 何謂漢奸?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282章 狂風沙第1063章 隔壁老李第1083章 服不服?第479章 大軍入關第334章 作死第1486章 興元城下第970章 情劫第198章 死神的鐮刀第262章 樞密副使第854章 密碼本第758章 大買賣第951章 甲騎第856章 何爲寬仁?第1132章 黃剝皮第786章 征服者第791章 征服者駕到第879章 搶時間第1338章 殺或放?第1451章 精簡第803章 秘謀變局第649章 人財兩得第934章 帝王心術第159章 心亂第538章 交鋒第950章 軍令如山倒第303章 救星第626章 兵鋒所向第594章 序幕第982章 不是劉邦第847章 下了毒手第152章 翻天覆地(求月票)第135章 閹小豬第393章 步步驚心第483章 橫禍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446章 下毒手第1362章 出賣第54章 陽謀第285章 毒膿第998章 人生如棋第866章 大風起兮!第548章 趙家動手了第201章 坑殺第1063章 隔壁老李第399章 懲罰第1057章 攻與防第1112章 其樂融融第1469章 看看第1266章 最兇惡的對手第1012章 黑血第133章 做局(四更,大吼一聲求月票)第1325章 選誰?第719章 追殺第1454章 雲動第510章 入局第1530章 炯異之處第861章 腐蝕第434章 密詔第258章 陽謀第1011章 合攏第998章 人生如棋第1456章 栽培第61章 進山第1247章 收穫頗大第765章 開戰第253章 心思第525章 替柴榮把脈第580章 內訌
第944章 休哥,終於來了第1037章 氣派第1100章 高擡貴手第1095章 縛子請罪第1416章 擒李煜第236章 密謀第1445章 母子夜談第63章 鬼才第215章 驚悚的內幕第1401章 拉幫結夥第1066章 犯賤第613章 燒烤第502章 馬前卒(萬字更新,求月票)第920章 羣策羣力第610章 決戰第217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434章 密詔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311章 窮追第1233章 活該倒黴第1093章 揮師京城第308章 反骨仔第1236章 激戰第736章 名士第422章 勢孤第1460章 離京第900章 求爵第345章 巡街第328章 鬼名堂第437章 北進第646章 何謂漢奸?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282章 狂風沙第1063章 隔壁老李第1083章 服不服?第479章 大軍入關第334章 作死第1486章 興元城下第970章 情劫第198章 死神的鐮刀第262章 樞密副使第854章 密碼本第758章 大買賣第951章 甲騎第856章 何爲寬仁?第1132章 黃剝皮第786章 征服者第791章 征服者駕到第879章 搶時間第1338章 殺或放?第1451章 精簡第803章 秘謀變局第649章 人財兩得第934章 帝王心術第159章 心亂第538章 交鋒第950章 軍令如山倒第303章 救星第626章 兵鋒所向第594章 序幕第982章 不是劉邦第847章 下了毒手第152章 翻天覆地(求月票)第135章 閹小豬第393章 步步驚心第483章 橫禍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446章 下毒手第1362章 出賣第54章 陽謀第285章 毒膿第998章 人生如棋第866章 大風起兮!第548章 趙家動手了第201章 坑殺第1063章 隔壁老李第399章 懲罰第1057章 攻與防第1112章 其樂融融第1469章 看看第1266章 最兇惡的對手第1012章 黑血第133章 做局(四更,大吼一聲求月票)第1325章 選誰?第719章 追殺第1454章 雲動第510章 入局第1530章 炯異之處第861章 腐蝕第434章 密詔第258章 陽謀第1011章 合攏第998章 人生如棋第1456章 栽培第61章 進山第1247章 收穫頗大第765章 開戰第253章 心思第525章 替柴榮把脈第580章 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