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清君側

“怎樣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李中易停下轉圈的腳步,盯在張三正的臉上。

張三正暗暗鬆了口氣,既然皇帝問出了此言,那就說明,皇帝已經從暴走的狀態,恢復了往日的理智。

說句實實在在的心裡話,換作張三正是皇帝,遇見類似的學生殺學生,還敢起兵造反的情況,一定會氣得七竅生煙,想殺人泄憤!

“回皇上的話,下臣以爲,應該加強軍法司和鎮撫使的權力,真正做到有力的監督,以永遠杜絕類似舒州的事件發生。”張三正畢竟是李中易的心腹之臣,儘管他的建議損害到了他自己的權力,但他還是毫不遲疑的提出了建議。

李中易點點頭,忽然長嘆一聲,說:“歸根到底,還是朕的德行不夠呀。”緩步走到帳門口,單手扶着立柱,望着天邊出神。

看着李中易很是落寞的背影,張三正直覺得兩眼發酸,眼淚硬是止不住的擠出了眼眶。

“皇上,臣請您下詔,是時候清君側了!”張三正跪倒在了李中易的腳邊,重重的叩首懇求。

張三正原本是個文盲,可是多年讀書之後,他已經明白了事理。

舒州謀反的根源,其實並不複雜,歸根到底,其實是逆賊李帆的親爹,曾經是廣有良田數萬畝的大地主。

李中易當上執政王之後,就頒佈了限田令,限制的就是類似李帆家族這種大地主的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無法調和之下,暴力性質的反抗,勢所必然!

所以,張三正毫不遲疑提出的清君側,矛頭異常之清晰:就是要全面清理軍隊內的大地主大鄉紳出身的軍官。

天下萬權,兵權至要!

兵權絕對不能旁落於大地主之手!

祖上窮了十八代的張三正,一旦想清楚舒州謀反的內涵之後,馬上意識到,敵人展開了瘋狂的反撲。

敵人反撲的目標,顯然就是以李中易爲首的大漢帝國,務必斬草除根而後快。

然而,他張三正,正是跟隨李中易一起興起的,帝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

情懷可以騙人,根本利益卻騙不了人!

所以,張三正毫不猶豫的,異常堅定的站到了李中易的身後,誓死保衛新生的大漢帝國。

說句大實話,李中易剛得知舒州謀反的消息,簡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

然而,事實俱在,舒州確實反了。而且,更惡劣的是,舒州李帆竟然一次性把鎮撫使、鎮撫副使、知軍法分司事等體制內的監督力量,全部毒殺了。

事情的嚴重性,就在於,李帆蓄意謀反,而體制內的制約力量,竟然被他一網打盡了。

實在是可怕至極!

李中易聽了張三正的建議後,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緩緩的坐回到桌案前。

清君側,說易行難!

在李中易的老部下之中,絕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祖上窮了十幾代的窮鬼,更是不少見。

可是,如果因爲李帆的謀反,就做有罪推定,把所有出身於大地主階層的老部下,都趕出軍隊,會不會矯枉過正呢?

這的確是個問題呢!

“皇上,兵權豈容他人染指?臣再次懇請,清君側。”

張三正纔不管那麼多呢,軍隊內部出了叛徒,就必須徹底的予以清理。不然的話,後果很難預料。

李中易端起茶盞,小抿了一口,忽然笑了,“張三正,你就這麼希望朕殺了你的袍澤們?”

自古以來的清君側,從來都是人頭滾滾,血腥殘酷無比。

張三正低着頭,畢恭畢敬的說:“皇上,帝國是您的,也是臣下們的。下臣只是想防微杜漸而已。”

盛怒之後,李中易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睿智。軍中無小事,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

“此事暫時保密,等拿下了陽平關後,朕再做定論。”李中易淡淡的吩咐了張三正。

張三正趕緊站直了身子,捶胸行禮,大聲說:“喏!”

有些事情,不需要着急,李中易有的是時間,將其中的前因後果,考慮得一清二楚。

而且,李中易臨離開京城之前,早就留下了後手。

黃景勝手裡的密詔,李雲瀟掌管的京城兵權,李延清和左子光的情報網,一一俱全。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頒佈限田令之前,已經料到了,各地的大地主們會有強烈的反彈。

所以,類似劉賀揚這種統軍的大帥手裡,都有一份臨機調兵,鎮壓謀反或是叛亂的密詔。

不過,動用密詔的先決條件是,地方謀反的事實,必須經過鎮撫使、知軍法分司事的一致認可,否則,就是亂命。

這就起到了良好的制約作用!

張三正的建議,李中易不可能沒考慮過,而且,張三正的建議,也有其合理性。

但是,李中易從盛怒之中清醒過來之後,卻決定暫時不去理會舒州謀反的事宜,那事自有黃景勝和劉賀揚諸人去辦。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如今,李中易偏處於蜀國腹地,對舒州的軍情,很難做到了如指掌。他若是打算遙控指揮,那麼,難免會出現極大的偏差。

歷史上,宋太宗趙老二,他最令人苟病的地方,除了殺兄篡位之外,便是授佈陣圖給出外的領兵大將。

李中易心裡很清楚,劉賀揚手頭掌握着五萬精銳的朝廷官軍,其中還有馬軍三千,水軍三千。

而舒州的防禦兵力,充其量也就是步軍三千人而已。劉賀揚以十當一,只要他不貪功冒進,撲滅舒州李帆的謀反,可謂是手到擒來爾!

更重要的是,據李中易的分析和判斷,既然李帆一次性毒殺了那麼多他的老部下,反推回去,這就說明,絕大部分舒州駐軍的帶兵軍官,都不贊同李帆的謀反。

也就是說,舒州駐軍的三千兵馬,絕大部分不樂意跟着李帆謀反。

歸根到底,只要劉賀揚不冒進,不貪功,穩打穩紮,必定可以迅速的剿滅叛軍。

至於江南各州紛紛起兵響應的問題,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派駐於江南的各地駐軍將領,幾乎全部都是北方人,而且,絕大部分是泥腿子出身。

泥腿子出身的軍官,只有跟着李中易,纔有可能享受榮華富貴!

第565章 仗劍闖宮第37章 吵鬧第517章 山陵將崩第683章 出擊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1436章 勳戚第九章 勇闖虎穴第878章 鬥法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1274章 范陽之戰第1025章 重賞之勇夫第一章 抄家第40章 助人爲樂第1092章 執政王第177章 詐馬第1524章 擒仙第1051章 西征第536章 家國第553章 誰爲帥?第364章 亂鬥第211章第1116章 天家之事第945章 血戰到底第1194章 道行深第128章 盛會第910章 燕燕第1417章 入洪州第492章 府試第1019章 拿捏第202章 破開京第929章 漢與賊第336章 威壓第262章 樞密副使第1062章 顯威第1181章 既定國策第79章 摘瓜第1292章 矛盾重重第37章 吵鬧第484章 議和第1190章 與民爭利第476章 祭第708章 屠第892章 妙手第284章 城破第977章 新裝備第1260章 騎兵對決第1464章 範質的奏章第797章 時局變化第546章 離間第289章 誰主?誰從?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783章 雙簧戲碼第1105章 榮耀和嫉妒第1239章 對衝第258章 陽謀第1092章 執政王第1114章 紈絝的蛻變第79章 摘瓜第1055章 啥叫先進?第798章 決死第1431章 動手了第785章 誰的開京?第371章 瞎猜第128章 盛會第408章 起浪第116章 逍遙盒飯第277章 雙狐會第1231章 轟破第193章 總決戰第291章 鋒矢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1014章 非奸即盜第1233章 活該倒黴第744章 棒子反了第807章 霸道的男人第399章 懲罰第355章 從容第440章 忘戰第900章 求爵第201章 坑殺第1094章 啓程西去第1295章 襲幽州第629章 險境第1039章 帝師第977章 新裝備第644章 裂土封疆第1330章 賞面子第1339章 狠鬥第890章 犁和田第1053章 大進軍第1125章 不信邪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820章 賞不賞?第482章 不好了第789章 順藤摸瓜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853章 夜貓子進宅第873章 盟友之謀第228章 安西大都護第966章 小皇帝病了
第565章 仗劍闖宮第37章 吵鬧第517章 山陵將崩第683章 出擊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1436章 勳戚第九章 勇闖虎穴第878章 鬥法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1274章 范陽之戰第1025章 重賞之勇夫第一章 抄家第40章 助人爲樂第1092章 執政王第177章 詐馬第1524章 擒仙第1051章 西征第536章 家國第553章 誰爲帥?第364章 亂鬥第211章第1116章 天家之事第945章 血戰到底第1194章 道行深第128章 盛會第910章 燕燕第1417章 入洪州第492章 府試第1019章 拿捏第202章 破開京第929章 漢與賊第336章 威壓第262章 樞密副使第1062章 顯威第1181章 既定國策第79章 摘瓜第1292章 矛盾重重第37章 吵鬧第484章 議和第1190章 與民爭利第476章 祭第708章 屠第892章 妙手第284章 城破第977章 新裝備第1260章 騎兵對決第1464章 範質的奏章第797章 時局變化第546章 離間第289章 誰主?誰從?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783章 雙簧戲碼第1105章 榮耀和嫉妒第1239章 對衝第258章 陽謀第1092章 執政王第1114章 紈絝的蛻變第79章 摘瓜第1055章 啥叫先進?第798章 決死第1431章 動手了第785章 誰的開京?第371章 瞎猜第128章 盛會第408章 起浪第116章 逍遙盒飯第277章 雙狐會第1231章 轟破第193章 總決戰第291章 鋒矢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1014章 非奸即盜第1233章 活該倒黴第744章 棒子反了第807章 霸道的男人第399章 懲罰第355章 從容第440章 忘戰第900章 求爵第201章 坑殺第1094章 啓程西去第1295章 襲幽州第629章 險境第1039章 帝師第977章 新裝備第644章 裂土封疆第1330章 賞面子第1339章 狠鬥第890章 犁和田第1053章 大進軍第1125章 不信邪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820章 賞不賞?第482章 不好了第789章 順藤摸瓜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853章 夜貓子進宅第873章 盟友之謀第228章 安西大都護第966章 小皇帝病了